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大鼠蒸气烫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建立一种可控深度及面积的大鼠烫伤模型。 方法 用高压蒸气消毒锅及自制烫伤支架制作高压蒸气烫伤装置 ,用压力为 0 .12MPa(1MPa=75 0 0mmHg)、直径 2 .6cm的致伤孔上分别在大鼠背部烫 3、4、5、6、7、8、9、10s,每时相点 5个创面。伤后 2 4h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 ,用Photoshop软件测量烫伤深度 ,并观察有无毛囊、汗腺附件受损、烫伤区被毛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 烫伤深度与烫伤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99)。浅Ⅱ、深Ⅱ、Ⅲ度烫伤模型的致伤时间分别为 3、5、7s。烫伤 7~ 10s创面深度虽逐渐加重 ,愈合时间却相近。 结论 该模型可以控制烫伤深度、面积 ,烧伤深度划分准确且操作简便 ,是研究创伤修复机制及评价创面用药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巨噬细胞数量以及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114只(6只作为非烫伤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剩余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rhGM-CSF组、联合组和模型组,每组36只。制作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rhGM-CSF组大鼠创面涂抹rhGM-CSF,联合组应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和rhGM-CSF涂抹,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创面巨噬细胞数量以及微血管密度数量。结果:同一时间点,rhGM-CSF组和联合组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且联合组愈合率显著大于rhGM-C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3、11、14天创面浸润巨噬细胞数量均少于模型组和rhGM-CSF组(P0.05);第3、7、11天,联合组微血管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rhGM-C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rhGM-CSF治疗深Ⅱ度烫伤效果确切,可以通过影响烫伤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微血管生成促进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d、1d、3d、7d、14d和21d采取创面皮肤标本,HE病理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内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创面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创面,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创面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创面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退缩在时程上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重活性,增加烧伤创面中FDP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促使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增加真皮细胞中DNA合成,减轻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缩短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时间。结论类肝素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在诊断烧伤创面深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自制的小鼠蒸气烫伤装置,制作Skh-1小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3 h、3 d和8 d以OCT扫描创面行动态检测,同步采集创面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扫描小鼠正常部位皮肤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蒸气烫伤小鼠皮肤真皮胶原降解,与其正常部位皮肤相比,在OCT扫描检测中表现为双折射光信号的丢失或减弱,其变化强度与创面病变过程相关,且与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一致. 结论 OCT作为无创的创面检测技术,可用于烧伤创面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6.
类肝素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Ⅲ活性,增加烧伤创面中FDP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促使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增加真皮细胞中DNA合成,减轻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缩短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时间。结论类肝素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创面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选取16只建立浅Ⅱ度烫伤模型,4只作为正常对照,烫伤后第1、5、10、15天分别随机选取4只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中ILK的表达.7例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组给予TGF-β1刺激72 h,同一细胞培养相同时间作为对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ILK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 烫伤后第5、10天大鼠烫伤创面中ILK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和愈合后(第15天,P<0.05).TGF-β1组细胞中ILK和Fn mRNA表达均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LK与Fn mR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7).结论 ILK可能同时通过参与整合素和TGF-β1信号通路,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林蜜凝胶治疗极限全身热疗导致皮肤烫伤创面的促愈效果.