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纤维瘤病1型基因32、33号外显子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中国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基因32、33外显子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分析14个NF1家系62名成员及3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DNA的NF1基因32、33号外显子。结果3个家系(21.4%)、4例NF1患者(11.1%)NF1基因32号外显子的DNASSCP发生泳动变位,可能为NF1基因32号外显子发生突变。家系中其他成员及正常对照无此现象。通过3种不同的SSCP实验条件,未发现33号外显子异常泳动变位。结论32号外显子可能为中国人NF1基因突变热点之一。本研究方法对NF1症状前诊断和产前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2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病人及其家系NF1基因检测结果。方法 应用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例NF1病人及其家系进行NF1基因测序,明确那不然致病基因型,并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和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2例均检测到基因突变,1例为33岁孕6周女性,NF1基因整体杂合缺失,其丈夫和胎儿未检测到相同的基因突变;1例3岁男孩,为移码突变,基因型为c.6408delA,为新发突变。结论 我们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NF1基因变异,发现1个新发突变位点,扩充了NF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位点。另外,对胎儿进行NF1基因检测,可能是避免NF1患儿出生的一个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国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及评价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异源双链(PCR-SSCP/HA)技术在NFl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SSCP/HA技术,结合DNA测序,筛查56例患者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的突变或多态性。结果在20号外显子发现一个家系父子3人的SSCP/HA出现泳动异常,DNA测序证实为20号外显子上T—G的杂合突变即Leul 141Arg错义突变;发现1例患者28号外显子的SSCP/HA检测有泳动异常,测序证实为28号外显子5’端上游的第28位核苷酸G—T杂合;29、39号外显子未检测到泳动异常的条带。结论联合应用SSCP/HA的方法可提高基因突变检测敏感度及检出率,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不是突变热点或突变率相对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野生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NF2)Ⅱ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中的表达并检测其转染神经鞘瘤细胞(RT4)后的功能。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中的NF2Ⅱ亚型基因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并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质粒中: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GFP-NF2Ⅱ亚型,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导人人胚胎肾细胞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基因表达水平:随后转染大鼠神经鞘瘤细胞.利用水溶性四氮唑法观察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对大鼠神经鞘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序列分析证实,克隆的NF2Ⅱ亚型基因与Gene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经双酶切后的质粒pEGFPcDNA片段大小约为4700bp:NF2Ⅱ亚型基因cDNA片段大小为l770bp,NF2Ⅱ亚型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可瞬时转染人胚胎肾细胞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m Blotting方法得到证实;水溶性四氮唑法检测显示,转染pEGFP-NF2Ⅱ亚型并表达NF2Ⅱ亚型编码蛋白的293细胞与对照组293细胞的增殖指数相同。结论所构建的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在人胚胎肾细胞293中表达,且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脑肿瘤中,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2,NF2)的肿瘤抑制蛋白Merlin普遍发生错误表达。突变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22q12,正常表达的蛋白质命名为Merlin或Schwannomin。Merlin与ERM蛋白家族有同源性,与埃兹蛋白(Ezrin)、根蛋白(Radixin)和膜突蛋白(Moesin)同属4.1蛋白超家族。目前研究相继发现多种能与Merlin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本文旨在探讨这些蛋白在NF2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Ⅲ型胶原基因COL3A1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湖南人群中COL3A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疾病有无相关性。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血样标本110例(包括散发和脑梗死家系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样标本7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产物测序分析检测COL3A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湖南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COL3A1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分布与对照组相比,等位基因片段分布的频率不同,COL3A1基因等位基因型COL3A1-3基因频率分布(0.9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7,P〈0.01)。散发组脑梗死患者和家系组患者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L3A1多态分布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COL3A1基因25号内含子VNTR多态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SPG)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并行spastin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对整个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先证者和另一例家系内患者进行了心肌酶学、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胸髓MRI、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该家系中所有 5例患者和 4名有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及家系外 5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对照者spastin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先证者和家系内另一例SPG患者胸髓MRI显示胸髓萎缩;PCR SSCP检测发现家系内患者均出现异常SSCP电泳带,经测序证实为Leu378Gln突变。结论 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PG家系的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为spastin基因Leu378Gln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8.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28及31号外显子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国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突变的热点。方法 用PCR SSCP方法检查NF1基因 2 8和 3 1号外显子共约 10 60bp ,约占NF1基因全部编码区的 6 95 %。结果 在 2 7个家系中 ,发现 4个家系 (14 82 % )、13例病人(2 3 64 % )存在NF1基因突变。结论 提示本组病例 2 8和 3 1号外显子可能为突变热点。对突变性质的定论有赖于DNA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9.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NF1)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1基因位于 17q11 2 ,跨距 35 0kb的基因组DNA ,转录形成包含 6 0个外显子的 13kbmRNA ,负责编码由 2 818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纤维蛋白。其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神经纤维蛋白的截断及下调ras基因功能丧失。