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鉴于我国目前家庭中使用铝炊具极为普遍,人们必然会想到,常年用铝制品煮水、烧饭甚至做菜,是否会导致过量铝在人体的积累,影响健康。特别是报导了“早老性痴呆症”与患者脑神经原细胞核中铝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之后,曾一度出现恐铝症。有人建议尽快淘汰铝炊具。为此我们测定了铝炊具煮水(包括食盐水)前后水中含铝量。本文选用氯磺酚S—  相似文献   

2.
铝炊具中铝溶出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伟君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0):617-617
铝炊具中铝溶出影响因素的探讨皖南医学院化学教研室(芜湖241001)王伟君在日常生活中,铝以合金的形式广泛应用在食品包装以及饮食器皿方面。微量的铝对人体无害,但是长期摄入含有可溶性铝盐的食物,铝在体内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某些毒性作用[1]。因此,日...  相似文献   

3.
铝炒锅铝溶出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的毒理学研究表明,铝对人体有许多危害。在我国铝制品仍广泛用于家庭炊具,如铝锅、铝壶、铝饭盒等。由于食品的酸碱性不同,铝又是一种两性化合物,既能与酸又能与减反应。为了解铝制品在使用过程中铝的溶出情况,我们在不同pH值条件下用市售的铝炒锅煮水,初步探讨水中铝溶出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铝制炊具在不同温度,不同加热时间及不同溶液浸泡过程中铝的溶出情况,为研究铝对人体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GB8583-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和GB/T5009.72-1996“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测定铝溶出量。结果:常温饮用水溶出铝量小于检出限,在0.5%NaCl 0.05%谷氨酸+2%蔗糖溶液中溶出铝量有所增加,在4%乙酸浸泡液中铝溶出量剧增,加热或持续加热均有利于铝的溶出,新的铝炊具特别明显。结论:不宜用铝制炊具长时间煲汤或烹调酸性食物,不宜用它长时间盛放已放入调味品的食品。  相似文献   

5.
铝的生物学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王劲 《卫生研究》2002,31(4):320-322
除茶叶等某些天然食品中铝含量较高外 ,大多数主要食品中铝含量较低 ,一般不超过 10mg kg。而在加有含铝添加剂的食品中铝含量较高。经含铝混凝剂处理后的饮用水铝浓度升高。我国居民从铝制炊具摄入的铝为 4mg (capit·d)。成人一般摄铝量在 10mg (capit·d)左右 ,而摄入高铝性食品或含铝药品摄铝量可增至每人每天数十至数百毫克。铝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 ,主要经肾排出。铝的蓄积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骨损害和造血系统损害有关 ,尤其与阿尔茨海默氏病关系密切。本文就铝在食品中的含量、铝在体内代谢、铝的生物毒性及其某些未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用7种模拟食品和8种常见食物经铝锅烹调后,观察铝的溶出量,发现酸性和碱性食物经铝锅烹调后,熟食中铝含量增加较多,并随烹调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他食物经铝锅烹调后,熟食中铝的增加不明显。研究还表明,由铝制炊具引起的摄入人体的铝量(约1.7mg/d)与从食物中摄入的铝量(约10mg/d)比较,从铝制炊具溶出转移至食物中的铝并不构成饮食中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络合催化极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含量时,铁、锰、铜干扰比较严重,且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而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时,要求使用笑气作燃烧气;难以在下级监测单位普及。极谱法的测定鲜有报道,本文在参照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用茜素红.三乙醇胺缓冲体系来测定水为痕量铝。结果表明:在0.005-0.025μg/ml铝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高线性关系良好;且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回收率在92.0%-107.0%之间,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仪器MP-2型溶出分析仪(山东电讯七厂)、MCP-1T极谱…  相似文献   

8.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液中微量铝丁文军1朱清华2尿液作为铝的重要排泄途径,可以反映出铝的摄入和吸收的量[1]。因此,尿液中微量铝的测定可对铝的生化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作者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铝并探寻测定方法的最适条件。一、实验部分1.仪器和试剂:...  相似文献   

9.
常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聚合铝中的铝刘国辉,谢丽芬聚合铝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利用常规火焰原子吸收法能方便、快速地测定聚合铝中的三氧化二铝。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原理:用2%盐酸将聚合铝净水剂制成固体含量0.5%~1%、液体含量1.0%~...  相似文献   

