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当下治疗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方式,包括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对于年龄较大、术前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更接受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但是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BTKA)时间的选择上尚未达成统一,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对不适合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单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0诊治的47例单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其中22例采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截骨组),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置换组)。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2(11~15)个月。截骨组术后1例膝关节疼痛缓解不明显,1例膝内翻复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置换组术后1例屈膝时髌骨弹响,末次随访时弹响消失;1例对侧间室不明原因疼痛,1年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截骨组与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股胫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至下床负重时间较截骨组短,术后2周疼痛VAS评分较截骨组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较截骨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与截骨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单纯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各具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程度、类型、患者年龄以及患者对术后运动功能的期望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9膝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单膝关节置换13例,双膝关节置换8例,全部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随访6~47个月,平均22.6个月,采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15例,良5例,可1例。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术中精确的截骨操作、正确的软组织松解及术后指导康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15例(22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8例获得随访,时间15d~11年5个月,平均(29±8.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87±3.9)分,优良率91.5%;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6±9.9)分,优良率66.6%。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方面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101个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TKA术并进行随访3~36个月。结果根据随访,患者术后HSS评分优92膝,良9膝。优良率达100%。结论采用TKA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科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6例,年龄61~78岁,平均(67.3±5.1)岁。同期置换治疗患者36例,分期置换治疗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结果同期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存在着优势,而分期置换组则在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存在着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置换组在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血沉方面要高于分期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膝关节功能上(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和并发症总数方面明显偏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输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膝关节功能上(膝关节HSS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和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在手术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势,但远期随访在膝关节功能方面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双侧膝骨关节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同期和分期置换术手术。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在术后近期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势,但研究发现膝关节功能远期随访未见明显差异。对于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远期均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8膝)的资料。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手术的适应症证及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2个月。28膝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为122°~135°(128.39°±4.69°),术后力线内翻角度为1.2°~4.0°(2.51°±0.10°)。术后HSS评分:优24膝,良2膝,可2膝。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延缓全膝置换时间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95膝)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8个月),对其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生存质量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1.78%,HSS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5.79%,术后在生存质量、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生存质量评价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传统组28例,微创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传统组明显短于微创组;微创组术后手术侧膝关节能够直腿抬高和屈曲90°的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术后半年内微创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微创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于传统TKA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组)。比较2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内衬脱位等并发症发生。UKA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短于TKA组,术后2周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与TKA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适应证也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风险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BTKA)不同手术方案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随访资料完整的TKA患者39例,依据是否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分为A、B两组,A组为双膝置换组,B组为单膝置换组。通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术前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膝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膝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为心血管并发症、血栓形成、发热及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两组病人经过12个月的随访,膝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BTKA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危险性加大,对于ASA分级三级以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晚期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手术要点及康复方法。方法 对46例(5 7侧)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6~66个月的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法,44膝优,13膝良,优良率10 0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手段,假体选择,关节面的切除和假体安放位置,膝周软组织平衡以及康复训练是取得优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严重骨性关节炎常常同时累及双侧膝关节,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mee arthtoplasty,TKA)来解决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同期双侧全膝置换术可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麻醉风险,避免2次手术,并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成为临床上治疗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之一[1-2].本科2001年5月~2009年10月行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1例62膝,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总结,以期评价手术风险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蒲川成  冉学军  覃勇志  余江 《骨科》2017,8(4):278-282
目的 探讨和比较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分别治疗双侧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效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双侧膝关节初次置换手术的108例双侧膝骨关节炎病人,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病人46例(同期组),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病人62例(分期组).收集反应两组病人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效性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同期组病人和分期组病人在术后病死率、二次手术率、术后30 d再次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显性安全风险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组病人术后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水平、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分期组,而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输血量等指标高于分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不含假体费用)低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和分期组在术后3个月、1年的膝关节功能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初次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病人,在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和谨慎评估下,同期双侧置换与分期置换在手术的安全性和成效性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经济性上前者显著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镜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导致膝关节镜手术疗效差或术后复发的技术因素,以提高对膝关节病变的认识和手术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镜术后再手术特别是再次关节镜手术时的检查所见。1990年1月~2002年1月,由本人施行的2000余例膝关节镜手术中,有38例因初次膝关节镜术的适应证选择不当、疗效差或术后复发而再手术。38例患者于初次手术后3~108个月,平均(29.61±21.98)个月,进行再手术。初次手术年龄11~68岁,平均(45.8±12.9)岁。男12例,女26例;左膝13例,右膝25例。原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21例,滑膜炎7例,半月板损伤及其它病变10例。再手术的症状包括疼痛、机械性症状或肿胀。再手术方式仍优先选择关节镜,方法同初次手术。对于滑膜炎较严重者选择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对X线检查提示至少有两个间室关节间隙显著狭窄的年龄适宜的患者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再手术包括膝关节镜术2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开放性滑膜切除术4例。软骨剥脱、滑膜病变残留或滑膜炎复发、以及漏诊半月板损伤是再手术中见到的主要病变。9例重度骨性关节炎和1例类风湿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骨性关节炎、2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1例反应性关节炎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疼痛、机械性症状和肿胀消失。结论膝关节镜术的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rthoPilot计算机红外线导航系统在合并膝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1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例采用OrthoPilot计算机红外线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导航组),20例采用常规髓内定位技术(常规组)。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2~36)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术后12个月膝关节遗忘程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摄X线片测量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矢状面股骨组件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与理想状态下各角度的偏移值均4°,且导航组上述参数偏移值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红外线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膝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可靠,患者下肢力线矫正更满意,假体组件安装的位置更加精确,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髋、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于2017-06诊治1例重度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先进行双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时将下肢外展20°,并减少髋关节的屈曲度,使股骨头假体处于稳固状态。结果手术时间为4.25 h。患者在ICU病房治疗1周后转入关节科,术后4切口一期愈合。术后42 d可完全站立行走。末次随访时左髋关节内收20°、外展20°、内外旋15°、屈曲110°,右髋关节内收20°、外展20°、内外旋15°、屈曲110°;左膝关节活动度为0°~120°,右膝关节活动度为5°~110°。结论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髋、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创伤大、风险高,需要完善术前准备,制定全面、科学的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计划,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以提高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滑膜切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7—2014-12诊治的10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与滑膜切除术,对照组(49例)只行膝关节置换术。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住院时间等,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VAS评分、KSS评分及测量关节活动度。结果试验组获得随访(17.0±4.2)个月,对照组获得随访(15.0±3.1)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及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周及1年随访时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及术后7 d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行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膝关节置换同时行滑膜切除术在治疗骨性关节炎上无优势,然而行滑膜切除术会导致更多的体内失血,延长手术时间,从而增加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1999年5月~2003年4月共有28例患者02膝)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56.7岁),晚期骨性关节炎1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2膝,骨肿瘤2膝,创伤性关节炎2膝。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52度,HSS评分平均为4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4个月。结果:28例32膝中有1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疗效满意,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改善为85度,HSS评分平均为79.5分。结论:对于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膝部肿瘤等保守治疗无效的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处理方式、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 对 14例15膝行关节置换 ,使用Apollo后稳定型假体 ,单膝关节置换 13例 ,双膝同期置换 1例。原发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3例 4膝 ,骨关节炎 11例 11膝。术后随访时间平均 11个月。结果  15个膝关节术前伸曲活动度平均 75°,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2个月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平均 10 0°。 14例患者均可自如行走、上下楼梯 ,膝关节稳定性好。 1膝术后脂肪液化致表层伤口裂开 ,清创后愈合 ,余膝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后稳定型假体植入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方式简单、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