方法根据全身热疗后皮肤烫伤患者的创面随机将123例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富林蜜凝胶均匀涂搽烫伤部位,3次/d;对照组采用京万红烫伤软膏治疗(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Ⅰ、Ⅱ度烫伤痊愈率(77.3%、88.2%)显著高于对照组(53.3%、47.1%,P<0.05,P<0.01),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林蜜凝胶对于全身热疗导致皮肤烫伤的愈合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类肝素对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I/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Ⅲ活性,增加烧伤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组生长激素 (rhGH)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烫伤大鼠肝、创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 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 ,每日早上 9点皮下注射rhGH 0 .3IU/d ,疗程 1 0d。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IGF Ⅰ /IGFBP 3浓度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用rhGH治疗 1 0d ,烫伤大鼠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的表达、血IGF Ⅰ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 ;而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提前 3d。结论 rhGH可通过增加肝、创面组织IGF Ⅰ /IGFBP 3mRNA的表达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变化以及创面外用bFGF对两者的影响,认识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抑制因子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单纯烫伤和bFGF治疗三组.利用大鼠30%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3h、6h、1d、3d、7d和14d采取创面皮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组织真皮内成纤维细胞MMP-2、MMP-7和TIMP-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烫伤大鼠创面中细胞外基质活动影响皮肤的胶原沉积.伤后1d MMP-2/MMP-7表达增多,随后略有下降,7d时再次达到高峰.伤后TIMP-2的表达与前者的表达一致.局部外用bFGF后,创伤初期(3h~6h)组织中MMP-2/MMP-7的表达无显著变化,1d~14d,MMP-2/MMP-7和TIMP-2阳性表达强于对照组.结论MMPs和TIMPs的表达变化是组织修复的重要步骤,bFGF加速创面愈合的过程与MMP-2/MMP-7和TIMP2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愈合模型,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周围神经末梢再生规律和胶原沉积与降解情况,并应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了解其对烫伤创面愈合及周围神经纤维再生的影响及彼此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MMP 7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2 (TIMP 2 )的变化以及创面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其的影响。 方法 制作 30 %TBSA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 ,分为单纯烫伤组和bFGF治疗组。于伤后 3、6h和 1、3、7、14d取创面皮肤标本 ,检测再上皮化率及胶原含量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真皮内成纤维细胞MMP 2、MMP 7和TIMP 2的表达变化。另取 6只正常大鼠作为假烫组 ,分别检测上述各项指标。 结果  (1)伤后 3~ 14d ,bFGF治疗组再上皮化率高于单纯烫伤组。 (2 )伤后 3h~ 3d ,bFGF治疗组和单纯烫伤组胶原含量持续下降 ,7~ 14d开始回升 ,但仍低于假烫组 (P<0 .0 5 )。 (3)伤后 1d ,单纯烫伤组MMP 2、MMP 7和TIMP 2表达增多 ,7d时达到高峰 ,持续到 14d。(4 )伤后 3~ 6h,bFGF治疗组MMP 2、MMP 7的表达与单纯烫伤组相似 ;伤后 1~ 14d ,3者的阳性表达强于单纯烫伤组。 结论 烫伤大鼠创面中细胞外基质的活动会影响皮肤的胶原沉积 ;MMP 2、MMP 7、TIMP 2的表达变化是组织修复的重要步骤 ,与bFGF加速创面愈合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鱼油治疗大鼠浅Ⅱ度烫伤的效果及其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银锌霜治疗组和甲鱼油治疗组,每组36只。采用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15s的方法制成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伤情经病理切片证实。各组创面分别用生理盐水纱布(1ml/cm2)、银锌霜纱布(1ml/cm2)、甲鱼油(1ml/cm2)纱布覆盖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分笼饲养,换药1次/d。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3、5、10、14d取创面组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①创面愈合时间:单纯烫伤组为(15.33±0.82)d、银锌霜治疗组(12.57±0.54)d,甲鱼油治疗组(11.33±0.67)d,甲鱼油治疗组比单纯烫伤组明显缩短(P<0.01)。②创面愈合率:3组大鼠伤后10和14d的创面愈合率与伤后7d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甲鱼油治疗组和银锌霜治疗组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比单纯烫伤组在伤后7、10及14d均明显升高(P<0.01)。