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12;2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t(12 ;2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临床与预后特征。方法 应用常规核型分析 (CCA)、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I FISH)和RT PCR技术 ,对 5 1例ALL患儿骨髓或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t(12 ;2 1)和TEL AM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11例患儿存在t(12 ;2 1) ,占儿童初治ALL的2 1.6 % ,占非T细胞系ALL的 2 6 .9% (41例中 11例 ) ;中位发病年龄 6 .8岁 (2 .9~ 12 .0岁 ) ;非T细胞系免疫表型 ,以普通型ALL为主 ,不伴髓系抗原高表达 ;CCA检测核型多正常 ,仅 1例有t(12 ;2 1) ;72 7%的患儿伴TEL等位基因缺失。与其他儿童非T细胞系ALL相比 ,t(12 ;2 1)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和IgH重排发生率低 ;男女性别比、初诊时贫血、出血、器官肿大程度、白细胞计数和完全缓解 (CR)率、4周内达CR比例、持续CR时间及复发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t(12 ;2 1)是我国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为非T细胞系免疫表型 ,以普通型ALL为主 ,多伴TEL等位基因丢失。临床表现和近期疗效与其他非T细胞系儿童ALL无显著差异。与国外报道相比 ,患儿的发病年龄偏大 ,血小板计数和IgH重排率低 ,核型多为正常。  相似文献   

2.
t(12 ;2 2 ) (p13;q11 12 )染色体易位在恶性血液病中非常少见 ,目前国外仅报道过 9例。我们最近发现 1例初发急性微分化型白血病 (AML M0 )患者伴t(12 ;2 2 ) (p13;q12 )染色体易位 ,临床呈多药耐药 ,并得到耐药机制研究的证实 ,现报道如下。患者 ,女 ,5 3岁。主诉头昏、乏力、四肢酸痛 1周于 2 0 0 1年 4月 16日入院。查体 :贫血貌 ,皮肤、粘膜苍白 ,未见出血点和皮疹 ,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有压痛 ,心肺无异常 ,肝脾不肿大。血常规 :Hb 80g/L ,WBC 2 .4 5× 10 9/L ,BPC 12 0×10 9/L。分类 :原始细胞 0 .4 3,杆状…  相似文献   

3.
伴有i(9q)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上罕见的白血病类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多药联合化疗也难以缓解,预后极差。本院收治了1例该病患者,现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病例:患者,男性,57岁,因"双下肢疼痛、皮肤出现散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 -FISH)技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12 ;2 1)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联合双色I -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CCA)对5 1例儿童初治ALL的骨髓或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t(12 ;2 1) /TEL- AM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11例患儿经I -FISH检测发现t(12 ;2 1) ,占总病例2 1 .6 % ;仅1例CCA检测发现有可疑的t(12 ;2 1)。结论 t(12 ;2 1)是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极难发现,需用FISH等分子检测方法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1例初发伴有rob(13;21) t(15;17)(q22;q21)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在常规核型分析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应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CDF-FISH)和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该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伴少见变异易位APL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符合APL.初诊时免疫表型分析髓系标志呈阳性,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5,XX,rob(13;21)t(15; 17) (q22;q21) [6]/45,XX,rob(13;21)[14],FISH结果显示68.9%的细胞为典型的t(15;17)模式,RT-PCR结果显示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25.8%.经诱导化疗、巩固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核型为45,XX,rob(13;21) [20],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为2.5%,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0.003%.结论 伴特征性的rob(13;21)t(15;17)(q22;q21)的APL十分罕见,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基本符合APL的临床特点;该染色体异常对AP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仍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inv(16)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inv(16)(p13q22)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红色荧光素(Spectrum Red标记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克隆854E2[跨越第16号染色体短臂inv(16)断裂点]作为探针,用单色间期FISH检测26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inv(16)。在9例inv(16)患者中,特征性的3个红色荧光信号的阳性率仅为13.3%-32.1%(中位数21.3%)。结论 YAC854E2和间期FISH是检测inv(16)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inv(16)(p13q22),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采用MYH11探针,包括双重标记序列,对6例形态学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CBFβ-MYH11融合基因的检测,并与经典细胞遗传学比较。结果表明: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4例inv(16)(2例M4Eo和2例M4),其中1例M4同时伴有22三体( 22),1例为M4CR8个月后复发同时伴亚2倍体核型。FISH检测6例均显示inv(16)异常荧光信号,其中例2除inv(16)外还同时发现16p13缺失的红色荧光信号。