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阳性者58例,HP阴性者52例。比较两组患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及根除HP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 HP阳性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HP阳性组活动期胃炎患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根除HP治疗后TNF-α、IL-8及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8及hs-CRP水平的升高与胃黏膜HP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活动期胃炎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返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云华  翟颖 《内镜》1993,10(3):148-150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其山  苏若瑟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34-113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方法采用珠海珠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幽门螺杆菌诊断试纸检测Hp。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Hp阳性率45.46%,病理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检出率低,是因为胆汁反流造成不适宜Hp生长的微环境,也有人认为一定量胆汁可杀灭Hp,Hp检测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肥大细胞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学初  廖松林 《内镜》1994,11(6):336-337
  相似文献   

5.
夏道荣 《临床荟萃》2001,16(11):502-503
自从 1983年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使 HP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知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 ,约 90 %的胃炎是由 HP引起的。大量的研究证明 ,HP相关胃炎很容易继发消化性溃疡、胃癌、淋巴瘤。 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相继通过决定分别宣布HP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同时也是第一类 (确定的 )致癌物质。从而确定了该菌在胃部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47例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患者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病理特性、…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活动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幽门螺杆菌 (HelicobaterPyloti,HP)感染可引起多种胃疾病 ,其中与慢性胃炎 (CG)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关系密切。慢性活动性胃炎占本组慢性胃炎中的52.15% ,不仅临床上有症状 ,而且是演变胃癌、胃原发性淋巴瘤的潜在因素。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取自我院胃镜活检组织1874例 ,经石蜡切片分别作HE染色和美蓝染色[1]。慢性胃炎按全国慢性胃炎学术会议 (1983)的分类。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按慢性炎症细胞的数量分轻、中、重 ;慢性活动性胃炎在慢性炎症的背景下按中性粒细胞数量分…  相似文献   

7.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其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文章2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螺杆菌与疣关胃炎的关系以及国产胶体铋剂与进口胶体铋剂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经内镜检查诊断的疣状胃炎病人40例,全部做HP检查。闰人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De-Nol组:丽珠得乐组;雷尼替丁组。De-Nol和丽珠得乐的用法分别为120mg每日4次和110mg每日4次,雷尼替丁为150mg,每日2次,均为口服用药,疗程8周。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X线特征探讨林祥涛①周兵李春卫高鸿举连世海1983年Waren等[1],从人类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此后,许多学者对该菌的生物性及对人类胃粘膜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慢性胃病...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胃底胃炎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上消化道症状的101例患者分别作胃镜检查及钳取胃粘膜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查,按内镜下表现将他们分为四组,I组(n=18):胃底部有炎症改变,而胃窦都无炎症改变;Ⅱ组(n=36):胃底部无炎症改变,而胃霎部有炎症改变;Ⅲ组(n=26):胃底、胃霎部均有炎症改变;Ⅳ组(n=21):胃底、胃窦部均无炎症改变。结果:Ⅰ、Ⅱ、Ⅲ、Ⅳ组胃底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33.33%、65.39%、28.57%,Ⅰ组HP感染情况较Ⅱ、Ⅳ组明显增高(P<0.05),Ⅲ组HP感染情况亦明显高于Ⅱ、Ⅳ组(P<0.05),Ⅱ、Ⅳ组胃底HP感染情况相近(P>0,05),Ⅰ、Ⅲ组胃底HP感染情况也相近(P>0.05),这些说明胃底胃炎与胃底HP感染相关:Ⅰ、Ⅱ、Ⅲ、Ⅳ组胃窦部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63.89%、69.73%、33.33%。Ⅰ、Ⅱ、Ⅲ组胃窦HP感染情况均明显高于Ⅳ组(P<0.05),说明胃部炎症病人胃窦HP感染情况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所有患者胃底、胃窦部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53%、59.41%,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HP为胃底胃炎的致病因素,胃底炎可能是胃窦炎症进展的结果,对胃底胃炎的治疗,应选用抗生素根除H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的胃溃疡病人在溃疡愈合前后胃上皮细胞凋亡及HP检测的情况。方法采用检测DNA裂解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在原位标记凋亡的胃上皮细胞。结果溃疡愈合后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下降,与愈合前相比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愈合后HP全部阴转,HP的检出密度与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性(r=0.80P<0.05)。结论HP在体内能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导致溃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陈彤  陈燕 《临床荟萃》1996,11(13):600-601
我院自1994年1月以来,胃镜检查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采用悉尼胃炎分类法,检出内镜胃炎4218例,将其中同时作活检找Hp的936例内镜胃炎作一临床内镜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正  刘世业 《华西医学》1996,11(4):373-374
本文作者对46例经纤维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粘膜的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试验和病理Giemsa染色检查及粘膜中氨基巳糖的测定。发现HP阳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中,其氨基巳糖含量较HP阴性胃炎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国都  于皆平 《临床荟萃》2001,16(20):956-957
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已表明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密切 ,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一个致癌原。研究认为 ,Hp感染能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继而刺激胃上皮细胞的增殖 ,凋亡与增殖的不平衡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本文对近年研究Hp感染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文献作一综述。1 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正常状态下 ,胃粘膜上皮细胞更新非常迅速。位于胃粘膜腺体峡部的干细胞不断增生转化 ,并向腺体的底部和顶部迁移。这些分化成熟的细胞包括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等 ,它…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非典型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慧敏  毛福珍 《内镜》1994,11(2):85-86
  相似文献   

