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生在线上、线下和混合教学中的学习现状,进一步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方法 :在疫情期间开展流行病学课程线上、线下及混合教学,调查3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课堂满意度以及学习效果。结果:混合教学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164例(71.62%)、听课效率好160例(69.87%)、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好115例(50.22%)、沟通互动好107例(46.72%),优于线上和线下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混合教学组学生总体知识掌握度好168例(73.36%)、课堂总体满意度4.13±1.72分、课堂气氛满意度3.74±1.48分、授课方式满意度4.34±1.53分、课堂互动满意度3.78±1.59分、课程内容安排满意度4.35±1.88分,高于线上和线下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教学组课后答疑满意度3.97±1.15分高于线下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混合教学组课程考核成绩的优良率49.78%最高,线上教学组38.29%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但三组学生的不及格率相近。结论:线上教学在疫情期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并评估教学效果。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12级和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85名学生进行实验诊断学肝脏疾病整合课的教学,由各学科教师组成整合课教学组,采用重新编写的整合教材统一授课;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80名学生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诊断学教学。比较两部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应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名词解释题、选择题分别采用得分率表示,客观题、主观题总成绩采用实际得分表示。结果 实验组学生名词解释题得分率[75.00%(50.00%,100.00%) vs. 66.67%(33.33%,83.33%)],客观题、主观题和总成绩上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72.28±22.63) vs. (61.43±28.85);(90.70±22.36) vs. (72.92±22.14);(79.96±18.59) vs. (69.10±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题得分率传统教学组高于实验组[100.00%(0.00%,100.00%) vs. 66.67%(66.67%,10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教学在实验诊断学中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提高了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军医大学传染病学教改课程的方法并分析应用后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331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思政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实施常规教学,思政教学组进行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结束后通过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思政教学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成绩、日常评价分数以及总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82.48±7.33)分vs.(80.43±7.22)分、(17.02±0.89)分vs.(16.52±1.36)分、(8.49±0.77)分vs.(8.23±0.77)分、(83.24±5.70)分vs.(81.05±6.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调查显示,融入思政教育后学员的学习兴趣、专业知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结论 在传染病学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可以同时提升军医大学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思政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方法:以2022学年参与混合式教学学习的19级护生为研究对象,以前期参与线下教学学习的16级和线上教学学习的17级护生作为对照组。分析混合式教学组护生课堂参与度并比较护生的各项成绩及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混合式教学组护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临床见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线下教学组和线上教学组(P<0.05),实验操作成绩与线下教学组、线上教学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课程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线下教学组、线上教学组。但《儿科护理学》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仍需完善,为进一步推动医学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将分组教学法( team-based learning, TBL)、问题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案例教学法( case-based learning, CBL)整合教学法,应用到口腔修复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2011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30人,随机分成两组( n=15)。实验组采用TBL、PBL、CBL整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病例分析和基础知识考试成绩评价该教学法对学生临床能力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达88.0%,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75.3%,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42.00±3.352)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33.32±3.242)分,P<0.05。两组的病历书写成绩差异不大,分别为(44.37±3.165)分与(44.25±4.224)分,P>0.05。结论 TBL、PBL、CBL整合教学法能提高口腔修复学临床实习的质量,实习生有更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我院救援医学专业学生急性中毒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2013年3月-6月,我们在整合和优化三部教材中的急性中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2010级30名救援医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为2组进入临床实习:一组基于案例实习(跟踪式实习组,15人),以实习科室遇到的中毒病例为起点,顺时或逆时追踪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获取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另一组采用传统转科实习(轮转式实习组,15人),以实习科室遇到的中毒病例为起点和终点,获取患者中毒的病历资料。期末通过理论与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1)整合后的授课内容和课时分配得到优化,2013年学生的期未理论考核成绩(分)好于2012年学生[(88.1±5.8)比(79.3±12.8),P〈0.01]。(2)2013年两种实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效果显示,跟踪式实习组学生的实践技能成绩(分)高于轮转式实习组学生[(79.1±6.9)比66.2±6.7)分,P〈0.01]。(3)对基于案例学习的跟踪式实习教学法的问卷调查,师生满意度分别为95.3%和93.3%。【结论】优化急性中毒教学内容有利于改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基于中毒案例学习的跟踪式实习对于提高救援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庆医科大学成立呼吸系统课程组,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 system based cur-riculum,OSBC)的呼吸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改革。课程组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实施以疾病为中心,以临床诊疗路径为导向的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团队进行多学科重组和融合,编写适用于整合课程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目前呼吸系统OSBC整合课程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不同学科的内涵融合、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对OSBC课程配合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探索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章思思  朱碧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6):510-513,封三
目的:探讨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理念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基于SPOC的教学设计和开发,以温州医科大学395名医学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简单随机化分为SPOC混合式教学组(n=145)、线上教学组(n= 127)、传统授课组(n=123),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考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能力、学习积极性等进行教学评估。结果:与线上教学组比,SPOC混合式教学组学生教学过程评价成绩、综述写作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以及学生自我评价分数均有提高(P<0.01);与传统授课组比,SPOC混合式教学组学生教学过程评价成绩、综述写作成绩和学生自我评价分数均有提高(P<0.05)。结论: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可提高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梅晞  覃泱  曾锦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54-155,157
