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提眼睑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提眼睑引起的泪膜破裂时间的改变。方法:对五名学生分别检测上提眼睑(HTBUT)和未提眼睑(TBUT)时的泥股破裂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HTBUT的均值为10.469±5381s,TBUT的均值为11.3312±5.468s,两者无明显的差异;男性的TB叶均值11.5838±5.915s,女性TBUT均值为11.0788±5.165s,无显著差异。结论:认为轻微上提眼睑对泪膜稳定性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2型糖尿病(T2DM)大鼠为模型探讨缰核损毁对糖尿病大鼠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2DM、T2DM假手术组和T2DM损毁组。以高脂高糖饮食结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损毁组应用电损毁仪损毁双侧缰核;假手术组大鼠经历同样的手术过程,但不损毁双侧缰核。观察各组大鼠实验前后BUT、泪液分泌量和眼压的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BUT明显缩短(P <0.001),泪液分泌量明显减少(P <0.001),眼压升高(P <0.001);缰核损毁可明显使T2DM大鼠延长BUT(P <0.001)、增加泪液分泌量(P <0.001)并降低眼压(P <0.05)。结论 缰核损毁可改善T2DM大鼠干眼症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利用Oculus Keratograph 5测定的干眼患者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Oculus Keratograph 5测定31例干眼患者右眼的非接触首发泪膜破裂时间(NIKf-BUT)及非接触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av-BUT),然后比较其与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传统荧光素法泪膜破裂时间(TBUT)及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I)的相关性。结果 31例入组者的平均NIKf-BUT(2.83±1.10)s,平均NIKav-BUT(4.44±1.25)s,平均TBUT为(4.10±1.43)s,平均OSDI调查问卷评分(44.09±20.37)分,,平均Schirmer I时间为(3.90±3.31)mm.NIKf-BUT明显短于TBUT(P<0.01),但NIKav-BUT与TBU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NIKf-BUT和NIKav-BUT均与TBUT之间存在正相关(r=0.768,P<0.01;r=0.811,P<0.01)。NIKf-BUT和NIKav-BUT与OSDI调查问卷评分存在负相关(r=-0.734,P<0.01;r=-0.689,P<0.01),但NIKf-BUT和NIKav-BUT与平均Schirmer I时间无相关性(r=-0.265,P=0.149;r=-0.144,P=0.438)。结论应用Oculus Keratograph 5测定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NITBUT)与传统荧光素法泪膜破裂时间一样,都可以作为干眼诊断的重要指标,其操作的非接触性及可重复性应使其被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方法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5例(50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5例(50眼);正常对照25例(50眼)。观察指标包括泪膜破裂时间、孟加拉玫瑰红染色及SchirmerI试验。NPDR组、PDR组及对照组各10例(10眼)测定泪液总蛋白和泪液主要蛋白质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Schirmer I测定值降低,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孟加拉玫瑰红染色阳性率增加,PDR患者尤其显著。泪液总蛋白含量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糖尿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溶菌酶、乳铁蛋白及泪液特异性前白蛋白浓度降低,PDR患者尤其显著。结论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异常,PDR患者泪膜功能低下更加明显。泪液SDS-PAGE有助于发现糖尿病患者泪液蛋白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变化   总被引:83,自引:11,他引:72  
Liu Z  Luo L  Zhang Z  Cheng B  Zheng D  Chen W  Lin Z  Yang W  Liu Y  Zhang M  Xiao Q  Che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74-277
目的 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6 8例 (79只眼 ) ,分别于术前 ,术后 1、2、7、14、30及 180d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干眼仪检查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检查。结果 与术前相比 ,术后 1及 2d ,BUT明显缩短 ,SⅠ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及干眼仪检查等级明显增高 (P <0 0 1) ;术后 7d时SⅠt,14d时下睑中央泪河高度 ,30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和干眼仪检查等级恢复至术前水平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术后 30d ,19 3%的患眼泪膜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术前泪膜正常的患者中 1/9发生干眼。术后 1、7、14及 30d ,术前BUT <10s的术眼BUT <5s的发生率高于术前BUT≥ 10s的术眼(P <0 0 5 ) ;术后 14、30及 180d ,术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术眼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发生率高于术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分的术眼 (P <0 0 5 ) ;术后 14d ,术前干眼仪检查等级≥Ⅲ级的术眼术后干眼仪检查等级≥Ⅲ级的发生率高于术前干眼仪检查等级 <Ⅲ级的术眼(P <0 0 5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 ,使部分患  相似文献   