15.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系1990年悉尼国际胃肠病大会确认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之一,又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根据我院2年来的胃镜检查资料,分析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的其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和阴性残胃炎的各种双对比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统一标准对所获材料进行筛选和回顾性分析;各X线征象诊断标准:胃黏膜皱襞宽度≥5mm或较其他部位胃黏膜皱襞显著增厚(限局性)即诊断为胃黏膜皱襞增厚。吻合口直径≤9mm即诊断为吻合口狭窄。溃疡和胃黏膜糜烂照常规诊断。统计检验各X线征象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52例病例,其中2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27例阴性。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中有胃黏膜皱襞增厚23例(92.00%)、吻合口狭窄6例(24.00%)、溃疡1例(4.00%),胃黏膜糜烂3例(12.00%);幽门螺杆菌阴性病例中则分别有19例(70.37%)(P〈0.05)、1例(3.70%)(P〈0.001)、2例(7.41%)(P〉0.05)、4例(14.81%)(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可能主要引起残胃黏膜增生性病变,相应的则在双对比影像上出现胃黏膜皱襞增厚和吻合口狭窄,而残胃溃疡和胃黏膜糜烂则不能表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节性胃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节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 对77例结节性胃炎病例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统计感染率;检出的7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复查内镜,比较两组间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变化的改善情况;然后对照组再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3个月后再复查内镜,比较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变化的改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节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变化上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变化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节性胃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是结节性胃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节性胃炎效果显著.应用于结节性胃炎的治疗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型与肠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HP相关性萎缩性胃性胃炎在肠化演化变中的主要路径和作用。方法:137例萎缩胃炎划分成A型、B型和AB型。  相似文献   

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胃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的10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148例慢性胃炎的患者行Hp检测,比较两组患者Hp检出阳性率。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2.1%,慢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反流的胆汁可能有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谭至柔  黄雪 《临床荟萃》2002,17(21):1259-1260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痘疹状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 ,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经胃镜确诊为疣状胃炎的患者 4 6例 (病变在胃窦部 ,有两个以上丘疹样隆起 ,直径 3~ 5mm) ,其中男性2 7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9~ 5 6岁 ,HP检测均为阳性。1.2 病例分组 随机将 4 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 15 0mg ,每日两次 ,早晚口服 ,疗程 4周 ;并加用丽珠得乐 (枸橼酸铋钾 ) 110mg ,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