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珠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h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比例;另外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2、IFN-γ、IL-4、IL-10的水平。结果:在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h1细胞的百分率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降低,Th1/Th2的比值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海珠益肝胶囊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Th1/Th2细胞失衡是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Th1应答占主导地位,海珠益肝胶囊能够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肺肠同治方药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单独治肠方药联合SASP 灌肠及单独SASP 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Th1/Th2 调节作用的对照研究,证明肺肠同治理论的科学性。方法:将90 例中医诊断为热毒炽盛证,西医诊断为AUC 的患者随机分为3 组,对照组、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每组30 例,分别采用单纯SASP 灌肠(对照组),白头翁汤、调胃承气汤配合SASP 灌肠(治肠组),白头翁汤、凉膈散配合SASP 灌肠(肺肠同治组),每日1 次,持续60 天,各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肠镜检查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结肠溃疡组织Th1/Th2 相关指标。结果:各组临床疗效评价,肺肠同治组跃治肠组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Th1(INF-γ、IL-2)皆降低,Th2(IL-4、IL-5)皆升高,Th1/Th2 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比较,Th1:对照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Th2:肺肠同治组>治肠组>对照组,Th1/Th2:对照组>治肠组>肺肠同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肠同治理论对AUC 中药灌肠疗法抗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汤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大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探讨前列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列腺腹叶注射角叉莱角的方法,建立CAP大鼠模型。用前列汤按10mL/(kg·d)灌胃(C组),并与模型对照组(B组)及正常组(A组)作对照。分别在给药后第30天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CD3^+、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分别代表Th1和Th2细胞,测定各自在淋巴细胞所占比例,计算Th1/Th2比值。结果:与A组相比,B、C组Th1细胞数均升高,Th1/Th2比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Th2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Th1细胞数下降,;Th1/Th2比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模型组Th1/Th2比值明显升高,支持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中存在Th1/Th2比值失衡学说。(2)前列汤选择性降Th1,数量,逆转失衡的Th1/Th2比值是其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生脉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新发Graves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脉治疗组、他巴唑治疗组。另选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细胞因子干扰素Y(INF—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新发Graves患者治疗前INF-γ、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INF-γ/IL-10比值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比较,INF-γ、IL-10水平显著降低,INF-γ/IL-10比值增高(P〈0.05);治疗后IL-10水平、INF-γ/IL-10比值生脉治疗组、他巴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同时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增高,但以Th2细胞因子增高占主导地位。生脉注射液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从免疫水平治疗Graves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消黄利胆汤对阻塞性黄疸(OJ)患者外周血清炎症介质和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OJ手术后患者按照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消黄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清炎症介质和Th1/Th2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T、TNF-α、IL-4、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h1/Th2比值显著增高,且治疗组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黄利胆汤可有效减轻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炎症和感染症状,并可以调节Th细胞免疫平衡,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外感湿热证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探讨外感湿热证的部分发病机制。方法:30例均为外感发热患者,辨证属外感湿热证者。正常对照组15例,为同时期健康志愿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与健康者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患者3天,复测上述指标,观察蒿芩清胆汤的干预作用。结果:经蒿芩清胆汤治疗后,外感湿热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INF-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Th1/Th2比值失衡可能是外感湿热证发病机制之一,调整Th1/Th2失衡是蒿芩清胆汤治疗外感湿热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58例HBV患者分别在应用化湿解毒法治疗前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慢性HBV患者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较高,治疗后则下降明显(P〈0.05),而IL-4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化湿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FN-γ表达有抑制作用,从而使Th1/Th2比例趋于平衡,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剔毒护肝方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度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Th1类细胞因子1-干扰素(IFN-1)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IFN-1水平明显增高(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剔毒护肝方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中IFN-1表达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清肺止哮汤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抗原激发后48h收集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骨髓标本,计数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细胞(Eos),检测外周血Th1/Th2反应,以及肺组织学检查。结果:清肺止哮汤可明显减少BALF中Eos数,能使肺组织中细支气管、血管周围的Eos浸润和黏液的过度分泌得到控制,但和布地奈德(BUD)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中药干预后外周血总的CD3^+T细胞表达IL-4的细胞群/表达IFN-γ的细胞群与OV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c2/Tc1,Th2/Th1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清肺止哮汤能部分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并使外周血CD3^+T表达IFN-γ的细胞群增加,对于哮喘时Th1/Th2失衡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MMPs/TIMPs 及Th1/Th2 探讨六味补气胶囊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的机制。方法:将75 只大鼠随机分均为正常组、模型组、六味补气组、金水宝组、脾氨肽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烟熏加脂多糖气管滴入方法建立COPD 模型。模型成功第28 天给药,连续给药30 天。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肺功能、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MMPs 抑制剂1(TIMP-1)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损伤、肺功能明显降低,炎性因子IL-1β、IFN-γ、Th1/Th2 明显升高(P<0.05 或P<0.01),抑炎因子IL-4、IL-35 明显降低(P<0.05 或P<0.01);肺组织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 或P<0.01),TIMP-1 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 或P<0.01)。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六味补气组IFN-γ、Th1/Th2 明显降低(P<0.05 或P<0.01),MMP-9 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 或P<0.01),TIMP-1 表达明显升高(P<0.05 或P<0.01);与金水宝组、脾氨肽组比较,六味补气组肺功能、TIMP-1 基因蛋白表达升高,MMP-9、Th1/Th2 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六味补气胶囊通过上调IL-4、TIMP-1,下调IFN-γ、Th1/Th2、MMP-9 表达,降低炎性反应,改善COPD 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长蛇灸对阳虚质人群Th1/Th2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90例阳虚质患者,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膀胱经长蛇灸组以及督脉长蛇灸组,各30例。