目的改进内科临床实习中的教学法,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0月52名新进本院内科的临床实习医生,将其随机分为一般教学组(26名)和PBL教学组(26名),一般教学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带教方法,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而PBL教学组采用问题教学法,即PBL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成果。结果与一般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医生带教质量调查比较中,PBL教学组总成绩为(86.95±5.06)分,笔试成绩为(47.84±6.75)分,明显高于一般教学组[(80.45±6.29)、(42.37±7.48)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教学法提高了整个内科实习带教的质量,极大地提升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将52名参加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学员随机分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26名,分别采用PBL教学方法和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法,进行全科医学内科学授课。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评价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学员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PBL教学组学员对PBL的整体评价较高,认为此教学方式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学习积极性等;PBL教学组学员在病例分析题考试中成绩平均为(73.7±4.1)分,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的(71.1±4.8)(P〈0.05)。提示,PBL教学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内科教学中较传统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OSBC)的医学课程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容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科间的界限。重庆医科大学为进行OSBC改革重新构建了教学体系,将传统的24门课程合理整合成12门,同时从各基础和临床教研室遴选人员组建了全新的整合教学团队。从2011年开始组建卓越班进行OSBC教学试点,通过与传统教学班相比较,在学生满意度调查、考试成绩和及格率等方面,试行OSBC的卓越班均优于传统教学班;相关教改经验有利于在全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面推行OSB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并评价参与式教学在《医学科研方法》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选修《医学科研方法》的临床医学专业2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7级学生80名为传统教学组,教学全部由教师讲授;2008、2009级学生126名为参与式教学组,采用教师讲授加学生参与的方式。课程结束时,采取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评价教学效果,用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对传统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传统的“教师教导型”教学方法相比,参与式教学效果较好。参与式教学组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54人(42.9%)学会了如何进行科研选题,44人(34.9%)掌握了调查表的设计,59人(46.8%)提高了数据分析的能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较高,其中参与式教学组117人(92.8%)对课程的设置较为满意。结论 《医学科研方法》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学生积极性和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滨州医学院自2016年开始,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s based curriculum,OSBC)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班,实行混合式教学改革。OSBC模式下的内分泌系统整合课程混合式教学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采用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专业双语教学、科研化教学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评价教学效果。OSBC模式下的内分泌系统整合课程混合式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师资素质要求较高、教学准备时间较长、网络学习监管难度较大等局限性,但已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显示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成效、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整合课程教学在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生感染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本院感染科的预防专业本科实习生48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整合课程教学组两组,每组各24名。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合课程教学组采用人体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医院感染学、传染病学等整合课程教学。比较两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消毒隔离技能评分、对传染病焦虑心理发生率以及对临床带教方式的满意率。结果 传统教学组、整合课程教学组实习前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53.7±13.2)分、(52.8±15.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两组理论成绩分别为(73.8±15.4)分、(86.2±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教学组、整合课程教学组实习前的消毒隔离技能评分分别为(56.5±10.9)分、(55.9±1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两组消毒隔离技能分别为(75.3±15.8)分、(88.2±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将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生命支持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进行生命支持课程授课。结果小组讨论式教学组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学生对讨论式教学的评价亦优于传统教学,讨论式教学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高。结论将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引人生命支持课程教学中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94名2010 级临床专业学生,将他们随机分为TBL 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通过调查问卷和成绩测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TBL 教学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能力三方面的评分均有显著的提高,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 <0.05)。TBL 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测试成绩分别为(88.20±3.30)和(74.10±3.6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医学英语教学应用TBL 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加深了医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姚怡  张波  鲁媛媛  李金平 《中国医刊》2023,(9):1042-1044
目的 评估以多模块考核为核心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在针对临床医生的超声内镜诊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初次学习超声内镜诊疗的40名临床医师作为学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模式教学组(采用以多模块考核为核心的培训模式)和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每组20名。教学完成后每组学员在带教专家指导下完成超声内镜检查实际操作,比较两组超声内镜诊疗的操作时长、图像质量、诊断质量,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住院医师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模式教学组超声内镜诊疗的操作时长为(6.43±5.39)min,低于传统教学组的(8.48±6.52)min;图像质量评分为(1.22±0.58)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的(1.00±0.62)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模式教学组诊断质量评分为(1.34±0.79)分,传统教学组为(1.35±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模式教学组教学满意度调查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知识掌握能力、临床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BL教学在临床医学本科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12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教学内容包含“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银屑病”和“梅毒”。总学时16学时,传统教学组为大班理论授课8学时加小组临床见习8学时,PBL教学组以案例为引导进行教学,4学时/次,共计16学时。学期结束时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和考试成绩分析。结果(1)实验组在职业价值和伦理、交流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评判性思维和研究等方面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理论考试实验组总分、理解题得分和应用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主要来自PBL教学内容(P<0.05)。结论 PBL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级和2010级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2009级121名学生作为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0级128名学生作为教改组,采用模拟真实情境设计的项目化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以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应用SPSS 17.00软件录入数据,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传统组和教改组职业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76.670±13.072)分和(85.480±10.085)分、素养考核成绩分别为(74.770±13.865)分和(87.040±8.98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查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教改组共有50.85%(716/1408)的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对提高综合素质等11项很有帮助,除理解理论知识1项外,其余10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应用模拟真实情境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学时数对骨髓细胞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高等医学职业院校143名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及实验教学组,两组学生总学时数均为108;实验课学时数不同,传统教学组为38学时,实验教学组为72学时;2组实验结束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结束时采用统一试卷测试学生理论及实验成绩.结果:调查发现,实验教学组掌握和熟悉骨髓细胞形态的学生人数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教学组实验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细胞完全认错率为(4%、12%),细胞阶段认错率为(11%、19%),不及格率为(1.3%、4.2%),实验教学组均有所降低,完全认错率、不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医学职业院校《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学时不会影响学生理论学习,并可提高学生辨认骨髓细胞形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