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效果,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予以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归为观察组,予以胺碘酮者归为对照组,每组均32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hs-CRP)、生活质量(HPLPⅡ量表)以及随访半年观察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0.62%,随访半年,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功能恶化、死亡均为1例(3.12%),以及TNF-α、IL-6、hs-CRP水平均降低明显,人际间关系、营养/健康责任、以及总分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用药,可较好的改善非缺血性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对于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戎建辉 《海峡药学》2012,24(9):161-16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绞痛的效果研究。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4例心衰合并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仅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衰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治疗组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硝酸甘油停药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的心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LVEF(P<0.05)和E/A(P<0.01)水平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不良反应无差异,但治疗组的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心衰合并心绞痛的效果较好,可提高心衰合并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加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6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组(治疗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8个月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盘锦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25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遵循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甲组患者为63例,乙组患者为6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胺碘酮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细胞因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太中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88-89,9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猝死的疗效。方法将165例ICU伴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针对原发病及症状体征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300mg/d口服,连服1周后改为100mg/d,口服,然后将两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及心性源猝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及心性源猝死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6.98%,均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可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猝死,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 <0.05)。经6个月随访,观察组再住院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 <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可改善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降低再住院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通州区人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8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情况、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合用治疗老年人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阿托伐他汀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月发作次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血压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月发作次数来看,观察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月发作总次数和月平均发作次数都要少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而观察组组中仅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P <0.05)。结论在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过程中,使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方法将62例冠心病伴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照组单用胺碘酮。使用ESVEM标准评定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前后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VA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45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23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22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2.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1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改善心功能,使心律失常好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中的作用.方法: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B组56例.A组仅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B组在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的同时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为房颤动转复后至3、6、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B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维持比率在3月时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6.54% VS 82.35%,P>0.05),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A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至6、12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高于A组(82.69% VS 62.75%;78.85% VS 60.78%,均P<0.05),同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也低于A组(P<0.05).结论:在胺碘酮、沙坦类药物治疗非心脏瓣膜病所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其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口可能优于仅使用胺碘酮及沙坦类药物,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伴CKD患者18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5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63例,在使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8例,在使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随访观察3年.人选时和治疗后第8周检测血肌酐,计算eGFR,之后每6个月检测一次.结果 经3年治疗后,对照组eGFR较基线下降2.0%(P=0.000),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eGFR较基线增加7.0%(P=0.000),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eGFR较基线增加9.3%(P=0.000);3组患者eGFR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合并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经确诊患有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基础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并给予胺碘酮调节心率。观察组在给予基础降压药和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以及阿托伐他汀。监测两年的时间,监测记录两组患者血压、窦性心律、左房内径和左心室的重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和血脂降低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左心房的内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且左心室的重构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情况更加地好,各个指标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的房颤有确切的疗效,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在血脂正常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他汀类药物是否会产生副作用,从而指导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方法:选取120例血脂正常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配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1,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与心律失常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血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患者的血脂变化,并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照组加用美托洛尔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开始治疗时及治疗后2组的超声心动图变化、6min步行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察。结果: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变化、6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可以更好地改善心室重塑的过程,延缓心衰的发生和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并加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用药周期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监测房颤复发率,并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9.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2%(P〈0.05);观察组LVEF、LVDD及心功能分级情况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新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77-207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1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间顿服,1次/d,连服1月。观察两组的疗效、TC、TG、LDL.C的含量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1.2%,有效率90.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5%和77.6%。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TC、TG以及LDL—C的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心脏疾病(冠心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纯盐酸普罗帕酮片;研究组加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联合胺碘酮治疗,记录两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