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常用的骨科手术技术,能够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很低,在膝、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1%,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2%[1],但是一旦发生感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一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报告显示[2],假体周围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初次置换中约1%[1]感染后常常要取出假体,放入临时抗生素骨水泥假体,使用长期的抗生素等感染控制后再行Ⅱ期翻修手术,这对患者心理和经济造成极大的负担[2]。如若能够对感染进行及时的诊断,在感染的早期还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3.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膝关节假体置入到人体内替换受损的关节,从而矫正膝关节畸形、缓解疼痛并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虽然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各级医院也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问题。假体周围感染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5%~2%,医疗水平差距较大的医院其发生率差异也较大,假体周围感染将导致预后不良,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翻修和截肢[1-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急性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中,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关节腔灌洗的疗效及影响该治疗方法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2009年3月间采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持续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的11例病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例.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4周)7例,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4例.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前常规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关节穿刺细菌培养或分泌物细菌培养,术中常规行关节液细菌培养.髋关节清理时应脱出股骨头后彻底清理关节内炎性病灶.膝关节清理时应取出聚乙烯衬垫,彻底清除后关节囊内可疑感染病灶,更换新的聚乙烯衬垫.其中3例关节清创术在发现关节急性感染后的1周内实施.[结果]经平均41.4个月随访,6例患者无感染复发迹象,其中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病例4例,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病例2例,感染治愈率为54.5%.[结论]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关节腔灌洗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和急性血行播散性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能在症状出现4周内尽早实施,部分患者的感染可得到控制.细菌的种类和毒力是影响该手术方式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收住的28例单侧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例,其中急性感染(Ⅱ型)4例,急性血源性感染(Ⅲ型)5例,慢性感染(Ⅳ型)19例;结合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标准及患者的期望和要求,其中11例行膝关节清创术,13例行Ⅱ期翻修术,3例行膝关节融合术,1例行抗结核治疗。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实验室检查指标(WBC、CRP和ESR)以及关节液培养作为诊断及治疗标准;并且评估膝关节的活动度(ROM)、VAS评分以及HSS评分。[结果]10例膝关节清创术、12例Ⅱ期翻修术以及3例膝关节融合术的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1例急性血源性感染患者经单纯抗结核治疗后好转;另外2例最终选择截肢术。患者术前CRP和ESR均明显升高,关节穿刺液培养细菌检出率为39%;术后引流液培养均阴性,CRP和ESR值均明显下降。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疼痛感明显减轻,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82.91±7.49)分。[结论]CRP与ESR以及关节液穿刺培养可作为TKA术后感染的诊断及康复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案需结合假体周围感染的Sagawa分型和患者的期望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5月共11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取出假体并清创后,用混有抗生素粉剂的骨水泥自制成临时假体(抗生素占位器)治疗感染。备行二期翻修术。[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在2周后愈合,感染无复发。3~6个月后均顺利进行了二期翻修术。[结论]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感染,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可靠,复发率低,能有效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及挛缩,为二期翻修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假体周围感染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灾难性并发症,也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其诊断及治疗十分困难,常需多次手术及长疗程的抗感染治疗,并发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昂贵。尽管已采取多项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病率仍达1%~3%[1],并且随着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人数逐年增长,发生假  相似文献   

8.
<正>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重度骨关节炎最理想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关节的功能。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数量逐年增多,PJI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据报道,PJI的发生率在0.5%~2.0%之间[2]。然而,由于PJI的诊断缺乏“金标准”,以及目前没有任何检测的绝对准确性,临床医生在诊断PJI上仍然充满挑战。所以,及时准确地诊断PJI对保护植入的假体、预后,甚至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3]。  相似文献   

9.
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0.5%~2%[1,2],而人工关节翻修术后的感染率高达初次置换的4倍.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且多为深部感染[2],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相似文献   

