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分析240例行肝活检术的NAFLD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AFLD合并T2DM与未合并T2DM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和评分的差异。结果 在240例NAFLD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80例(33.3%),未合并T2DM 者160例(66.7%);在NAFLD合并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60例、肝纤维化20例,未合并T2DM患者中分别为68例和92例;在NAFLD合并T2DM患者中检出肝纤维化评分≥2者30例(37.5%)、肝细胞气球样变评分≥2者23例(28.8%)和马洛里小体22例(27.5%),均显著高于未合并T2DM患者的【20例(12.5%)、22例(13.8%)和30例(18.8%),P<0.05】;T2DM为发生NASH(OR=3.27,95%CI:1.42~7.55)和肝纤维化(OR=3.35,95%CI:1.55~7.6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T2DM的NAFLD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更趋严重,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方法 431例T2DM患者根据腹部超声结果分为T2DM合并NAFLD 316例(合并组)、单纯T2DM 115例(单纯组),316例T2DM合并NAFLD患者再根据NAFLD纤维化评分(NFS)分为进展性肝纤维化39例(进展组)、可疑肝纤维化122例(可疑组)、除外肝纤维化155例(除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合并NAFLD、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T2DM合并NAFLD、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预测效能。结果 合并组和单纯组年龄、BMI、WBC、LY、AST、ALT、GGT、Alb、SUA、TC、TG、HDL-C、UHR、FIns、FC-P、HOMA-IR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AST、Alb、TG、UHR、FC-P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预测临界值为24.87 kg/m2时,其诊断T2DM合并NAFLD的灵敏度为77.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酸性鞘磷脂酶(ASMase)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进行肝组织活检确诊为NAFLD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分为非显著纤维组(S0~S2)和显著纤维组(S3~S4),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ASM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体质指数(BMI),Logistic回归分析其在NAFLD肝纤维化程度危险因素;ROC分析ASMase水平在NAFLD肝纤维化程度预测价值。结果显著纤维化组(38例)的年龄、BMI指数、血清中ASMase、AST水平明显高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上述有统计学差异指标均为NAFLD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血清ASMase水平预测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2,临界值为88.090 nmol/L,灵敏度80.56%,特异性75.86%。结论血清ASMase水平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同ALT水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09年3月经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108例NAFLD患者的人口学、生物化学及病理学资料,并比较血清ALT正常与增高患者的病理学及临床特征. 结果在108例NAFLD中,49例(45.4%)为单纯性脂肪肝(NAFL),57例(52.8%)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例(1.9%)为NASH相关肝硬化.ALT和AST水平,NASH患者分别为(156.2±137.7)U/L和(82.2士67.8)U/L,NAFL患者分别为(103.9±93.7)U/L和(52.2±33.4)U/L,t值分别为2.55和3.13,尸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ALT比值NASH患者为0.61±0.30,NAFL患者为0.78土0.77,NASH患者AST/ALT比值低于NAFL患者,t=2.18,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增高组中NASH占64.9%(50/77),ALT正常组NASH占29.0%o(9/31),x~2=11.49,p=0.00.ALT增高组炎症程度显著高于ALT正常组,x~2=10.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肝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在两组之间,x~2=5.52,6.12;P=0.12,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增高组血清AST、y-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收缩压水平均比ALIT正常组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5.91,2.00,2.30,2.10,3.14,2.43;p值分别为0.00,0.05,0.02,0.04,0.00,0.02),而AST/ALT比值、B超下脾脏肋间厚度则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70和2.95;p值分别为0.00和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T增高与病理学NASH相关(OR=2.78,95%CI 1.06~7.3,p=0.04),但血清ALT预测NASH的准确性欠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I 0.59~0.8,P=0.00).结论 在中国成人NAFLD患者中可以见到完整的疾病谱.ALT升高患者NASH比例更高,血清ALT水平可预测NAFLD患者炎症程度,但不能预测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空腹C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 在456例NAFLD合并T2DM患者中,经肝脏硬度检测(LSM),发现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415例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组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空腹 C 肽对进展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DL-C、PLT计数、AST、空腹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1.5±0.2)mmol/L、(259.3±50.3)×109/L、(39.3±5.1)U/L、(2.7±0.8)ng/ml和(10.7±1.0)%,与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1.4±0.3)mmol/L、(267.1±48.2)×109/L、(26.1±4.1)U/L、(2.1±0.7)ng/ml和(8.1±1.1)%,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915,95 %CI:0.841~0.995,P=0.038】、性别(OR=1.250,95% CI:1.005~1.554,P=0.045)、BMI(OR=1.117,95% CI:1.011~1.235,P=0.030)、HbA1c水平(OR=1.117,95% CI:1.011~1.235,P=0.030)和空腹C肽水平(OR=1.206,95% CI:1.068~1.361,P=0.003)是进展性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发现,空腹 C 肽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AUC)为0.7(95% CI:0.7~0.81,P<0.05),即当空腹C肽水平为2.36 ng/mL时,其诊断的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67.0%。结论 利用空腹 C 肽水平诊断NAFLD合并T2DM患者进展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腺衍生因子(PANDER)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和肝组织的水平。方法纳入经肝组织病理学活检证实的NAFLD患者41例,以及20例正常人(NC),根据NAFLD活动性积分(NAS),将NAFLD患者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AFL)10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和肝组织PANDER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PANDER mRNA水平的变化。另外,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人体测量学、生化及代谢指标,分别比较PANDER水平及与其相关性。结果 NAFLD患者血清PANDER水平为(3.38±1.99)ng/ml,较NC组[(0.94±0.60)n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者肝组织PANDER水平为(3.27±2.49)ng/ml,显著高于NC组[(0.98±0.73)ng/ml,P〈0.05];NAFL组和NASH组血清PANDER水平分别为(3.42±2.39)ng/ml和(3.36±1.91)ng/ml,肝组织PANDER水平分别为(2.33±1.52)ng/ml和(3.58±2.68)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ANDER与肝组织PANDER水平、BMI、腰围、臀围、TG、FBG、FINS、HMOA-IR的相关系数分别0.425、0.643、0.637、0.375、0.411、0.487、0.512和0.547,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AI(r=-0.544)、HDL-C(r=-0.396)呈负相关(P〈0.05);肝组织PANDER水平与血清PANDER水平、BMI和腰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5、0.379和0.427,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PANDER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参与NAFL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肥胖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清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拟行减重代谢手术的247例肥胖患者,收集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数据及肝脏NAS评分。 