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多属中医学的“心悸”,“胸痹”,“真心痛”范畴。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胸闷,胸痛等症状。舌质或暗红,或淡紫,或有淤点,淤斑,脉多弦涩,细弱或结代。观其脉症,本病可概之为本虚标实之证,且以心气亏虚为本,血脉淤阻为标。祖国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液循行的动力,心气充沛,鼓动有力,能帅血运行,则血流畅利无淤阻。反之,心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即可发生气血淤滞,血脉痹塞不适,而见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证。  相似文献   

2.
参考下列各类证候表现,作出主证及兼证的辨证诊断:(一)实证1.痰阻:苔腻、胸闷(胸痛)或伴恶心呕吐或痰多。偏寒:苔白腻,脉沉滑;偏热: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2.血淤: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紫暗或淤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属于中医“真心痛”、“心悸”“胸痹”的范畴,一般中老年为常见,此病多因体弱或过食甘腻、体型肥胖、七情内伤所致。 冠心病特点为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观察有以下五类型。 1、胸阳不振,心脉闭阻。 临床表现: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倦怠无力,胃寒肢冷,或自汗,夜寐不宁,食欲不振,苔白润或腻,脉沉缓结代。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一般发病诱因明显,发病急、病程长、病情复杂、甚则危及生命 多因活动过多、饱餐之后、情绪激动及感受寒冷而诱发。症见:胸闷、胸痛(有时向在侧肩、背、上肢放射或剑突下等)、心悸、脉结代等等,多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发作期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心痛,以其阳虚痰瘀互结为患,笔者以《巴仙丹》加减治疗118例,效果满意,并随机设立括萎薤白半夏汤治疗52例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在本组病例均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会议修订标准,中医辩证属阳虚痰瘀痹阻为主要病机者,其辩证标准如下。主证:胸痛或胸闷、气短乏力,心悸,舌质紫暗或淡紫,脉弦细或结代,次证:有窒息感,自汗、头晕,浮肿。凡具备主证另次证二项者即可确定。  相似文献   

6.
滋心朋口服液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心痛协作组研制,湖北咸宁制药厂生产,主要含麦冬及活血化淤药,对中医辨证为气阴不足型的冠心病疗效较好,曾治一冽,确有良效,简介于后.邱某,男,56岁,病历号28347,因心悸、胸闷9年,加重2月余入院.7年前已确诊为冠心病(房颤),长期服用地戈辛、消心痛等,病情逐年加重,劳动力基本丧失.诊见:休息时心悸、胸闽痛,夜间心绞痛3-5欢,咳嗽,喀发稠疾,手足心热,心烦眠差,大便于结,舌质红绿少苔,脉结代.查。脉率75次/分t辽平发组,双肺底及右肩脚医闻及涅罗音,心率13o次/分。强弱…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属中医胸痹、心痛、心悸、怔忡等证范畸,其病因病机在许多医籍中均有沦述。根据笔者临床所见,认为该病应从如下几点辩证施治: 一、心阳虚(心气虚),证见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脉细弱迟缓或结代,常见面色搅(白光)白,体倦乏力,自汗、舌  相似文献   

8.
田建军 《大家健康》2014,(7):202-203
病毒性心肌炎归属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脉促或结或代等特征。《素问·痹症》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其主要病机为外感温邪热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传于脉,舍于心,耗伤心气阴血,形成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之证。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日剧增多,结合临床经验,特将临床治疗心肌炎的一丝体会介绍如下,以资同道。  相似文献   

9.
<正>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印发13种中医护理方案,心衰病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1]。且心力衰竭证型统计中,钱晶[2]等发现113例患者中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为67例,占约60%,治疗以温阳利水、益气活血为法。我科近年来采用于心腧穴进行中药封包联合烫熨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十年来治疗心肌炎患者近百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今将个人辨治病毒性心肌炎经验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辨证分型 (一)气阴两虚型:该病型最为多见。主要表现素质清瘦,面色淡,心悸亢进,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口干便结,溲黄灼热,唇舌淡红,苔薄黄,脉虚细或细弱或中有结止。  相似文献   

