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野鼠VNUNUMC 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的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野鼠疫源地剑川县石龙村、长乐村的高危人群血清279份,同时采集5个县的非疫区人群血清235份作为对照,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 剑川县疫区高危人群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34份,阳性率为12.19%,其中2份为隐性感染,1份鼠疫历史病人血清滴度高达1:640,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皆为阴性.结论 此次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调查所检出的血清阳性滴度,可认为是主要由反复接种疫苗形成,但是也发现了少数未接种疫苗的血清阳性者,所以不可忽视该疫源地对人类的威胁,应加大监测和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7年和2008年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宁夏鼠疫发生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疫源地的5个市(县)居民血样718份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非疫区居民血样475份作为对照组.用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方法检测人群鼠疫F1抗体.两种以上方法检测为阳性者,判定为阳性血样;抗体滴度没有达到阳性判定标准者,判定为可疑血样.结果 检测718份血样,检出阳性血样9份(滴度在1:16~1:64),阳性率为1.25%(9/718);可疑血样28份,检出率为3.90%(28/718).3种方法检测非疫区人群血样475份,全部为阴性.疫区和非疫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1.25%(9/718)、1.25%(9/718)、2.51%(18/7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05).结论 宁夏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尚存在一定比例的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均分布在近几年有动物鼠疫流行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湟源县鼠疫高危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青海省鼠疫高危人群隐性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湟源县鼠疫疫源区的申中、大华、巴燕、塔湾4个乡的农民血样150份,并采集3个非疫区无捕獭史的农民血样116份,进行常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血清滴度≥1:20为阳性。结果通过对湟源县鼠疫高危人群150份血清的检测.共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17份,阳性率为11-33%。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116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鼠疫高危人群中,存在着较多F1抗体阳性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捕獭过程中出现进一步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野鼠疫源地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的调查,探讨鼠疫指示动物在鼠疫监测中的作用,为鼠疫防治和确定疫区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调查实施方案>,在玉龙县及其周围地区共10个县所属14个乡(镇)的75个自然村,对鼠疫指示动物(犬和猫)进行调查,同时采用5 m布笼野外捕捉活鼠.取指示动物和活鼠血清,间接血凝试验OHA)法检测动物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结果 共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2897份,F1抗体阳性血清202份,阳性率为6.76%,阳性血清样品全部来自于玉龙县和古城区.其中犬抗体阳性率为5.73%(162/2825),猫抗体阳性率为24.69%(40/162).猫血清F1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犬,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2,P<0.01).活鼠血清未检出F1抗体.阳性率为0(0/2363),与指示动物(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调查,可以判定玉龙县,古城区为鼠疫疫源县(区),指示动物血清学监测对鼠疫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人和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情况,分析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方法 2019年7——8月,课题组选择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弥勒市、芒市和梁河县作为研究区域,对8个曾经报告2次及以上鼠疫的自然村和8个从未报告鼠疫的自然村的人群及指示动物进行血清采集,每个自然村采集人血清不少于20份,指示动物血清不少于10份。用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并用上转发光法对阳性样本进行再次检测确认。结果 368份人血清中仅有1份鼠疫F1抗体阳性,307份犬血清和12份猫血清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率非常低,但鼠疫F1抗体阳性的自然村需要加强鼠疫监测。指示动物未检测出鼠疫F1抗体,当地发生鼠疫的风险不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情况。方法采集三亚长住人口的不同人群血清,用酶联免疫法筛查,再用间接血凝法确认。结果筛查血清282份,阳性2份,阳性率0.71%,间接血凝试验滴度分别为1∶40、1∶20。结论三亚本地出生人群无鼠疫F1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张掖地区动物鼠疫IHA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 2年在肃南西水及其他地区开展了动物鼠疫血清 IHA检测 ,至 1995年共检验喜马拉雅旱獭 (Marmota hi-malayana简称旱獭 )血清 2 35 8份 ,阳性 118份 ,阳性率 5 .0 0 % ,F1抗体滴度从 1∶ 2 0~ 1∶ 5 12 0 ,几何平均滴度为1∶ 116 .5 0 ;牧犬血清 373份 ,IHA阳性 48份 ,阳性率 12 .87% ,F1抗体滴度为 1∶ 2 0~ 1∶ 6 40 ,几何平均滴度 1∶118.15 ;艾鼬血清 2 2份 ,阳性 6份 ,阳性率为 2 7.2 7% ,F1抗体滴度 1∶ 16 0~ 1∶ 12 80 ,几何平均滴度 1∶ 718.38;其他动物血清 IHA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2003年云南省盈江县猫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猫在云南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地位.方法应用改进的微量法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对2003年采自云南省盈江县的216份猫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从4份被检猫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1.87%.阳性血清抗体滴度分布1∶ 203份,1∶ 1601份,有2份血清呈现出低滴度抗原抗体反应(1∶ 10).结论首次证实猫在云南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偶然宿主作用,并且认为猫可作为该疫源地鼠疫监测的指示动物,其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对甘肃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7年我们应用RIP检测疫区黄鼠血清3957份,1985年血清滴度>1:1O的有1O份(0.51%),其中>1:320的有2份(0.10%)。1986~1987年血清均为阴性。检测非疫区黄鼠血清3008份,滴度为1:20~80的为7份(0.23%),疫区犬血清110份全部阴性。结果表明该疫区近年来黄鼠血清中鼠疫F1抗体滴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杨林  热娜 《地方病通报》1990,5(1):11-14
建立了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方法。被测抗体经F1抗原两次选择结合,提高了检测特异性。检测人和5种非鼠疫疫区动物血清205份,以及假结核菌等6株非鼠疫菌免疫动物血清,全部阴性。检测鼠疫康复人和接种鼠疫苗的7种动物血清8份,IHA和SPRIA全部阳性,放射免疫沉淀(SPA—RIP)有两种动物为阴性结果;阳性反应GMT、SPRIA比IHA高,比SPA—RIP低。试验表明SPRIA检测鼠疫F1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快速,可检测各种标本。  相似文献   

11.
