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颅内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及缺点,并探讨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栓塞技巧。方法:20例动脉瘤患者中,小动脉瘤8例(12mm),大动脉瘤7例(12-25mm),巨大动脉瘤5例(>25mm)。15例患者行动脉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结果:14个采用球囊行瘤腔内栓塞的动脉瘤中,3个月后DSA随访,10个动脉瘤被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部分栓塞。6例采用球囊行载瘤动脉闭塞的动脉瘤患者,3个月DSA随访皆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颅内大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的可脱性球囊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不能手术或行瘤腔内直接栓塞治疗难度较大的某些动脉瘤,载瘤动脉的闭塞治疗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7年 5月~ 1999年 5月 ,我院应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CF) 38例 ,疗效肯定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38例患者中 ,男性 32例 ,女性 6例 ,年龄为 18~ 62岁。外伤性 34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5例。自发性 4例中 ,男性 3例 ,女性 1例。二、临床表现1.持续性颅内杂音 38例。 2 .眼部症状 :球睑结膜充血、水肿、溃疡 38例 ;搏动性突眼及眼球运动障碍 35例。 3.视力减退、面部麻木、头痛、鼻出血等 4例。三、治疗方法1.术前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检查、碘过敏试验 ;2 .全脑血管造影 ,用Seld…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TCCF)可脱性球囊栓塞术的技术要点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 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59例TCCF,共进行栓塞术64次.随访时间3个月~2年. 结果 48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颈内动脉通畅,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1%;11例瘘口及颈内动脉被同时闭塞.5例在治疗后3d内复发(复发率为8%),再次行栓塞术,其中1例出现栓塞后失明,再次行球囊栓塞后成功闭塞,但视力未恢复;1例术后3d出现脑内血肿,急诊再次行栓塞,闭塞颈内动脉和瘘口,但左侧肢体轻瘫. 结论 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TCCF的可靠方法,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若出现复发症状,应及时复查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急诊处理复发的TCCF.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7岁。因“左颞部胀痛1月,加重伴恶心、呕吐5d”于2005—07—17入院。查体:左眼视力4.1,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有少量渗出出血,左颞部可闻及血管性杂音,余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患者头痛加重,恶心、呕吐明显。头CT及MRI示:左颞约8cm×7cm×6cm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明显。DSA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颈内动脉C2段扩张性动脉瘤,大小约6cm×6cm×5.5cm。前后交通动脉代偿良好,遂用BALT公司产2号可脱性球囊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颈(C2)段闭塞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神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材料与方法 应用法国Balt公司的同轴可脱性球囊技术,在数字减影(DSA)监视下,对12例TCCF患者施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 9例患者成功地用球囊闭塞了颈内动脉瘘口,同时也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2例由于球囊进入瘘口困难,1例CCF瘘在,改行闭塞瘘口同时闭塞了颈内动脉,术后除1例失明未恢复外,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可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静脉痿是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一种高分流量的畸形,发生在新生儿极为少见。笔者将近年收治的一例治疗体会和心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外伤性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结果 介入治疗外伤性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无一例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科学和规范的护理在外伤性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姜士炜  杨奎 《放射学实践》2003,18(5):328-330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17例患者1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Hunt和Hess分级:I、Ⅱ级l0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13例痊愈,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1例死亡。结论:GDC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4 5岁。突发右下腹痛1周,胸闷气促5d入院。入院时间歇性咯粉红色泡沫痰。追问病史,9年前也曾出现突发右下腹痛,拟诊“急性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体检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右下腹腹股沟上1横指、腹直肌外缘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腹直肌右外侧可扪及明显震颤,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双下肢足踝部色素沉着,右股动脉及以下未及搏动,左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存在。术中切开暴露右股动脉,穿刺置入送5F导管鞘,送5FPigtail导管至腹主动脉第二腰椎水平造影(速率1 5ml s,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atrix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1例共 5 6枚颅内动脉瘤施行血管内Matrix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 ,5 1例患者按Hunt Hess分级 :Ⅰ级 15例、Ⅱ级 2 4例、Ⅲ级 8例、Ⅳ级 4例 ,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和DSA造影诊断。 4例宽颈动脉瘤和 2例梭形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Matrix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应用Matrix可脱弹簧圈栓塞成功 4 8例 5 3枚动脉瘤 ,占 94 .3% ;3例因严重血管痉挛导致微导管无法到位而实施动脉瘤夹闭术 ;1例弹簧圈尾端残留于载瘤动脉 ,但未导致临床后果 ;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4 8例随访 3~ 12个月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结论 Matrix可脱弹簧圈血管内能够有效栓塞颅内各部位动脉瘤 ,术中有明显的促进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的作用 ,术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覆盖动脉瘤颈口的作用。可以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5.
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内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报道了经血管内治疗3例脑内动静脉瘘。栓塞均经股动脉入路,采用微螺旋圈安置和可脱球囊技术将动静脉瘘口逐一闭塞。术后颅内杂音立即消失,临床证状显著改善。随访5个月至2年病情无复发,颅内吹风样杂音是诊断动静脉瘘的重要体征,在栓塞中挤压同侧或双侧颈总动脉可以降低瘘口的血流速度和压力,有益于栓塞成功。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37岁。因脑外伤后左眼失明 17年 ,头痛、颅内杂音 2年入院 ,2年前在外院经血管造影诊断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并经左侧颈外动脉途径对供血支行颗粒及NBCA胶的栓塞治疗 ,治疗后症状有短期改善 ,但随即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时查体左眼失明 ,眼球活动障碍 ,左侧瞳孔 >右侧瞳孔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正常 ,左侧视神经乳头萎缩 ,左侧眼球及颞部听诊为收缩期增强的吹风样杂音 ,右侧轻度结膜充血水肿。入院后进行了DSA检查 ,显示左侧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双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都有分支供应 ,左侧海绵窦扩张成…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8岁。因四肢麻木无力2个月加重20d入院。在外院行MRI诊断为“椎管内肿瘤”。入院体检:双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高。双上肢皮肤浅感觉减退,腰背部感觉麻木。躯干四肢、左眶多发散在1~3cm大小皮肤肿块,质中,活动,无红肿、无压痛。  相似文献   

18.
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笔者报告了6例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经造影证实:弥漫性肺小动静脉瘘3例,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单发囊状肺动静脉瘘2例。栓塞材料为弹簧钢圈,技术操作成功5例,1例发生逆栓塞,但未产生不良后果。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从78%上升到90%。缺氧症状及紫绀有明显好转。栓塞术是治疗肺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8例Bar-row A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采用可脱性球囊经股动脉途径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处或破口处患侧颈内动脉主干。结果术后18例颅内血管性杂音立即消失,16例闭塞了瘘口,颈内动脉主干保持通畅;2例同时闭塞了瘘口及颈内动脉主干。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治疗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2 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TCCF)患者和 1例大脑前动脉 (A1段 )动脉瘤破裂合并海绵窦瘘患者采用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进行栓塞治疗 ,以经颅多普勒 (TCD)进行复查 ,所有患者均随访 6月以上。结果 :2 2例CCF患者均成功栓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 ,其中 2 0例为一次栓塞成功 ,2例因球囊过早泄漏而行 2次栓塞治疗。对 1例A1段动脉瘤破裂合并海绵窦瘘患者成功施行了双球囊动脉瘤颈孤立术。 4例行颈内动脉闭塞术。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是对海绵窦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