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病理分型以及高频电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6例患者结肠息肉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观察其分布情况、病理分型、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有效切除率为100%,左半结肠占72.66%右半结肠9.76%横结肠17.58%,腺瘤性息肉占49.6%,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率3.12.%,手术24 h后出血率0.78%,穿孔发生率0.39%,单发者一年随访复发率16.00%,多发者半年复发率23.66%。结论大肠息肉发生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理分型主要为腺瘤,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安全、可靠、有效,如术中或术后发生出血,则应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该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等特征,探讨结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1 198例中,筛选并分析630例以慢性腹泻症状就诊,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性别,年龄,症状,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结肠息肉多发年龄为40~88岁(88.6%),其中,息肉直径〉1.0 cm者占34.4%,复发息肉占25.4%,炎性息肉占48.1%,增生性息肉占1.7%,绒毛腺瘤性息肉占14.8%,息肉癌变占2.5%。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者占息肉发生的44.6%,占直径〉1.0 cm息肉的51.6%,占绒毛腺瘤性息肉的58.1%,占癌变息肉的56.2%,占复发息肉的43.1%,与脾虚夹湿证(29.8%、26.7%、27.9%、31.2%、25.6%)、脾气虚弱证(17.9%、18.9%、8.6%、12.5%、23.1%)、肝脾不调证(7.6%、2.8%、5.3%、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息肉检出率增高,以〉60岁最为多见,年龄〉60岁者中脾肾阳虚占67.4%,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肾阳虚者息肉发生率高、息肉大、分化差、癌变多,易复发,中医阳虚体质是结肠息肉的重要病因之一,温阳散结为主的治疗,应是结肠息肉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小儿结肠息肉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结肠镜检查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对小儿结肠息肉的治疗价值,23例下消化道出血的小儿接受了肠镜检查并应用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切除所有结肠息肉,结果显示:23例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均为结肠息肉.本组病例中共发现并切除结肠息肉29个,其中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占72.4%(21/29);单发息肉占87.0%(20/23).病理学检查显示:幼年性息肉占69.2%(20/29);炎性息肉占20.7%(5/29);脉瘤性息肉占10.3%(3/29).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明确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最好的方法是结肠镜检查,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十年连续内镜检出1747例大肠息肉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近十年大肠息肉发生部位的变化及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1995~2004年我院内镜中心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1747例大肠息肉。息肉发生部位按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直肠及多发性息肉统计。比较前5年(1995~1999)和后5年(2000~2004)结肠息肉解剖部位的变化。结果1995~1999年检出大肠息肉共591例,以左半结肠、直肠为主(38.6%、25.9%),右半结肠、横结肠和多发性息肉分别为9%、7.8%和18.7%。200~2004年检出大肠息肉明显增加,为l156例。仍以左半结肠和直肠息肉多见(37%、24.6%),右半结肠、横结肠和多发性息肉分别为11.9%、10.2%和16.3%。前后5年相比,大肠息肉解剖部位无明显变化(P〉0.05)。1747例结肠息肉中,男女之比为1.42:1;35~60岁年龄段发病比例高;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81.2%)。结论大肠息肉内镜检出例数增加迅速。近十年大肠息肉解剖部位无明显变化。息肉好发部位在左半结肠和直肠,以腺瘤性息肉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肠幼年性息肉的结肠镜下特点、结肠镜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行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大肠幼年性息肉70例,对其结肠镜下病变特点、结肠镜下操作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我院结肠镜检查7512例,发现大肠息肉的806例,病理活检诊断大肠幼年性息肉并坚持随访2年的病例70例。本研究发现,70例患者的大肠幼年性息肉以单发息肉为主[66(94.29%)],其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52(74.29%)]。70例患者均经过完备的术前检查和肠道准备,由医护给予专业术后指导。全部大肠幼年性息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抬举后圈套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大肠幼年性息肉病变以单发为主,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通过完备的术前检查、充分的肠道准备、恰当的术后医嘱,在电子结肠镜下使用注射后圈套法切除大肠幼年性息肉是安全的、治疗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大肠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等生物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 000例经电子胃肠镜确诊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中青年组(60岁)与老年组(≥60岁),分析大肠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等生物学特点,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结果]在结肠息肉发生部位上,随着年龄的增大,远端结肠息肉的出现率随之增高,即中青年出现率小于老年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端结肠发生率上,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肠息肉大小上,中青年组在直径0.5~1.0cm的息肉枚数上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包含管状腺瘤,2组患者所有病理类型中管状腺瘤的发病率是最高的,2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的出现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女性结肠息肉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年老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男性结肠息肉的出现率则高于老年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不同,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小儿结肠息肉的内镜治疗肖现民,季伟兴,薛崇德结肠息肉为小儿结肠内镜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我院自1982年10月~1989年10月对101例患儿作了检查和治疗,现报告如下,并对息肉的形态、分布等病理特点进行讨论。资料和方法本组101例中男66例,女35例,...  相似文献   

8.
