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琴燕  王楠楠  秦雪兰  曹萍  韦艳红 《广西医学》2021,43(11):1385-1388+1396
目的了解出院早产儿父母喂养知信行现状,为指导出院早产儿的喂养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出院早产儿父母喂养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已出院的202名早产儿的父亲或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早产儿父母喂养知信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2名早产儿父母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百分制得分分别为(70.87±17.76)分、(86.90±12.05)分和(78.90±12.62)分,问卷总分为(77.83±12.19)分。出院早产儿父母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与问卷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月龄大小、早产儿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早产儿父母喂养知信行总分的因素(P<0.05)。结论出院早产儿父母喂养知信行有待提高,早产儿月龄大小和早产儿父母文化程度影响早产儿父母的知信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不同胎龄确诊为BPD的早产儿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超早产儿(<28周)16例、极早产儿(28~31+6周)62例、中晚期早产儿(32~36+6周)17例。分别对不同胎龄早产儿母亲孕期疾病史、产前使用激素情况及其患儿的性别、出生体质量、窒息、动脉导管未闭、用药情况、输血、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结果:在不同胎龄BPD早产儿中,母亲妊娠期合并子痫前期对中晚期早产儿影响显著高于极早产儿组、超早产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产儿组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显著高于极早产儿组、中晚期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期早产儿组、超早产儿组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极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6月至5岁之间)45例患儿中,发现部分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疾病、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脑部...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6):542-544
目的比较早期与晚期早产儿合并早发型败血症时的免疫功能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86例,按照早产儿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n=44)和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周,n=42),另选择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3组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CD3~+、CD4~+、CD8~+、CD19~+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 3组新生儿血清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M水平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CD3~+、CD4~+、CD8~+、CD1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早期早产儿组与晚期早产儿组CD3~+、CD4~+、CD8~+、CD1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晚期早产儿组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组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发生早发型败血症时具有不同的免疫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振幅整合脑电图在监测早产儿早期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及时治疗提供指导,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方法:选取30例早期脑损伤早产儿(试验组)及同期3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研究、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监测结果。结果:试验组30例早产儿的连续性电压评估率、睡眠周期性评估率(分别为30.00%、4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儿(分别为93.33%、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30例早产儿a EEG背景活动异常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损伤早产儿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能为临床早期诊断脑损伤提供依据,可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霍洁  王磊  管峥  赵娟娟  吴新萍 《吉林医学》2022,(8):2061-2065
目的:通过检测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情况,为下一步早产儿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优化方案,预防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早产儿506例,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25(OH)D值,根据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非缺乏组,通过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母亲和早产儿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早产儿487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早产儿283例,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为58.1%。平均胎龄为35周,男143例(50.5%),其平均25(OH)D水平为(40.78±6.02)nmol/L。春夏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为(41.44±5.14)nmol/L,秋冬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为(40.12±6.39)nmol/L,两组血清25-(OH)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极早产儿组中,男和女25(OH)D水平两组有差异;不同出生体重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略有差异。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仍不低(58.1%),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优化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月因缺氧而收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疑似PVL早产儿,以弥散加权核磁成像(DWI)技术作为诊断金标准,将患儿分为PVL组(12例)及无PVL组(43例),采用VEEG检查2组早产儿脑电功能活动情况,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视频脑电图在诊断早产儿PVL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用Kappa分析计算2种方法诊断早产儿PVL的一致性,评价VEEG对早产儿PVL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VEEG诊断早产儿PVL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3%,VEEG结果与DWI诊断早产儿PVL的诊断符合率(一致率)为91%.结论 视频脑电图可作为一种初步诊断早产儿PVL的敏感脑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出生的早产儿165例为研究对象,将早产儿出生第1天按照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胎龄28~31+6周)44例,中期早产儿(胎龄32~33+6周)50例以及晚期早产儿(34~36+6周)71例.另选取正常足月儿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上述早产儿及产妇临床资料及凝血状态.结果 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组早产儿相比,足月儿PT、APTT、TT下降,FI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早产儿产妇及足月儿产妇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较足月儿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33周以下早产儿2~3岁时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制定深圳市早产儿早期干预模式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12月期间在龙岗区出生的33周以下早产儿150例,其中75例早产儿1岁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干预组),75例给予常规的保健指导(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出生的75例足月儿作为足月组.