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6岁,因晨起后左下肢肿痛一天于18年月28日入院。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1℃,血压14.7/。3kPa消瘦,颜面萎黄。胸腹无异常体征,左下肢肿胀压痛,散在出血点,皮温低于对侧。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75×10~(12)/L,血红蛋白140g/L,白细胞15.0×10~/L,分叶72%,淋巴25%,血小板100×10~/L。尿糖(+++),酮体(-),蛋白(-)。肝功能正常,总蛋白67g/L,血尿素氮6.8mmol/L,血糖12.8mmol/L。诊断:糖尿病并发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治疗的同时,每日应用蝮蛇抗栓酶1.Ou静注10天,并每日用1.0u静点1天后左下肢症状体征消失。停用蝮蛇抗栓酶5天时,病人出现肤色指甲苍白。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8×10~/L,中性64%,淋巴36%,血小板155×10~/L,出凝血时间正常。尿镜检无红细胞,便潜血(-),血总胆红素6.8μmol/L。骨髓穿刺结果:骨髓增生活跃,粒红系增生,各阶段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2岁。烧伤后3小时入院,收入无菌监护病房。体温37.5℃,心率96~110次/分,尿量正常,休克期渡过平稳。血红蛋白86克/L,白细胞数3.0×10~9/L,血小板数75×10~9/L。于伤后第7天和第10天对两上肢和两下肢Ⅲ度伤面行切痂术和微粒自体皮移植术,创面以0.05%洗必太及10%磺胺咪隆加压包扎,术后第一天体温开始上升,至伤后10天体温为39.4℃,血红蛋白42g/L,白细胞数19.8×10~9/L,血小板数194×10~9/L。先后应用了头孢氨苄、复达欣、氟哌酸及头孢拉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大量静点致白细胞减少较少见,我院住院病人中先后发现二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55岁。支气管哮喘而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时白细胞10×10~9/L,中性76%。给予青霉素560万U静点,口服复方茶碱片。用药后的15d发现白细胞降到0.8×10~8/L、中性20%,立即停药,改用红霉素、地塞米松,静点。停青霉素后的d2、d3、d6,白细胞及中性分别为2×10~9/L,中性57%,4×10~9/L,中性60%,10×10~9/L,中性71%,血象完全恢复正常。 [例2]患者:男,49岁。腰痛,尿频,尿痛,白细胞9.6×10~9/L,中性70%,尿蛋  相似文献   

4.
骨样骨瘤,为骨组织的良性肿瘤,该肿瘤发生在骨外组织则较罕见,我院曾收治一例肿瘤原发于左大腿皮下组织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5岁、哺乳期。因左大腿肿块5年,缓慢增大,持续性疼痛,夜间为甚8天,于1981年10月20日就诊入院。既往无外伤史。检查,全身状况一般。局部:左侧大腿中段前外侧不规则隆起,皮肤色泽紫暗;皮下触及20×13cm~2肿块,结节状,质硬,周围界限不清,稍可移动,有压痛。化验:白细胞7.3×10~9/L,中性粒细胞64%,淋巴细胞35%,单核细胞1%;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06g/L;硷性磷酸酶8.1个金氏单位;血沉30mm/h。X线摄片检查示左大腿中段前外侧软组织包块影,于其阴影内呈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6岁。因喉部疼痛一周,发热咳嗽4天,1987—11—06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81次/min,血压13.3/10kPa;神志清晰,语言流利;末梢温暖,脉搏有力,心肺听诊无异常。实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4×10~9/L;分叶80%,淋巴18%,红细胞4.5×10~(12)/L,血小板153×10~9/L;出血时间1min(Duke法),凝血时间1min(玻片法);血尿素氮6.2mmol/L,尿常规正常,血糖5.95mmol/L;胸片及心电均正常。入院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青霉素800u,地塞米松5mg治疗。5天后多次测病人体温正常,咽痛、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6.
例1,男,19岁。纳差、恶心、乏力伴浓茶色小便18天。查体:体温正常,轻度贫血,巩膜微黄,肝脾肿大,触痛。黄疸指数16u,血清谷丙转氨酶200u(改良金氏法),尿胆红素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85×10~(12)/L,白细胞3.8×10~9/L,涂片未找到疟原虫。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保肝治疗一周无效,查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6×10~9/L。即行骨穿推片找到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抗疟治疗20天,痊愈出院。既往无疟疾发作史。无疫区居住史。例2,男,21岁。持续高热伴全身酸痛、鼻塞3天。查体:体温39.8℃,急性热病容,鼻塞无涕,肝脾肿大,无触痛。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25×10~(12)/L,白细胞10.2×10~9/L,中性0.76,  相似文献   