幼年性息肉是儿童消化道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6-10岁患儿90%以上属于幼年性息肉,6岁以下者接近100%,而在成人侧少见,我们回顾了近十年来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5例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肠良恶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形态学特点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目的探讨大肠良恶性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病理特征以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良恶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0.66%,其中腺瘤性息肉占47.16%。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炎性息肉以≤1.0cm的为最多,腺瘤性息肉则大小不等,幼年性息肉以1.1~1.9cm的最多,同时伴肠癌者息肉以<1.0cm为主。本组息肉0.6~1.0cm者恶变率3.51%,1.1~1.9cm者恶变率为12.90%,≥2.0cm者恶变率27.78%,息肉恶变以山田Ⅱ型为主。结论腺瘤体积大,绒毛状结构者易恶变;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大肠镜检查应尽量检查全大肠,不能满足于远端大肠病变的诊断;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内镜治疗特点及随访情况。方法将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内镜治疗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上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有腹痛、腹部不适、便血或黏液血便;病理类型多数为增生性、炎性及腺瘤,伴绒毛状、体积较大者易发生癌变;内镜切除顺利,无并发症,随访有复发。结论大肠息肉大部分可结肠镜检查确诊,并行镜下治疗;息肉可发生恶变,临床上需积极治疗并适时随访。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癌前病变,结肠镜检查检出并切除息肉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1 6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直肠息肉的内镜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北院内镜中心检出的2 652枚结直肠息肉纳入研究,对息肉临床病理特征、活检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随访期间息肉再次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652枚结直肠息肉中75.3%(1 996枚)为远端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占77.5%(2 056枚),其中39.1%(804枚)发生上皮内瘤变。447枚息肉同时取活检并在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两次病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60.4%,其中腺瘤性息肉符合率为68.1%。术后1.5年复查结肠镜再次检出息肉并送病理检查共218枚,腺瘤性息肉占74.3%,近端结肠和直径≤1.0 cm的息肉再次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远端结肠和直径1.0 cm者(12.3%对6.9%,9.0%对4.5%,P均0.01)。结论:腺瘤性息肉在结肠镜检查检出的息肉中占比较高;应重视息肉切除后标本的病理检查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探讨肠镜检查中减少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行结肠镜检查的81例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1例大肠息肉患者男69例,女12例。腺瘤性息肉占76%,直径<1.0 cm内息肉占80%,息肉分布乙状结肠最多占35%。所有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所有大肠息肉应尽量内镜下切除。内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处理策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整理老年大肠息肉患者407例941枚的临床资料,分析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内镜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中青年人大肠息肉225例305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在老年及中青年组分别为27.8%及6.3%(P<0.05);直肠、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但老年人右半结肠息肉明显增多,横结肠、升结肠检出率分别为11.2%、10.8%,而中青年人分别为6.6%、6.9%(P<0.05);老年人中多发性息肉占72.7%,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的43.9%(P<0.05);老年组息肉最大直径≥2 cm的息肉及分叶状息肉比例相对增多分别为(6.6%vs 3.6%及8.4%vs 4.9%,P<0.05);病理结果显示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分别为63.0%及46.2%(P<0.01);老年人及中青年组息肉伴癌变率分别为4.4%及2.0%(P<0.05)。老年组941枚息肉中,活检钳除662枚,高频电切223枚,因癌变或息肉较大需外科手术治疗56枚;内镜下均成功切除息肉,无治疗相关肠穿孔及死亡病例。老年组内镜治疗后,有7例并发出血,均为套圈电切术后出血,活检钳除者未见出血并发症。其中,早发性出血(EPPB)2例,迟发性出血(DPPB)5例,均内科及急诊肠镜处理后止血。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处理应根据大小、部位、形态、病理采用不同的策略,内镜下摘除老年人大肠息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对142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该院2006年5月~2007年5月结肠镜检查患者,镜下发现息肉142例,共198枚。其中男85例,女57例,年龄12~74岁,平均47岁。临床表现为便血(占80.2%)、黏液便、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症状。息肉的分布定位为4个主要的解剖部位:①右半结肠:盲肠和升结肠;②横结肠:肝曲、横结肠、脾曲;③左半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④直肠:直肠和肛管。多发性:病变累及上述2个或以上部位。2结果2.1内镜下表现病变部位:右半结肠20枚(10.10%)、横结肠15枚(7.57%)、左半结肠…  相似文献   

15.
