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羟胺比色法测量胆碱酯酶活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微量羟胺比色法是根据Hestrin常量法改良的测量胆碱酯酶活性的微量法,操作简化,节省试剂及酶样品90%,适用于各种来源的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抑制实验、重活化及老化等实验。  相似文献   

2.
微量乙酰靛酚比色法是采用脂溶性底物乙酰靛酚测量胆碱酯酶活性的方法,适用于膜结合胆碱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胆碱酯酶等必需用脂溶性底物测定胆碱酯酶活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多采用Hestrin的比色法和Ellman法测定。随着研究的深入,如有机磷毒剂中毒后残余酶活性的研究,对测定方法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目前最灵敏的测定方法是放射化学测定法。一般应用~3H或~(14)C标记的乙酰胆碱为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标记的乙酸和非标记的胆碱。只要把标记乙酸和标记底物进行分离,即可测知酶的活性。可用于分离的方法很多,但以Johnson的用闪烁液直接提取并测定的方法最为简单。我们根据这一方法,并按照国内的条件,稍加改进,结果尚满意。  相似文献   

4.
鸡胚脑神经细胞培养的第5天给去甲肾上腺素(NE)2μg/ml,培养第10天的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为对照的2.3倍,且较对照提前3天达到高峰。在神经细胞培养的第5天同时给 NE2μg/ml 和人参皂甙87μg/ml 时,第7天的胆碱酯酶活性为单给 NE的190.7%。氨甲基喋呤能明显降低神经细胞的胆碱酯酶活性,NE 能减轻氨甲基喋呤对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的降低。初步认为 NE 促进培养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的增强是因为它促进了神经细胞的成熟和胆碱酯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人参皂甙对培养脑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细胞培养的第3天或第5天给人参皂甙(87μg/ml)可使培养第10天的神经细胞的胆碱酯酶活性显著增强和高峰提前;但培养到第14天时,培养第3天给人参皂甙比培养第5天给人参皂甙的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强约2.5倍.培养第3天给人参皂甙比培养第5天给人参皂甙对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的增强作用更好.细胞分裂抑制剂氨甲基喋呤能显著地减弱培养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而人参皂甙能减轻氨甲基喋呤对培养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的减弱.初步认为,人参皂甙促进培养神经细胞胆碱酯酶活性的增强是因为它促进了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分裂增殖和存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了γ线8Gy照后胃组织内乙酰胆碱含量、胆碱酯酶活性及平滑肌对乙酰胆碱反应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后1/24~l天胃组织内乙酰胆碱含量明显下降,3天趋向正常,5天基本恢复至照前水平。胃组织的胆碱酯酶活性在照后l/24~5天基本无改变。在同一剂量照后1h,胃窦平滑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与照前近似,l天后开始减弱,3天后明显下降,与正常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法的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它与神经性毒剂中毒的防治设计为一次实验,克服了过去单纯示教和理论教学的不足,取得可操作性强、对照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目的与原理11 目的 学会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纸片测定法。根据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程度(%)观察动物中毒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急救效价。12 原理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水解成乙酸和胆碱。利用酸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BTB)的颜色变化测定乙酸的生成量。间接反映胆碱酯酶活力的高低,酶活力越高,分解乙酰胆碱越多,生成的乙…  相似文献   

8.
前文曾报导大剂量辐射损伤时,小鼠小肠组织中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并引起严重的小肠运动功能紊乱。我们的实验还表明,辐射引起的小肠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和胆碱酯酶活性以及小肠运动功能变化随射线种类、照射剂量和照射后的时间而异。这种照射后小肠运动功能紊乱程度与小肠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肌型和梭内外肌纤维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肌肉萎缩和肌型转换的机制。方法:选用雌性大鼠,以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实验分为尾部悬吊7d、14d、21d组及相应的同步饲养对照组。以琥珀酸脱氢酶(SDH)确定肌型,检测不同类型梭内外肌纤维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悬吊使肌肉萎缩、梭外肌纤维构成比发生改变,Ⅰ型纤维减少而Ⅱ型纤维增多。Ⅰ、Ⅱ型梭外肌纤维和梭内肌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减弱。结论:模拟失重可导致神经-肌接头胆碱酯酶活性减弱。这种变化可能与运动神经元活动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胆碱酯酶与小分子底物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胆碱酯酶水解机制和有机磷酸酯对胆碱酯酶的中毒、老化和重活化机制,为新重活化剂的分子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半经验量子化学PM3方法对电鳐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与乙酰胆碱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在预测人脑乙酰胆碱酯酶三维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对接技术模拟研究乙酰胆碱、4种有机磷酸酯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在三维空间结构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乙酰胆碱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色氨酸有比较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力学法自动化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适用于测定实验动物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动力学法。方法:根据Whittaker法稍加修改,编制适用于自动生化仪的AChE动力学法分析程序,并作方法学性能评价。结论自动化动力学法测定红细胞AChE简便,精密度高,尤其适用于大鼠和狗等动物红细胞低活性AChE测定。  相似文献   

