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浊毒学说的提出,既受《内经》关于清浊概念的指导[1],也受到历代医家对"毒"认识的启发,才发展出"浊毒"理论,当然这个理论也是一个学说。浊毒学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痰毒论治酒精性肝病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与痰浊、毒邪密切相关。从中医痰毒论治酒精性肝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法。根据酒精性肝病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在较为严重肝病基础上出现的并发症,若失治误治可致患者死亡。“浊”多在“湿”“痰”“瘀”“虚”的基础上兼夹衍生,是人体亚健康或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浊”一旦产生,由微至著,盛极而为“浊毒”。“浊毒”在体内积聚可阻碍气机、阻滞血脉及蒙蔽神窍,是导致肝性脑病典型发作的直接因素,也是决定肝性脑病发展与转归的主导因素。“浊毒致病”是肝性脑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浊毒致病”学说逐层解析了导致肝性脑病复杂临床表现的病理机制,形成了对肝性脑病病因病机的全局性认识。以“浊毒致病”学说为纲领,在中医辨病论治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化浊泄浊解毒的治疗策略,无疑对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提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浊毒之邪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慢性肾衰竭标实之邪可归结为浊毒之邪,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与内毒,以及浊毒之邪在慢性肾衰竭中的致病特点和常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浊毒之邪的认识。进而在慢性肾衰竭中提出浊毒致病的理论和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浊毒致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金仓 《河北中医》2013,(5):671-672
浊毒学说是李佃贵教授提出的全新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浊毒学是研究中医浊毒学说及其应用的临床学科,引领当今学术潮流。何谓浊毒?毒者,所谓能害人者也;浊者,非清之物也。统而论之,凡非清且又能害人者即为浊毒。何谓郁?郁者,情志不畅达之谓也。临床所见"浊毒致郁"、"郁生浊毒",二者常相兼并见,互相影响。笔者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医对毒浊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慢性重型肝炎毒浊致病的病机特点和常见临床表现,以及现代医学对慢性重型肝炎毒浊致病的认识,进而在慢性重型肝炎中提出相对应的毒浊的治疗法则及方药等方面阐述毒浊理论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浊毒理论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提出的一个新的中医理论体系学术观点,广泛适用于现代慢性重大疾病临床辨证论治和亚健康人群“治未病”的养生防病。作者复习脑病有关中医“清浊学说”理论基础,除现代医学对器质性脑病本质病理特点外,还说明包括精神障碍功能性脑病的“胺毒”即是“浊毒”性质的概念范畴,探讨中医脑病学科范围和病理机制,试图找出中、西医脑病有机结合点,提出建立“浊毒医学”临床体系的设想,并结合分析当前老年脑病医养和慢性病爆发性增长形势与机遇,建议将浊毒理论运用到现代中医脑病等各临床学科,是浊毒理论发扬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古代医家提出“浊”和“毒”的致病概念,现代学者基于前人理论并提出“浊毒”学说,成为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内容。络病学说发展已久,源于《黄帝内经》,初形于东汉,繁盛于明清,发展至现代,理论内容较为完备。基于“浊毒”理论和络病学说,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在肝细胞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提出的肿瘤炎症微环境理论,进一步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与肝细胞癌肿瘤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性,为中医药论治肝细胞癌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超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184-2186
目的:论述毒邪致病、尤其是作为病因所致慢性乙肝的病机及其临床证候的特点;方法:以经典研读的心得为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进行理论研究;结果:内经起的中医文献中出现较多的有关毒邪及其致病、病机的论述,慢性乙肝的发病与自然史主要与毒邪有关;结论:进一步认识中医病因学说,重视毒邪所致的多种传染病、病毒性疾病和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浊毒浅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有关"浊"和"毒"的概念上迄《黄帝内经》,下至明清民国时期,医学文献均分别有散在论述。李佃贵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浊毒并称,提出浊毒理论。认为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多种病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浊毒致病有3个特点:(1)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2)入血入络易伤气阴;(3)气血失调易瘀易积。浊毒为患所造成的病证,属于浊毒证,是指以浊毒为病因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从而产生特有临床表现的一组或几组证候群。临床常表现为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常伴有颜面晦浊、黯滞、少泽,大便黏腻不爽,小便黄,舌质黯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等脉证表现。因此,概括来说,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浊毒证则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中的病理状态。浊毒学说是研究浊毒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学说。浊毒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与浊毒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辨证论治规律的应用理论体系,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浊毒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规律,对完善中医学术理论、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并提高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浊毒理论体系,扩大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本刊将从2010年1月号起开辟"浊毒证治研究"专栏,欢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踊跃投稿,共同探讨、研究浊毒理论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转运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以肝病和神经系统症状最为常见,是少数具有有效治疗手段的遗传疾病之一。目前以青霉胺(PCA)为代表的金属络合剂驱铜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适用人群和治疗效果受到限制。在西医对Wilson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王新陆教授的血浊理论可知,Wilson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责之先天不足,肝肾亏虚,铜毒内聚,酿生血浊。根据血浊理论可以清化血浊法治之。  相似文献   

