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围手术期失血、隐性失血和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由同一组医师手术的68例初次TKA患者,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止血带时间和体重指数与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量的关系。结果初次TKA围手术期失血男患比女患更明显,止血带时间、总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正相关。体重指数与围手术期失血间没有明确关联。总的隐性失血量为总失血量的39%。结论性别、止血带时间及手术时间与初次TKA围手术期失血相关。输血量既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相关,也与术中失血量相关。血液动力学稳定的TKA术后患者,可以把血红蛋白80g/L作为输血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方法对2002~2005年的40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患者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总失血量1538ml,其中显性失血量747ml(49%),隐性失血量是791ml(51%)。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650ml,其中显性失血量903ml(52%),隐性失血量是786ml(48%);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370ml,其中显性失血量572ml(42%),隐性失血量是798ml(58%)。结论TKA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比例较高,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2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分别采取术前指导、术后当天至3个月指导康复训练.结果22例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疼痛消失;5例膝关节活动时轻度疼痛,关节活动基本正常;2例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康复训练,可获得手术预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行全髋置换术后下肢力线的变化。方法:选择患者共24例,均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同时行同侧的髋关节置换术,分别测量患者手术前后下肢力线。结果:手术前后双侧髋关节偏心距差值、双侧长度差值及A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侧生理外翻角Ⅰ、Ⅱ及胫股冠状角、髋-膝-踝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角、胫骨平台-骨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了患者的股骨偏心距,能一定程度改善下肢不等长,改变膝关节重力负荷中心。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改变了下肢的力线,从而影响了膝关节负荷分布。 相似文献
6.
感染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有效地预防是避免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目前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率仍然较高,一旦发生感染,将意味着手术的彻底失败。我们采用手术清创,放射治疗,抗生素抑制疗法和免疫支持疗法等综合方法治疗人工全膝关节转换术后感染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肾上腺素结合术后夹闭引流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方法:选纳2009年2月~2012年5月入住本院并符合选纳标准的7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缝合关节囊结束前注入50ml低浓度肾上腺素(1:200000),引流管术后夹闭,直至术后4小时开放;对照组常规缝合后,置引流管。术前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t),术后24小时、48小时计算失血量,术后半年2组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结果:术后24小时失血量、48小时失血量,术后24小时Hb、Ht下降值,输血患者数2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失血量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Hb、Ht下降值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在输血患者数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在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方面,2组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肾上腺素结合术后夹闭引流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减少术后失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大多数是高龄人,针对高龄人的心理特点及健康状况,明确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落实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尽早能够恢复到最佳的日常生活。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2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根据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要点,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9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行膝关节融合术后切口愈合,术后膝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术后完善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确保手术成功,从而解除膝关节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术前训练、术后护理干预及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 凡经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认真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55例观察组和55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安装假体松止血带时,观察组立即给予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静滴,两组药物、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松止血带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失血量、术后失血量。(2)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3)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松止血带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失血量及术后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后血红蛋白量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均没有病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氨甲环酸能减少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并且术后不增加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23-26
目的 探索NNIS评分系统在预测首次及翻修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某三甲医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开展的1309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例,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首次手术组和翻修手术组发生感染的风险,并进一步探讨NNIS评分分层分析。结果 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83%,其中翻修手术组感染率为13.43%、首次手术组感染率为1.21%(OR=12.683);翻修手术组的手术时长、NNIS评分、术后住院和用药天数均大于首次手术组(P0.05)。以NNIS评分分层分析,高评分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度是低评分组的5.3倍;进一步以首次和翻修分组,发现手术部位感染率NNIS评分为1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和NNIS评分后,翻修手术感染率的危险度仍然达到首次手术的10倍以上。结论 未区分翻修手术和首次手术会导致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被高估,NNIS评分难以预测该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经临床和X线证实的61例66膝膝关节僵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有效康复锻炼,观察术前及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等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1例患者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95.0±11.3)°vs(40.4±4.9)°,t=2.782,P〈0.01],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89.2±5.8)分vs(43.7±6.5)分,t=2.805,P〈0.01]。经术后有效康复锻炼,本组疗效优良率为96.72%,共5例(8.19%)发生并发症。结论:结合术后合理康复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僵硬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髌骨成形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于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9例,其中,行髌骨成形术48例(髌骨成形术组),行传统膝关节置换术61例(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记录其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髌骨成形术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12±1.91)、(5.65±1.30)、(4.11±1.69)分,KSS评分分别为(48.12±11.88)分、(53.34±7.34)分、(65.12+5.37)分;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59±2.41)、(4.55±1.69)、(2.35±1.28)分,KSS评分分别为(30.25±10.95)、(66.55±10.37)、(78.01±13.12)分;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髌骨成形术组低,KSS评分均较髌骨成形术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治疗中晚期骨性关节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较髌骨成形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30膝)。结果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失访;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膝(83.3%),良:4膝(13.3%),可:1膝(3.3%),优良率96.7%。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了解21世纪以来对自体血回输技术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ProQuestCentral和WebofScience自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的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随机前瞻对照性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使用RevMan5.1.7软件,对接受异体红细胞患者的输血率和输注容量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2126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自体血回输组的输血率降低(RR=0.68,95%CI:0.51~0.92,P=0.01),但是对输注容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0.10,95%CI:-0.79~0.58,P=0.77)。相关文献可能存在一定发表性偏倚。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可降低输血率,但不能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容量,因此仍无法判定此项技术是否有效。需要将来有高质量临床研究发表后进行深入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髌骨成形与髌骨置换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月住院治疗施行TKA且资料完整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203例患者,按髌骨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髌骨成形组及髌骨置换组,术后随访11~68个月,平均28.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及髌骨功能评分改善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时两组髌骨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亦无显著性差异.成形组髌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置换组(P<0.01).成形组患者满意率高于置换组(P<0.05).随访时X线片测量髌骨倾斜角及外翻角,发现两组小角度的倾斜及外翻的发生率均较高,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髌骨成形术,尽可能地保留了髌骨骨量,适用于任何有股骨滑车的膝关节假体,术后短期疗效可靠、髌骨并发症低、患者满意率高,但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algus deformity of the kne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Severe valgus deformity often has bone defect and laxity of the medial ligamentous, 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severe valgus knee is, in most cases, more challenging for surgeons. The usefulness of a 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 in reestablishing the mechanical axis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Hence, the interest for surgeons is how the navigation system makes the procedure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severe valgus knee easier. Methods From June 2006 to March 2008 in Department of Joint Surgery,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6 patients (7 knees) with severe valgus knee underw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the Stryker Navigation system, which is an active wireless and imageless system.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18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X-ray radiographs for whole limbs were obtained on all patients to determin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lignments. Results A primary, posterior stabilized prosthesis was utilized in all cases. The average preoperative overall mechanical axis of the seven knees was 19.6°±4.6° of valgus (range 16°to 29°), and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axis was 0.4°±0.7° (range 0.8° varus to 1.4° valgus ). Conclusions The navigation system is a very effective and useful tool for accurate intraoperative restoration of alignment in the face of significant deformity with valgus knee. To prevent component malposition, we did not reduce the knee before solidification of bone cement but controlled alignment using the navigation system up to implantation of the final compon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