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高血压病名,高血压应属中医"风眩",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曰:"无痰不作眩","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虞抟提出:"血瘀致眩"。《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相似文献   

2.
王谨敏  吴成翰 《光明中医》2011,26(4):846-848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对本病有"首风""脑风"之称,并在《灵枢·厥病》首次出现"厥头痛"、"真头痛"之名。偏头痛病机为脏腑失调,气机逆乱,病位在脑,但是涉及多个脏腑功能的失常,其中与肝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王子良老中医治疗虚体感冒的经验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良老中医治疗虚体感冒的经验简介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257300)王奎武,崔岩【关键词】体虚感冒,玉屏风散,中医经验玉屏风散见于元·朱震享的《丹溪心法》与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药味相同,然药量有异.家父常用危氏之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虚体感冒,多收到较...  相似文献   

4.
中医古典医籍中无高血压病名,中医临床多以患者的主诉,结合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内经》中有较多的描述。《灵枢.海论》曰:"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素问.奇病论》:"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厥病》:"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厥心痛,  相似文献   

5.
子午流注纳甲纳子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Bell’spalsy),即西医学"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或面部受风着凉所引起[1],多由感冒、外伤或五官科疾患所诱发。近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材《中医内科学》认为“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据查阅文献后发现,高校教材所引“感冒”病名之出处及时间欠妥。据《仁斋直指·序》中言该书撰于“景定甲予良月朔”。景定甲子是景定五年(1264年)南宋理宗之年号,高校教材言“北宋”,显然错误。而感冒之病名,据《仁斋直指方》所引出自《和剂局方·淳佑新添方》参苏饮条下,而参苏饮实出于南宋·王硕《易简方》。文中予以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7.
对中医感冒分型的认识桂林电子部第34所(541000)刘晓晏[关键词]感冒,中医分型,风寒风热对于"感冒",中医学一向从证候表现上将其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另有扶暑挟温等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不同。在病因上"风寒感冒"因于风寒外袭;"风热感冒"属...  相似文献   

8.
杨峰 《光明中医》2011,26(12):2498-2498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咳型哮喘,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哮喘,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咳嗽,确无典型哮喘的喘息症状,是中医"风咳"范畴。我们根据《内经》"冬病夏治""治末病"的思想,采用清·张潞《张氏医通》穴贴方剂进行"三伏""三九"穴位贴敷,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海英  张伦忠 《河北中医》2011,33(10):1491-1492
1通腑法治疗中风的源流 中医用通腑法治疗中风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末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就有"风引汤,除热瘫痈"的记载,风引汤中大黄为主药之一,而此处大黄旨在通腑。华佗《中藏经》中载有"人病中风偏枯,其脉数,  相似文献   

10.
抽动症是指身体某部位或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在运动功能正常的背景下发生,非持久存在。本病多见于学龄儿童,以5~12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可因转移注意力而减轻,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感冒时症状加重,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其身心健康。1中医学对抽动症的认识中医历代文献中无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在一些文献中有类似描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  相似文献   

11.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又称变异型哮喘、咳嗽型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咳嗽剧烈,以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其发病机理复杂,中医将其分属于"咳嗽""风咳"等范畴.符合风证"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盛则挛急"的特性.2011年1月~2012年9月,笔者以调肝肃肺方配合穴位贴敷方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锦强  赵建平  白丽 《光明中医》2012,27(10):1975-1976
目的准确把握感冒的定义和了解咳嗽在感冒辨证论治中的意义,提高对感冒病的辨治水平。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中医普通感冒患者216例的中医证候进行观察分析,结合对《中医内科学》著作中对感冒的论述以及多年的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和探讨。结论中医普通感冒论治的范围不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咳嗽不是中医普通感冒的主证,较重或剧烈咳嗽的症状具有重要的作为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依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尽相同,其中内外风之争一直是不同学说对本病的中医病机学争论的焦点。中医的理论核心强调天人合一,而天地之间无非一气而已。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简洁而完美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的精髓,其代表作《四圣心源》一书从土湿方面论述的中风病因病机及治疗,亦是"一气周流"学说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肚脐,古时有"气舍"之称,中医称之为"神阙"。脐为先天赋予生命之根蒂,位居中焦。婴儿生下来,要首护肚脐,以防风寒外袭而致病。脐间真息,内通于肾,故谓脐为人身之"命蒂"。所以《幼幼集成》云:"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为人身之脐中。"  相似文献   

15.
贺立娟  王玉来 《中医药研究》2011,(9):1109-1109,1152
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症,一般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对头痛病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疾首"的记载。头痛作为病名首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动则病:渔(肿),头痛……其所产病:头痛……"。《内经》称为"头痛""首风""脑风"。李杲首先将头痛明确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黄连片和羚翘解毒片治疗感冒风热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对象与方法:选择符合感冒标准及风热证辨证的患者,进行开放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双黄连片和羚翘解毒片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双黄连片组中医证候愈显率为90.511%,疾病愈显率为83.168%;羚翘解毒片组中医证候愈显率为86,667%,疾病愈显率为80.000%。各项疗效指标两组间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药治疗感冒风热证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感冒一词最早来源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是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疾病,一般有伤风或冒风、冒寒、重伤风、时行感冒之分。感冒的发病与季节十分相关,各个季节的当令之气各不相同,风、寒、暑、湿、燥、火所伤各有特  相似文献   

18.
摇头从郁论治634000四川省万县市中医院刘立华头摇摆动不能自制,称为"摇头证"。《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笔者认为多系情志郁结,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筋脉失去柔润所致。治拟疏肝理气,柔润筋脉。近代中医名家秦伯未常以小柴胡汤去人参加防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气相求"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方法:借助《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明确"同气相求"的理论内涵,引述《易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以探讨"同气相求"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结果:"同气相求"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并推动了中医推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结论:"同气相求"影响着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使这些理论形成独特的体系而较全面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基本常识》"七情致病"的讲授中,通过列举《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三国演义》的"三气周瑜",《红楼梦》的"林黛玉之死"等典型的故事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来进行案例教学,并将中医情志致病与现代临床心理护理相结合,它既能赋深奥的理论于浅显有趣的故事中,使学生易于理解七情致病的机理,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中医情志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