6.
7.
去势雄兔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uo F  Zhang H  Sun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458-461,T005
目的观察去势后雄兔眼表及泪膜的变化,评价雄激素对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兔随机分为去势(实验)及对照两组,每组8只.实验组分别于去势前和去势后1、2、3、4周、2及3个月行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及虎红染色检测;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实验组手术前、后血清睾酮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3个月后处死两组兔,取其泪腺、Harder腺、结膜、角膜及角膜缘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t=9.032,P<0.01;t=4.747,P<0.01).虎红染色实验组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实验组术后血清睾酮水平(4.52±0.81) nmol/L明显低于术前(19.76±1.53) nmol/L(t=22.290,P<0.01).病理学观察,实验兔泪腺上皮细胞胞浆萎缩扁平,腺腔扩大,腺泡泡状黏液消失,PAS染色阳性物质减少,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角膜上皮及角膜缘干细胞形态学上无明显改变.结论去势后雄兔睾酮水平明显低下,泪腺上皮细胞萎缩,腺泡泡状黏液物质消失及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导致泪液分泌的质和量改变及泪膜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远期泪膜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随机选取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256例(256眼),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染色积分(FI)的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v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96例患者最终完成了本次研究,除年龄外,96例患者可代表总体256例患者的资料。96例患者自身对照比较的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时各项检测指标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分析影响术后BUT值、SIt值、FI值水平的危险因素后发现:术后BUT值与术前BUT值呈正相关(r=0.38,P〈0.01)。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22,P=0.02);术后Sit值仅与术前Sit值呈正相关(r=0.41,P〈0.01):术后FI值分别与术前BUT值、SIt值呈负相关(r=-0.32,P〈0.01;r=-0.22,P〈0.01),与术前FI值呈正相关(r=-0.35,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术后远期泪膜影响小,泪膜各项指标水平的高低主要与术前基础值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长期局部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对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994年 1月~2 0 0 1年 8月间青光眼患者 139例。年龄 14~ 83岁 ;男 84例 ,女 5 5例 ;病程 3月~ 4年。将 139例患者分成对照组(无局部用药组 ) 6 1例和 β-受体阻滞剂组 78例 (用药组 ,使用 β-受体阻滞剂≥ 18月 ,如 0 .5 %噻吗洛尔、0 .5 %贝特舒 (贝他洛尔 ) ,观察指标包括眼异物感、干涩灼热感、畏光感、结膜充血、分泌物及干眼症三项检查 Schirmer 试验、泪膜破裂时间 (BU 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 )。结果  β-受体阻滞剂组的干眼症状和体征明显 ,泪膜功能受损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两组在青光眼的类型、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则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长期局部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因药物引起结膜的慢性炎症等副作用而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和影响泪膜稳定性 ,应用人工泪液可以改善患者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目前中老年人泪膜破裂时间的状况 ,了解对眼表面泪膜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 4 5岁者 ,共 10 0 5只眼 ,一人一卡 ,定点暗室 ,定人操作 ,用微量加样器定量 ,将 2 %荧光素 7μl滴入下结膜囊内 ,在裂隙灯显微镜 9mm钴兰光束下观察 ,用电子秒表同步记录出现第一个干燥斑的时间。结果 在温度为 2 1.6 4± 2 .80℃ ,湿度为 5 8.5 4± 14 .70 %条件下 ,泪膜破裂时间为 4 .2 0± 1.4 6秒 ,无症状者 5 .90± 2 .2 3秒 ,有症状者4 .11± 1.2 1秒。结论 泪膜稳定性的下降正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局部毒性可是药物本身对角膜上皮的毒性作用 ,也可是防腐剂所致的毒性作用 ;另外 ,环境污染也是影响泪膜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荧光素钠液对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的稳定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1-09来我院干眼门诊配合良好者150例150眼的临床资料,将受试者随机分成0.5%荧光素钠FLS、1.0% FLS、1.5% FLS、2.0% FLS、荧光素钠平行(FLSP)五组,每组30例30眼(均以右眼为受试眼),各组分别滴入对应的荧光素钠液,FLSP组为荧光试纸条检测组。比较不同浓度组裂隙灯图像评分及荧光素钠存活时间,观察各组即时,2、5、10、15、30min的TBUT。