10.
钱文伟  翁习生 《骨科动态》2007,3(3):153-161
引言 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是关节置换术后继假体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文献报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4%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左右5,60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171-1175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红肿、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依据美国肌肉、骨骼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最终共计22例患者确诊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其中男10例,女12例;膝关节感染16例,髋关节感染6例。所有22例PJI患者均行关节液二代测序和细菌培养。分别记录二代测序及细菌培养结果,以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阳性,未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阴性,记录阳性例数。分别计算二代测序技术和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在髋膝不同部位的阳性检出率,并通过配对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计22例PJI患者中,18例患者二代测序检出微生物,二代测序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8/22(81.82%);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9例,关节液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9/22(40.91%)。配对卡方检验提示两种方法在PJI患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在PJI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细菌检出率,在PJI患者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α-防御素(DEFA)和脂多糖(LP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5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无菌松动组(41例)和感染组(28例)。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抽取的关节滑液进行菌株鉴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关节滑液中DEFA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S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对并发无菌性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的预测价值。 结果28例感染组患者关节液中共分离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58.0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5/31、16.13%);革兰阴性菌13株(41.94%),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4/31、12.90%)。各组研究对象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41.328、84.922,P均< 0.001),其中无菌松动组和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3.70 ± 1.18)mg/L、(8.14 ± 2.65)mg/L]和LPS[(0.47 ± 0.14)ng/ml、(0.69 ± 0.22)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 ± 0.49)mg/L、(0.21 ± 0.06)ng/ml)](tDEFA= 10.324、14.701;tLPS= 10.334、12.531,P均< 0.001);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8.14 ± 2.65)mg/L]和LPS[(0.69 ± 0.22)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菌松动组[(3.70 ± 1.18)mg/L、(0.47 ± 0.14)ng/ml](tDEFA= 9.465、tLPS= 5.080,P均< 0.001)。革兰阳性菌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水平[(8.50 ± 2.19)mg/L]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6.89 ± 1.31)mg/L](t = 2.114、P = 0.044),LPS水平[(0.57 ± 0.09)ng/ml]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0.80 ± 0.10)ng/ml](t = 6.231、P < 0.001)。术后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预测无菌性松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4和0.873,预测假体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895。术后关节滑液DEFA联合LPS水平预测无菌性松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0%和94.40%;预测假体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2.70%。 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滑液DEFA联合LPS水平对预测假体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具有较高地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活动平台单髁假体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类型特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5月~2017年5月472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患者,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以翻修手术为终点事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结果] 10年随访的生存率为95.80%(CI 91.9%~99.7%),10年随访期间共出现并发症19例,衬垫脱位10例(其中2例为假体松动合并脱位),假体松动3例(其中1例为感染合并假体松动),术后切口并发症5例(其中感染3例,切口渗液2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关节绞锁1例,术后游离体形成1例。对于并发症的处理:行更换衬垫翻修8例,全膝关节置换假体翻修5例,切口清创缝合5例,单髁膝关节置换假体翻修1例,关节镜探查清理1例。[结论]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衬垫脱位。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恰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置,对于患者的生存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灾难性的临床后果。近年来,尽管加强了术中无菌技术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但感染率在初次关节置换中仍有0.5%~1.2%,而翻修中约为3%~5%[1]。对于多数假体感染的患者而言,都要接受再次手术,忍受灌洗、清创、移除假体甚至截肢的巨大痛苦;对医院而言,感染病例的花费约是未感染病例的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的开展,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患者数量不在少数,而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一场灾难,如何能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手段,本文汇总分析国内外文献,通过C反应蛋白,血沉与白介素-6(IL-6)的对比,发现白介素-6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是早期诊断假体周围感染血清学检查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通过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膝关节置换病例的增加及患者低龄化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也呈快速增长趋势 ,仅美国每年就有 2万多例患者需行全膝关节翻修术[1] ;据统计 ,翻修率为 5 %~ 10 % [2 ,3 ] 。翻修时往往由于骨缺损、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韧带平衡失调、关节力线不正等原因 ,所以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研究表明 ,普通假体并不完全适合人工膝关节翻修 ,为了提高全膝关节翻修的效果 ,已经研制开发出翻修假体系统 ,包括各种厚度的楔形金属垫块和不同长度和粗细的股骨和胫骨假体柄组件、特制假体以及同种异体骨制成的全膝假体等。然而 ,通过严格病例随访和分…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会增加患者痛苦,影响关节功能,严重者会导致关节强直、融合,甚至截肢,从而降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病率为1.0%~2.7%。  相似文献   

18.
假体周围感染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灾难性并发症,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及时、准确地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对于制定治疗方案、保留假体与关节功能、管理患者的期望和提高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3].尽管研究人员不断寻找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可靠检验指标,但目前还没有单一的诊断指标能够达到100%的敏感性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完成的516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然后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病史、糖尿病史、假体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引流放置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内有21例(4.07%)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体重指数、心脏病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性别、年龄、术前血红蛋白、呼吸系统病史、假体类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引流放置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0.216,95%CI(0.998,1.006),P=0.009]与手术时间[OR=1.035,95%CI(1.009,1.060),P=0.007]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及手术时间延长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假体周围感染与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无关。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优化手术策略、缩短手术时间可能有利于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患者的翻修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先前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方法 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自2014年1月至2021年11月完成的89例全膝关节翻修术患者资料,均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其中男28例,女61例;年龄27~84岁,平均(66.60±8.53)岁。左侧51例,右侧38例。将患者分为早期翻修组(假体使用年限低于2年)和晚期翻修组(假体使用年限不低于2年),对翻修手术的原因进行统计。结果 49例(55.1%)全膝关节翻修原因为假体周围感染,18例(20.2%)为假体松动,10例(11.2%)为关节不稳,5例(5.6%)为疼痛,4例(4.5%)为假体周围骨折,2例(2.2%)脱位,1例(1.1%)聚乙烯磨损。89例假体使用时间为(2.69±3.15)年,早期组51例,假体使用时间为(0.66±0.45)年;晚期组38例,假体使用时间为(5.42±3.15)年。早期组中31例假体周围感染,9例关节不稳,4例疼痛,3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脱位,聚乙烯磨损和无菌性松动各1例。晚期组中18例假体周围感染,17例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