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长蛇灸组在膀胱经或督脉区域施行灸法,每周1次,共12次。以阳虚体质量表、SF-36量表以及IFN-γ、IL-4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阳虚评分、SF-36指数以及Th1/Th2平衡作用的改变。结果:治疗后督脉长蛇灸组、膀胱经长蛇灸组阳虚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上升(P<0.05),且与同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督脉长蛇灸组、膀胱经长蛇灸组均较空白对照组IFN-γ升高、IL-4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可以改善阳虚质人群体质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同时纠正Th1/Th2失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表达百分比(2.8±1.3)(明显高于对照组(0.4±0.3)((P〈0.05);银屑病患者IL-17、IL-2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调节Th1/Th2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12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针药组在口服氟西汀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HAMD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疗效;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的分泌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IL-4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析补肾益精汤治疗肾阳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h1/Th17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6例肾阳虚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精汤治疗,疗程为21 d。 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IT)值、血清 Th1/Th17因子水平、 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和美国国立眼科研究院视功能问卷(NEI-VFQ-25)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 21 d 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5.83%(46/48),对照组为 70.83%(34/48), 组间比较(χ2 检验),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眼表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BUT、SIT值均较 治疗前升高(P<0.05),FL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BUT、SIT值的升高作用及对FL值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 于对照组(P<0.01)。(3)血清 Th1/Th17 因子水平方面:治疗后,2 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17(IL-17)、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IL-17、TNF-α、IFN-γ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 优于对照组(P<0.01)。(4)问卷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NEI-VFQ-25评分均较 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 OSDI 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 NEI-VFQ-25 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17%(2/48),对照组为 8.33%(4/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补肾益精汤可有效提高肾阳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眼表功能, 调节Th1/Th17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邹晓  宋康 《江西中医药》2008,39(4):71-7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急性肺损伤综合征。它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是急性肺损伤的本质,而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失衡则是炎症反应失控的主要表现。T辅助淋巴细胞Th1/Th2的功能能够反映机体促炎和抗炎反应的失衡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补肾安胎方对肾虚流产模型大鼠子宫蜕膜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为肾虚流产模型组,用羟基脲加米非司酮灌服;B组为补肾安胎方干预组,用羟基脲加米非司酮加补肾安胎方水提液灌服;C组灌服生理盐水。酶联免疫法检测子宫蜕膜组织的Th1型细胞因子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浓度。结果:3组子宫蜕膜IL-2、IL-10浓度和IL-2/IL-10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的IL-2显著高于C组(P均〈0.01),A组与B组的IL-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IL-10显著低于C组(P〈0.01),A组的IL-10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与C组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IL-10比值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P〈0.01),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安胎方能促进大鼠子宫蜕膜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扭转Th1/Th2细胞因子病理性失衡,降低肾虚流产大鼠模型的流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外周淋巴细胞比例、基因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角度研究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TH1/TH2细胞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模型组(M)、补肾通督胶囊的低剂量组(BSL)、中剂量组(BSM)、高剂量组(BSH)和雷公藤组(TG)。第1天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灌胃18d,在第31天取材,进行流式细胞术、RT-PCR和ELISA检测Th1和Th2细胞、IL-4和IFN-Y的基因表达及血清水平。结果:补肾通督组的Th1的百分比随着剂量的提高有下降的趋势,而Th2的百分则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补肾通督剂量的提高,IFN-7的基因表达和血清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而IL-4的基因表达和血清水平则有上升的趋势。结论:补肾通督随着剂量的提高,不但降低外周血中Th1细胞的表达,同时提高Th2细胞的表达,对IL-4和IFN-7的基因表达和血清水平皆有抑制Th1细胞效应和提高Th2细胞效应的趋势,提示其缓解RA的机制与调控Th细胞的分化与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养透解合剂对阴虚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治疗组采用清养透解合剂及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合剂)及西医常规疗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免疫酶联法检测血清IFN-γ、IL-12、IL-4、IL-10水平。结果④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血清Thl类细胞因子(IFN-1、IL-1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Thl/Th2(IFN-γ/IL-4、IL-12/IL—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Th1类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1)、Th2类细胞因子(包括IL-10、IL-4)、Th1/Th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Th1/Th2细胞比值向Th2漂移,清养透解合剂可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h1/Th2平衡及血清微小RNA-155(miR-155)、微小RNA-146a(miR-146a)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黄芪桂枝汤。两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胸闷咳喘、咯痰量多、倦怠乏力、腹胀纳呆)、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及miR-155、miR-146a、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2%,32/34)高于对照组(72.73%,24/33)(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胸闷咳喘、咯痰量多、倦怠乏力、腹胀纳呆等中医症状积分以及Th1细胞、Th2细胞、Th1/Th2、miR-155、miR-146a、IL-4、IL-10、IL-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T...  相似文献   

20.
卫气营血理论概括了外感温热病的一般病机演变规律,特别是在肺系感染性疾病的辨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研究表明,Th1型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细胞免疫,Th2型细胞因子主要参与体液免疫,Th1/Th2漂移是免疫调节的中心环节。病毒性肺炎早期(卫气分)以Th1型细胞因子为主,当疾病进展由卫气分向营血分传变,Th1/Th2呈下降趋势,在疾病后期(营血分)则以Th2型细胞因子为主。因此,Th1/Th2漂移引起的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病毒性肺炎卫气营血传变的微观病机演变,温病名方清瘟败毒饮善治气分淫热之疫,常用于病毒性肺炎气分证的治疗,故本文以调节Th1/Th2漂移为治疗靶点,探讨清瘟败毒饮截断气营传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