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技术分析盆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和单纯盆部热塑膜这两种固定方法在宫颈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分别对13例盆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固定的62次CBCT、14例单纯盆部热塑膜固定的71次CBC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左右(Lat)、前后(Vrt)、头足(Lng)和床转角(Rtn)这4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Lat、Vrt和Lng这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在5 mm以内,而Rtn也在3°以内,符合临床治疗要求。两种固定方式在Lat和Rtn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单纯盆部热塑膜固定,盆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固定在Vrt和Lng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0.018、0.002)。盆膜联合发泡胶固定≤3 mm的分布情况:Lat 61次(98.39%)、Vrt 59次(95.16%)、Lng 58次(93.55%);单纯盆膜固定≤3 mm的分布情况:Lat 63次(88.73%)、Vrt 58次(81.69%)、Lng 54次(76.06%)。结论:盆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固定技术在Vrt和Lng方向的稳定性优于单纯盆部热塑膜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面网和单面网两种固定方式对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例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单面网固定)和试验组(新型双面网固定)。获取患者治疗前锥形束CT图像,记录按照骨性标志配准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摆位误差在左右(Lat)、进出(Lng)、升降(Vrt)、俯仰(Pitch)、翻转(Roll)、旋转(Rtn)各方向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为:对照组(0.26±0.15) cm、(0.13±0.10) cm、(0.19±0.13) cm、(1.40±0.75)°、(1.31±0.65)°、(1.00±0.60)°;试验组(0.07±0.08) cm、(0.14±0.13) cm、(0.09±0.09) cm、(0.73±0.62)°、(0.72±0.58)°、(0.66±0.52)°。两组数据使用曼恩-惠特尼U检验,Lat、Vrt、Pitch、Roll、Rtn方向有统计学差异(P<0.05),Lng方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单面网,双面网固定方式在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减小了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可使患者获益。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单面网;双面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VARIS RT CHART6.5软件的配准功能在放疗摆位验证中的应用特点。方法:抽取20例鼻咽癌患者,均经EPID拍摄0o、90o验证片,与TPS图像形成40组配准对图像,先采用VARIS RT CHART6.5软件对这40组图像进行配准得到一组摆位误差数据,接着采用MATLAB工具自行编写配准软件,对它们重新配准得到另一组摆位误差数据,最后统计比较这两组数据。结果:VARIS软件得到的总体摆位误差数据为Lat轴(-2.8±2.7)mm,Lng轴(-0.4±3.3)mm,Ver轴(-1.4±2.2)mm。MALAB自行开发的配准软件为Lat轴(-0.1±3.4)mm,Lng轴(0.7±1.9)mm,Ver轴(1.4±1.9)mm。逐一比较20例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发现Lat轴的最大偏差为5.3 mm,Lng轴为4.8 mm,Ver轴为7.4 mm,其中偏差超过3 mm的Lat轴有10组,Lng轴有6组,Ver轴有10组。结论:这两种配准软件的配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VARIS RT CHART6.5软件的数值浮动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膀胱充盈差异对宫颈癌放射治疗中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并定量分析给出适宜的膀胱充盈容量。方法选择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年龄34~69岁,中位年龄56岁。分别获取膀胱充盈与空虚状态下的CT图像,并勾画靶区、危及器官,相同优化参数设计计划,分别记录靶区、危及器官的相关剂量学参数。根据膀胱充盈程度的不同,分为A组(尿急尿量250 mL或空虚尿量大于尿急尿量1/3)和B组(膀胱尿量 250 mL或空虚尿量小于尿急尿量1/3),并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的临床膀胱充盈量。结果 A组患者膀胱充盈与空虚状态下,靶区和危及器官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在膀胱排空状态下较充盈状态,膀胱体积减小、PTV体积增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0.0±29.1) cm3vs (486.3±149.6) cm3、(1 564.0±281.0) cm3vs (1 490.7±269.5) cm3;P=0.000、0.000]。B组膀胱充盈较空虚状态膀胱及小肠的V30、V35、V40都有减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直肠、乙状结肠、股骨头、盆骨等其他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变化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计划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膀胱及小肠的V30、V35、V40在膀胱排空状态下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B组患者膀胱体积与靶区体积及膀胱、小肠受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小肠受量V30、V35、V40与膀胱体积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7(r=-0.802、-0.791、-0.761,P=0.000)。