在早产儿矫正年龄2岁、3岁时用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行智能发育评估,比较各组早产儿的脑瘫、语言发育迟缓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早产儿2岁时的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评分分别为(95.29±9.70)分、(91.20±9.44)分,均低于干预组的(98.84±9.41)分、(95.21±9.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的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评分分别为(96.76±10.37)、(93.47±9.70)分,均低于干预组的(101.80±10.24)、(97.86±9.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2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3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2岁及3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与足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33周以下早产儿1岁以内进行早期干预能降低早产儿2~3岁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计划实施检查评价(PDCA)循环法在早产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早产儿143例,根据出生时间分为Ⅰ组68例,Ⅱ组75例;Ⅰ组实施常规随访方法,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法.早产儿纠正6月龄后比较两组早产儿管理满意度及随访依从性.结果 Ⅱ组早产儿管理满意度(94.67%)明显高于Ⅰ组(75.00%)...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55-72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不同剂量蛋白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丽水医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120例住院早产儿的资料,分析早期不同蛋白质摄入营养治疗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蛋白质平均摄入量3.3 g/(kg·d)为高蛋白质组(H组),将蛋白质平均摄入量≤3.3 g/(kg·d)为低蛋白质组(L组)。记录并比较两组间早产儿在纠正胎龄满40周(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12个月(T5)时体重、身长、头围变化,最后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出生方式、出生头围、体重、身长及出生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喂养后H组在T1、T2、T3、T4的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均高于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H组与L组早产儿头围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5时H组早产儿体重与身长变化显著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行平均摄入3.3 g/(kg·d)的高蛋白质喂养,能提高出生后早产儿喂养效果,促进体格发育,利于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甲状腺素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及血清FT3、FT4的改变,探讨甲状腺素对重型颅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甲状腺素钠片低剂量组、左甲状腺素钠片中剂量组、左甲状腺素钠片高剂量组5组,每组各18只,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造模法复制动物模型;于伤后6h灌胃.灌胃后24、72、168 h分别通过TUNEL法、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血清NSE、IL-6及血清FT3、FT4水平.结果 (1)重型颅脑损伤大鼠受伤后血清FT3、FT4水平低于正常水平,FT4在168h降到最低,甲状腺素可使FT3、FT4水平升高.(2)重型颅脑损伤大鼠受伤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细胞凋亡,这种凋亡持续至168 h.中剂量及高剂量甲状腺素在24 h即可以改善神经细胞凋亡,低剂量甲状腺素在168 h才可以改善神经细胞凋亡.(3)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清NSE、IL-6于伤后明显升高,一直持续到168 h.中剂量及高剂量甲状腺素在72 h即可以降低血清NSE、IL-6水平.结论 外源性甲状腺素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急性肾损伤(AKI)和非AKI早产儿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探讨尿NGAL水平对早产儿AK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早产儿按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30)和非AKI组(n=55)。于生后24、48、72、120和16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早产儿尿NGAL水平,采用干化学法检测2组早产儿血清肌酐(Scr)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早产儿性别、孕周、出生体质量、入住NICU时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各时间点尿NGA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710,P<0.01),生后24 h开始升高,72 h达最高峰值,72 h后呈下降趋势。AKI组早产儿在生后24、48、72和120 h时尿NGAL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2组早产儿各时间点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32,P<0.05),AKI组早产儿生后48、72和120 h时Scr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生后24h时尿NGAL水平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Scr水平(P<0.01),当尿NGAL水平的临界值为6.95 ng·dL-1时,诊断AK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00和0.836。结论:尿NGAL水平可以高效预测早产儿AK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后6 h、3 d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预测窒息早产儿矫正年龄6个月时不良神经行为学发育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产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月出生且生后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204例胎龄≥196 d的早产儿。将早产儿分为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基本资料、胎儿期因素、新生儿期因素,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科资料。结果 脑损伤组胎龄、出生体重较非脑损伤组低(P <0.05)。两组产妇有无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有无未足月胎膜早破> 18 h、脐带异常、多胎妊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有无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新生儿生后感染、肺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及需要输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损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非脑损伤组高,游离甲状腺素较非脑损伤组低(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胎龄< 34周[R=2.561(95% CI:1.025,6.402),P <0.05]、血红蛋白浓度偏高[R=1.078(95% CI:1.040,1.118),P <0.05]、新生儿生后感染[R=4.047(95% CI:1.293,12.836),P <0.05]、新生儿窒息[R=8.385(95% CI:1.282,54.825),P <0.05]、DIC[R=22.005(95% CI:2.220,218.163),P <0.05]、妊娠期糖尿病[OR=3.102(95% CI:1.274,7.553),P <0.05]、妊娠期感染[R=4.401(95% CI:1.133,17.102),P <0.05]、机械通气[R=6.979(95% CI:1.425,34.173),P <0.05]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繁多。