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眩晕一症老年多见,其发病机理与少壮不无差异,故其施治必须重视年龄因素,从而把握因人制宜的原则。一、因虚致眩,须调奇经由于体质特点,老年眩晕以虚为本。虚眩通常有气血阴阳之分,而老年更应注意奇经之虚衰。概督脉上行入脑,称阳脉之海,任脉称阴脉之海,冲脉称十二经之海和血海。因老年奇经衰萎,犹如湖泽枯涸,无以还溢于沟渠,势必导致清空失养。如《景岳全书·眩晕》所说:“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  相似文献   

2.
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理想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笔者采取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其辨证治疗谈淡个人的体会,供同道们参考。 1 脾虚胃弱受邪即发 脾虚胃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  相似文献   

3.
4.
李兰  王琳 《吉林中医药》2013,33(7):735-736
目的 观察针刺与中药内服联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对照组给予654-2片联合微生态调节剂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缓解急性疼痛方面,治疗组时间为(1.52±0.82)h,对照组时间为(2.01±0.66)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有显著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程立  何为奇 《陕西中医》2008,29(12):1657-165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补益肝肾中药和针灸足三里、血海、阳陵泉等穴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洛昔康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蠲痹止痛,强筋健骨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法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近几年颈性眩晕病进行回顾性总结 ,随机抽取针药组、西药组各 12 4例 ,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针药组临床显效率 5 4 .84 % ,总有效率 96 .77% ;西药组临床显效率 32 .2 6 % ,总有效率 90 .32 % ;针药组优于西药组 ( P<0 .0 5 )。结论 针灸中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8.
针药并治痛经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指妇人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的症状,又称“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临床可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而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现笔者就痛经针药并治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痛风性关节炎以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导致急性或慢性关节痛,疼痛反复发作,血中尿酸浓度增高为特点.由于秋水仙碱对骨髓的抑制和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使西医对此病治疗并不占优势.我们多年来以针药合用治疗此病,取得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3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娟 《北京中医》2000,19(2):50-50
笔者自1993年以来,自拟"治瘫煎",同时针刺阳白、牵正、合谷三穴治疗面瘫,效果较好,很少留后遗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为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709+1711-1709,1711
眩晕是主观感觉头晕眼花,与周围环境产生错觉的一种常见病。笔者采用针灸、耳穴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眩晕证初探     
简括了眩晕的主症及命名,阐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浮阳上扰,内引肝风,痰火相博,上蒙清窍,痰浊中阻,气机异常,肾精亏损,气血不足,论述了眩晕的辨证方法,介绍了六种治疗方法,祛风散邪法,平肝熄风法,健脾涤痰法,补益心脾法,益肾填精法,活血醒脑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针灸及配合中药治疗中风50例,总有效率96%,通过临床观察,脑血栓形成组疗效优于脑出血组。  相似文献   

14.
老年眩晕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妨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临床常见病,因经常发作,故属顽症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平衡障碍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  相似文献   

15.
辨证治疗眩晕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 ,发展于金元时代 ,至明、清两代对眩晕认识日臻完善。综观历代医籍论述 ,其病因病机不外风、火、痰、虚、瘀。凡七情内伤 ,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肝阳上亢 ,肾精不足 ,气血亏虚 ,痰浊中阻 ,瘀血阻络均可使脑失所养而发眩晕。1 辨证施治1.1 肝阳上亢 肝为风木之脏 ,体阴而用阳 ,性喜条达 ,主动主升。赖肾水以涵之 ,血液以养之。营阴不足则木失涵养 ,肝体不足则肝用有余 ,木郁生风 ,为眩为晕。诚《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其忧郁、恼怒太过 ,肝失条达 ,气郁化火伤阴 ,风阳上扰头目而眩晕者 ,脉证可见头…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眩晕证治探讨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464400)陈忠琳,魏雪舫老年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性病症之一,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变复杂,且有许多并发症的存在,比较严重威胁老龄人的身心健康,兹就本病的辨证治疗做一探讨如下。一、病因病机探讨老年性眩晕的发...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1],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示了可喜的前景.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例11992年4月,谢××,女,14岁,由于伏桌睡醒,觉面部麻木,次日口眼斜,右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露睛,流泪,不能蹙额、皱眉、鼓腮漏气,人中沟歪。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经气受阻证。治则:健脾益气,通经活络,养血和营。针方:...  相似文献   

19.
一、病因病理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认为本病的病因属于“风”,而且与肝有密切的关系。后世医家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经验,对本病的病因作了进一步探讨。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治疗大都采用疏风祛邪扶正的方药:唐、宋以后,发生了转折,多从“内风”立论。如金元时代刘河间提出“火”,认为“热极生风”,风是因火热而生,治宜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针药并用治疗气血不足型眩晕的治疗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和中药内服外敷.结果 统计72倒,痊愈62倒,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2%.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气血不足型眩晕,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