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明显降低心源性猝死(SCD)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是目前防治SCD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交感风暴最初于90年代提出,是指短时间内自主发生多次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包括电复律  相似文献   

2.
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 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高,其发生与NYHA心功能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VA与CHF患者的总死亡率及心脏性猝死(SCD)有关,但非SCD的最根本原因,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才是最具价值的SCD预测因子。CHF并发VA的药物治疗重在纠正CHF的病因及VA的诱因,除B受体阻滞剂外,尚无绝对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SCD二级预防的绝对适应证。ICD作为SCD的一级预防其适应证已拓宽: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者,ICD置入为Ⅰ类推荐(A级证据);心梗后,LVEF〈0.30~0.35、NYHAⅠ级,ICD置入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非缺血性心肌病、NYHAⅡ-Ⅲ、LVEF〈0.30~0.35,ICD置入为Ⅰ类推荐(B级证据);非缺血性心肌病,LVEF〈0.30~0.35、NYHAⅠ级,ICD置入为Ⅱb推荐(B级证据)。  相似文献   

4.
Tp-e间期和Tp-e/QT比值是新近提出的可以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myocardial 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心电指标,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最常见心脏结构异常,寻找冠心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SCD的有效预测指标成为近些年临床上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SCD)。2006年中国SC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SCD发生率为0.04%,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总人数约为54.4万/年。心律失常是绝大多数SCD的直接原因,80%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虽然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明ICD预防SCD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预防SCD高危患者发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但ICD价格昂贵,国内应用数量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高,其发生与NYHA心功能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VA与CHF患者的总死亡率及心脏性猝死(SCD)有关,但非SCD的最根本原因,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才是最具价值的SCD预测因子。CHF并发VA的药物治疗重在纠正CHF的病因及VA的诱因,除β受体阻滞剂外,尚无绝对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SCD二级预防的绝对适应证。ICD作为SCD的一级预防其适应证已拓宽: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者,ICD置入为Ⅰ类推荐(A级证据);心梗后,LVEF<0.30~0.35、NYHAⅠ级,ICD置入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非缺血性心肌病、NYHAⅡ-Ⅲ、LVEF<0.30~0.35,ICD置入为Ⅰ类推荐(B级证据);非缺血性心肌病,LVEF<0.30~0.35、NYHAⅠ级,ICD置入为Ⅱb推荐(B级证据)。  相似文献   

7.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室早和室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在心脏结构正常者,更易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1700万人群中,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death,SCD)占40%-50%。室速、室扑和室颤都属于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证实,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SCD的最主要原因,为65%-85%。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心肌细胞的正常电生理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均依赖于正常的细胞能量代谢。当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后,胞内钠泵、钠钙交换体(NCX)以及线粒体敏感性钾通道(KATP)等功能都会出现异常,引起胞内Na~+、K~+和Ca~(2+)紊乱,心肌细胞发生电重构,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导致SCD。因此,改善能量代谢可能成为预防心源性猝死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前言——重视老年人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 death,SCD)是指老年人由于心脏原因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h内突发性意识丧失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老年人SCD是老年心脏疾病中最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当代医学高度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全球SCD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美国年SCD发生率为0.1%~0.2%,每年有30万~50万人发生SCD。国内近期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结果提示,我国SCD发病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SCD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SCD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SCD的发生日…  相似文献   

10.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自1980年首台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运用临床以来〔1〕,目前一系列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ICD是优于药物的有效治疗方法,明显降低SCD发生率。我院于2004年3月首次置入ICD,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75岁,发现血压增高10余年,反复头昏、晕厥2年,于2004年2月入院。入院检查:BP160/9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未闻及湿啰音慕绮淮?HR65次/min,律不齐,无杂音。…  相似文献   

11.
1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定义老年人SCD的定义是指老年人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h内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意识突然丧失与死亡。老年SCD占所有发病1h内死亡患者的90%以上,而且70%~90%是冠心病,其次是心肌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老年人SCD的临床表现2.1老年人SCD临床表现SCD患者一般都没有先兆,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应注意: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VT)、严重心动过缓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李小鹰教授滞,伴有黑蒙、晕厥;近期有心前区疼痛、心慌、胸闷、夜间或活动后呼吸困难、呛咳并伴有咳泡沫痰等;严重血液高凝状态合并…  相似文献   

12.
对65例心肌梗塞(MI)病人心室晚电位(VLP)、Holter监测的室性心律失常(VA)、有无室壁瘤及心胸比大小进行分析,发现室壁瘤形成、心脏增大的MI患者,其VLP阳性率高,而VLP与Holter监测到的VA之间相关性较差,故推测Holter监测作为预测心源性猝死(SCD)的手段,其临床价值较小,3例院内SCD的资料表明,MI后VLP阳性、心室功能差、有室壁瘤形成者SCD发生率高,这些病人应积极预防及避免应用增加心肌应激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室性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从其涵盖的内容和危险度来说,既包括了健康人群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PVB)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也包括了伴或不伴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导致的心源性猝死(SCD)。笔者主要讨论常见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ACM)为一种进展性的遗传性心肌疾病[1],是35岁以下人群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ACM可以累及一或两侧心室,公认的典型亚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以右室为主,但新近发现发病时即可  相似文献   

15.
<正>室性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发病率很高,尤其是在结构性心脏病中,发病率逐渐增高[1]。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在60岁人群中,70%~80%患有室性心律失常,大部分没有症状[2]。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多合并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SCD)。室性心律失常有多种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病因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别归类,无疑更为条理、系统和实用。这3种分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的社会问题,2005年WHO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1700万人群中,心脏性猝死(SCD)占40%~50%。根据AHA提供的资料,美国发生SCD为每年25~45万例。Framingham研究资料显示,26年间的猝死占所有原因死亡的13%,在冠心病患者的死因中50%为猝死。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人。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SCD)严重威胁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其最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心室颤动(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SCD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将2009年1例首次植入Medtronic双腔ICD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发作性晕厥、眩晕、心悸的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发生晕厥、眩晕、心悸时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方法对176例发生晕厥、眩晕、心悸者记录的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分析。结果96例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PVS)多见,其次为传导阻滞(CB);24hDCG监测≥60岁组(A组)发生CB及多源PVS、RonT现象及室性心动过速比〈60岁组(B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患者发生晕厥、眩晕、心悸时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CB多见,其中可见多源PVS、RonT现象及室性心动过速。老年人发生一过性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晕厥、眩晕、心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倒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于2006年9月正式在Journal of the Amerie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和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发表了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这是美国和欧洲联合发布的第三个指南,其他两个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3年)和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该指南为ACC、AHA、ESC[包括欧洲心律协会(EHRA)和欧洲心律学会(HRS)]合并和更新过去重叠且有差异的包括摩性心律失常治疗和预防SCD内容的19个临床指南和4个专家共识,依据目前医学可提供的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共同制定的一个新的意见一致的指南。指南明确指出,不推荐临床医师像对待教科书一样,必须逐条按推荐执行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患者的评估和治疔,在具体执行指南推荐的治疗原则时,可蹦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的情况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1966年Kuller等人提出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death,SCD)的概念,1997年Braunwald提出并完善了心脏性猝死的定义。目前,将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1h之内发生的不可预料的死亡定义为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