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心内直视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因此重视心律失常的监测及护理十分重要.我院从1992年12月至1997年12月共行心内直视手术71例,由于术后我们进行了严密的监测与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全部手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22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维持循环稳定; 加强水、电解质及体温的监测和护理;严格气道管理.结果 122例患儿无并发症发生,都痊愈出院.结论 严密的监测,精心的护理,是保证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2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护理。方法:维持循环稳定,加强水、电解质及体温的监测和护理;严格气道管理。结果:252例患儿无并发症发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严密的监测,精心的护理,是保证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呼吸监护体会,为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呼吸监护提供科学的监护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共对77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施行外科矫治术的术后呼吸监护体会,其监护要点是:①正确使用呼吸机;②妥善固定气管插管;③保持呼吸道通畅;,④正确拔除气管插管;⑧做好拔管后呼吸道护理;⑥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纽患儿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CPB)和心内直视手术。术后肺部感染4例,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监护方法及护理对策安全可行,效果良好,为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需用血管活性药治疗的患者应用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58例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应用有创动脉压力监测,通过及早发现血压的变化,指导用药治疗,并制定严密的护理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55例患者血压平稳后拔除置管,3例患者死亡后拔除置管,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患者,心脏及循环系统未完全稳定,外周血管强烈收缩或痉挛,自动化无创血压监测非常困难,而且会影响测量结果,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则更为准确、方便。但由于有创动脉压力监测为侵入性操作,在置管期间应及时观察、制定严密的护理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尤其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比例比较高,有资料报道高达15%~60%,在体外循环手术死亡中,因肺部并发症死亡占39%,因此呼吸道管理是心脏直视手术后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进行心脏直视手术366例,由于我们系统地按呼吸道管理常规进行护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占2.69%,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减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探讨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方法ICU回顾6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的呼吸道护理和拔管后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61例病人中只有1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6%,有效率为98.4%。结论ICU术后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预防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王明明 《医学文选》2000,19(1):114-115
心律失常是心内直视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心律失常的监测及护理十分重要。我院从1992年 12月至 1997年 12月共行心内直视手术 71例 ,由于术后我们进行了严密的监测与护理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 ,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全部手术均获得成功。1 临床资料   71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43例。年龄 5~ 5 1岁。手术方式 :二尖瓣置换术 2 2例 ,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 4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6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2 5例 ,法乐四联征 1例 ,其他 3例。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监护时间最短 1d,最长…  相似文献   

9.
197例心内直视手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崔玉娟(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气管插管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改变,尤其是复杂心内手术后患者,由于长时间体外循环对肺的影响,或因术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分析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科60例先心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进行动脉穿刺置管,对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和护理及结合对临床病情的观察经验进行回顾.结果 60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动脉置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能有效准确地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方便对患儿心肺功能的连续监测,为抢救和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临床资料,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3年至2003年5月采用浅低温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20例,术后并发症极少,现将手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对心内直视手术后低心排征监测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2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左室收缩功能(EF、CO、SV)指标。结果:术后第1、2dEF、CO、SV下降(P<0.05或0.001),术后第3、5d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床边彩色多普勒检查应作为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CPB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CPB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在逐步下降.但CPB术后相关性肺损伤仍时有发生,是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CPB心内直视手术后,不少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其中多数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的功能性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只有大约0.4%~1.7%的患者表现为ARDS,但病死率却高达40%~60%[1].近年来,对于CPB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春燕 《四川医学》2004,25(8):939-940
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5%-60%,发生严重呼吸衰竭占10%。因此做好呼吸道护理,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我院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4月共行心内直视手术32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低血钾的监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36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低血钾的监护及补钾经过。结果:低血钾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24h内发生率达18%。结论:做好围术期患者血钾的监护及时纠治低血钾,维持血钾在正常范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对心内直视手术后低心排征监测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2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左室收缩功能(EF、CO、SV)指标。结果:术后第1、2 d EF、CO、SV下降(P<0.05或0.001),术后第3、5 d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床边彩色多普勒检查应作为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10例韦涌初(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宁530031)心包填塞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1990年1月至1997年5月,我院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共发生心包填塞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4例...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有效配合.方法回顾总结100例心内直视术的配合过程,总结其配合方法.结果 100例手术过程均顺利,除7例因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右心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生存至今且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士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为患者的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在金 《海南医学》2011,22(16):140-141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类型及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行心内直视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52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谵妄型21例,抑郁型15例,认知功能障碍10例,感知功能障碍6例。经综合治疗与护理后,全部患者精神障碍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做好预见性预防护理有助于降低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和程度,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小儿呼吸道结构具有管腔狭小 ,粘膜柔嫩 ,缺乏弹力组织 ,血管丰富 ,肺间质发育旺盛 ,肺泡数量少等特征[1 ] ,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易引起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导致缺氧 ,甚至呼吸衰竭。1 996年以前 ,我科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病率为 1 6 7%。 1 996年以来 ,我科施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 42例 ,由于改进了呼吸道护理 ,患儿无 1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42例先心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其中室缺 2 3例 ,房缺 9例 ,室缺并房缺 3例 ,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 4例 ,法乐氏四联症 2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