膀胱体积与膀胱受量之间的相关性,除了V40有低度负相关外(r=-0.406,P 0.05),其他无相关性。结论充盈的膀胱容量建议至少为250 m L,在此范围内较多的尿量能够改变靶区、危及器官的形状、位置,缩小靶区体积,降低膀胱、小肠受量,在危及器官保护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汪志  唐虹  李锐  洪浩  孔令玲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4):2733-2735,2740
目的:利用Varian Acuity模拟机图像匹配功能测量出患者摆位误差。方法:493例患者中167例为头颈部肿瘤,210例为胸部肿瘤、116例为腹部肿瘤,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应的固定装置。在模拟机上匹配DRR和模拟机影像,得到常规摆位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患者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为(0.13±0.17)cm、(0.21±0.27)cm、(0.21±0.23)cm,胸部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为(0.24±0.27)cm、(0.24±0.32)cm、(0.27±0.29)cm,腹部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为(0.22±0.29)cm、(0.25±0.29)cm、(0.19±0.29)cm。同时给出了相应的靶区外放边界。结论:模拟机能够测量患者摆位误差,并由此获得靶区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通大学附属南通肿瘤医院简易腹部加压装置对减小呼吸运动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时摆位误差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肿瘤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例;年龄38~68岁,中位年龄53岁。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2例使用腹部加压固定技术,对照组28例使用真空垫固定技术。通过模拟机透视下测量两组肝上缘头脚方向移动幅度及锥形束CT(CBCT)扫描得到的图像与计划系统传输图像进行骨性加灰度匹配的摆位误差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对照组肝上缘头脚方向移动幅度分别为(0.36±0.11) cm、(1.18±0.34) cm。试验组、对照组三维方向(X为左右方向、Y为前后方向、Z为背腹方向)位移误差分别为(0.19±0.07) cm、(0.34±0.08) cm、(0.17±0.07) cm和(0.19±0.58) cm、(1.52±0.28) cm、(0.21±0.56) cm。结论该技术能够有效减小呼吸运动对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体位重复性好,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过程中肝上缘头脚方向的移动幅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改良型CT模拟机的定位精度,探讨其是否满足精确放射治疗的要求.方法 在头颈部固体模体内逐一随机预埋一直径为3 cm金属圆球10次,将此金属圆球假设为靶区,然后分别用改良型CT模拟机定位并在直线加速器下复位,依次得出X(左右方向)、y(前后方向)、Z(头脚方向)方向的10次定位误差.结果 10次定位误差在X、Y、Z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13±0.23) mm、(0.26±0.36) mm和(0.45±0.43) mm.结论 改良型CT模拟机定位精度满足精确放射治疗小于3 mm的定位精度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头颈部个体化固定技术对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它在头颈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头颈部肿瘤患者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岁。根据头颈部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个体化头枕固定为个体化组,采用常规塑料头枕固定为标准化组,每组20例。在日常放射治疗摆位后,均应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的测量,每组均采集100组数据。结果个体化组和标准化组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0.25±1.06) mm、(0.17±1.12) mm、(-0.52±2.06) mm和(-0.65±1.68) mm、(0.81±1.49) mm、(-0.29±1.31) mm;两组在头脚方向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041 0.01)。个体化组和标准化组绕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的摆位旋转误差分别为0.31°±0.58°、0.42°±0.53°、0.22°±0.76°和0.92°±1.29°、0.51°±0.71°、0.86°±1.43°;两组绕左右、前后方向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5、0.000 43 0.01)。结论与标准化固定技术相比,个体化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更小,对于提高头颈部放射治疗摆位精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锥形束CT的X线容积成像系统(XVI)可执行多种方式校准。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基于软组织灰度值与同基于膀胱内植标记物的校准方法准确性之间的差异。方法:所有病人接受锥形束CT图像引导下的常规图像引导放疗。