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肝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Kupffer细胞是固定于肝脏的吞噬细胞,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对肝脏疾病发生机制中的有关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Ku-pffer细胞,再经贴壁培养,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吞噬功能试验、电镜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本法能成功地获得高纯度的Kapffer细胞,Kapffer细胞得率为3~5×10~6/肝,贴壁后呈典型的星形及多角形,免疫组化染色示溶菌酶阳性、胞浆内见吞噬的印度墨汁及乳胶珠颗粒,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发达的伪足、微绒毛,胞浆内含大量溶酶体及吞噬的乳胶珠颗粒。结论:本实验所用的Kupffer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靠、细胞纯度高,可用于进一步研究Ku-pffer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主要病理特点是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及粘连糖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度沉积。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肝纤维化中Ito细胞起中心作用,是肝内过量ECM的主要来源。在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ECM自身变化的作用下,Ito细胞→转化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肝内沉积的胶原也随之从Ⅲ型为主转变为以Ⅰ型为主。这些进展将使抗纤维化治疗以肝细胞为中心的概念更新为以Ito细胞为靶细胞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高效的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对脑血管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基础。方法用不含EDTA胰蛋白酶消化组织获取细胞,继而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对第3代细胞采用α-肌动蛋白荧光免疫染色法,同时MTT检测细胞的生长趋势。结果运用胰酶消化法获得并培养出大量的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荧光免疫染色法鉴定结果显示阳性表达,纯度98%。结论此方法简单、操作性强,目标细胞获得率高,为老年性脑血管疾病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是由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组成的具有复杂功能的器官,其中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占肝非实质细胞的40%,在肝窦内形成一连续的带窗孔结构的衬垫细胞层,是肝内物质交换的屏障。与普通血管内皮细胞相比,SEC具有特殊的表面标志、结构和功能,在肝脏的生理、病理及器官移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SEC的原代分离培养十分困难,因此阻碍了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SE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其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贮脂细胞及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肝贮脂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的细胞学热点,该细胞的分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参考Friedman等的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首次采用高分子聚蔗糖、泛影葡胺作为不连续密度梯度分层液分离细胞。 结果 本法成功地分离得到肝贮脂细胞和Kupffer细胞。 结论 本法经济、简便、可靠,细胞纯度高。 相似文献
6.
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胶原酶消化、重力沉降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人胎肝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及应用流式细胞仪等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评估。所获得的原代细胞共传8代,细胞呈小梭形或三角形,体积较小,胞核较大,而胞浆较少;第4代细胞中进入生长期的细胞约占88.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胞质中ALB、CK19染色阳性。人胎肝中存在具有肝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它们可能会成为细胞移植及肝移植良好的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培养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长观察。方法取3~4周龄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2只,处死后取主动脉,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原代和传代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原代培养3 d后的细胞及前3代传代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标志因子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平滑肌22α(SM22α)染色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培养1~7 d的增殖能力(OD值)。结果原代培养3~5 d,有少量血管平滑肌细胞从组织中爬出,呈贴壁生长;原代培养7~9 d,细胞呈梭形或三角形,生命力旺盛,折光度好;原代培养9 d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数量增多,细胞与细胞间排列紧密,出现"峰-谷"状特征;原代培养15 d左右可以进行传代培养。前3代传代细胞与原代细胞相比,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α-SMA、SM22α将细胞质染成绿色,血管平滑肌细胞纯度> 95%。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1~7 d的OD值分别为0.437 3±0.021 5、0.460 0±0.018 8、0.614... 相似文献
8.
肝脏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随着现代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肝脏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深入研究肝脏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方法[1]现将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肝脏细胞的组成肝脏细胞由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其他细胞组成上皮细胞由肝细胞(约占60%~70%)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2%~3%)组成2间质细胞包括枯否细胞(kupffercells,KC)、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cells,SEC)、肝星状细胞(h… 相似文献
9.