③病理学观察:甲鱼油能减轻烫伤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组织学分析显示甲鱼油可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④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创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甲鱼油治疗组比单纯烫伤组、银锌霜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甲鱼油能加速大鼠烫伤创面组织修复细胞的增殖,加快创面再上皮化,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局部应用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部分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1.0 U胰岛素,分别设为B、C组;以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和腹部皮下注射0.1 U胰岛素(D组)的烫伤大鼠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 d起隔日计算A、B、C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创面表皮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 结果A、B、C、D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4.57±5.19)、(18.36±4.12)、(21.46±2.97)、(24.50±1.05)d,B组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1).伤后5、9、11、13、15、17、19 d B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且伤后17 d时明显高于C组(P<0.05~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A组表皮层薄,钉脚数量少,真皮层内多见纤维细胞;B、C组表皮层增厚,钉脚数量多,真皮层内多见成纤维细胞.B组伤后4 d 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伤后4、5 d 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A、C组(P<0.05~0.01).烫伤后24 h A组血糖波动在3.42~4.62 mmol/L;B组血糖变化规律与A组相似;C、D组注射后1 h血糖明显降低(P<0.01),注射后4 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能明显地促进烫伤大鼠创面愈合,胰岛素可加速修复细胞的增殖分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蜕皮甾酮(EDS)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烫伤创面的早期抗炎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每只兔用烫伤仪制备4个创面并经病理证实为深Ⅱ度,随机标记为空白对照组(A组)、EDS组(B组)、BMSC(C组)、EDS+BMSC(D组).烫伤后5、10、15 d各处死6只家兔,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度、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治愈高压蒸汽灭菌器烫伤,预防再次发生.方法 对19例发生高压蒸汽灭菌器烫伤工作人员采用本院自制的枯冰氯烫伤散联合1%磺胺嘧啶银霜外敷治疗;针对烫伤事件采取加强管理、短期强化培训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3~10 d烫伤创面全部治愈,无一例破溃、感染发生;未再次发生此类事件.结论 高压蒸汽灭菌器烫伤采用自制枯冰氯烫伤散...  相似文献   

18.
神经肽P物质与烫伤创面愈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肽P物质(SP)与烫伤创面愈合之间的关系。 方法 (1)制作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3、7、14d致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SP含量。(2)将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GTF)用不同培养液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SP组及SP 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组。体外检测SP及Spantide对GTF增殖活性[以吸光度(A)值表示]及凋亡率的影响。 结果 (1)伤后1d,浅Ⅱ、深Ⅱ、Ⅲ度烫伤创面SP含量分别为(145±78)、(94±48)、(53±27)ng/g,深Ⅱ度创面与其余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浅Ⅱ度创面伤后3、7dSP含量显著增高;深Ⅱ度创面伤后7、14dSP含量显著增高;Ⅲ度创面伤后SP含量无显著变化。(2)SP增强GTF增殖活性(空白对照组A为0. 21±0. 05,SP组A为0. 36±0 07,P<0. 01)并抑制其凋亡,Spantide可抑制SP对GTF的作用。 结论 SP可促进GTF增殖,创面SP含量与创面损伤程度及愈合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巴曲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烫伤早期创面淤滞带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及巴曲酶治疗组 ,在各组动物背部均造成 4cm× 4cm大小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前、伤后 0 .5、2、4、6、12、2 4、72h测定创面局部皮肤血流量 ;于伤后立即、伤后 14、18d测定烫伤面积及残留创面面积 ;于伤后 30d将大鼠处死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毛囊计数。 结果 大鼠伤后 2 72h皮肤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给予巴曲酶后皮肤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 ,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愈合后皮肤附件明显增多。 结论 巴曲酶能逆转烧伤后创面淤滞带循环 ,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皮肤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有糖尿病基础的机体烫伤后,创面新生血管化程度与创面难以愈合的关系. 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每组50只.2组大鼠均造成20%TBSA的深Ⅱ度烫伤,于伤后即刻及1、3、7、14和21 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评分,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创面组织的新生血管化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创面组织评分及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各时相点新生血管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伤后7 d,糖尿病组为12.00±1.40、对照组为60.00±3.00,P<0.01).2组大鼠各时相点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差异不明显,但糖尿病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未形成功能性微血管. 结论糖尿病深Ⅱ度烫伤难愈创面虽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但仍血供不良,其机制与功能性微血管形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