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36例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可提供可靠稳定的骨性支抗,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50例的青少年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TMJOA发生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TMJOA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危险因素.结果:650例接受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中,发生TMJOA者11例,TMJOA发生率为1.69%;有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有龋齿和颌面部外伤史的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TMJOA发生率较高,且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体重指数的患者TMJOA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将口腔正畸患者是否出现TMJOA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龋齿和颌面部外伤史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和颌面部外伤史是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发生TMJOA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356、5.238、3.562.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有发生TMJOA的机率,且口腔和饮食不良习惯和颌面部外伤史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姚芬 《当代医学》2022,28(10):146-148
目的 探讨氧化锆陶瓷托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氧化锆陶瓷托槽固定直丝弓正畸治疗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金属结扎型托槽固定直丝弓正畸治疗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传统手工测量正畸模型(PAR)指数变化情况、托槽脱落数、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4.
董杰 《当代医学》2022,(5):23-25
目的 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正畸治疗效果、口腔健康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错伴牙列缺损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随机、平均、对照的分组原则,将36例错伴牙列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各18例。对照组单一应用口腔正畸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疗效确切,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周黎黎  吴桂堂 《浙江医学》2022,44(2):191-193
目的 观察改良式间接粘接法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180例,其中90例患者采用改良式间接粘接法将托槽固定在牙面上,为观察组;另90例患者采用直接粘接法将托槽固定在牙面上,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治疗5个月后的效果、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探讨护理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选取我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从首诊即开始进行一系列正畸护理,对治疗中托槽脱落率、疗程、疗效为指标进行分析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69例,男性20例,女性49例,年龄12~25岁,平均(15±3)岁。对照组5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疗口腔修复的患者共7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则是采用正畸治疗后再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81.5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97.37%。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正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70例于我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分成两个组,一组给予正畸治疗(正畸组,35例),一组给予常规性治疗(常规组,35例),观察比对两组临床有效性。结果正畸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1%,相较于常规组的77.1%明显较高,且正畸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对口腔疾病患者实施口腔修复治疗时应用正畸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者和医务工作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乙肝病毒交叉感染、医源性传播、职业性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液和唾液的乙肝标志物,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268例患者中,血液乙肝标志物大三阳13例,小三阳78例,阴性812例,具有HBsAb或HBeAb、HBcAb者365例。37例HBsAg阳性患者的唾液有33例检测出HBsAg阳性,二者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乙肝病毒急性感染或携带者其唾液中含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是正畸治疗发生交叉感染、医源性传播、职业性感染的重要原因。正畸治疗前应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赵健 《中外医疗》2016,(20):77-78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医院感染情况。方法方便选取并分析该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口腔正崎患者35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感染原因。结果5例感染乙型肝炎,发生率1.42%。手抽查菌落数洗手后医师、护士分别为(2.5±2.2)、(4.1±2.1),明显低于洗手前;器械及正畸材料消毒前菌落数都严重超标,经过消毒后均达标。结论多种原因都容易造成医院感染,应规范防护措施,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2.