结果:0.5% FLS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四组(t=7.746、21.483、116.190、38.730,均P<0.01),1.0% FLS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1.5% FLS组、2.0% FLS组(t=10.742、15.492,均P<0.01)。0.5% FLS组荧光素染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四组(t=8.226、7.458、9.159、12.347,均P<0.01),1.5% FLS组荧光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1.0% FLS组、2.0% FLS组(t=15.428、13.274,均P<0.05)。0.5% FLS组TBUT在2min时明显高于其他四组(t=22.767、22.345、15.494、17.213,均P<0.01),在10min时明显低于其他四组(t=23.266、25.353、10.183、22.025,均P<0.01)。1.5% FLS组平均首次TBUT明显短于其他四组(t=25.236、21.374、19.658、72.341,均P<0.01),FLSP组平均首次TBUT明显长于其他四组(t=22.487、30.267、60.247、40.857,均P<0.01)。TBUT与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无相关(rs=-0.072、0.219,P=0.689、0.112),TBUT与泪液分泌呈正相关(rs=0.674,P<0.01)。

结论:0.5% FLS图像质量较高,但只适合在5min内观察染色,FLSP组更适合临床较长时间观察角膜荧光染色; 1.5% FLS是最为稳定和可靠的浓度和剂量,可用于TBUT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证实"瞬目是基础泪液分泌、前泪膜形成更新与排出泪液共同的动力源"假说。方法:临床观察4216人次。按常规项目检查并进行以下特殊项目的询问与观察:(1)各种泪道阻塞患者60例入睡后溢泪症状。(2)30例觉醒后闭目养神状态下溢泪症状。(3)观察300例新生儿出生后瞬目和溢泪症状。(4)随意观察300人次以上各种瞬目。(5)活体观察360眼泪道逆行置管术后瞬目所产生排出泪液作用。(6)观察暴露性角膜炎者基础泪液分泌。结果:(1)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类型的所有泪道阻塞患者瞬目停止状态时溢泪症状中止。(2)观察昏迷和醒觉状态下睑裂闭合不全暴露性角膜炎者,并未出现由其他神经反射弧启动的基础泪液分泌。(3)泪道阻塞患者觉醒状态下闭目养神溢泪症状中止者26例,4例明显减轻。(4)观察新生儿:第一声哭啼有泪者接近10%,多数新生儿生后7d(最迟者出生20d)啼哭有泪,出生后都有瞬目动作。(5)活体观察泪道逆行置管术后睁眼状态引流管内水液平面下降;闭眼状态水液平面上升,幅度约2.0mm左右。(6)随机观察300人次正常人瞬目发生的频率、节律和瞬目中止与自我抑制瞬目持续时间发现下注视最慢,水平注视居中,向上三个注视最快。向下注视眼位抑制瞬目持续时间最长。结论:临床观察结果各从不同方面验证"瞬目是基础泪液分泌、前泪膜形成更新与排出泪液共同的动力源"假说。但还需要临床和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寻找更直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发病年龄组及不同病程组的原发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眼部表现的差异,以探讨SS患者的泪液功能和角结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SS患者80例160眼,根据病程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病程≤1a,B组患者病程1~2a,C组患者病程>2a,同时根据年龄将其分4个组:A组14~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对比分析各组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CF)、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Schirmer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检查以及干眼症出现情况。

结果:SS患者干眼症患病率为38%,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干眼症患病率随发病年龄的增大(χ2=10.66,P=0.014)及病程的延长(χ2=20.127,P=0.000)而增加。SⅠt随发病年龄的增大(H=2.575,P=0.462)及病程的延长(H=7.356,P=0.025)而减少,BUT随发病年龄的增大(H=11.932,P=0.008)及病程的延长(H=12.969,P=0.002)而缩短,CF随发病年龄的增大(H=14.068,P=0.003)及病程的延长(H=16.060,P=0.000)而加重。

