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60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单个程序进行多发外伤的扫描,第2组为一体化程序扫描,第3组为低剂量一体化扫描方式,对3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第3组比第2组下降了67.3 mGy,与标准剂量扫描比较,低剂量扫描放射剂量下降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2组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低剂量螺旋CT图像对疾病的诊治无影响.结论 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是可行的,比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又为抢救病人节约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儿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小儿胸部应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随机选择肺部感染的患儿30例,先常规剂量(150mAs)扫描,再在感染灶局部加作低剂量扫描,剂量为50,35及15mAs.其他参数为:120kV,床进28.8mm/圈,0.5s/圈,16×1.5mm准直,重建层厚及间隔均为3mm.分别记录不同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2)由2位高年资医师按优、良、合格及不合格的等级盲法评价不同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小儿胸部35mAs和15mAs的CTDIw与常规剂量150mAs的比值分别为23.0%及10.0%,其DLP与常规剂量比值为23.3%和10.0%.(2)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50,50,35,15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肺窗P>0.05 ,纵膈窗P<0.05,提示上述剂量肺窗图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纵膈窗图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用150,50,35mAs的可诊断图像进行χ2检验, P>0.05,提示其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小儿胸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采用35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王迪 《医学信息》2019,(23):171-172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比良、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变类型的CT值。结果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肺部小结节中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8.64%、准确度为91.00%;相较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边缘清晰度、内部钙化检出率较高,边缘分叶状或不规则状、毛刺征,内部结构均匀检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星灶在良性与恶性结节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30 s、90 s及180 s CT值均小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鉴别结节性质,且检查中辐射剂量较低,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王雁南      周俊林    刘建莉    那飞扬  周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4):456-46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低剂量扫描高分辨率重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3月1日间就诊的66例疑似COVID-19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实施胸部常规剂量CT扫描(n=33, 120 kV, 300 mAs)和胸部低剂量CT扫描(n=33,100 kV,70 mAs),其中常规剂量组采用512×512矩阵,低剂量组采用1 024×1 024矩阵。同时对胸部低剂量组用4种不同权重的迭代算法进行处理(30%、50%、70%、90%),对比两种检查模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81±0.14) mSV,与常规剂量组(6.83±0.68) mSV相比降低73.5%(P<0.05);采用1 024大矩阵、90%权重迭代算法的低剂量组图像的CNR、SNR均略低于采用512常规矩阵、90%权重迭代算法的常规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R:5.11±0.75 vs 5.38±0.41,CNR:5.37±0.33 vs 5.44±0.51, 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肺窗、纵膈窗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低于常规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窗:3.30±0.72 vs 3.39±0.78;纵膈窗:3.15±0.90 vs 3.36±0.82, P>0.05)。结论:使用MDCT进行胸部低剂量扫描,同时采用高分辨率重建技术及90%权重迭代算法可用于COVID-19肺炎筛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低剂量和标准剂量多排螺旋CT对高风险慢性鼻窦炎患者(如合并哮喘、鼻窦手术史、鼻息肉、嗅觉缺失)手术鼻窦解剖结构的识别并探讨其与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205名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n=85)和低剂量组(n=120),对鼻窦重要解剖结构(筛动脉前支、视神经、筛状板、筛骨眶板)的扫描图像质量评分。根据Lildholdt评分对鼻息肉进行评分,Sniffin'Sticks法评估嗅觉功能。结果:标准剂量CT扫描有效放射剂量平均值为0.785 m Sv,是低剂量CT扫描的10倍(0.078 m Sv,P0.001)。每个亚组筛骨眶板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均较标准剂量扫描明显更差;鼻息肉增大和嗅觉缺失亚组中,筛状板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均比标准剂量扫描差(P0.05)。所有结构低剂量扫描时最难识别的为筛状板。低剂量扫描和标准剂量扫描对于筛动脉前支识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筛动脉前支的图像质量处于平均水平,为次难识别的解剖结构。结论:对于合并支气管哮喘、鼻息肉增大(LS2)、有鼻窦手术史和嗅觉缺失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低剂量CT检查在识别外科手术解剖结构上可能不太有效。在无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中,低剂量CT检查对鼻窦标志性结构具有与标准剂量CT检查相似的识别能力。在制定手术计划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使合并症的风险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源CT低剂量扫描显示肺小结节及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CT低剂量检查,分别进行1.0mm、2.5mm厚层重建,根据图像测量直径进行分组:轻度(≤5mm)、中度(5~10mm)、重度(≥10mm)。