11.
1983~1986年间,我们对气阴两虚型39例住院病人,用参脉液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病例选择1.中医辨症本组病例均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自汗、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苔薄黄、舌质红、脉象细数、结、代、促、迟、涩等症状,属气阴两虚型。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 ,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以气虚血瘀型多见。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我们以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34例 ,并与消心痛组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6 8例 ,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43~ 72岁 ,平均 5 5岁。病程 3个月~ 5年 ,6 8例患者诊断均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 (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辨证均为气虚血瘀型 ,症见 :心悸、胸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心痛时作 ,甚至胸痛彻背、面色黯淡无华、舌淡紫、苔薄…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为感受时邪,时病之后,出现异常疲乏.食欲减退、胸闷、心悸、气短、胸痛、夜寐不宁、汗出、脉细数或结代等症状且易感冒.心电见Q-T间期延长、ST-T改变、心动过速过缓、传导阻滞、各种心律失常等.如按一般时感治疗则易贻误病机,必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我们应用自拟养心汤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心血管疾病。我院内科病区近四年来共收治32例,已辨证治疗,效果满意,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32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5岁,以16~44岁为多(27冽)。入院前病程最短者一天,最长者二年。其中一周以内者占半数以上。 1.临床表现:发病前有感冒、咳嗽或泄泻病史。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心悸、胸闷、胸痛、气短、头昏、乏力、脉数或促、结、代。心电图检查均见异常。见表1、2。 2.诊断标准:按江苏省卫生厅“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二、辩证论治 1.气阴不足证(32例):心悸、胸闷、气短、乏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中的胸痹症,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目前治疗上述病症的中医方药很多,但多为口服汤药,在使用时尚有不便。我们以自制“活心膏”穴位敷贴治疗胸痹症,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气短、畏寒肢冷,疲乏自汗、失眠、口苦等;30例均为沉细脉,9例偶见数脉,仅1例有结代脉;舌象多为苔薄白、质淡白。辨证分为2型:气虚型(心阳不振)28例,肝脾湿热型2例。  相似文献   

16.
<正>病毒性心肌炎归属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脉促或结或代等特征。《素问·痹症》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其主要病机为外感温邪热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传于脉,舍于心,耗伤心气阴血,形成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之证。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日剧增多,结合临床经  相似文献   

17.
胸痛辨治     
胸痛一证 ,多与心肺有关 ,凡寒、痰、瘀阻痹胸阳或痰热壅肺 ,闭塞气机均可引起 ,然临床所见 ,胸痛所涉及的部位则更广 ,如食道、乳房、胸肋骨、肋间神经等疾病也常引起胸痛。下面就临床所见及笔者经验作一介绍 ,供同道和初涉临床者参考。见胸痛病人 ,首先 ,要辨部位在心在肺还是在食道、胸廓、乳房 ,然后再辨寒热虚实 ,并结合审因论治 ,如此合参 ,可提高疗效。1 病位在心心阳痹阻主证 :胸痛彻背 ,感寒痛甚 ,痛位常以左胸为主 ,可伴胸闷、短气、心悸、心慌 ,甚者疼痛喘息不能平卧 ,面色苍白 ,自汗 ,四肢厥冷 ,舌苔白 ,脉沉细或沉弦。治法 :…  相似文献   

18.
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稳心颗粒剂是防治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中成药。临床上对窦性心动过速、房结性早搏、房颤、室性早搏等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将48例病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病例中男性28名,女性20名;年龄在25~75岁;病程半年~4年;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7例,房结性早搏15例,房颤、室性早搏各3例。诊断依据心电图。临床主要表现:心悸不宁(动则尤甚),气短乏力,夜寐不安,头晕心悸,胸闷胸痛;脉促,或结或代,或涩细数;舌质淡暗或暗红、瘀点或瘀斑、苔薄白或少苔;中医辩证为气阴…  相似文献   

19.
心血淤阻:主要脉症:心悸、胸闷,心痛时发作,痛有定处,如刺如绞,口唇青紫,舌暗红或见淤点淤斑,脉细涩或结代。症候特征:本病以心脉血淤而引起心痛为主要表现,可兼见舌脉的血淤征象,或伴有气滞、寒凝、气虚表现。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120例发病在1周内的心血淤阻型心脏病,均符合心血淤阻型心脏病的症候脉症,且应用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无过敏史及禁忌症。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与常规治疗结合治疗心血淤阻型心脏病患者疗效确切,并且起效快,疗程短,使用方便、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者多有心悸、怔忡、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笔者以养心汤为主辨证治疗本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