12.
钟建  王仕琦  唐农 《西部中医药》2013,26(7):121-123
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浊毒理论"的病机认识及其生物学基础进行全面论述,详细阐述了中医"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提示从"浊毒致病"理论切入,更能直接地指导慢性肾衰的中医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从而明显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肝衰竭属于肝病中危急重症之一。毛德文教授认为"毒邪"是肝衰竭发病的外因,"毒浊"是肝衰竭进展的内因,总结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完整的"肝衰竭毒邪-毒浊致病"新学说(该学说已斩获2016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慢性重型肝炎急黄为肝病重症,"毒浊"作为其重要致病因素,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毒伏肝络、浊瘀互结、内毒丛生各阶段的变化,具有性烈善变、胶着壅滞、缠绵难愈的致病特点。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急黄"毒浊"理论,从毒、浊、瘀3个方面探讨"毒浊"作为病因所致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证候特点,提示从"毒浊"理论切入,能更直接地指导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中医临床治疗,为慢性重型肝炎急黄的病机辨证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解冬  党中勤  孙晓娜  刘洋  耿晓超 《新中医》2021,53(16):201-203
随着肥胖及其代谢综合征全球化流行的趋势,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本文通过探究其病因病机,以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浊毒理论"立论,临床上以化浊解毒、散瘀降脂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浊毒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6.
浊毒理论始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丰富和发展于脾胃病的论治,其后这一学说为诸多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兹将浊毒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1临床应用1.1糖尿病吴深涛认为,糖尿病与浊毒密切相关,浊毒是糖尿病病机  相似文献   

17.
浊毒理论借鉴了《内经》的清浊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它必须符合中医基本理论,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所说,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千年不倒”。那么,浊毒理论在中医经典著作里的依据是什么呢?浊毒理论首先是借用了《内经》关于清浊的认识。在中医的元典《内经》里,清浊是经常被使用的词语,几乎与寒热、气血、阴阳一样属于基本概念,是含义十分丰富的“元概念”。但是,过去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为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有诸多并发症,而心脏损害并发症为其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现代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心脏损害与毒素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体内蓄积的毒素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与中医浊毒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故认为浊毒在慢性肾脏病心脏损害发病中担任重要作用.通过从对浊毒的认识、浊毒与慢性肾脏病心脏损害病机、浊毒与慢性肾脏病心脏...  相似文献   

19.
浊毒论     
毛宇湘 《环球中医药》2012,5(7):520-522
毒邪致病理论,是中医学特有的、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浊毒作为毒邪的一种,历代医家鲜见论述.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也是一种病理产物.浊毒之病理特性兼"浊"、"毒"两者之长,胶固难解,其致病更加广泛、凶险、怪异、繁杂、缠绵难愈、变证多端,甚至转为重症坏病,具有"易耗气伤血、入血入络;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易积成形、败坏脏腑"的特点.浊毒侵犯人体后蕴蒸缠结导致体内的"浊毒化"过程,形成浊毒证特有的临床症候.治疗浊毒是"化浊毒"的过程,要化浊解毒同时进行,给浊毒以出路,使浊毒尽快排出,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同时截断浊毒的生成,断其浊毒生成之源,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对浊毒的认识与研究,是新认识,新理论.本文提出了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新途径,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围绕痰瘀浊毒学说源流、痰瘀浊毒与男性不育症中医病因病机、痰瘀浊毒与男性不育症西医病理关系等进行论述,提出痰瘀浊毒学说指导下的男性不育症诊治新策略:探索男性不育症特异性分子靶向标志物,从精子形态、能量代谢与精浆生化评估精子质量,重视细胞免疫与神经内分泌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作用;治疗以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导浊化湿法,"症(精)-病-体-证"多元思辨法等。认为亟待加强男性不育症中医体质学、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理化指标关系、男性不育症领域的中医理论创新与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