因此NF1基因的研究为NF1发病和防治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Ⅱ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Ⅱ,NF2)基因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携带野生型NF2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大鼠神经鞘瘤RT4细胞,质粒转染成功后实验细胞分为pEGFP-N1组、pEGFP-NF2组和对照组(未转染质粒组),以Western blot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并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结果pEGFP-NF2组细胞merlin蛋白出现明显高表达。pEGFP-NF2组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高达37.7%,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FP-N1组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NF2可以阻断细胞周期,使其处于G1-G0期。结论野生型NF2可抑制大鼠神经鞘瘤RT4细胞的增殖,阻断细胞周期,使其处于G1-G0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性痴呆组)和1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同时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均以ε3/3基因型出现频率最高,但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ε4基因出现频率(14.6%)显著高于对照组(4.6%,P<0.01)。血管性痴呆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管性痴呆组,ε4基因具有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而在正常对照组,ε2基因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说明ε4基因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具有相关性。结论ApoEε4是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的遗传易感因子;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且受ApoE基因的调控,ApoE基因可能通过引起血脂代谢紊乱而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银染色方法对168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各等位基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不同的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1),依次为ε_4>ε_3>ε_2(ε_4携带者的血脂水平最高)。结论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是个体间血脂水平差异的独立遗传因素。ε_4等位基因具有明显升高血浆TC、LDL-C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作用;而ε_2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 ,AREP)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8个AREP家系进行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结果9个AREP家系含有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其中2个家系为外显子4纯合缺失,2个家系为外显子4杂合缺失,2个家系为外显子2杂合缺失,1家系为外显子3杂合缺失,1家系为外显子1杂合缺失,此外,1家系为外显子3和外显子4的复合杂合缺失。未见parkin基因外显子重复突变。结论我国AREP患者存在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可能是我国AREP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散发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 onset parkinsonism,EOP)的parkin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56例中国南方汉族散发EOP患者进行parki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19例患者parkin基因突变,包括15例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2例复杂杂合突变.17例患者外显子重排突变,其中12例外显子缺失突变,5例外显子双重重复突变.此外,3例患者存在点突变和(或)小片段缺失突变,其中ⅣS9+18C>T、c.202-203delAG为已报道突变,c.813delT为未报道的新突变;parkin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分布在其1~7号外显子.无parkin基因突变与有parkin基因突变的患者在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病年龄[(40.9±6.8)岁与(35.5±10.0)岁,Z=-2.271,P=0.023)]、病程[(4.4±3.6)年与(7.6±4.0)年,Z=-3.680,P=0.00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散发EOP患者parkin基因突变的频率为12.18%(19/156),外显子重排突变是其重要突变类型;外显子缺失突变是主要的突变形式;parkin基因1~7号外显子为突变热点.parkin基因突变与无parkin基因突变的EOP患者在临床表型上无明显差异,但其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进展较缓慢.  相似文献   

15.
结节性硬化症TSC1基因编码外显子全长的突变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结节性硬化症(TSC)TSC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特征和多态现象。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 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对来源于21个家系的23例TSC患者、22名父母及60名健康对照进行TSC1基因编码外显子全长的基因突变和多态的检测。结果共检测出10种异常的SSCP带型,经DNA测序后证实为4种突变和6种多态,突变包括2种移码突变(352insA和2332insT)、1种剪接突变(729 1G→T)、1种无义突变Tyr761Ter(2504C→A),其中2332insT, 729 1G→T及Tyr761Ter为新型突变。以上突变均见于散发型患者,突变频率为4 /15。6种多态包括4种单核苷酸多态(347A→C, 1186T→C, 1556A→G, 1947T→C), 1种内含子区多态(2218 71delAG)及1种3′UTR区多态(3716 36T→C),其中3种为新多态。结论本组结果对研究我国TSC1基因突变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未发现TSC1基因突变热区,且TSC1基因突变多见于散发型患者,提示中西方TSC1基因突变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国内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特点。方法用12对引物以多重PCR检测与56例DMD/BMD患者,分析缺失型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断裂点分布,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221例病例资料,分析9对引物的总检出率及各引物的最佳组合。结果国内dystrophin基因缺失断裂点72%位于44~51号内含子内,以44号内含子最多(22%),50号内含子次之(17%),位于45~51号内含子内的断裂点是44号内含子的2.3倍。7号内含子断裂较少,仅4%的断裂点位于该内含子。9对引物的总检出率为48%,其中5对引物的总检出率为46%。两对引物的最佳组合为48号和17号,可检出35%的患者。结论国内dystrophin基因44~51号内含子高度不稳定,容易发生断裂。7号内含子可能不是国内dystrophin基因缺失断裂的高发区域。在国内5对引物的总检出率接近9对引物,48号和17号外显子的二重PCR扩增对于全国范围内DMD/BMD的筛选,尤其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大范围的产前筛选,不失为一种可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肝豆状核变性病基因突变的检测及酶切诊断方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 筛选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的高频突变点,并建立酶切诊断方法。方法 对中国人WD39个家系45例患者的3 ̄20号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对该突变点的酶切再次筛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onset parkinsonism,EOP)DJ-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60例EOP患者进行了DJ-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对DJ-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发现,4例新的DJ-1基因外显子2的杂合缺失突变,突变频率2.5%(4/160);DNA直接测序方法未发现DJ-1基因的致病突变,发现了4种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SNP)和1种新的SNP,分别为:IVS4+30 T→G、IVS4+45 G→A、IVS4+46 G→A、IVS5+31 G→A和IVS6+52 C→T.结论 DJ-1基因外显子2的杂合缺失突变扩展了DJ-1基因的突变谱,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EOP DJ-1基因突变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