将病人分为基于软组织灰度值自动校准试验组和基于膀胱内植标记物手动校准参考组,在确认标记物准确性后,比较了两种方法在3D空间向量和左右(LR)、头脚(SI)、前后(AP)3个方向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的3D空间向量差异平均值为0.65 cm;左右方向(LR),头脚方向(SI),前后方向(AP)差异平均值分别为0.03、0.45和1.67 cm。结论:膀胱癌图像引导放疗中基于软组织灰度值的自动校准方法在准确度上劣于基于膀胱内植标记物的手动校准。避免标记物植入和新的图像计算、分析方法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胸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偏差,分析计划设计中从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的外扩边界。方法:随机抽取115名胸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拍摄射野片,将射野片和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片进行误差比较。结果: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46±0.24)cm,(-0.37±0.08)cm,(-0.42±0.19)cm,外扩边界分别是0.7 cm,0.45 cm,0.61 cm。结论:对于胸部调强放疗的患者,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需要2.5 mm,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需要2 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同样的放射治疗手段(高能X线或电子线治疗),而通过改良头颈部体位的固定装置,能有效减少放射治疗摆位中产生的随机误差。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固定装置的两组鼻咽癌患者各82人,应用Varian Trilogy直线加速器对每位患者进行一周一次的CBCT扫描,并与计划系统的定位CT图像进行在线校准匹配,得到X(左右)、Y(头脚)、Z(腹背)三个方向上的实时摆位误差。采集两组患者所有的摆位误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旧固定装置摆位误差X方向约0.0984 cm,Y方向0.1870 cm,Z方向约0.0979 cm;新固定装置摆位误差X方向约0.0801cm,Y方向0.1027 cm,Z方向约0.0889 cm(注:X代表Lateral,Y代表Longitudinal,Z代表Vertical)。两组固定装置在X方向和Z方向上摆位误差区别不大,但新固定装置在Y方向上明显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确性,大大减少了随机误差。结论:有效地使正常组织受到最少照射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并发症,治疗体位的精确最为关键。通过改良体位固定装置,严格按照CBCT验证后的数据摆位,能有效减少来自摆位的随机误差。同时,保证了治疗体位的精确性和重复性,提高了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过程中,利用图像引导技术评估膀胱与直肠因平移摆位误差因素对受照剂量的影响。 方法:入组2017年2~4月的25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宫颈癌病人。在计划CT图像和首次摆位的锥形束CT(CBCT)图像中勾画出膀胱和直肠。然后根据首次摆位误差,对膀胱和直肠在前后、左右、头脚方向上进行相应的平移。分别比较计划设计与加入平移摆位误差下的膀胱和直肠剂量差异,并用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 结果:在计划CT与CBCT图像上勾画出的直肠体积为(33.0±16.0)和(21.8±16.5) cm3,膀胱体积为(387.1±222.3)和(227.8±107.3) cm3。在计划CT图像与考虑平移摆位误差的CBCT图像上,直肠的V50为(17.27±13.42)%和(23.9±26.58)%,膀胱的V50为(33.59±12.2)%和(44.27±22.61)%,直肠的最大剂量为(5 324±383)和(5 370±441) cGy,膀胱的最大剂量为(5 547±365)和(5 513±328) cGy。直肠和膀胱的V50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 P<0.01;t=-2.98, P<0.01),直肠和膀胱的最大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 P=0.20;t=0.66, P=0.51)。 结论:宫颈癌放射治疗中,膀胱和直肠在计划CT和首次治疗时的体积与剂量均有较大差异,故应该多次采集图像来评估剂量分布,才能准确评价放射治疗的真正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四维CT(4DCT)测量肝脏八段内病灶随呼吸运动产生的位移,用以确定体部伽玛刀肝脏各段病灶放射治疗所需的内靶区(ITV)。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疗中心医院行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60岁。分别行非门控扫描(计划图像)和4DCT扫描,在4DCT得到的10个呼吸时相的图像上分别勾画肝内占位性病灶并测量靶区体积(GTV)中心在三维(3D)方向的位移大小,得到呼吸动度值,此动度值作为计划图像上GTV需要外扩的范围,得到ITV。结果共有75个肝内占位性病灶,Ⅰ段内病灶9个,Ⅱ段12个,Ⅲ段10个,Ⅳ段11个,Ⅴ段9个,Ⅵ段7个,Ⅶ段7个,Ⅷ段10个。肝脏八段内病灶的呼吸动度不同,其中Ⅰ段内病灶3D方向呼吸动度最小,病灶中心点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位移分别为(0.14±0.06) cm、(0.19±0.05) cm、(0.70±0.19) cm;Ⅱ段内病灶3D方向呼吸动度最大,病灶中心点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位移分别为(0.22±0.09) cm、(0.31±0.15) cm、(1.05±0.22) cm;病灶在头脚方向的呼吸动度大于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在前后方向的呼吸动度大于左右方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4DCT得到的肝脏八段内的病灶动度,可以准确确定肝脏各段病灶ITV。