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相似文献   

2.
马洪玲  王世贵 《全科护理》2013,11(13):1238-1239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  相似文献   

3.
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中医学中对疾病的预防问题早已有深刻的认识和措施,其内容丰富.《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对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难经·七十七难》曰:"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徐复肝之邪,故曰治未病也……"这里含两个意义:一是无病先防,二是有病防变.完全相同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  相似文献   

4.
有病早治、未病先防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早有“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海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精论。说明古人非常重视防病在先,防重于治。防病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固正气和拒邪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5.
实际上“治未病”的思想来自《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说明了我们中国古代人已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6.
疗养院在“治未病”中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祖国医学特别重视"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在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有许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相似文献   

7.
正中风多属"脑卒中"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中西医防治都未达理想效果。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8.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这与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层面的含义.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痊愈后继续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病谱已趋向老年化、慢性化、障碍化。因此,以恢复正常功能活动为主的康复医学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祖国医学在这一领域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医康复学理论体系中包括四个基本观点:治未病观、整体观、重视内因观、辨证观。1治未病观“不治已...  相似文献   

10.
1 治未病含义 “治未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其含义主要是指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思想。《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莫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如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将“治未病”思想提……  相似文献   

11.
陈树芬 《全科护理》2010,(12):1088-1089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这与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层面的含义。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12.
2008-01-28中国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致辞中说,21世纪的中国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在于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的说法,就是要重视预防和保  相似文献   

13.
(答案下期发表) 【A型题」(试题1~2勃 1.中医诊察疾病的原理足:() A.审症求因 B.司外揣内 C.四诊合参 D.治病求本 E.整体观念 2.病人无风自冷,得温不解的,称为:〔 A.民冷 B.恶凤 C.恶寒 D.恶风寒 E.以上都不是 3.胃阴不足的病人,其饮食常表现为:( A.厌食 B.嗜食酸辣 C.消谷善饥 D.饥不欲食 E.纳谷不香 4.据经络的分布,头顶痛一般是:() A.太阳经病 B.阳明经病 C.少阳经病 D.厥阴经病 E.少阴经病 5.大便时干时稀,辨证多属:() A.脾胃虚弱 B.肝气郁滞 C.肝郁脾虚 D.肝胃不和 E。肠道气滞 6.腐苔与腻苔的主要区别是:() A.苔质的厚薄 …  相似文献   

14.
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作为多年的临床工作者,深感其重要性.近几年我们运用养阴血的法则,对产后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人禽流感是由禽A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报告了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死亡病例,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暴发,逐步蔓延到中亚、欧洲、非洲及中东等10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社会一度引起恐慌[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禽流感是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已经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我国中医"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2]"这种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被国际社会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治未病,就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其思想包括两大内容即"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3].要想降低人禽流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将在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灌输到社会民众的思想中.  相似文献   

16.
<正>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人类要主动掌控健康状态,而非被动地接受疾病"。张伯礼院士[1]提出,医学发展经历了从救死扶伤到防病治病再到维护健康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维护健康为出发点和最高宗旨。"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就萌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后世历代医家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内涵,涵盖"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  相似文献   

17.
[A型题](试题 1~30)1.中医外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是在哪个时代:()A 殷商时代B 战国时代C 周代D 秦汉时代E 明清时代2.根据文献记述,我国第一个使用全身麻醉的医生是:()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E 陈实功3.凡患疮疡,症见疮肿由小渐大,疮顶高突,焮红疼痛,根脚收束,这说明:()A 气血壮盛B 疮已化脓C 邪毒深沉D 病势重笃E 将愈之象4.疮疡已成,症见肿硬紫暗,不脓不腐,疮顶软陷,这是:()  相似文献   

18.
《内经》云:“邪之所奏,其气必虚。”虚则易受外邪侵袭,损伤机体组织器官,脏腑功能失调,久而积聚为患。俗说:“病来如山倒。”确实不假。气势之所至,必是日积月累之果也。故病之所致,治之必棘手。故《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笔者非圣人,我从事中医工作三十余载,治疗各种疾病过程中,验证此话真医理也!遵循上述的指导思想。结  相似文献   

19.
[A型题】(试题1~46) 1.感冒四时皆有,主要是感受()邪所致: A.风 B.寒 C.暑 D。湿 E.热 2.除哪项外,都是感冒的临床特征:() A.恶寒发热 B.弃塞流涕 C.头身疼痛 D.苦薄脉浮 E.咳嗽痰多 3.哪一项不是区别凤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依据全() A.恶寒与发热的多少 B.明喉疼痛与不彩 C.口渴与不码 D.舌苔薄白与薄黄 E.头痛身痛与否 4.感冒的基本病理是:() A.肺卫失调 B.肺气失宣 C.肺气失降 D.邪阻经络 E.以上都不是 5.病感冒恶寒发热,身痛无汗,鼻流清涕,咽痛口渴,心烦,舌首薄黄,脉俘数,证属:() A.风寒证 B.风热证 C.挟暑证 D.挟燥证 E.表寒…  相似文献   

20.
张雅丽 《上海护理》2006,6(2):70-72
传统医学之所以历2千年而不衰,是依据中医理论的基石:阴阳、五行和经络等学说的特点。重视人体与外界自然、机体内部各系统组织的联系“天人相应”;强调“平衡”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养生保健与未病预防,“不治已病治未病”;独到的辨证论治手段及针灸、气功等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