新生儿胎龄< 34周、血红蛋白浓度偏高、感染、窒息、DIC、机械通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感染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DIC对早产儿脑损伤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联合IL-6、NSE以及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早产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0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为研究组,同期无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50例为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均于出生后的第1天、第3天与第7天行IL-6、NSE检查...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台晓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62-1364, 136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研究早产儿WMD早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及白细胞介素-6(IL-6)值的关系。方法选取早产儿60例,据颅脑超声和头颅MRI检查分为WMD组(18例)及无WMD作为对照组(42例),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7 d后采2组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NSE和IL-6。结果早产儿中WMD发生率为29.03%。WMD组惊厥、呼吸暂停、反应差所占比例均高于无对照组(P < 0.05)。WMD组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7 d后NSE、S100B、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组内比较,2组早产儿出生后7 d NSE、S100B、IL-6水平均下降,低于出生24 h内(P < 0.05~P < 0.01)。结论血清NSE、S100B和IL-6水平与WMD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WMD早产儿S100B、NSE及IL-6在生后24 h内值均显著升高,S100B与IL-6升高持续时间长,则病情越严重,则死亡风险也就越高,对WM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S-100B水平变化在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2年间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GCS≤12)分别于伤后4天、24天、72天、7天时测定NSE和S100的血清浓度,同时以同期体检中心就诊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史)30例作为对照组。颅脑损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进行GOS评分。结果:10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S100B水平伤后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与恢复良好组之间比较,伤后血清NSE和S100水平均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NSE和S-100B可以作为早期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动态变化早期预测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66例足月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46例和重度窒息组20例;选择同期无窒息足月儿为对照组(30例)。监测3组患儿生后24 h、3 d、7 d血清NSE及生后6 h、3 d、7 d 时aEEG的变化。所有窒息组患儿依据脑损伤MRI结果分为MRI阳性组、MRI阴性组,运用ROC曲线评估血清NSE及aEEG早期预测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 3个时间点重度窒息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② 生后6 h、3 d、7 d,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痫性活动(SA)与窒息程度均存在相关性,生后6 h相关性r分别为0.678、0.621、0.437,生后3 d相关性r分别为0.739、0.863、0.746,生7 d相关性r分别为0.824、0.869、0.847,P均<0.05。③重度窒息组颅脑MRI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χ2=4.521,P<0.05)。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生后24 h血清NSE浓度预测颅脑MRI阳性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885,当血清NSE水平达48.7 μg/L,其诊断价值最大。⑤ 由背景活动正常、SWC成熟度及SA运用ROC曲线预测颅脑MRI阳性率,生后6 h、3 d时aEEG的变化对早期窒息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较低,生后第7天aEEG的变化对窒息脑损伤无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NSE及aEEG动态变化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有监测和预警作用,对早期预测脑损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浓度及动态变化,探讨其在TBI患者早期诊断、分型、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06例为病例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的损伤类型将其分为硬膜下血肿组、硬膜外血肿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简称血肿出血肿组)、脑挫裂伤组、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及未见明显异常组;通过3个月的回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病例组第1、3、5天血清NSE的浓度,分析血清NSE浓度与外伤性脑损伤及其主要临床特征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NSE浓度作为患者预后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 TBI各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NSE的浓度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中度组动态水平呈下降趋势,而重度组是先升高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在CT诊断的损伤类型分组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SE动态浓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浓度与其GCS、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评价显示,对TBI患者伤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效果以第3天血清NSE浓度最佳,此时预测结果与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较高(30%)。结论 血清NSE作为一种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客观、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在TBI的诊断分型和病情进展以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77-180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在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112例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均分并设组,依次实施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比两组患儿神经发育行为、24月龄后运动发育情况、aEEG检查结果、早产12个月、出生24个月的脑损伤率、满意度及出生24个月患儿的回访率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原始反射能力、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早产儿24月龄后运动发育有效率分别为:75.00%、91.07%,观察组早产儿24月龄后运动发育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患儿出生12个月和24个月的脑损伤率分别为:7.14%、1.79%,对照组早产患儿出生12个月和24个月的脑损伤率分别为:17.86%、1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个月患儿的回访率为98.21%,对照组为7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早产儿脑损伤患儿及时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既有效提高了患儿神经及运动发育情况,又降低了脑损伤率,故值得进一步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