在体部伽玛刀治疗肝脏肿瘤时应用4DCT扫描能够保证治疗的精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VARIAN—OBI系统提供二维KV—KV和三维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模式,对比分析其在胸段椎体骨转移癌的应用。找寻其最佳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方式。方法选择50例胸段椎体骨转移癌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为57岁。随机分为A、B组,每次治疗前位置验证,A组行二维KV-KV位置验证,图像配准后记录位移偏差值。移动治疗床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疼痛症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评分标准评分;B组行三维CBCT位置验证,图像配准后,记录位移偏移值(包括旋转偏差),移动治疗床执行治疗,并记录患者疼痛指数。统计并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对比分析两种验证方式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各获取125组图像,位移偏差:A组在Vertical(Vrt)、Longitudinal(Lng)、Lateral(Lat)的位移偏差分别为(0.02±0.14)cm、(0.02±0.13)cm、(-0.01±0.17)cm;B组为(0.04±0.15)cm、(0.01±0.14)cm、(-O.03±0.16)c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0.549、0.996〉0.05);疼痛指数:A组患者为2.21±0.77,B组患者为3.03±0.80(P=0〈0.05);验证用时:二维KV—KV配准时间为(3.97±0.63)rain,三维CBCT配准时间为(8.13±0.98)min(P=0〈0.05)。结论二维KV—KV与三维CBCT位置验证在位置移动偏差值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能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二维KV—KV位置验证相对三维CBCT位置验证,整个验证需要时间是后者的1/2~1/3,二维KV—KV位置验证是疼痛症状明显的椎体骨转移患者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外定位系统(OPS)在胸上段食管癌精确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8~79岁,中位年龄69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使用热塑体膜固定加OPS定位小球校准摆位,对照组仅使用热塑体膜固定摆位。首次治疗前2组均行锥形束CT(CBCT)扫描,以后每周行1次CBCT扫描,匹配CBCT适时扫描图像与CT定位图像,对两组图像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腹背方向(Z)三个方向的误差值进行分析,并记录放射治疗中和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摆位误差X[(1.9±0.7) mm]、Y[(2.9±1.2) mm]、Z[(1.2±0.7) mm]小于对照组摆位误差[X(2.3±1.3) mm、Y(3.9±1.7) mm、Z(2.2±1.1) mm]。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4、20.03、17.21,P 0.05)。试验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MPTV值分别是3.08 mm、5.03 mm、2.59 mm,明显小于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MPTV值(4.86 mm、6.98 mm、4.29 mm)。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CT结合OPS能有效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增加摆位重复性,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患者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型体膜固定板与传统型体膜固定板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对宫颈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28例,年龄33~77岁,中位年龄49岁;临床肿瘤分期(TNM)ⅡA~ⅡB期34例,ⅢA~ⅢC期94例;BMI 18~29 kg/m2,中位BMI 24.5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改良型体膜固定板)60例和B组(传统型体膜固定板)68例。两组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采用自动灰度线性+旋转匹配(Grey+Tine),得出三维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及旋转误差。比较不同体膜固定板之间的摆位误差。以BMI 24 kg/m2为分界点,将BMI<24 kg/m2为1(非肥胖)组,≥24 kg/m2为2(肥胖)组。分析BMI对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影响。结果 A组患者在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8±0.14) cm、(0.25±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鼻咽癌放疗病人的体位重复性及摆位误差,制定更为可靠的体位固定方式,为鼻咽癌靶区勾画中的临床靶区(CTV)的外扩具体提供参考。方法:用CT模拟机对我院17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人扫描CT,每周扫描一次,总共扫描6次。利用CT重建后的定位相(SURVEW)测量头部x轴方向(框上缘)与y轴方向的最大值,对6次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相邻两次间摆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7例鼻咽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在x轴的分次摆位误差部分有统计学差异(第一次/第二次:t=2.446,P=0.026;第三次/第四次:t=2.584,P=0.02)y轴的分次摆位误差亦部分有统计学差异(第二次/第三次:t=-2.2,P=0.043)。x、y轴的误差范围分别为(-5.1 mm,5.3 mm)和(-2.95 mm,4.45 mm)。