结果221例患者进入肥胖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低尿酸组57(25.8%)人,高尿酸组164(74.2%)人,二组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INS)、C肽(C-peptide)水平存在差异。141例患者拥有完善的病理学结果,其中40例可排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68例NASH可能,33例可诊断为NASH,三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为别78.7%、76.5%、4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三组在小叶内炎症、气球样变、ALT、UA水平存在差异(P<0.05);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正相关(Spearman分析相关系数r=0.38,P<0.05),而与气球样变及小叶内炎症无明显相关性(血清尿酸与气球样变:Spearman分析相关系数r=0.14,P=0.096;血清尿酸与炎症反应:Spearman分析相关系数r=0.058,P=0.493)。 结论随着肥胖患者BMI的增高,发生高尿酸血症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可能性增高;血清尿酸的增高也会促进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且血清尿酸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一种类型,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重要中间阶段。及早诊断NASH并进行干预,可以改善NAFLD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数NASH患者无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由于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很难依靠某一种方法准确诊断NASH。只有根据病史、实验室、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同时结合无创诊断模型等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正在逐年递增,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慢性肝病的常见病因。美国近1/3年轻人患有NAFLD,而我国上海的发病率约占15%。NAFLD的发病率在肥胖、2型糖尿病(DM)、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人群中更高。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研究显示,单纯性脂肪肝预后较好,而NASH是肝纤维化的重要致病因子,NASH患者中有20%~40%进展至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CK18)水平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价值。方法选择9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和44名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检测血清CK18水平,同时测定ALT、AST、GGT、FBG、FINS、TC、TG、HDL、LDL水平,以及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并计算腰臀比(WHR)和体重指数(BMI);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其中30例NAFLD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NAFLD患者血清CK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ALT升高的NAFLD患者血清CK18水平(16.38±8.1ng/ml)高于ALT正常组(5.655±4.7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CK18水平(20.93±8.07ng/ml)明显高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7.61±5.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AFLD患者血清CK18水平与肝脂肪变(r=0.527,P=0.003)、炎症(r=0.662,P<0.001)和纤维化(r=0.715,P<0.001)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血清CK18水平能反映NAFLD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因而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脂肪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09例T2DM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指标、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组和T2DM合并NAFLD组,采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的高诊断阈值(>0.676)、低诊断阈值(<-1.455)将T2DM合并NAFLD组分为纤维化亚组、不确定亚组、无纤维化亚组进行分析。结果(1)T2DM合并NAFL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舒张压(DB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C肽(FCP)、FCP代替胰岛素改良稳态模型指数(HOMA-C肽)均更高(P<0.01或P<0.05),而年龄、糖尿病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低于T2DM患者(P<0.01,表1)。(2)逐步logistic回归提示BMI[比值比(OR)=1.325,95%CI 1.249~1.406]、ALT(OR=1.025,95%CI 1.013~1.038)、TG(OR=1.283,95%CI 1.105~1.490)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HDL(OR=0.532,95%CI 0.286~0.989)则是保护因素。(3) T2DM合并NAFLD患者中,纤维化亚组占13.4%。与无纤维化及不确定两亚组比较,年龄、病程、BMI、WC、HC、收缩压(SBP)、AST/ALT、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增加(P<0.01),然而ALT、白蛋白(ALB)、TG、血小板(Plt)显著减少(P<0.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BMI、ALB、AST/ALT、Plt是T2DM合并NAFLD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T2DM合并NAFLD患者比例较大,与B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且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期≥S2期定义为显著纤维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记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同时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本组发现显著肝纤维化患者58例(72.50%);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分别为(9.32±1.20)log10 IU/ml、(49.50±12.48)U/L、(48.91±10.11)U/L、(60.38±21.21)U/L、(15.52±1.28)s、(15.51±2.33)%和(12.20±3.05)fl,显著高于22例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6.49±1.18)log10 IU/ml、(31.29±8.50)U/L、(28.47±6.77)U/L、(26.35±17.49)U/L、(14.10±2.31)s、(13.29±3.20)%和(10.13±3.22)fl,P<0.05];显著纤维化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5.10±1.73)×109/L、(123.47±12.10)g/L和(120.76±20.85)×109/L,显著低于非显著纤维化患者[(6.51±1.52)×109/L、(130.85±13.10)g/L、(213.75±23.48)×109/L,P<0.05];HBV DNA、ALT、AST、GGT、PT、RDW、MPV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642、r=0.411、r=0.411、r=0.447、r=0.397、r=0.538、r=0.486,P<0.05),而WBC、Hb、PL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375、r=-0.362、r=-0.5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T下降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3,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伴有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是肝纤维化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Ⅱ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患者11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2组均给予保肝、控制血糖等治疗,但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症状、体重指数(BMI)、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LT、AST及肝脏B超改变。