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下称心梗)多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所致。临床上曾用抗凝药物治疗心梗和血栓性疾病,但抗凝治疗不能消除已形成的血栓。晚近,国外介绍经皮肤插管冠脉内血管成形术,扩张梗塞的冠状动脉(下称冠脉),或在冠脉内注射溶血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收到一定效果,国内文献亦有介绍。但上述二种疗法必需先作冠状动脉插管和X线电影造影,均属创伤性手术,设备和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一组前瞻性随机研究,以评价应用链激酶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下称心梗)的疗效。本研究把64例急性心梗患者(其病程均在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6例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疗法。19例为硝酸甘油组,本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冠状动脉内和静咏内注射硝酸甘油。29例为链激酶组: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对冠心病 (CHD)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 ,人们提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概念。它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 ,继而出血和血栓 ,加之冠脉强烈痉挛 ,导致冠脉内血流突然减少或中断。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UA)、Q波心梗 (QWMI)及非Q波心梗(NOWMI) [1] ,约占CHD的 30 %。由于ACS发病凶险 ,故及早治疗就显得更为重要。1 药物治疗治疗关键在于阻止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 ,对于有斑块破裂和血栓的高危人群 ,推荐使用降脂药 ,尤其是他汀类 ,配合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及抗凝剂 ;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方法将本院2012年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对照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单纯导管血栓抽吸介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LVEF、LVEDE、LVESE、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规则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灌注不足时以血管内形成血栓为特征的.使用肝素早已被证明可阻止不规则心绞痛发展为心梗并随之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低分子量肝素(4000~7000)是将常规肝素(6000~20000)解聚、分离所得的一种新型肝素制剂,具有与常规肝素相同或更强的疗效.与常规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发生出血的机率较低,使用也更为方便,无需对凝血时间(aPTT)进行监控,为临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本文就使用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依据和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这一症状方面的优势及文献报道的临床试验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首选治疗方式[1],而支架置入后无复流及慢血流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PCI治疗,常常可导致血栓或板块的破碎与脱落,在远端微细血管形成微血管栓塞,导致无血流或慢血流发生,从而影响到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如何防  相似文献   

7.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余平 《首都医药》2006,13(2):29-31
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尤其是近些年来开展了冠状动脉镜及冠状动脉内超声均证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 I)冠脉内闭塞性血栓发生率高达90%,新鲜血栓均发生于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内,而且80%~90%的血栓发生在斑块破裂基础上犤1犦。大量的病理生理研究表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和血小板激活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斑块破裂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犤1犦犤2犦。如能对闭塞的冠状动脉及时开通行再灌注治疗可使梗塞面积大大缩小,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保护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改良”服药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众所周知,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管理的意义不亚于手术本身,而术后长程服药是其中最重要一环。尤其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迟发血栓形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不少学者应用链激酶(简称STK)作冠状动脉内或周围静脉内注射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认为STK可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而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缺血的心肌得到再灌注,因此可以挽救部分濒死心肌,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及静脉滴注人脑利钠肽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在PCI治疗时给予血栓抽吸、替罗非班、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B组:在PCI治疗时给予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治疗;C组:在PCI治疗时单纯血栓抽吸。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3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分别为96.67%(29/30)、90.00%(27/30)、86.67%(26/30),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30)、6.67%(2/30)、13.33%(4/3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13.33%(4/30)。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及静脉应用人脑利钠肽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临床疗效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对心率变异性(HRV)研究的深入,用HRV分析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及疾病的预后愈来愈引起人们的观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那么PTCA术后冠心病患者的HRV是否能够改善,笔者根据本科近期所作的3例心梗患者PTCA术前、后的HRV比较,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1995年6月在本科成功接受PTCA术的冠心病病人3例(冠状动脉造影见表1),其中男性2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56岁,陈旧性心梗2人(病史1年),急性心梗1人(病史20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对小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小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经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后植入支架;对照组(47例)标准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电图、心功能变化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1例术后出现慢血流,其余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均达到3级;治疗组均达到TIMI血流3级,但两组相比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2h ST段回降程度、术后5~7d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对小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未能获得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介入治疗冠脉弥漫长病变中预防支架内血栓事件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来开展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介入治疗108例,68名患者是给予替格瑞洛药物治疗,40名患者是给予常规的方法治疗,这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死亡率、心血管意外发生几率、心梗和心绞痛的再次发作率、出血率和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几率进行观察并且记录。结果: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和支架内血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冠脉弥漫长病变介入治疗中可以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吴咏昕  袁颖  张宏 《江西医药》2012,47(5):450-451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药物治疗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AMI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延迟PCI组(急性心梗后7-15d行PCI术),比较1年后两组间死亡、再发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左室的射血分数(LVEF);结果 PCI组死亡率、再发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AMI延迟PCI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重叠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长病变的治疗效果及非临床评价进行研究.方法 对重叠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长病变中的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不同品种的比较;引起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以及非临床实验要求,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 与结论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重叠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在降低再狭窄的同时不会增加心梗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并且随着重叠药物洗脱支架的大量应用和备受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颁布了非临床试验要求指南,为广大生产商针对重叠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行了指导及规范.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梗发病过程中,随血栓长时间堵塞冠状动脉,心肌会产生大面积缺血和坏死,从而产生心衰症状,而这时心脏为满足功能需要,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心室扩大、心梗区域变薄等[1].虽然通过心室重构,患者的左室功能得到了维持,但心脏形态和解剖结构的改变也会进一步加重心梗的发展.因此,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延缓心室重塑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蒿素对大鼠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10只,心梗组30只,心梗治疗组30只。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造心梗动物模型,术后24 h开始灌胃大鼠,心梗治疗组给予青蒿素75 mg/(kg·d),每天分3次灌胃,心梗组给予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假手术组开胸仅冠状动脉下穿线但不结扎,同时给予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治疗4周后,将动物处死并按需要取材。Masson染色法测量左室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与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及巨噬细胞数目,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梗死周边区IKBα、GAP43、TH、NGF等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梗组与心梗治疗组心梗面积没有显著差异。心梗组GAP43和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密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GAP43和TH阳性交感神经纤维密度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TNF-α和IL-1β的mRNA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mRNA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IKBα蛋白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IKBα蛋白表达低于心梗组(P<0.05)。心梗组NGF、GAP43及TH蛋白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梗治疗组NGF、GAP43及TH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心梗组(P<0.05)。梗死组巨噬细胞数目比假手术组高,而心梗治疗组巨噬细胞数目低于心梗组(P<0.05)。结论青蒿素可以抑制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梗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再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经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应用血小板GPIIb/IIIa受体阻...  相似文献   

19.
倪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738-739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整体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2例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为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采用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术中医护密切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结果 32例患者中拔管时出现低血压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发生皮下血肿3例,经过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术前、术中、术后规范化护理作为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疗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接2010年第5期)第七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近20余年来,人们对以急性心肌梗塞为代表的冠状动脉内血栓疾病以及肺栓塞为代表的肺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