成人血流感染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所在医院成人血流感染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所在医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检验科记录的血培养阳性病例131例,查阅其中91例成人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从而了解本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91例中革兰阴性菌53例(58.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革兰阳性菌28例(30.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8例(8.8%),多重病原菌2例(2.2%)。本组脓毒血症患者在院病死率30.8%,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者死亡率高达50%以上。在院病死率与病情严重程度(OR=1.15)、初始抗生素经验性治疗不合适(OR=6.77)有关。结论本研究所在医院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情严重以及初始抗生素经验性治疗不合适使血流感染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郭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1-1313
目的: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型仪VIPEK2检测患儿的致病菌类型。同时,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51.39%、大肠埃希菌31.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5%、鲍曼不动杆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结论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其危害相当严重。内镜病人医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操作流程不规范、清洗消毒时间不够、清洗消毒剂不合格等原因造成。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内镜清洗消毒追踪系统方案,实现对内镜清洗、消毒、保存、使用的全过程的监控,以达到规范操作流程、控制清洗消毒时间、降低内镜病人感染的机会、提高医疗安全的可追溯性等目的。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identity badges and lanyards worn by health care workers (HCWs) are capable of harbouring potentially pathogenic bacteria.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71 HCWs (59 clinical ward staff and 12 infection control staff) at Monash Medical Centre, a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Samples from lanyards, identity badge surfaces and connections (eg, clips, keys, pens) were culture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uly to August 2006. MAIN OUTCOME MEASURES: Prese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n identity badges and lanyards; differences in bacterial counts on items carried by nurses and doctors. RESULTS: A total of 27 lanyards were identified with pathogenic bacteria, compared with 18 badges. Analysing lanyards and badges as a combined group, seven ha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29 had methicillin-sensitive S. aureus (MSSA), four had Enterococcus spp and five had aerobic gram-negative bacilli. Lanyards were found to be contaminated with 10 times the median bacterial load per area sampled compared with identity badg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urses and doctors in total median bacterial counts on items carried, but doctors had 4.41 times the risk of carrying MSSA on lanyards (95% CI, 1.14-13.75). CONCLUSION: Identity badges and lanyards worn by HCWs may be contaminated with pathogenic bacteria, which could be transmitted to patients. In view of this finding we suggest appropriate infection control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6.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病原菌的主要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的 8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的 65株病原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6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 3 6株 ( 5 5 .4% ) ,革兰阴性杆菌 2 4株 ( 3 6.9% ) ,真菌 5株 ( 7.7%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 ( 13 .9% ,) ,表皮葡萄球菌 ( 12 .3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12 .3 % ) ,粪肠球菌 ( 7.7% ) ,其中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PRSP)占 11.0 %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占 11.0 %。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 12 3 % ) ,大肠埃希菌 ( 7.7% ) ,鲍曼氏不动杆菌 ( 7.7% ) ,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达 2 0 % ,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 ,发现嗜麦芽窄食单孢菌 4株 ( 6.2 % ) ,对多数常见抗生素耐药。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 4例 ,烟曲菌 1例。结论 本研究收集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 65株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 ,亦有少量的真菌感染。多数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回顾性分析细菌耐药性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南宁市美容美发业公共用品的卫生质量,为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南宁市625家美容美发店(美发店414家、美容店211家)进行卫生消毒设施配备、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情况的卫生学调查及其公共用品抽样检测。结果采取正确消毒措施的美发店为32.66%、美容店为62.31%;抽检毛巾类3898份,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2.14%,有39份毛巾检出大肠菌群;抽检美发、美容工具类3292份,有l8份样品检出大肠菌群,l0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南宁市理发、美容业公共用品清洗消毒不规范现象严重,今后需规范落实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26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痰培养阳性的132例进行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结果病原菌检出率25.1%。检出革兰阴性细菌85株(占64.4%),革兰阳性细菌47株(占35.6%)。其中大肠埃希菌(18.9%)、肺炎克雷伯菌(13.6%)、表皮葡萄球菌(9.8%)、铜绿假单胞菌(9.1%),溶血葡萄球菌(8.3%)为主要菌株。所有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菌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因机械通气因素造成医院感染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内科感染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取非机械通机,观察组35例采取机械通气,对比分析和研究其医院感染的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显示的细菌分离结果为,菌株共分离出132株,其中107株为G~-菌株,25株为G~+菌株。对照组患者显示的细菌分离结果为,菌株共分离出90株,其中,72株为G~-菌株,18例为G~+菌株。两组菌群的分布状况为,观察组致病菌群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照组致病菌群为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在构成比较结果上,不同时间段不同菌种的显示为,观察组下呼吸道致病细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易引起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机械通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整体护理干预的力度,可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探讨其感染相关因素及致病菌构成比,为防治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诊断为肺部感染的316例患者进行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痰菌培养阳性率41.77%。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49.24%;真菌40.91%;革兰氏阳性菌9.84%。与肺部感染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中,使用广谱抗生素94例,占71.21%;侵入性操作史者34例,占25.75%;腹部或胸部手术史者24例,占18.18%;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13例,占9.84%。结论: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次为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致病菌中占比例较高的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侵入性操作;原有基础疾病所引起的抵抗力下降;胸腹部手术等是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