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 E1 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用前列腺素 E1 联合治疗 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心电图变化及心率变化 ,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在疗效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前列腺素 E1 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 100μ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钙4100IU、每12h 1次,皮下注射。疗程7d,观察疗效。结果:40例全部有效,无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或猝死,也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前列腺素E1一方面抗凝、抗血栓形成,另一方面可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又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者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前列腺素 E1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前列腺素 E1 10 0μg,每日 1次 ;低分子肝素钙 410 0 IU、每 12 h 1次 ,皮下注射。疗程 7d,观察疗效。结果 :40例全部有效 ,无 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或猝死 ,也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前列腺素 E1 一方面抗凝、抗血栓形成 ,另一方面可直接扩张冠状动脉 ,又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者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1对照组36例,采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前列腺素E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心功能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7.7%。改善心电图、心律失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P<0.05。结论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运用抗血小板、调脂、抗凝治疗,加用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对照组常规运用抗血小板、调脂、抗凝、口服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2.3%,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岳和全 《黑龙江医药》2009,22(2):192-19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凯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凯时注射液20ml.Qd.ivgtt,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除不用凯时注射液外,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相同。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静息心电图变化及次极量运动试验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汪进  夏豪  鲍翠玉 《中国医药》2013,8(10):1375-1376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倍他乐克组(48例)和联合治疗组(52例)。在原有疾病治疗基础上,倍他乐克组加用倍他乐克每日25~100mg,联合治疗组给予倍他乐克每日25—100mg加尼可地尔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共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疗效:倍他乐克组显效率为77.1%(37/48),总有效率为87.5%(42/48);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84.6%(44/52),总有效率为96.2%(50/52)。倍他乐克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电图疗效:倍他乐克组显效率为66.7%(32/48),总有效率为81.2%(39/48);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78.8%(41/52),总有效率为90.3%(47/52)。倍他乐克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温旭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96-196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1次5~10mg,静滴6h,1次/d;试验组采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1次100mg,2次/d。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为80.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951,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口服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27例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USAP)患者给予凯时10μg,每日1次,连用7-10天。对照组27例USAP患者给前列腺素E1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前列腺素E1脂微球体制剂有效率为92.6%,前列腺素E1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副作用小。结论:凯时治疗USAP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廖远雄  刘建修 《江西医药》2009,44(3):246-24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予口服TMZ 20mg,3次/d,联合倍他乐克、阿司匹林、长效硝酸酯类、辛伐他汀等治疗;对照组50例,予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长效的硝酸酯类、辛伐他汀等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耐受改善情况、心功能及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运动耐受及心电图均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Z联合其他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生发  宋建平 《江苏医药》1997,23(4):253-254
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结果表明,PGE1能明显缓解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为92.84%;有良好的血液流变学效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QT离散度的变化并观察其与心肌缺血改善的关系。方法: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测量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药前后的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d明显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改善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3.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脂类及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及倍他乐克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级、心电图ST-T变化及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总有效率、发作次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7~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7~1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有心绞痛发作时,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循环指标改善是安全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用前列腺素E;(PGEI)治疗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素E;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伊l选择依据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44例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即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及自发性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2~64岁,平均50.5岁,病程2周~5a,心电图改变:ST段下移(MO.05mV)17例,ST段抬高5例。对照组22例,男1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在再给予倍他乐克口服,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9例显效,10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3.55%,而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3.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1年内观察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加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PGE1加阿斯匹林组(治疗组)和单用阿斯匹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所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压、心率、血液流变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较治疗前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率影响不大(P>0.05);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PGE1加阿斯匹林较单用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更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合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5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消心痛,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及前列腺素E1静脉点滴;对照组采用极化液静脉点滴.观察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每日硝酸甘油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少数患者静滴前列腺素E1过程中出现局部静脉刺激症状,但仅1例因此停药.结论前列腺素E1合用葛根素,作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最基本的病理生理环节,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加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PGE1加阿斯匹林组(治疗组)和单用阿斯匹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所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压、心率、血液流变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较治疗前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率影响不大(P>0.05);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PGE1加阿斯匹林较单用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更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