结肠多发性幼年性息肉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男,37岁,因恶心、呕吐、腹痛3d,行肠镜检查,既往健康。见全结肠密布豆粒大小的结节样隆起,状似脓苔,数目不少于100个。病理检查:见肉芽组织覆盖下的溃疡,其下为充满粘液的囊性扩张腺体,腺体被炎性水肿的间质所分开。 2 讨论结肠息肉较常见,但幼年性息肉病少见。息肉遍布肠管又称多发性幼年性息肉病。幼年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文献报道,一兄弟俩同时患有结肠幼年性、腺瘤性及混合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大肠息肉无痛结肠镜切除术结肠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丹  吴杰  王萍  孙圣斌  李晖 《山东医药》2010,50(48):54-55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老年人大肠息肉切除术后病理及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资料、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老年患者息肉的病理学、内镜特点(分布、大小、形态)及癌变情况,并与同期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人群的息肉均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老年患者息肉检出率高于中青年患者(35.67%vs 9.50%)(P〈0.01);老年人息肉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多见(60.71%),息肉癌变率高(4.29%),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直径≥1 cm的息肉和分叶状息肉也多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和年龄为腺瘤发生不典型增生的4个最重要的风险因子,老年大肠息肉患者具有以上危险因素。对老年人大肠息肉应该遵循"见瘤即切"的原则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25例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又称粘液性或潴留性息肉,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以往认为幼年性息肉主要见于儿童,16岁以后少见.随着纤维、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检出率明显增高.为了提高对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的认识,我们对25例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肠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大肠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方法 运用Olympus PCF-20型小儿肠镜诊断与治疗小儿大肠外科疾患776例。结果 共诊治大肠息肉病659例,其中幼年性大肠息肉和幼年性息肉病653例,内镜下YAG激光摘除术或高频电凝切除治疗325例,注射止血剂后镜下摘除法治疗328例,摘除息肉391枚;诊断家庭性息肉病4例;Peutz-Jeghers综合征2例,均在内镜下摘除息肉。诊断先天性巨结肠42例,其中短段型7例,常见型32例,长段型3例,发现合并慢性结肠炎32例,肠息肉6例,肠虫病2例。巨结肠术后随访7例,发现皱譬襞样增生物并盲袋、吻合肉芽肿、肛周脓肿并肛瘘各1例。诊断肠套叠75例,内镜下加压整复70例,失败5例。结论 大肠镜是诊断治疗小儿外科疾患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应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到2014年1月由结肠镜诊断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息肉切除的324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切除息肉均符合EMR指征。观察手术并发症、处理措施和术后病理结果,分析EMR治疗结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切除463枚息肉,直径6~45 mm,大于20 mm的息肉共65枚;息肉最易发生部位为直肠;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最为多见。除2例不完全切除外均完整切除,标本完整切除率为99.6%。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其中消化道出血7例(1.5%),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5例(1.1%),无消化道穿孔。直径大于20 mm的息肉EMR术后12个月复查肠镜,无复发。结论采用EMR治疗即使是直径大于20 mm的结肠息肉也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1985-01/1999-06我院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725例,计1772枚的内镜表现,病理所见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男512例,女213例,年龄24岁~86岁,平均5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用结肠镜检查.结果息肉≤0.5 cm的占29%;直径0.6 cm~2.0 cm的占58%;直径>2.0 cm的占13%;息肉位于直肠32%;乙状结肠占33%;降结肠占14%;横结肠占12%;升结肠占5%;盲肠占4%.病理腺瘤样息肉占72%.结论大肠息肉多发于左半结肠,病理上以腺瘤样息肉多见.腺瘤样息肉应镜下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