结论:SS患者易继发干眼症。SS患者的眼表改变表现为泪液的质和量的失调,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量下降,角膜荧光素着色,上述变化与发病年龄和病程成正相关。BUT、SⅠt、CF检查有必要作为SS患者的眼科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对48例96眼慢性肾衰患者眼及48例96眼正常人眼进行比较研究,观察指标包括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CRF组Schirmer试验结果为10.17±2.19mm,泪膜破裂时间(BUT)为8.11±2.08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3,P<0.01;t=-10.807,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12.5%(12/9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5,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较差,易患干眼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有关泪液产生、泪液生理功能、泪液排出和瞬目等文献,并结合泪器病临床实践体会,明确提出基础泪液分泌产生的动力是瞬目,即瞬目与副泪腺的联动方式产生了基础泪液。结合泪液分泌、排出与瞬目生理功能关系,明确提出"基础泪液分泌没有独立神经反射弧共享瞬目神经反射弧,瞬目是基础泪液分泌、前泪膜形成更新与排出泪液共同的动力源"假说。进一步明确瞬目的一些基本概念、分类与神经反射弧。  相似文献   

16.
眼科门诊干眼患病率的初步调查及结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我院眼科门诊患者的干眼患病率来了解本市干眼的患病情况及对其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对2006年4~8月份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部份20岁或以上患者324例(男性170例,女性154例)进行干眼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验Ⅰ(SIt-Ⅰ)、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结果干眼的患病率为31.2%,其中男性患病率29.9%,女性患病率33.8%,20~30岁男性患病率18.1%、女性患病率5.0%,40~59岁男性患病率28.1%、女性患病率44.9%,≥60岁男性患病率37.1%、女性患病率42.2%。结论人群中干眼的患病率高,且趋向于年轻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马来、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4个不同人群的无创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量(BTS)和眨眼频率。方法:共纳入120例(男性61例,女性59例)年龄20~39岁健康受试者,其中30例马来人,30例中国人,31例印度人,29例尼日利亚人。根据McMonnies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挑选了健康受试者。选取受试者右眼评估NIBUT、TBUT、BTS,及眨眼频率。结果:四组人群中NIBUT、TBUT、BTS,及眨眼频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8,P=0.001,P=0.011,P=0.004)。不同民族人群性别间NIBUT、TBUT、BTS和眨眼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其他三组,印度人NIBUT(10±6s),TBUT(7±5s)和BTS(20±20 mm)中位数较高,中国人NIBUT(7.5±4s)和TBUT(4±2s)中位数较低,马来人BTS为9.5±16mm。眨眼频率与NIBUT、TBUT、BTS间无显著相关(r=-0.119,P=0.195),(r=-0.086,P=0.352),(r=-0.123,P=0.180)。结论:研究体现了四个不同国家人群间泪膜测量值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moder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com- 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 implantation,MECCE IOL)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了解手术对眼表面泪膜(tear film)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行MECCE IOL者39例(39只眼)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周、1月进行泪膜破裂时间的观察。一人一卡,定点暗室,定人操作,用微量加样器定量,将2%荧光素7μl滴入下结膜囊内,在裂隙灯显微镜9mm钴兰光束下观察,用电子秒表同步记录出现第一个干燥斑的时间。结果术前在温度为(22.03± 2.84)℃、湿度为(60.69±17.03)%条件下,泪膜破裂时间为(4.73±1.47)秒;术后1周在温度为(21.82±2. 63)℃、湿度为(60.38±15.16)%条件下,泪膜破裂时间为(2.92±1.14)秒;术后1月在温度为(21.46±1.86)℃、湿度为(60.62±14.60)%条件下,泪膜破裂时间为(3.71±1.29)秒。结论 MECCE IOL对泪膜稳定性的有暂时影响;影响程度与手术后时间呈负相关性(P<0.01),与性别无关(P>0.5),与年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SmartPLUG泪点塞栓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初步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用SmartPLUG泪点塞栓阻塞泪小点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的初步效果。方法 观察13例泪液缺乏型干眼经选择性在上下泪小点或下泪小点植入泪点塞栓,治疗2周后症状及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显效21例占84%.有效4例占16%。结论 SmartPLUG泪点塞栓对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刘兴亮  张丽霞  罗鑫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70-2173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及眼表不适症状。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18岁近视患者69例138眼,其中使用框架眼镜者31例,使用角膜塑形镜者38例。分别于戴镜1、3、6、12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Oxford法),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非接触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及基础泪液分泌量。

结果:与框架眼镜组和戴镜前比较,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塑形镜组患者OSDI评分升高,TBUT和NIBUT均降低,且戴镜6、12mo时角膜塑型镜组患者眼表染色评分均高于框架眼镜组(均P<0.05),但戴镜前后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会导致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轻度升高,影响泪膜稳定性,应加强眼表和泪膜情况的戴镜前检查和随访,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