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连翘不同部位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比较,为连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连翘果实、叶、果梗、枝梗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以Luna5uC18(2)100A(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连翘苷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77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1;连翘酯苷A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1。结果:连翘苷在3.33~13.3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1.4%;连翘酯苷A在4.17~6.69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26%,RSD=1.8%。结论:连翘苷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叶子最高,其次为果实、枝梗、果梗;连翘酯苷A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同样叶子最高,其次为果实、果梗、枝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连翘不同部位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比较,为连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连翘果实、叶、果梗、枝梗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以Luna5uC18 (2) 100A(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连翘苷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77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 min-1;连翘酯苷A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1.结果:连翘苷在3.33 ~ 13.3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1.4%;连翘酯苷A在4.17 ~6.69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26%,RSD=1.8%.结论:连翘苷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叶子最高,其次为果实、枝梗、果梗;连翘酯苷A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同样叶子最高,其次为果实、果梗、枝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抢青"采收(早于正常采收期的尚未成熟的果实)和正常采收早期采收的青翘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集了12个连翘主产地抢青采收和正常采收早期的青翘对应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结果:12组样品中,除个别组,抢青期的幼果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高于正常采收早期,抢青采收期的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平均分别是正常采收早期的1.32倍和1.42倍。结论:抢青采收的连翘幼果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等成分含量高,高含量的功效意义值得关注。抢青采收对青翘产量影响巨大,应减少抢青采收对连翘野生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商洛不同产地连翘(青翘)果实中有效成份连翘酯苷A的含量。方法: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不同产地连翘果实中连翘酯苷A含量相差较大,丹凤峦庄所采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最高,为13.24%;其次是洛南灵口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为12.18%;山阳石头梁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最低为0.62%。结论:商洛不同产地的连翘中连翘酯苷A含量均远高于药典标准,但有明显差异,在开展连翘资源开发利用和规范化种植时应重视种源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连翘药材及其配方颗粒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色谱柱:SunFire C18(4.6 mm×250 mm,5μ 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4%冰醋酸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7 nm;柱温:30℃。对连翘药材及其配方颗粒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二者含量的差异。结果连翘配方颗粒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低于原药材中的含量,与所标示的浓缩倍数不符;配方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与原药材一致。结论原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需要改进,配方颗粒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合理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商洛不同产地连翘果实(青翘和老翘)中有效成分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青翘中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含量普遍高于老翘,其中,山阳石头梁、山阳赵川所采样品连翘苷含量分别高达0.862%、0.782%,洛南灵口老翘中连翘苷含量最低为0.106%。丹凤峦庄、洛南灵口所采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分别高达13.24%、12.18%,山阳石头梁老翘中连翘酯苷A含量最低为0.371%。结论商洛不同产地的青翘和老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差异十分明显,在开展连翘资源开发和规范化种植时应加强种质的选择,合理选择采摘时间。  相似文献   

7.
连翘果实干物质与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卫建  李先恩 《中草药》2006,37(6):921-92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连翘果实干物质及叶和果实中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方法采用百果质量研究果实干物质的积累,HPLC法测定连翘叶与果实中有效成分的量。结果5~7月是连翘果实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种子、叶和壳中连翘酯苷、连翘苷、芦丁的量均呈下降趋势。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实干物质积累已趋缓,种子和壳中有效成分的量稳定,变异小。壳中有效成分的量经9~10月的快速下降后,10月20日左右质量分数趋于稳定且达最低。青翘中有效成分的量高于老翘,青翘中连翘酯苷、连翘苷与芦丁的比例与老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北京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青翘最佳采收期;10月20日左右为老翘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RP-HPLC测定连翘病毒清胶囊中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连翘病毒清胶囊中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RP 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YWG -C18色谱柱 ( 4. 6mm× 2 50mm ,10 μm) ;连翘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 水 ( 2 5∶75) ,流速 0 8mL·min-1,检测波长 2 77nm ;连翘酯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 水 冰醋酸 ( 17∶83∶0 4) ,流速 1 0mL·min-1,检测波长 2 80nm。结果 :连翘苷平均回收率为 99.6% ,RSD 1 9% (n =5) ;连翘酯苷平均回收率为 10 1 3 % ,RSD 2 5% (n =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可作为连翘病毒清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探讨青翘药材产地加工方法,选择最佳产地加工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对青翘进行产地加工,采用HPLC测定不同青翘炮制品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结果:蒸制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3~ 3.05,9.71~44.82mg· g-1;煮制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63 ~5.46,40.20 ~64.84 mg·g-1.结论:以连翘苷、连翘酯苷A为评价指标,煮法优于蒸法.青翘采收后当采用4倍量的水,煮制10 min,有利于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保存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商洛不同产地连翘果实中有效成份连翘苷(C27H34Oll)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区县连翘中连翘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产地连翘果实中连翘苷含量相差较大,山阳石头梁所采样品连翘苷含量最高,山阳赵川所采样品连翘苷含量较高,洛南灵口所采样品连翘苷含量最低。结论: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含量有明显差异;主要由连翘生产地生态环境因子及生产管理措施不同导致。  相似文献   

11.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连翘不同部位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连翘不同部位及其中连翘酯苷和连翘苷2种化学成分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抗氧化作用,并通过HPLC-PDA法测定了连翘酯苷和连翘苷在不同部位的含量。结果连翘不同部位及其中2种化学成分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具有抗氧化能力。结论连翘酯苷的抗氧化能力大大优于连翘苷,是一种优秀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连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且通过体外平板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对8种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青连翘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phillygenin(1),(+)-isolariciresinol(2),phillyrin(3),forsythiaside(4)and lianqiaoxinsideA(5)。结论:连翘新苷A(5,3,4-二羟基-β-苯乙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3-O-咖啡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为新化合物,咖啡酸苯乙醇苷类为连翘中的主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连翘中槲皮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2∶68);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不同产地连翘中槲皮素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检测连翘中槲皮素的含量,为连翘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了连翘中芦丁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23∶77);检测波长:257nm;柱温:30℃;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不同产地连翘中芦丁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检测连翘中芦丁的含量,为连翘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连翘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中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紫云英苷、连翘苷、牛蒡子苷、槲皮素和牛蒡子苷元7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Eclipse Plus C18(4.6mm×100 mm,1.8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为30℃。[结果]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紫云英苷、连翘苷、牛蒡子苷、槲皮素和牛蒡子苷元分离与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9.1%、104%、104%、98.4%、99.0%、103%,RSD分别为2.27%、1.59%、1.94%、1.25%、2.97%、2.10%、2.67%。[结论]该方法分离度好,简便快速,可用于同时检测连翘药用及非药用部位中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紫云英苷,连翘苷,牛蒡子苷,槲皮素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为连翘资源全面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连翘不同部位及不同炮制方法的活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连翘茎叶中所含成分并比较生晒品与蒸晒品的成分含量。方法以连翘果实为参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连翘茎叶中的连翘酯苷成分。结果连翘茎叶与果实均含有某些相同的成分,且蒸晒品中含量较高。结论连翘茎叶蒸晒品中有较高含量的连翘酯苷,可用于成分提取和茶叶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进行连翘对84株金葡菌和140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连翘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能抑制50%菌株的最低细菌浓度(MIC50)均为0.122g/L,而能抑制90%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分别为0.98和0.244g/L。[结论]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