计算不同重建层厚度对所得图像肺小结节CT征象优良率,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各扫描时期CT值情况。结果轻度组重建厚度为1.0mm所得图像显示分叶征、钙化征优良率高于重建厚度为2.5mm(P0.05),中、重度组分叶征、钙化征、空洞征、毛刺征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主动脉达峰时、第100s时CT值均明显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第40s、60s时不同病理类型CT值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扫描可较好的显示出肺小结节,在减少患者电离辐射的基础上仍可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诊断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低剂量螺旋CT对不同征像形态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统一接受肺部64排256层螺旋CT扫描,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螺距设定为1.0,扫描剂量为250 mA),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扫描(螺距为2.0,扫...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在头颅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头颅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以及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头颅患者作头颅CT扫描,分为220mA、100mA、80mA3种剂量扫描,评价3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分别记录3种剂量扫描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结果与常规剂量220mA扫描比较,100mA扫描对头颅图像的观察诊断没有影响;80mA扫描时图像颗粒增粗,组织结构分辨率下降,影响观察诊断以220mA为标准,低剂量组80mA和100mA的CTDIvoI、DLP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36.7%、36.7%和45.9%、45.9%。结论100mA低剂量CT扫描对头颅细微显示没有明显影响,不影响观察诊断,完全可应用于头颅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颅脑外伤诊断中CT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颅脑外伤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剂量CT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CT检查,对比两组扫描辐射剂量、头颅病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DLP、CTDIw更低,差异明显,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儿童急性颅脑外伤诊断中低剂量CT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不影响检查结果的基础下合理降低CT扫描剂量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低扫描剂量CT肠道重建是否可行是近年来探讨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在多层螺旋CT肠道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鲜离体猪结肠制作36枚息肉模型。按设置参数不同随机分为3组:150mA,100mA,50mA。采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扫描。每组肠段均行3个角度扫描,即猪结肠纵轴与扫描架平面成0°,45°,90°扫描。在工作站上用仿真内镜技术进行肠道重建,根据图像诊断结果比较3组对息肉的灵敏度。结果与结论:36枚息肉在150mA,100mA,50mA扫描强度下分别检出36枚,35枚,33枚,各自的灵敏度分别为100%,97.2%,91.7%,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62)。在0°,45°,90°不同扫描角度下检出的猪结肠息肉数分别为34枚,34枚,36枚,各自的灵敏度分别为94.4%,94.4%,10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54)。提示低剂量多层螺旋CT肠道重建图像可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可满足仅单纯查看结肠息肉的诊断需要。多层螺旋CT以50mA的管电流扫描剂量遵循了X射线正当化,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放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之间可以很好地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00例BMI正常同时胸部CT定位像扫描显示无明显异常的受检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39.74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41.8岁。2组均使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Z轴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低剂量组30~200mA,对照组30~350mA。记录CT扫描后机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取每例患者肺尖部、主动弓部、肺底部3幅图像,共计300幅。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判,测量相应部位的噪声。所有数据记录录入Excel,分析采用SPSS13.0。结果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判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肺尖部为12.27±2.64,主动弓部为10.83±2.03,肺底部为13.67±2.98。对照组图像噪声肺尖部10.96±2.42,主动脉弓部为9.71±2.72,肺底部为11.17±2.06。低剂量组噪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5.89±1.63)mGy、(3.26±0.92)mSv,对照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8.07±2.13)mGy、(4.47±1.20)mSv。结论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既能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又大幅降低了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的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水膜、测量尺及定位板等工具进行位置定位,通过分析各个部位的扫描需求,设计出只需要一次定位可以完成身体多个部位的扫描程序,并在临床检查中测试。结果低剂量扫描降低了多发外伤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后处理方法能够把所有扫描部位在同一屏幕上显示出来,供诊断医师进行综合分析。结论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节约了检查时间,简化了操作过程,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应进一步在CT检查中推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013年我院诊治的非典型肺结核患者42例,进行分组诊断,对照组进行常规X线扫描,实验组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评价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例资料的差异和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进行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0.5%,对照组为61.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肺内病变检查准确率为92.8%,隐蔽病变为85.7%,对照组肺内病变和隐蔽病变检查准确率分别为57.1%和71.4%,两组差异显著(<0.05);多层螺旋CT诊断影像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12例(57.1%),胸膜病变1和肺不张病例各1例(4.76%),淋巴结肿大患者7例(33.3%);结论多层螺旋CT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可根据影像学特征做出正确分型,保证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14.