10.
人体铝摄入的主要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加玲  刘桂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1934-1935,1998
目的:研究人体铝摄入的主要来源。方法:采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采取生活饮用水、市售多种食品进行铝含量测定,对铝制炊具的铝溶出量进行测定。结果:生活饮用水铝含量为0.0147±0.0022 mg/L;食品中油条、粉条铝含量较高,特别是油条中铝含量平均为860.7 mg/kg,最高达1012.1 mg/kg,粉条中铝含量高达395.3 mg/kg;铝制炊具铝溶出量测定结果显示,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在铝制炊具中存放24 h后,水中铝含量即会超标。在酸性及盐性介质中,铝溶出量远远大于自来水中,而且铝溶出量随使用温度的升高和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食物性铝和铝制炊具的溶出铝是人体摄入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环境铝暴露条件下慢性肾功能不全人群机体铝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12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血清铝测定结果为68.51±1.3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例CRF患者发铝测定结果为4.60±1.60ppm,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铝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是分析结果表明,血清铝与年龄,药理名摄入理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铝王伟,林潮福建省三明市职防院本文报导了在pH5.3~5.7六次甲基四胺介质中,铝与铬天青S生成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550nm,表观摩尔系数(ε)为3.89×104L:mol(-1)·cm(-1),铝含量在0~15μg。2...  相似文献   

13.
铝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植物动物和人体中。但它并非人体必须元素,铝的用途也相当广,尤其是炊具。因此,伴随食物摄入人体的铝量很大,近年来,对铝尘肺。老年性痴呆症、可溶性铝化物对皮肤粘膜刺激作用,铝对人体吸收的影响等已有报道,本实验主要报导铝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SD大鼠观测铝在体内的代谢。设立铝100mg/kg体重及40mg/kg体重高、低两种剂量对大鼠进行灌胃,观察不同时间阶段铝在大鼠各组织的贮留、分布及48小时尿、粪中排泄量。结果表明,两种剂量铝在组织中的贮留与分布不同。高剂量铝组24小时、48小时表现吸收率为19.07%-19.45%和3.50-7.72%,表观贮留率为16.89%-20.67%和1.70%-6.54%;低剂量铝组24小时、48  相似文献   

15.
赵二劳  张晶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2):1006-1006
长期以来,铝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无毒元素,但随着人们对人体必需元素研究的深入,发现铝可蓄积于人体脑组织及神经细胞内,损害人的记忆,使人思维迟钝,导致老年性痴呆,唐氏综合性疾病[1,2].目前,铝制品被大量应用于国防、科研、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铝盐净水剂、饮食添加剂以及居民日常生活中铝制炊具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体日常接触铝的机会大大增加,饮食成为人体摄入铝的主要来源,因此,饮用水中铝的含量、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毒副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3].笔者模拟日常生活中使用铝制炊具的不同条件,研究了铝的溶出情况,以期为铝制炊具的合理使用提供一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6.
家用铝具及铝罐装饮料铝释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铝。结果,铝锅烹调菜肴铝含量可比铁锅的高3倍以上,铁含量不到铁锅的1/5。铝锅存放菜肴铝释出较多。铝壶烧水铝含量可增高11倍以上,煮茶水铝含量比开水平均增高5倍,沏茶水平均增高13倍;铝壶煮茶和新瓷杯沏茶铝释出较多,玻璃杯和铝杯的铝释出不明显。铝钵存放酸、盐、果汁液体后铝含量可增高3、80、6倍不等  相似文献   

17.
血清铝与饮食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摄入被铝离子污染的食品的人群血清铝含量情况。方法选择平时喜欢吃油条、粉丝等膨化食品、经常嗜好饮茶及使用铝制炊具的人为接触组,共1500人,并另外选择1500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铝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长期经口摄入被铝离子污染的食品的人群血清铝超标率(38.13%)高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大,暴露年限越长,血清铅含量越高,血清铝超标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做好预防性工作,尽量减少铝离子的摄入,防止铝离子在体内蓄积。  相似文献   

18.
铝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铝试剂作显色剂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铝的含量。方法:在酸性介质中,铝试剂与铝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其吸光度与铝的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结果:吸光度与铝在0~10μg/25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相对标准偏差41.8%。回收率在93.8%-98.5%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显色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用于食品样品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铝含量与脑功能减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铝含量与脑功能减退的关系孙增荣,刘凤贞,王栋有文献报道,铝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通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的智商(IQ)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环境铝暴露条件下CRF患者血铝含量与脑功能减退的关系。1材料与...  相似文献   

20.
铝接触与神经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约占地壳总重量的80 % ,仅次于氧和硅 ,在自然界和人类食物中普遍存在。长期以来铝被认为是安全无害的物质而被广泛地用于食品添加剂、药物、水处理剂和各种容器炊具。随着铝毒性特别是其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人们逐渐加深认识了铝的生物毒性效应[1]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WHO/FAO )于 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2 ] ,我国也于 1994年提出了面制食品中铝的限量卫生标准。1 人类摄入铝的主要途径除职业性暴露和临床治疗用药 ,正常人摄入铝 95 %以上来自于食物 ,而不到 1%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