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北中医》2012,34(3)
目的 现察恢刺法治疗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予被动活动肩关节后再行主动运动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恢刺法.2组均1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肩部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主动运动ROM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恢刺法对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恢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松解组38例予关节粘连松解术后行运动疗法,恢刺组38例予恢刺后行运动疗法。2组均10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RO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刺组VAS、ROM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松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恢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粘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针刺疗法预防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肩关节功能训练治疗,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术后第1个疗程以肩关节被动活动为主,术后第2个疗程行肩关节主动训练,术后第3个疗程行肩关节阻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予以针刺治疗,3次/周,连续治疗12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患侧肩部VAS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功能JOA评分,测量2组肩关节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肩部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 05),肩关节功能JOA评分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肩关节主动运动ROM均优于对照组(P均0. 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及活动度,并可缓解肩部疼痛,有助于预防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针刺疗法在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肱骨外髁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群刺加运动组(37例)、恢刺加运动组(30例)和运动疗法组(26例)。温针群刺加运动组与恢刺加运动组取患肩部僵硬软组织进行取穴,配穴取曲池、合谷、阳陵泉,予以针刺治疗,取针后被动活动肩关节。运动疗法组先被动活动肩关节后再行主动运动训练。治疗50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视觉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群刺加运动组与恢刺加运动组分别与运动组比较,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吴珏灿  孟祥博  石焱 《新中医》2015,47(9):193-19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均以脑卒中后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康复疗法。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Fugl-Meyer评分与ROM均显著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68%,对照组为64.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电针疗法不仅能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而且在扩大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范围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发挥针灸优势、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为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一疗程,治疗10次后统计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肩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改善、各向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效果、改善肩关节各向活动度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毫火针治疗风湿热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风湿热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普通毫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关节红肿热痛,遇热加重,全身症状,舌脉象)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包括肩部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37%,对照组为65.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肩部疼痛评分、ADL评分及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ADL评分、中医证候(遇热加重,舌脉象)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肩关节红肿热痛,全身症状)评分、肩部疼痛评分、ADL评分及ROM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火郁发之”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痛点围刺法对肩部疼痛的缓解情况。方法:将60例肩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痛点围刺法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西布片(非甾体类消炎药),每次200mg,每日2次,每周复诊1次,连续服用2周后停服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及1个疗程后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说明二者对肩部疼痛均有改善作用;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痛点围刺法对肩部疼痛的缓解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禽戏锻炼联合耳穴压豆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肩周炎患者60例(2017年6月-2018年12月),治疗方案不同分组。耳穴压豆组(30例)接受耳穴压豆治疗,联合组(30例)接受五禽戏锻炼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徒手肌力量表(Manual Muscle Test,MMT)、疼痛]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耳穴压豆组(P<0.05);联合组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ADL、ROM及MMT评分较耳穴压豆组高(P<0.05);联合组治疗1个疗程后肩部刺痛、抬举受限、局部肿胀评分较耳穴压豆组低(P<0.05);联合组治疗1个疗程后VAS评分较耳穴压豆组低(P<0.05)。结论:五禽戏锻炼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肩周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浮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浮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高岸肩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定。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疗程后尤其在第1疗程后治疗组肩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浮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将9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3例,A组采用切开交叉克氏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C组采用切开外展支架固定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7、14dVAS评分,比较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术后3、7、14d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组,Neer评分高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交叉克氏内固定治疗手法闭合整复失败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住患者具有骨折愈合快。治疗成本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热敏灸疗法与常规运动疗法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单侧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热敏灸组(3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药物与常规运动物理疗法,进行先被动、后主动的肩关节训练模式,1次/d,5次/周;热敏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肢处阿是穴、颈夹脊穴、风门、手三里、...  相似文献   

13.
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治疗肩胛提肌劳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疗效。方法:40例肩胛提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独刺组和对照组各20例,独刺组针刺肩胛提肌劳损所在侧的后溪穴,并配合颈椎各方向活动和颈肩部龟缩运动,对照组穴位指压肩胛提肌走行部位的阿是穴,VAS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变化及疗效。结果:独刺组5次内治愈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P〈0.05);治疗后独刺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独刺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及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及90%(P〈0.05)。结论:独刺后溪穴配合颈肩运动能有效缓解肩胛提肌劳损的疼痛,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圉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采用手法复住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并与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所致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诱发创伤性肩周炎患者,均行针灸推拿治疗.采用肩关节疼痛积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变化情况,并测量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肩关节活动范围也均有所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所致肩周炎具有较好疗效,宜于在临床治疗中开展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浮刺配合棍棒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肩痛患者(VAS评分≥4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患者在浮刺的基础上配合自编的棍棒操训练,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棍棒操训练。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0 d后采用肩痛程度(VAS评分)、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治疗组肩痛程度、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浮刺配合棍棒操训练在改善中风后肩部疼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康复科住院的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肘缝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肘缝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静平衡原则在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切开复住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术治疗,术后4周去除石膏,拔除克氏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后在动静平衡原则指导下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按传统康复方法于术后4周行功能锻炼。结果: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静平衡原则进行儿童肘关节术后功能锻炼,具有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缩短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解剖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高  李敏 《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16-117
目的:比较解剖钢板和保守方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5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I组与II组,I组采用保守治疗,II组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铜板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评分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均获为期12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I组和II组病例大结节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2±0.8)个月和(3.0±0.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评估方面,I组和II组治疗前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7.9±1.2)和(8.1±1.5);平均ASES评分分别为(13.7±9.6)和(15.1±8.6),在末次随访时,I组和II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8±1.3)和(1.5±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SES评分,I组患者为(87.2±9.6)分,明显低于II组的(93.8±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显著优于I组。结论:在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治疗中,对于大结节撕脱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患者的早期功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