陈冬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466-146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诊断及分期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COPD患者8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行体检各项指标正常的健康者79例为对照组.分析多层螺旋CT检出率,对比两组%CSA<5、%CSA5-10,对比COPD患者不同分期%CSA<5、%CSA5-10.结果:83例COPD患者,A型22例,E型33例,M型28例,经多层螺旋CT检出A型20例,E型31例,M型27例,共检出78例,检出率为93.97%(78/83).观察组%CSA<5、%CSA5-10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级%CSA<5、%CSA5-10值均低于Ⅰ级、Ⅱ级,且Ⅱ级%CSA<5、%CSA5-10低于Ⅰ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COPD的诊断及分期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且诊断检出率较高,为临床后续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20例行CTU检查的患者列为双低剂量组,对220例行全腹部CT检查的患者列为常规剂量组。将两组的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CTDIvol、DLP、ED及CTA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价双低剂量组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结果双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较常规剂量组降低47. 7%;双低剂量组的肠系膜动脉三级以上分支显示清晰。结论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结合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FVC(L)、FEV1(1)、FEV1%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咳嗽、气喘、咯痰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CT图像中,图像噪声水平与影像质量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和限制着CT对低对比度物质的分辨力。 目的:通过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模拟低剂量CT图像,分析模拟噪声指数与不同组织噪声的相关性及胸部不同组织的噪声变化特点。 方法:利用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对20名自愿者在常规参数下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噪声添加,模拟10,30,50,80,100,120,150,180 及240 mA共9组胸部低剂量图像,记录每幅图像噪声指数,测量主动脉弓层面、心脏层面、肺底3个层面的胸壁软组织、主动脉、脊柱、肺组织及空气中CT值的标准差。 结果与结论:图像添加法计算的模拟噪声指数与主动脉弓及其他组织噪声实测噪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呈线性相关。胸部低剂量扫描时,当管电流在10~50 mA时噪声显著增加,80~240 mA时模拟噪声值随着管电流增高降低幅度逐渐减低。胸部各组织120 mA组与180 mA组图像噪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的噪声指数反映了图像不同组织的整体噪声水平。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采用管电流120~180 mA时能够保证各组织噪声无明显变化的同时又可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对肺结核病人在胸部CT扫描中辐射剂量降低方法。方法选择肺结核病人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岁;体质量指数(63.7±11.6)kg/m~2。同一例病人第一次行胸部CT平扫扫描为对照组,跟踪病例复诊CT扫描为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胸部CT扫描,试验组行胸部CT扫描时打开ODM,对病人甲状腺进行防护。两组均采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噪声指数12,计算有效剂量(ED)。两组图像由两名医生进行主观评价,并对评价作一致性检验。结果两组辐射剂量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减低9.03%,ED减低9.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3 5、1.795 7,P0.05)。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13±0.73)分,对照组为(4.10±0.75)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0.05)。两名医生诊断一致性检验评价Kappa=0.869(0.759~0.979)。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结论 ODM技术的合理使用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胸部CT扫描中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在PPD阳性人群肺结核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5例PPD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胸部扫描。随机分成三组在病灶区域分别用常规剂量、50mA、30mA、20mA进行扫描,其余扫描条件与常规扫描完全一致,在工作站上对常规扫描和各种低剂量扫描肺内结核病灶的CT值标准偏差、噪声值以及表面入射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法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肺结核病灶的CT影像学显示方面,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组中50mA、30m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0mA组少数体重较大患者影像噪声明显增加,影响了肺结核病灶的显示,与常规剂量及50mA、30mA低剂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mA胸部低剂量CT扫描完全可以取代常规剂量CT进行PPD阳性人群肺结核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