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降低干扰素所致抑郁的发生率,使丙型肝炎患者顺利完成干扰素治疗.方法将127例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干预、密切观察、对症处理等综合干预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抑郁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结果治疗6、12个月,观察组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5例完成全程治疗,对照组41例完成全程治疗,全程治疗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症处理、护理干预等综合措施可降低α-干扰素所致抑郁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能否替换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能否提高、不良反应能否减少、依从性是否增加.方法 选取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等医院11例丙型肝炎患者,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其血清HCV RNA,HCV基因分型按5'-非编码区进行PCR法扩增及测序和分析.所有患者均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b替换Peg-IFNα-2a并联合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1例丙型肝炎患者中HCV RNA基因1b型7例,2a型1例,2b型1例,未进行分型者2例.Peg-IFN α-2a治疗无应答者4例.出现不良反应者6例(其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下降者4例,发生严重咳嗽者1例,心肌缺血者1例),停药后复发者1例.用Peg-IFN α-2b按照至少80%的剂量替换Peg-IFN α-2a,足够的疗程替换后无应答的4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均应答,其中持续应答者3例,复发1例;不良反应的6例患者替换后完成治疗者4例,中止1例,正在治疗1例,其中持续应答者3例,无应答1例;复发的1例患者出现持续应答.7例持续应答者中3例获得快速应答、7例为早期应答.结论 应用Peg-IFN α-2a治疗丙型肝炎出现无应答、不良反应或复发时可用Peg-IFN α-2b替代,但有心脏疾患者不宜替代.能替代者治疗时注意足够的疗程和至少80%的剂量,可使部分患者从中获益,提高持续应答.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α-干扰素治疗顽固性尖锐湿疣9例的临床效果:第1周每日肌注α-干扰素1×10~6U,2~5周每周肌注3次,每次1×10~6U。6~13周每周肌注2次,每次1×10~6U。13周后6例湿疣全部消失,无效的2例加用一疗程后湿疣消失。随访1~3年均无复发。作者认为α-干扰素可作为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尖锐湿疣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方法接受干扰素治疗后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24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眼底检查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眼底病医生完成。观察所有患者的眼底病变特征。结果本研究24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8士14)岁。24例患者中有35只眼眼底异常,双眼发病13例,单眼发病11例。12例患者使用后出现视物模糊。眼底检查中:35只患眼中17例23只眼,占患眼的65.7%;眼底表现为单纯棉绒斑,单纯视网膜出血2例2只眼,占忠眼的5.7%;棉绒斑合并视网膜出血8例10只眼,占患眼的28.6%。棉绒斑及出血多位于视盘旁颞上或颞下血管附近,少数可散布于全后极部血管旁;其出血部位多位于棉绒斑旁,表现为后极部火焰状、点状出血或Roth斑。结论干扰素所致眼底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特征为棉绒斑,使用后建议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治疗肝癌产生耐药性的过程,探讨其机制。方法裸鼠肝内原位接种裸鼠人肝癌高转移裸鼠模型LCI-D20肿瘤组织,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其中治疗组于接种肿瘤后第2天皮下注射给予IFN-α(1.5×10~7 U/kg体重/d)20 d,治疗组A和B裸鼠于停药后第1和21天分别被处死;治疗组C和D于停药后第21天再次给予同剂量IFN-α(1.5×10~7 U/kg体重/d)联合格列卫(100mg/kg体重/d,灌胃)治疗20 d。对照组E~G分别在接种肿瘤后第28、48、68天被处死。观察裸鼠体重,肿瘤大小、体积,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抽提A、D、E、G各组总RNA做关于血管生成SuperArray基因芯片。结果A~G组肿瘤的大小分别为0.27、1.54、3.22、2.23、0.68、1.93、3.98 g,其中组A和组E,组D和组G相比,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VEGF浓度组A和组E,组C、D和组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芯片结果提示在IFN-α治疗过程中,肝癌组织VEGF mRNA和裸鼠血清中的VEGF仍保持较低水平,而PDGF-AA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组A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组E,而在组C和组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异常核分裂象增多,肿瘤周围包膜变薄,纤维成分减少。结论肝癌可对IFN-α治疗产生耐药性,可能的机制为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由VEGF依赖转化为PDGF依赖。  相似文献   

6.