大鼠肝贮脂细胞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贮脂细胞是目前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本文参考Friedman等的不连续密度梯度心法并作改良,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可靠的分离大鼠肝贮脂细胞,Kuffer细胞的方法,贮脂细胞得率的10^7/大鼠,纯度在90%以上,Kupffer细胞纯度约60%,其培养上清基本适合进一步研究用。本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肝贮脂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尤其是细胞水平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及性质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索经济、稳定的肝星状细胞提取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改良原位循环灌流、18%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胎牛血清DMEM培养星状细胞;desmin、αSMA和ICAM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行星状细胞性质鉴定。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稳定在3.5×107/肝以上,纯度为96%~98%左右,存活率为96%~98%。结论建立了经济、稳定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提取和培养方法;传代培养可获得较为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细胞鉴定,探讨一种高效的分离及纯化方法,为细胞移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使用酶消化法原代提取人成纤维细胞,快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标志物Vimentin。结果利用倒置显微镜及HE染色,可见细胞为散在分布的梭形贴壁细胞,当细胞汇流时,呈鱼群样或漩涡状排列,且细胞在15代内形态保持不变。结论成功地发现快速提取成人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成人自体细胞移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鼠胰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的小鼠胰星状细胞(PSCs)原代培养方法,为胰腺纤维化研究提供可靠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采用植块法结合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即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正常胰腺组织,经过剪碎、胰蛋白酶消化后植入培养瓶中贴壁培养,并予限制性条件培养基进行纯化,通过倒置生物显微镜对传代前后所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自发荧光及油红染色脂滴的观察,并结合细胞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来鉴定小鼠PSCs.结果:小鼠原代PSCs培养3-4 d后油红染色阳性,并能观察到自发荧光现象;传代后的细胞形态主要表现为体积较大,伪足发达,呈星芒状或乌贼样;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显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阳性.结论:植块与酶消化结合法分离小鼠胰腺星状细胞,简单实用、成功率高,能够满足体外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在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发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近年来肝脏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总结并综述近年来LSEC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最新技术和方法,重点探讨在该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过程中遇到的研究热点,这对观察和研究LSEC在肝脏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及基于该细胞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乳鼠窦房结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套可靠的窦房结细胞培养与鉴定技术。方法 :取Wistar乳鼠的窦房结组织 ,用差速贴壁技术及BrdU处理法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 ,用电生理技术记录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 :在培养的窦房结细胞中观察到有 3种不同形态的细胞 ,即梭形细胞、三角形细胞与不规则形细胞 ,其中梭形细胞最多 ,且形态结构与电生理特征符合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特点。三角形细胞与心房肌三角形细胞特征相似。结论 :①用差速贴壁技术及BrdU处理法进行乳鼠的窦房结细胞培养 ,是一种可靠的窦房结细胞培养技术。②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中的梭形细胞即为窦房结的起搏细胞 相似文献
16.
HSC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合成细胞。从人肝组织中分离培养HSC,用于中药药理研究,可以得到与人体内相接近的实验结果,从而增加实验数据的可信度。我们成功分离培养了人肝星状细胞(H-HS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成年C57BL/6小鼠空肠Cajal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优化体外培养成年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的操作方法,为深入研究该细胞的生理功能提供一定细胞模型。方法6~8周龄C57BL/6小鼠禁食24h,无菌条件下截取3~5cm中段空肠,分离平滑肌肌条并剪至小块后使用Ⅱ型胶原酶消化20min,离心后进行组织块原代培养,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形态。使用c—Kit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表型是否为Cajal间质细胞。Fluo-3AM染色细胞内钙,观察细胞能否自发产生钙离子振荡。结果分离所得组织不含空肠上皮和固有层组织,仅为小肠肌层。联合使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块原代培养能够较方便地培养出原代细胞,该细胞呈梭形,且具有细胞突起,彼此交织成网状。该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呈c—Kit阳性,平滑肌标志物SMA阴性。钙成像分析显示其能够产生钙离子振荡。结论联合使用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能够较方便地培养出成年小鼠的空肠Cajal间质细胞,该方法为后续探讨Cajal间质细胞的生理功能及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鼠肝纤维化时Ito。细胞增殖和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肝脏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以CCl_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动物分组为止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甘草酸治疗组三个大组,各组又包括早(2周),中(6周)。晚(9周)期组,分别于用药后第2、6、9周处死动物,分离提取肝Ito细胞,培养两周后提取总RNA,以DIG High-Prlmer去标记IⅢ型前胶析和间质胶原酶cDNA探针,Northern杂交分析IⅢ型前胶原和间质胶原酶mRNA表达.鼠肝IⅢ型胶原沉积用Dot blot测定,用~3H-TDR~3H-脯氨酸观察甘草酸对培养的Ito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结果,甘草酸对Ito细胞H-TDR和H-脯氨酸的掺入在4h、24h、48h与空白对照比呈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15%、21%、31%,在甘草酸浓度≤0.125μg/ml时,对Ito细胞~3H-TDR掺入抑制不明显,而≥0.25μg/ml时呈现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H脯氨酸掺入,在甘草酸浓度≥0.125μg/ml时,则出现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随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加强。在鼠肝纤维化早、中、晚各期,模型对照组Ito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甘草酸组各期Ito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均显著降低(P<0.05).Ito细胞间质胶原酶mRNA表达.在早、中期模型对照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1.本研究于1991年借鉴Friedman等人的方法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分离、培养出贮脂细胞(FSCs)。其特征及特点与国外报告一致。该细胞可贴壁生长、增殖力强、胞浆内含有脂滴、贮存维生素A、在荧光显微镜下以328nm紫外光照射发蓝绿色荧光、Desmin染色阳性。论文1992年首先在《北京医学杂志》第14卷第2期发表。 2.在FSCs分离中创建了闭式循环、低酶原位肝灌洗的改良方法,获得消化完全彻底、效果相同但酶耗量减少85%,具有经济、重复性好的优点,经多次试验确定FSCs培养48小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