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小结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IABP)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14例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62 .3岁 )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发生心源性休克而经股动脉行IABP。监测平均动脉压 (MBP)、心脏指数 (CI) ,同时在IABP前后测量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力 ,并进行院内和出院后心功能以及股动脉并发症随访。结果 :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或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术 ,3例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例在术中发生心源性休克而行IABP。 11例患者心功能得到迅速改善 ,在术后 8周内出院 ;3例患者术中死亡。门诊随访 6个月以上 ,3例心功能 (NYHA)Ⅱ级 ,6例心功能Ⅰ级。结论 :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而使心源性休克患者受益 ,从而提高了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小结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方法:14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2.3岁)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发生心源性休克而经股动脉行IABP.监测平均动脉压(MBP)、心脏指数(CI),同时在IABP前后测量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力,并进行院内和出院后心功能以及股动脉并发症随访.结果: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或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术,3例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例在术中发生心源性休克而行IABP.11例患者心功能得到迅速改善,在术后8周内出院;3例患者术中死亡.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3例心功能(NYHA)Ⅱ级,6例心功能Ⅰ级.结论: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而使心源性休克患者受益,从而提高了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选择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例,在IABP辅助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极(CAG),并对梗死相关动脉(IRCA)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及AMI的常规治疗。结果 6例患者全部存活出院。1例于术后30个月死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结论 IABP辅助下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是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30例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3.5岁)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5例行股动脉IABP支持,对照组15例未行股动脉IABP支持,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PCI术后7 d存活心肌面积,应用多巴酚丁胺后梗塞区运动异常的节段的积分减少≥1,梗塞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减少(IWMSI)>0.22作为存活心肌的诊断标准。对30例AMI患者采用Wagner心电图记分法,进行QRS记分判定心肌梗塞面积。 结果:15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存活心肌面积及QRS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ABP组LVEF于(67±26)d有明显改善。 结论: 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从而提高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治疗中,对28例AMI患者,在PCI围术期植入IABP装置,观察介入治疗过程中IABP装置植入前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死亡率等指标变化。结果28例患者植入IABP均成功。25例具有明显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有23例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手术成功率82.1%;有19例能够耐受PCI治疗治愈出院,生存率76%;6例死亡,死亡率24%。结论急诊PCI围术期应用IABP,对已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结果:8例患者有5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例合并泵衰竭维持3d后进行PCI;1例维持2d后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0%,未行PCI;1例冠脉造影后于心外科进行了搭桥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床旁应用IABP治疗,为患者赢得了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廖贵红  张健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28-1529,153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发病0.5~12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监测IABP置入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于4周内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18例,左主干病变2例。28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3例患者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急诊介入术中死亡2例,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10例。住院期间总死亡率为42.9%(12/28)。16例存活患者4周时检查射血分数(EF)为0.43-0.67(0.53±0.10)。结论应用IABP可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行急诊PCI中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结果:7例患者都顺利出院。结论:PCI联合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PCI的护理配合和IABP的工作原理及机械操作,确保PCI及IABP有效、安全实施,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10例CABG围术期行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置时间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并发症;1例住院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及时放置IAB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行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和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9月至2012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共收治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依赖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8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使用多种手段综合管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并且对患者术后进行了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13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3例行单纯瓣膜置换(valve replacement, VR)术,2例行CABG和VR复合手术。3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15例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91个月[(27.6±27.5)个月],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6个月和76个月死亡,3例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并发症,存活患者心功能状态良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结论:尽管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是心脏外科手术的高危人群,但围手术期综合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的管理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