在y轴(头脚)方向误差相对x轴(左右)方向较小。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病人在分次摆位时有必要校正摆位误差;患者左右、头脚方向存在误差,头脚方向误差范围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作为临床放疗计划肿瘤靶区外扩边界的参考,为进一步完善计划靶区(PTV)扩边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纠正摆位误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11例(113例次放射治疗),其中男性8例(89例次有效照射),女性3例(24例次有效照射);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9岁。原发性肺癌6例,转移性肺癌3例,食管癌2例。均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双手抱肘交叉放于前额。病人首次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纠正摆位误差后,用OSI系统获取体表图像作为参考图像。从第二次治疗开始以参考图像为准用OSI系统进行预摆位,然后行CBCT扫描验证。记录两个系统每次扫描配准得出的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CBCT配准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平移方向x(左右)、y(头脚)、z(前后)和旋转方向rx(PIT)、ry(ROL)、rz(ROT)的结果分别为(-0.83±3.15)mm、(-1.40±3.89)mm、(0.71±2.08)mm和(0.29±0.76)°、(0.36±0.81)°、(0.10±1.00)°;OSI系统配准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分别为(0.01±1.34)mm、(-0.12±1.26)mm、(-0.26±1.19)mm和(-0.14±0.57)°、(0.10±0.60)°、(-0.25±0.69)°。两系统相减得出的平移方向x(左右)、y(头脚)、z(前后)和旋转方向rx(PIT)、ry(ROL)、rz(ROT)的结果分别为(-0.85±3.42)mm、(-1.29±3.80)mm、(0.98±2.38)mm和(0.42±0.98)°、(0.26±1.16)°、(0.36±1.24)°(P0.05)。x、y、z三个方向上的平移误差相减后的标准差分别为3.42 mm、3.80 mm、2.38 mm。两套系统在旋转上的差异很小,标准差近1°。Catalyst~(TM)系统c-motion检测到的分次内误差,放射治疗过程中平移方向x、y、z方向分别为(-0.17±1.25)mm、(0.47±1.42)mm、(-0.17±1.96)mm,旋转方向rx、ry、rz分别为(-0.04±0.51)°、(0.13±0.42)°、(-0.19±0.76)°,各个方向最大偏离值(DEV)为(2.54±1.10)mm。结论 OSI系统与CBCT系统在探测与纠正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OSI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放疗分次内误差,由于胸部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受多种因素影响,OSI系统与CBCT系统相结合的综合使用策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颈胸热塑模联合真空垫在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31~83岁,中位年龄6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试验组采用头颈胸热塑模联合真空垫,对照组采用头颈胸热塑模。运用锥形束CT(CBCT)记录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方向和Pitch(绕X轴前后旋转)、Roll(绕Z轴旋转)、Rtn(绕Y轴旋转)角度的摆位误差数据。采取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数据差异。结果试验组在X轴、Y轴、Z轴方向和Pitch、Roll、Rtn角度的摆位误差,依据频数表计算出六维度的P25(第25百位分数)、P50(第50百位分数)和P75(第75百位分数)分别为(0.0,1.0,2.0) mm、(1.0,2.0,4.0) mm、(0.0,1.0,2.0) mm和(0.1,0.4,0.8)°、(0.1,0.6,1.1)°、(0.1,0.3,0.8)°,对照组分别为(1.0,2.0,4.0) mm、(1.0,2.0,3.0) mm、(1.0,1.0,2.0) mm和(0.1,0.4,0.8)°、(0.2, 0.7,1.3)°、(0.2,0.5,1.1)°。X轴、Y轴和Z轴方向及Rtn角度的摆位误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治疗采用头颈胸热塑模联合真空垫固定,摆位误差更少,放射治疗精度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兆伏级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图像引导下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计划靶区(PTV)的边界(margin)外放。方法行MVCT图像扫描,将扫描获取的MV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记录左右(X)、头脚(Y)、腹背(Z)轴方向和横断面旋转(roll)方向的误差值,并对误差值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共行592次MVCT扫描。X、Y、Z和roll方向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5±2.8)mm、(-1.1±6.4)mm、(6.0±4.4)mm和(-0.2±0.7)°。X、Y和Z 3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小于5 mm,所占比例分别为97.13%(575/592)、88.01%(521/592)和37.84%(224/592),roll方向旋转误差小于1°,所占比例为93.92%(556/592)。根据公式得出在X、Y和Z 3个方向PTV的边界外放间距值分别为5.2、9.9和7.5 mm。结论对MVCT图像引导下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分析,为提高放射治疗精度及疗效,推荐胰腺癌放疗在X、Y和Z三维方向上CTV到PTV的margin外放值分别为5、10和8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