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证陈延之生活时代、《小品方》成书时代、《辨伤寒》与《杂病方》分别流行时代及《金匮要略》方剂补遗,在考察仲景著作流传及补充《金匮要略》阙佚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小品方》的成书年代《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小品方》,十二卷,陈延之撰。但未标明成书年代,且无陈延之传略,又《小品方》早已散佚,所以关于《小品方》的成书年代,古今中外学人看法颇不一致。如清代姚振宗说为隋代,范行准、日本岗西为人列为西晋,丁国均、日本有地滋·久保道德等概括为晋代,刘伯冀统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医学典籍。历代医家多推崇为医家之宗,认为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和中医的理论基础。关于《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在中国医学史上,一直是个众说纷纭,争议不决的疑难问题。归纳起来,大体可分如下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黄帝内经》是黄帝所  相似文献   

4.
1985年在日本科学史学会第32回年会上,小曾户洋、大冢恭男、石田秀实和真柳诚等学者,就中国六朝时期陈延之《小品方》残卷的发现经过和初步研究的成果,作了学术讲演,并发表了论文提要,他们的学术研究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很大关注。《小品方》一书在中国早巳亡佚,日本新发现的《小品方》的残卷,对中医药学术遗产的继承与  相似文献   

5.
《小品方》一书,在中国医学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內流传过,对当时和后世医家都有过一定影响。如《外台秘要》里就直接采用了《小品方》的資料111条(据《宋以前医籍考》),采自它书而同于《小品方》者計103条;其它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心方》、《本草綱目》、《証类本草》等书,亦有一些資料是采用《小品方》的。可是,这部著作早在北宋时期亡佚,因而宋以后的医籍里很少有人提及,今天甚至有些医家亦不知道中国医籍里还有过这么一部著作。茲  相似文献   

6.
本刊84年第4期刊登了陈景河等同志“《神农本草经》成书时间新议”一文,作者从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古医书成书年代的研究方法,颇为新颖,受益良深。然《本经》究竟是否成书于陶弘景呢。笔者尚存疑虑,特提出与原作者商榷并就正于高明。一众所周知,我国医药学确实存在过医巫混杂的局面,至春秋战国医巫始分开。从此,医药学获得迅速的发展。与巫医相比,医药学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上升,而巫医则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陈延之《小品方》残卷与张仲景《金匮要略方》条文内容,推测陈延之著《小品方》时当参考过张仲景医书,在454年~473年成书之前有抄本张仲景医书流传。原《小品方》中当含有属于今本《金匮要略方》内容,按照《小品方》残卷前部医学目录记载,这些方剂应出于张仲景辨伤寒并方,或为张仲景杂方。  相似文献   

8.
《小品方》为南朝刘宋医家陈延之所著的一部著名的经验方书,曾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所载方药疗效显著,其制方用药特色有:善用古方,组方精炼,注重配伍,灵活运用,异法方宜。  相似文献   

9.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针甲本》(简称《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候》(简称《阴阳脉》)、《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等五种古医书的帛书(以下将上五种医书统称为《帛书》)。这是我  相似文献   

10.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医方名著《小品方》在北宋时业已亡佚。但经研究发现,明清时期众多本草、医方、针灸及临床各科医籍均曾多少不一地引录过《小品方》的佚文,有的甚至将《小品方》明列为参考引用书目。尽管有的《小品方》佚文转引自《外台秘要》、《新修本草》等书,但仍有为数可观的《小品方》佚文非转引自他书,而是另有所本。据此认为,《小品方》在明清时期尚存于世。  相似文献   

11.
<正> 岳美中教授说:“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目前对用量的看法,或谓量大效宏,或曰量小轻灵,众说纷纭,初学者难知要领。东晋末年陈延之所著《小品方》,唐政府把它规定为学医者必读之书,传入日本质,大宝律令亦将它列作医学生的必修书目。关于用药剂量的精辟论述,是书中一大学术特色,其影响用量轻重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小品方》是我国医学史上极具影响的一部方书,是继《金匮要略》之后把有关妇产科病证及方剂编撰成专篇的较早著作。总结了《小品方》妇产科学术成就,认为其在妇产科学术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秋室我闻录》的成书年代,学术界说法不一。究其原因,在于未重视作者身份。从《秋室我闻录》作者的身份、能力、交际、家庭及作品的内容、流传等多方面加以探讨,可以确定该书作者就是著名学者余集。结合余集生平,我们可以断定《秋室我闻录》成书年代为1805年。  相似文献   

14.
对《小品方》中煮散方进行服法、服量、主治病证等方面的初步探讨,总结《小品方》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小品方》中煮散方每次服法、服量依据疾病、个体的差异有明显的不同,其主治病证涉及内、外、妇、儿、金疮急救等多种疾病,但以内伤杂病、妇科疾病为多,对于外感热病可谓是《小品方》创新内容最集中的一卷,其煮散方对于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丁培杰  年莉 《天津中医药》2007,24(6):499-500
从《小品方》的方剂组成、治法、剂型及煎制、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品方》的方剂学成就。《小品方》组方简单,加减化裁灵活,已经初具方剂学治法体系,体现了"八法"的治疗原则,同对剂型多样,重视煎制法对方剂疗效的影响,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6.
《小品方》急症诊治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方>为南朝东晋陈延之所著的一部著名的经验方书,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小品方>共十二卷,涉及内外妇儿、金疮急救、药物针灸等诸方面内容.其中陈延之对中医急症的治疗进行了精辟论述,内容涵盖内科急症的溺水、窒息、缢死、中喝诸物哽咽及某些重症的抢救及治疗和外科急症的金兽虫伤、跌打烧伤的处理[1].本文对其中急症内容略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约撰成于公元5世纪下半叶之南朝宋齐间,系陈延之从当时尚存的部帙浩大的诸家经方中择其简要精约者编撰而成.该书内容丰富,可谓唐以前的一部包罗广泛的小百科全书,在当时具有相当影响,被视为与<伤寒论>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8.
《小品方》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一部实用价值较大的方书。曾广为流传于世,并被唐代医家奉为绳墨,与仲景《伤寒杂病论》相提媲美。行世以来,至北宋中、末叶间佚失,前后共达六百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故此,前贤曾多为其消沉而痛惜。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来。国内外就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绩蜚然。但对成书年代和地域,除基本肯定抄写不晚于秦汉外,探讨较少。笔者认为:《病方》约成书于西周,反映了以齐鲁为中心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医疗成就。一、成书年代 1、上限、(?)病祝由方有“毋敢上下寻”一句,其“上下”原意指上天、下土,殷商时称为“上下”,为特有用语,如卜辞中的“下上若”。在周代文献中,虽然也可以见到“上下”,如金文中的“下上若”、《诗经》的“下上其音”,但“上下”开始使用,如《尚书·百爽》“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尚书·周公殷》“克奔走上下帝无冬命于有周追孝”等,成为周代文献区别殷商文献的一个文字特征。《病方》较多地使用“地”字,如“穿地□尺”、“产时居湿地久”、“五画地□  相似文献   

20.
《小品方》外感热病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小品方》外感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 ,主要有分四个方面 :1 .外感热病的学术理论 ,主要是分治伤寒、热病 ;阐发冬温证治 ;注重热毒为病及疟病证治四方面。2 .治法 ,分内治、外治二法。内治法主要有解毒、清热、寒温并用等法 ;外治法分粉扑、外涂和洗浴等法。3.组方用药特点 ,重视单味药使用 ,注重药物配伍 ,随证加减变化。4 .对后世的影响 ,《小品方》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温病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