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P=0.0000),治疗前后的血TC水平分别为(6.80±1.20)和(5.24±0.67)mmol/L(t=8.87,P=0.000)、LDL-C为(4.38±0.75)和(3.45±0.68)mmol/L(t=7.17,P=0.0000)、TG为(2.14±0.56)和(1.69±0.34)mmol/L(t=5.36,P=0.0000)、ALT为(61±11)和(46±9)U/L(t=8.24,P=0.0000)、AST为(53±14)和(41±12)U/L(t=5.08,P=0.0000),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HDL-C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BMI无明显变化(t=1.84;P=0.0683)。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B超观察两组患者的肝脏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TC、LDL-C、TG、ALT、AST水平,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将178例CHB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分期,同时检测患者AST和PLT,计算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比较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通过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准确率,并对CHB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APRI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RI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01),APRI预测CHB进展为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而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03),APRI1.5和2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截断点,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和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和74%。CHB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其纤维化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APRI也明显降低。结论 A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With the current epidemic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1],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many countries[2,3]. The characteristic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并筛选出适合献血后感染丙型肝炎人群,基于临床常见生化指标的肝纤维化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对甘肃省定西地区120例既往供血员丙型肝炎感染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肝纤维化评分,检测临床常用生化指标及血清纤维化4项(PCⅢ、CⅣ、HA、LN),计算APRI指数、Sheth指数、FibroQ指数、FIB-4指数。以肝穿刺病理为金标准,评价上述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PRI指数、FibroQ指数、FIB-4指标、PCⅢ、CⅣ、HA的数值增加,其中APRI指数与肝脏穿刺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良好(r=0.446,P〈0.001),对明显肝纤维化(≥S2)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其诊断敏感度为57.1%,特异性为78.2%。结论 APRI指数对肝纤维化≥S2有一定的鉴别作用,可作为未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患者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以及代谢综合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1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测定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总的患病率为28.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49.1%和11.8%).肝纤维化分期为S_(0~1)、S_(2~4)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1%和19.7%(P<0.01),代谢综合征、体重指数、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炎症程度均与其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率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为55.4%和40.0%);纤维化分期为S_(0~1)、S_(2~4)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6.2%和70.7%(P<0.01);代谢综合征、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明显炎症均与其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这两类患者代谢综合征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应用替比夫定片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联合应用扶正化瘀片治疗6个月。观测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变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治疗组AST(33.1±155 vs 39.5±18.4)、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1.78±0.41 vs 1.64±0.32)、TBil(13.8±6.6 vs 17.9±8.3)复常,ALT(55.3±23.4 vs 64.7±27.6)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0、2.085、3.172、2.012,P值均<0.05);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HA)(107.7±82.3 vs 141.6±91.4)、层黏连蛋白(LN)(125.4±73.2 vs 154.9±76.5)、Ⅲ型前胶原(PⅢP)(0.61±0.56 vs 0.96±044)、Ⅵ型胶原(Ⅳ-C)(90.6±78.3 vs 134.3±67.9)有较大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5、2135、3.266、3.807,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疲乏感减轻(71.7% vs 53.3%)、食欲增加(83.3% vs 65.0%)、腹胀减轻(80.0% vs 5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应用替比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患者在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及肝纤维化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 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和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 mL.min-1. per 1.73 m2对122.95±66.19 mL.min-1. per 1.73 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的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超诊断的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细胞脂肪变是否影响CHB患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10例CHB患者,CHB合并NAFLD患者99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1)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24周单纯CHB患者较合并脂肪肝患者生化学应答率更高(χ2=4.069,P=0.044);48周HBV 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后者(χ2=17.327,P=0.000)。对于HBeAg阳性患者,单纯CHB患者在24周的生化学应答率、24和48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均显著优于合并脂肪肝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两组的生化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时,48周单纯CHB患者的生化学应答率较高(χ2=7.620,P=0.006),24和48周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HBeAg阳性患者,24周时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高于单纯CHB患者,48周时ALT/AST复常率低于单纯CHB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ALT/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48周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脂肪变对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