结论:FISH检测inv(16)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细胞遗传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对M4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2号染色体三体(+22)在诊断inv(1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红、绿荧光直接标记的双色断裂点分离的基因探针CBFβ对18例存在+22克隆异常的AML患者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与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同时伴有+22和inv(16)的AML患者。结果18例存在+22的AML患者中,CC分析未发现inv(16)阳性,而FISH检测发现11例inv(16)阳性、1例del(16)(q22)。这11例阳性患者中,9例CC分析为单纯+22异常,1例伴有+8,1例患者为del(16)(q22),而FISH检测为inv(16)。M—FISH检测4例同时伴有+22和inv(16)的患者,除+22外,未发现其他异常。结论+22是预测inv(16)AML的重要标志,具有潜在的诊断inv(16)AML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t(9;22)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研究发现,t(9;22)(Ph染色体阳性)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高危因素之一,该类型患儿治疗效果差。为了解Ph^ 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我们分析了1998—2003年本院收治的325例ALL患儿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报道一例伴有双ider(17q)特殊复杂核型异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和实验特征。对一例复发APL患者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两种技术进一步明确染色体异常。结果表明:该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为47,XY,1p-,15q ,ider(17q)×2;FISH检测同一细胞中出现5个PML-RARα融合信号;M-FISH进一步明确并证实上述结果。免疫表型检测显示高表达CD13和CD33,而CD34、HLA-DR及T、B淋巴细胞标志阴性。结论:双ider(17q)是APL中一种罕见的附加异常,联合应用FISH及M-FISH技术是确认复杂染色体异常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dic(9;20)(p11-13;q11)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别以9号和20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患者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ALL诊断,免疫表型分析B淋系标志阳性(CD10+、HLA-DR+);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2例患者均为dic(9;20):例1为45,XY,der(9)t(9;20)(p11;q11),-20[20],例2为45,XX,der(9)t(9;20)(p13;q11),t(9;22)(q34;q11),-20[10]/46,idem,+8[16]/47,idem,+8,+21[14];其中1例经双色FISH检测证实9号和20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且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结论dic(9;20)(p11-13;q11)是一种少见的重现性核型异常,可能和ALL有特殊的联系.FISH技术是检测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具有d ic(7;9)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bcr/ab l双色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其中6例ALL患者进行bcr/ab l重排检测;分别应用绿色荧光标记的7号和红色荧光标记的9号着丝粒探针,以及由生物素及地高辛分别标记的7号和9号全染色体涂抹探针,对6例ALL患者进行FISH和染色体涂抹分析。结果d ic(7;9)ALL占同期ALL的0.88%;7例患者中2例为单纯d ic(7;9),4例同时伴有t(9;22)和其他染色体异常(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1例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而无t(9;22)(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的6例患者中5例为B系ALL;双色FISH检则结果示6例患者中3例为bcr/ab l重排阳性,且6例患者衍生染色体着丝粒均为7号和9号着丝粒融合而成,染色体涂抹分析也证实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结论d ic(7;9)是ALL中一种较少见的再现性异常,并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t(8;21)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1年以来应用双色双融合AML1/ETO基因探针进行FISH检测的70例白血病患者,分为未治疗组和治疗组,回顾性分析核型、FISH及部分RT-PCR结果,对核型结果有疑问的患者再应用显带后连续进行中期FISH方法予以确定。结果 未治疗组共42例,经FISH补充检测确诊30例为t(8;21)患者,其中2例患者核型分析未检出t(8;21)和1例RT-PCR结果阴性患者FISH检测结果均为阳性;6例复杂易位患者通过显带后连续中期FISH检测不仅确定AML1/ETO融合基因的存在,同时精确定位。治疗组共28例,为已确诊的t(8;21)白血病患者。3例患者核型分析结果正常或非t(8;21),FISH检测结果阳性。2例通过FISH监测到复发。结论 双色FISH技术是一种敏感、精确的t(8;21)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工具,可精确定位复杂核型,因而是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伴9号染色体短臂(9p)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3例伴9p异常的A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其累及的基因。结果9p异常ALL占同期ALL的5.26%。有免疫学资料的21例患者,4例为T系ALL;17例为B系ALL,其中早前B细胞型3例。11例以del(9p)为主要遗传学特征,其余12例9p异常包括t(9p)或del/add(9p)作为继发或伴发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经FISH检测发现14例患者有p16基因缺失。与核型正常组患者相比,del(9p)患者更易累及脾脏,且生存期短。结论9p异常是一个非随机的染色体改变且极易累及p16基因。