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开灵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35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加清开灵颗粒口服和常规不加清开灵颗粒口服两组。结果采用常规加清开灵口服的治疗组症状缓解快,疗程缩短一天半,说明清开灵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呃逆是指膈肌不自主的,持续间歇性痉挛,并经常规抗呃逆药物及针灸治疗不能缓解者.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法配合中药及护理支持,治疗顽固性呃逆108例,疗效满意.现将108例久呃不止的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枢性呃逆在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有些患者较为顽固,顽固性呃逆使患者不能很好地睡眠和进食,影响到脑血管病患者功能的恢复。目前治疗顽固性呃逆方法有利他林,静点硫酸镁、葡萄糖酸钙等方法治疗,中医采用针灸和中药治疗,中药有柿楴汤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单独使用止呃止吐药爱茂尔无效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在继续使用西药爱茂尔注射液4mL,每6h肌肉注射一次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代赭旋复花汤,每日1剂,分3次服,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2d呃逆消失者7例,治疗3d呃逆消失4例,治疗4d呃逆消失者1例,其中1例复发者,加服中药2剂后治愈,结论;神经阻滞剂爱藏尔伍用重镇降逆,下气消痰的中药代赭旋复花汤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有互补作用,且见效快,疗效比较巩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一侧或双侧膈肌阵发性痉挛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称呃逆,健康人因某种刺激或快速吞咽进食发生呃逆,一般自行缓解,但对腹部手术后或重症患者的呃逆常属病情严重的表现,凡昼夜发生呃逆并超过1周不能自行缓解者,称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治疗顽固性呃逆一例黄建兰(广西合浦县中医院合浦县536100)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呃逆;治疗张某,女性,46岁。1994年4月10日因外感而致头痛、身困,经服疏风清热中药后上症缓解。但继而出现呃逆连作,不思饮食,腹胀,口苦,服西药安定片、胃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神志清醒及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苏醒和症状缓解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药物,能迅速减轻症状,促进患者清醒,使用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清开灵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AAI)的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随机分清开灵注射液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纳洛酮治疗(纳洛酮组)、生脉注射液治疗(生脉组)和清开灵治疗(清开灵组),按各组拟定方案进行治疗;记录病例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β-内啡肽(β-E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与纳洛酮组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该两组与生脉组、清开灵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纳洛酮组、生脉组、清开灵组治疗前β-EP、SO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其他三组血浆β-EP均有下降、SOD均上升。治疗组与纳洛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纳洛酮组与生脉组、清开灵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开灵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具有与纳络酮等同的作用,清开灵合生脉注射液通过降低AAI患者血浆的β-EP及升高SOD水平而取效,临床可两药合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并探讨顽固性呃逆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分析间苯三酚注射液对于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结果:间苯三酚注射液对于胃肠痉挛所致的顽固性呃逆有效。结论: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繁多,间苯三酚注射液所具有的胃肠解痉作用能缓解部分周围性呃逆的患者症状,不失为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彭小鸥(广东省普宁市华侨医院普宁市515300)关键词足三里;山莨菪碱;胃复安;顽固性呃逆呃逆在一般情况下不甚严重,有时可不治自愈。但顽固性呃逆(连续发作超过24h)有一部分是某些严重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不及时处理可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消化内科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应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的顽固性呃逆120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顽固性呃逆120例,其中1次痊愈75例,1次有效25例,多次有效20例。总有效率100%。结果: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的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确切效果。对部分病程日久、病情复杂者,尚需配合其他疗法(中药、针刺、放血疗法等)综合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更加有效,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12.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64例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B组64例使用青霉素注射液治疗,对合并症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A组在症状缓解和治疗时间上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治疗白塞病的疗效。方法50例门诊轻、中度白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纳入本研究的25例患者,采用中药自拟方煎荆口服,并设25例激素(强的松10~30mg)治疗为对照组。一个疗程为2周,用药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停药后复发率。结果在第一个疗程中,激素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迅速缓解;而中药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明显慢于激素组(P〈0.05)。在第二个疗程中,中药治疗组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逐步接近激素治疗组,激素及中药组的疗效相当(P〉0.05)。停药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中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结论本研究自拟中药方对轻、中度白塞病治疗有效。与激素相比中药治疗白塞病起效较慢,但起效后则疗效似比激素治疗稳固,复发率相对较低。中药与激素相比,可以相对长期用药且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15例肝癌介入后出现顽固性呃逆患者,行双侧合谷、太冲穴位针刺,留针20min,同时行双侧内关及足三里穴位针刺后分别注射维生素B1100mg、B650mg及阿托品0.25mg。结果:经1次治疗,10例呃逆症状消失,5例症状缓解。5例症状缓解者经第2次治疗后,2例症状消失,余3例经第3次治疗后2例症状消失,1例又经第4次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出现的顽固性呃逆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呃逆,俗称“打嗝”,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引起呃逆的主要原因是反射性的,即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引起的;另一方面为精神因素。临床上对呃逆的治疗方法较多,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合并呃逆并非罕见,且呃逆多为顽固性,其发生机制不十分明确.单纯应用中药或西药治疗,症状往往难以得到彻底控制.笔者采用中药口服配合两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尚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64例。并对其临床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咳嗽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可以缩短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热程。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配对分组法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各51例。分别用中药汤剂配合散剂、西药奥美拉唑和西沙比利治疗8周,评价其症状缓解和胃镜下的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中药汤散剂组、西药组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4%、82%(P均〈0.01);胃镜下的病变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P均〈0.01)。结论中药汤散剂并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缓解明显,治愈率高,其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柴胡三莪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柴胡三莪汤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小柴胡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柴胡三莪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时,能较快缓解症状,不失为一种安全、高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 例Ⅰ、男,29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昏迷8小时,于1987年11月9日入院。检查:神志昏迷、GCS为6分,右颞枕部头皮擦伤,左瞳散大,光反射消失,颈硬,四肢肌张力增高,生理浅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急诊行开颅探查术,于左颞顶部发现硬膜外血肿(约8×7×3cm~3),局部脑挫伤,清除血肿。术后6小时清醒。伤后第四天出现阵发性呃逆症状,服用颠茄合剂治疗3天无效,呃逆呈持续性发作,昼夜不停。肌注阿托品(每次0.5mg)、安定(每次10mg)治疗3天,呃逆症状无缓解。又经针灸及口服用中药治疗仍无好转趋势,试用肌注山莨菪硷(654-2)治疗,每次10mg,日2次,用药1小时后,呃逆缓解,第二日(伤后14天)症状消除,治愈出院。半年后来院行颅骨修补术,再未出现呃逆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