猪血清鼠疫F1抗体IHA和RIP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IHA和RIP检查了云南省241份猪血清的鼠疫F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和12%RI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HA(x^2=8.06,P〈0.01)IHA阳性RIP无一阴性,抗体几何平均滴度IHA和RIP分别为1:109.6和1:609,两法相差5.56倍,猪血清鼠疫F1IHA阳性仅在鼠疫动物病流行期间检出,RIP则在不同时期均检出鼠疫F1抗体。因此,可为猪可作为家鼠鼠疫疫源地的指示动物。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雷州市鼠疫疫源地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健康人群鼠疫FI机体的分布水平、及其产生和维持机制。方法采集雷州市鼠疫疫源地2个乡镇农民的血样121份作为调查组和非历史疫区的农民血样200份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结果通过对鼠疫疫源地人群的121份血清的俭洲、共检出鼠疫FI抗体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9.91%%。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200份,结果均为阴性一结论存鼠疫疫源地50岁以上健康人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FI抗体阳性者,是鼠疫菌苗被动免疫产生.还是50年前隐性鼠疫感染等因素,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但排除阳性人群居住区域有动物鼠疫现疫流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了解南京某单位新入职人员麻疹血清抗体情况,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检测南京某单位新入职人员麻疹Ig G抗体情况。结果共采样调查546人,年龄17~24岁,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662 m IU/ml,抗体阳性率和GMT在各年龄段人群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麻疹疫苗接种史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高于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人群(P均0.05);不同地区及有无麻疹病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该单位新入职人员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和阳性率较高,已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江源地区人群鼠疫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青海省鼠疫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对4个县(市)进行鼠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调查人群进行鼠疫血清F1抗体的检测.结果 4个县(市)共检测2508人,鼠疫血清学阳性率为2.31%(58/2508),地区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0,P<0.0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54%(32/1261)、2.09%(26/1247),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牧民和干部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3.54%(44/1243)和6.47%(11/170);藏族和汉族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2.40%(56/2335)和1.47%(2/136);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人体鼠疫血清抗体滴度最高为1:640.结论 三江源地区人群中存在不同程度鼠疫隐性感染者,血清学阳性率与当地动物鼠疫流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检测和对小鼠的保护力观察,评价鼠疫菌荚膜抗原(F1抗原)和重组rV270抗原对鼠疫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40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F1-10 μg+铝佐剂、F1-20μg+铝佐剂、rV-10 μg+铝佐剂、rV-20 μg+铝佐剂)和1个对照组,每组8只.将天然F1抗原和重组rV270抗原分别吸附到25%铝佐剂中免疫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小鼠以免疫等量的铝佐剂.每只动物每次后腿肌肉免疫100 μ1,初次免疫后,第21天加强免疫1次.所有动物分别于第1次免疫后第8周采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体滴度.同时用2000倍半数致死量(LD50)的鼠疫菌141强毒株皮下攻毒,观察14d,以观察免疫后保护效果.结果 对照组未产生抗体,F1-10 μg+铝佐剂组、F1-20 μg+铝佐剂组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0443.9、1∶2152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2,P>0.05);rV-10 μg+铝佐剂组和rV-20μg+铝佐剂组的GMT分别为1∶13957.3、1∶1810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08,P>0.05).用141强毒株皮下攻毒后,实验组小鼠全部存活,对照组8只小鼠全部死亡.结论 实验用天然F1抗原及重组rV270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可作为鼠疫亚单位疫苗的主要组分用于鼠疫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2000 - 2009年在泉州市6个监测点采用笼日法捕鼠,并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取鼠肝和脾匀浆,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取鼠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0 - 2009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6 264只,鼠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分别占45.97%( 12 074/26 264)和32.01%(8407/26 264)。2005 - 2009年捕获的鼠类中黄胸鼠占(26.99±2.46)%,2000 - 2004年占(37.03±3.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5)。2000 - 2009年总鼠密度为(6.86±1.44)%,其中山区和沿海地区鼠密度分别为(5.36±1.83)%、(6.81±1.6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 0.05)。2000 - 2009年鼠体总蚤指数为1.39±0.34,染蚤率为(35.90±5.34)%,印鼠客蚤指数为1.20,游离蚤指数为0.009;2005 - 2009年染蚤率为(32.36±0.96)%,明显低于2000- 2004年[(39.44±0.39)%,t=2.76,P< 0.05]。结论 褐家鼠为泉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尚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0-6岁儿童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2012年调查第二师所属5个团场0-6岁儿童共483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8.20%,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748;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F=3.72,P〉0.05);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1,F=5.42,P〈0.01);不同地区抗体阳性率、GMT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07,F=63.02,P〈0.01)。结论 0-6岁儿童免疫状况良好,短期内麻疹流行可能性较小,但应加强1岁以上幼儿和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及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28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究对象在接种后的第3、6、9、12个月采集血清标本,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检测血清HI抗体。结果 128名对象在接种疫苗后的第3、6、9、12个月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1.7%和1:40;47.7%和1:28.4;40.9% 和1:24.5;35.43% 和1:23.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论男女,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随时间推移显著降低(P<0.01)。不同年龄组的抗体GMT也显著下降(P<0.01)。79名抗体阳性者在第3、6、9、12个月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100%和1:104.09;75.95%和1:58.33;64.56%和1:45.23;54.43%和1:41.8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性别或年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随时间推移显著降低(P<0.01)。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血清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快速下降,免疫力不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