伴有9p缺失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与不良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idic(20q-)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分析10例伴idic(20q-)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GEP20探针进行单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以20q亚端粒探针和20q12位点特异探针进行双色FISH检测,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急性红白血病2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高度疑似MDS 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10例均丢失1个正常20号染色体,代之以1或2个比20号染色体还小的中着丝粒等臂染色体,FISH检查证实它是伴有20q12中间缺失的20q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der(20)de1(20)(q11q13)idic(20)(p11),即idic(20q-),其中2例患者部分细胞核型只有20q-异常.结论 Idic(20q-)来源于20q-异常克隆,它与MDS及急性红白血病密切相关,idic(20q-)异常有助于MDS的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molecular cytogenetic features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with idic(20q - ).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 patients with idic(20q - ) were analyzed.Karyotyping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R banding technique. A CEP20 probe was used to perform single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 subtelomeric probe for 20q and a locus-specific probe for 20q12 were used to perform dual-color FISH. The literatures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with idic( 20q - )were reviewed. Results Of the 10 cases, 2 were diagnosed as acute erythroid leukemia, 1 primary myelofibrosis, 3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and 4 highly suspected (HS-MDS). Karyotype analysis showed that one of the normal chromosome 20 allele was substituted by one or two metacentric isochromosomes smaller than the normal one in all 10 cases. It was confirmed to be der(20) del(20) (q11q13) idic(20) (p11),i.e. , idic( 20q - ) by FISH assay. Partial cells in 2 of the 10 cases had 20q - as the sole karyotypic anomaly. Conclusion Idic(20q - ) results from a pre-existing del(20q) and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MDS and acute erythroid leukemia. Idic(20q- ) as a recurrent cytogenetic abnormality is helpful for diagnosing HSMDS in patients with cytopenia but only slight or absent dysplas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R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鉴定自血病染色体复杂变异易位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核型分析有疑问的标本在R显带基础上再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比分析同一中期分裂相的显带和FISH结果。结果4例应用BCR/ABL探针;4例PML/RARa探针;4例AML1/ETO探针;2例IgH探针;1例MLL探针。经显带结果与FISH结果对比分析,9例疑似的复杂易位得到确证,并精确定位。6例核型结果得到修正。结论连续R显带和FISH方法在复杂变异易位的鉴定方面与传统的核型分析和直接FISH检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自血病的诊断方面.对于未知异常染色体的检出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1例以CD7+和双重t(8;21)易位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方法 本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和细胞倍体分 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进行AML1 ETO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t(8;21)/80 81,xxx,-x,-1,-2,-3,t(3;5)(q29;q31),-4,-5,-7,t(8;21)×2,-9,-16,-17,-18,-19;免疫分型: CD7、CD13、CD33、HLA-DR、CD34阳性;细胞倍体显示双峰状(DI=2.05);RT PCR分析AML1 ETO融合基因阳 性;化疗后未获缓解,生存期4个月。结论 四倍体克隆与M2/t(8;21)白血病有密切的联系且为其继发性改 变,免疫表型表现为异质性,通常预后差,其可能为M2/t(8;21)的一个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18.
Yu F  Li CW  Wei H  Liu XP  Lin D  Gong JY  Qin S  Xu FY  Mi YC  Wang JX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5):289-293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复杂核型异常和标记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常规R显带检测显示具有复杂核型异常和标记染色体的AL患者应用M-FISH技术确定复杂染色体重排和标记染色体的组成,识别并确定微小易位和隐匿易位.结果 11例AL患者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技术共检出27种染色体数目异常和41种结构异常.CC技术检出的3种染色体增加和9种染色体丢失以及12种结构异常与M-FISH分析结果一致,CC技术检出的15种染色体丢失经M-FISH证实为衍生染色体,M-FISH还检出3种CC检查未发现的染色体数目增加.CC检查所检出的其余29种结构异常(包括17种标记染色体)的性质被M-FISH进一步明确.M-FISH共检出33种结构重排,有6种异常未见文献报道,分别为t(5q-;16)(?q14;q24)、der(9)(Y::9::Y::9)、der(7)(7::8::9)、ins(20;21)、der(11)(11::21::20)和der(3)t(3p-;13)(3p-;q21),这些复杂染色体重排主要由染色体不平衡易位所致.复杂核型异常几乎涉及所有染色体,在AML患者以涉及17、5、7、15和11号染色体的异常较为常见;在ALL患者则以涉及8、9、14和22号染色体的异常较为多见.结论 联合应用CC和M-FISH检查可以提高CC核型分析的分辨率,对伴复杂核型和标记染色体的AL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