为了总结干扰素 α在表浅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中的作用 ,本文从其应用途径、联合用药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 ,认为干扰素 α作为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的辅助用药 ,可以改善术后化疗的疗效 ,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α-干扰素治疗丙肝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及评估。方法运用肌肉注射α-干扰素方法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结果患者总有效率相对提高。结论α-干扰素是临床治疗丙肝最常用及最有效的药物,不仅具有抗病毒性,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α(IFN-α)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精神异常等[1-5],发生率见表1。少数患者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或严重精神性疾病等。正确处理IFN-α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IFN-α疗效。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常需停止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为进一步规范并优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FN-α不良反应的管理和治疗,《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及《Infectio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Edition)》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是基于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编写,可作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不良反应临床处理的指导。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持续更新。相应证据及推荐等级见表2。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PEG-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低转氨酶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治疗满48周并于治疗前完成肝活检的乙型肝炎患者,取用药后第12周、24周、48周为观察点,记录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应答与肝组织炎症程度(G分级)、肝细胞HBcAg分布的相关程度。结果按炎症级别分组之HBeAg阳性组:治疗48周时G1组总有效率20%(2/10),G2组总有效率56.25%(9/16),G3组100%(6/6);HBeAg阴性组炎症级别G1组10%(1/10),G2组62.5%(5/8),G3组100%(2/2)。按照肝细胞HBcAg表达分组之HBeAg阳性组:48周时浆型表达总有效率80%(8/10),混合型表达组总有效率42.1%(8/19),阴性表达组100%(3/3)。HBeAg阴性组:浆型分布组DNA阴转率为37.5%(3/8),混合型组为28.57%(2/7),阴性组为60%。结论无论按照炎症还是肝细胞HBcAg表达分组比较,最初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各个级别分组所得数据未见明显差异(包括HBeAg阳性与阴性组)。加入时间因素后显示随时间延长,高炎症水平、HBcAg的阴性表达和(或)浆型表达会有更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临床乳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患者和家属同时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给予评估。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各方面的指标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方面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α-干扰素对裸鼠移植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α 干扰素 (INF)对部分肝切除后裸鼠残肝移植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组织 (取自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肝癌细胞株Bel 740 2 )植入 3 0只BALB/cnu/nu裸鼠肝脏 ,建立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A组为对照组 ;B组行部分肝切除 (占肝脏总体积 65 % )同时每天注射生理盐水 ;C组行部分肝切除后第 1天起 ,以INF α 3 0 0 0 0 0U /d进行皮下注射。术后 3 0d处死裸鼠 ,测量肿瘤大小和重量 ,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 ,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B组肝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较A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肿瘤重量和体积亦明显增加 (P <0 .0 5 )。C组肝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较B组明显减低 (P <0 .0 1) ,肿瘤重量和体积亦明显减少 (P <0 .0 1) ,肿瘤生长抑制率达到 63 %。结论 部分肝切除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加速残肝原位移植瘤的生长 ,INF α可抑制瘤组织内VEGF的表达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同时明显抑制残肝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30例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ore,HDRS)15分及以上、首次行常规抗抑郁治疗且不接受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静脉给予氯胺酮0.5mg/kg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后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础值)和治疗后8h、1、2、3和7d的HDRS及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临床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8h、1、2、3和7d氯胺酮组和治疗后1、2、3和7d对照组HD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8h、1、2、3和7d氯胺酮组HD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临床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氯胺酮治疗可迅速改善常规抗抑郁治疗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α-干扰素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6例肾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肾癌根治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结果 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年(90.5%)及5年(81.0%)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癌根治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消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能耐受标准剂量干扰素治疗方案的部分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个体化给药的疗效,探索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方法收集多种原因不能耐受标准剂量干扰素治疗方案的丙型肝炎患者共28例,给予个体化低剂量干扰素(普通干扰素0.8~3 MIU/d,隔日1次)联合利巴韦林0.6~0.9 g/d治疗,疗程48周。结果89.29%(25/28)患者可耐受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长期治疗。不同时间节点的病毒学应答率为:4周病毒学应答率(RVR)为7.04%,12周病毒学应答率(EVR)为17.85%、24周病毒学应答率53.85%、48周病毒学应答率为60.00%。停药后24周病毒学应答率(SVR)为48.00%。结论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从而提高患者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8例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组72例,联合治疗组66例,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结果:治疗后第2周2组间血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联合治疗组血清AFP下降程度较TACE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疾病控制率62.5%,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78.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完成治疗后1、2、3、4个月和〉4个月TACE组新发肿瘤率分别为6.9%、26.4%、33.3%、18.1%和11.1%;联合治疗组新发肿瘤率分别为3.0%、7.6%、19.7%、37.9%和21.2%。2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1);2组治疗后3个月内新发肿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P〈0.01);2组治疗后〉3个月新发肿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P〉0.05)。1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TACE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238.48±15.65)d,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350.19±22.37)d,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P〈0.01)。结论:TACE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有助于延缓患者治疗早期新发肿瘤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电灼汽化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锐湿疣 (CA)是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目前 ,国内治疗CA的方法很多[1] ,虽然可获得临床痊愈 ,但复发率较高。笔者通过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 ,电灼汽化联合干扰素治疗CA ,疗效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门诊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14例。治疗组 :男性 17例 ,女性 7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38.2岁 ;对照组 :男性 8例 ,女性 6例 ,年龄 19~ 4 9岁 ,平均 32 .6岁。1.2 皮损分布及纳入标准 男性皮损于龟头、尿道口、系带及冠状沟处 18例 ,肛周 7例 ;女性皮损于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醋酸白实验后,常规消毒,在局麻下使用双极电凝器彻底去除疣体和亚临床病灶并联合应用α-干扰素300万U肌肉注射,每周3次,共4周。结果随访3个月,86例患者其中治愈80例,复发6例,治愈率93.02%,复发率6.98%。结论双极电凝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治疗尖锐湿疣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在社区家庭病床的PSD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的47例PSD患者分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干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法,即由8名经过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采用倾听、解释、保证、建议、疏泄、鼓励及促进自助等方式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具体包括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矫正疗法、家庭关心及社会支持等。结果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下降(均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社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或肿瘤坏死因子(TNF)对膀胱癌患者LAK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从21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分离LAK细胞并用IL2激活培养,细胞于96孔细胞培养板用细胞计数方法观察不同浓度TNFα和IFN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膀胱癌细胞系BIU87和EJ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的细胞毒。结果:TNFα呈剂量依赖性地加强由IL2诱导的LAK细胞增殖,1000U/ml的IFNα于48小时也对LAK细胞产生刺激作用,用5000U/ml的TNFα可增强LAK细胞对EJ和BIU87细胞的细胞毒杀伤,IFNα对此则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TNFα和IFNα增强膀胱癌患者LAK细胞的增殖并在细胞毒杀伤中起重要作用,对临床膀胱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α-干扰素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6例肾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在肾癌根治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接近正常对照(P>0.05),CD4阳性细胞显著性升高(P<0.05),CD8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CD3、CD4、CD8和CD4/CD8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术后3年(90.5%)及5年生存率(8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肾癌根治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消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