12.
沙林及梭曼的水解产物在G类毒剂水解酶催化下有外加胆碱酯酶存在时,可以生成相应的毒剂,表现为对外加胆碱酯酶活性的深度抑制。G类毒剂水解酶不能催化V类毒剂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体内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引起组织中乙酰胆碱积聚,产生胆碱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先兴奋后抑制,临床上出现毒蕈碱样(M样)、烟碱样(N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长托宁为新型抗胆碱药,它能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毒蕈硷受体和烟碱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烫伤早期大鼠肠内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IMBF)、Na -K -ATP酶活性和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烫组、单烫组、肠内卡巴胆碱组、肠内补液组和肠内补液 卡巴胆碱组,每组10只。大鼠经35% TBSA Ⅲ度烫伤后,麻醉状态下进行十二指肠和回肠插管,与输液泵相连形成闭合回路进行小肠补液(灌流)。肠内补液时于烫伤后0.5h开始灌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灌注液总量为2ml/(kg.1% TBSA),于3.5h内在智能输液泵控制下匀速输入。卡巴胆碱(60μg/kg)于烫伤后0.5h肠内注射。伤后4h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IMBF,然后处死动物,取肠组织进行Na -K -ATP酶活性和AQP1免疫组化测定。结果IMBF、Na -K -ATP酶活性和AQP1表达肠内卡巴胆碱组和肠内补液组均显著高于单烫组(P<0.01),但低于肠内补液 卡巴胆碱组(P<0.05)。结论35%TBSAⅢ度烫伤肠内补液时给予卡巴胆碱能增加肠黏膜血流量和Na -K -ATP酶活性,促进AQP1表达,有助于肠道对口服液体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但是常规显像困难.11C-胆碱是新近研究较多的一种正电子肿瘤阳性显像剂,因它不通过泌尿系统排泄而被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通过11C-胆碱、18F-氟脱氧葡萄糖、11C-乙酸和11C-甲硫氨酸在前列腺癌PET结果的比较,总结了11C-胆碱PET在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16.
前庭刺激对飞行员经穴电位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经穴电位测量技术在前庭刺激条件下评价生理状态的意义。80名经鉴定飞行合格的空军飞行员闭会于转椅上以旋转刺激,同步测量左、右内闫穴及左、右足三里穴经穴电位一。结果显示:在恒速旋转5min的过程中各时相经穴电位值与实验前比较无明显的变化(P〉0.05),而在第6min头刺激下,所测经穴的电位值发生明显变化(P〈0.05或0.01),又以左侧经穴的电位值变化显著,呈现在前庭刺激下左右经相同经穴的电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溶血素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改进溶血素测定方法。方法:在待测样品中加入Sysmex公司生产的快速溶血剂-Ⅱ,用半自动生化仪测D540,计算出样品半数溶血值HC50。结果:用该方法测定联苯双酯、环磷酰胺和阿司匹林3种已知药物对绵羊红细胞(SRBC)致敏小鼠产生溶血素的影响,分别为无作用、抑制和增强,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结论:改进的溶血素测定法操作简单省时,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2,2,2-苯基羟基取代基乙基(环烃胺基)醚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苯羟乙酸-3-喹咛酯(Quninuclidinyl Benzilate,简称QNB)是一种强效的抗胆碱化合物。它和中枢胆碱能M型受体的结合特异性很高,可使人产生感情思维变化、精神行为紊乱等拟精神性作用,因此不能临床药用。抗胆碱药物的拟精神性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还不能明确解释拟精神性作用就是中枢抗胆碱作用的直接结果。我们认为通过对QNB的化学结构改造,有可能在保留相当强度抗胆碱作用的同时,较多地减弱它的中枢拟精神性作用,这样才有提供药用的可能性,因此设计和合成了以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原花青素抗小鼠实验性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的抗小鼠实验性血管性痴呆作用,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缺血再灌注合并尾静脉放血降压的方法制备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原花青素低、中、高(50、100、200mg.kg-1)剂量组。小鼠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用于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行为。生化测量脑内超氧化物岐化酶,胆碱酯酶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含量。结果原花青素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可减少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穿台次数;可显著增加小鼠被动避暗潜伏期,减少避暗穿箱次数。提高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结论原花青素有抗小鼠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它改善血管性痴呆的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Fujimoto〔1〕1974年首次报道了大鼠脑中存在5-羟色胺敏感的芳基酰胺酶,认为此酶可能催化水解芳基酰胺类解热镇痛药及麻醉剂。以后又证实5-羟色胺敏感的芳基酰胺酶活性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EC3.1.1.7)的一个属性〔2〕。通过对胆碱酯酶活性与芳基酰胺酶活性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电泳、抗体沉淀等方面性质的比较及底物抑制实验已确证电鳗、羊基底神经节、猴脑、人红细胞膜等来源的AChE〔3、4〕及人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EC3.1.1.8)〔5〕具有芳基酰胺酶活性,此酶的特点是受5-羟色胺特异性抑制并被酪胺激活。对人血清B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