7.
肾外伤后发生高血压比较少见。我院自1978年以来共诊治3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性,25岁。因车祸撞伤左腰部伴肿物59天由外院转入。伤后肉眼全程血尿6天,左腰部肿物逐渐增大。体查:血压18.5/14.0kPa(伤前15.0/10.0kPa)。左腰腹部隆起,可触及10cm×12cm肿物,轻压痛。左肾区叩击痛。Hb 125g/L,WBC6.9×10~9/L,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肾图示左肾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6岁,因头昏、发热十余天于1988年5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十余天发现左胭窝肿痛,2天后发热,青霉素治疗无效。入院体检,T40.5℃、P94次、R42次,BP11.97/6.65KPa。略消瘦,贫血貌,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肝脾肋下2cm,左腘窝蜂窝组织炎约5×5cm大小。血常规:血红蛋白67克/L、红细胞2.3×10~(12)/L、白细胞1×10~9/L,无法分类、血小板20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制备胰岛素抗血清的新方法。每只免疫动物的胰岛素用量为200~300μg.免疫时间60天。经放射免疫分析,10株抗血清的50%B/T稀释度均大于1:10万,最高者达1:26万。用计算机进行Scatchard分析,10株抗血清的Ka_1均大于1.5×10~(12)L/M,Ka_2均小于4×10~(?)L/M。[Ab~·]_1,在0.5~1.6×10~(-12)M/L之间,[Ab~°]_2均大于1×10~(-11)M/L。10株抗血清与前胰岛素、胰多肽和胰高血糖素进行放免分析,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0.
例1,女性,48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3个多月于1987年5月2日就诊。发病以来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既往无肾病史。体检:血压18/12kPa。两肾区叩击痛(±)。肝脾(-)。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g/L,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7.6×10~9/L。分类正常。血沉92mm/1h。尿常规:尿色呈血水样,蛋白+++,红血细胞++++。B超检查提示,左肾大小10.7×4.5×5.7cm,右肾见一强光团为0.6×0.6cm,拟诊左肾占位性病变、右肾小结石。临床诊断左肾恶性肿瘤伴右肾结石。即转外院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中见左肾肿瘤约6×5.2cm,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术后尿色转白,后因肾癌细胞脑部转移,于1988年8月死亡。  相似文献   

11.
男,1??岁.于入院前3天发热,给予“APC”口服,次日下午解酱油样小便,面色进行性苍白而急诊入院.查体:T:37℃,R:28次/分,P:120次/分.面色苍白,全身皮肤蜡黄,口唇、甲床、粘膜苍白.心肺阴性.肝肋下2 cm.Hb:82g/L,RBC3.6×10~(12)/L,WBC1.8×10~(10)/L,N:73%、L:27%,PC:8×10~(10)/L,RC:1.4%.尿隐血试验强阳性.入院后即予以输血、激素及碱化尿液,病情一度好转,面色红润.第3天下午因误服阿斯匹林病情加重,Hb下降至30g/L,RBC1.8×10~(12)/L,RC:1.8%.尿常规:蛋白“++”,  相似文献   

12.
病例 男性,65岁,干部。主因消瘦乏力,进食后上腹胀满伴腰痛、黑便、尿呈酱油色而入院。查体:T38.5℃,血压15/10kPa,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淋巴结不肿大,心肺(一),腹软,肝肋下1.5cm,质中无压痛,脾未及,腹水征(一),化验,Hb58/L、RBC2.2×10~2/L,WBC 15.0×10~9/L、PC100×10~9/L,中性65%,淋巴35%,网织红细胞12%。血涂片 胃癌 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3岁,农民。因腹痛、发热、畏寒、全身酸痛乏力9天,加重1天,由乡卫生院转入本院治疗。查体:体温39.5℃,血压120/75mmHg消瘦,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腹部散在数个皮下出血点,腹稍胀,中上腹轻度压痛,肝右肋缘下约2cm,质中,触痛,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2.85×10~(12)/L,白细胞1.92×10~9/L,中性0.72,血小板82×10~9/L;X线胸透未发现异常;B超示肝脏肿大,腹腔少量液  相似文献   

14.
舒肝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34岁。于2002年6月24日因乏力、纳差、尿黄而收入院治疗。辅助检查:肝功:ALT60.3u.L~(-1),AST75.8u.L~(-1),GGT 149.9u.L~(-1)。血常规:WBC3.34×10~9/L,NEU1.39×10~9/L,RBC4.61×10~(12)/L,PLT116×10~9/L。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抗-HBc阳性。肝穿病理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8岁。1989—04—01因腹泻口服痢特灵200mg,次日开始发热,以后每日体温38℃—39℃,4天时齿龈出血,皮肤大量出血点,黑便,呕血,皮肤出血点逐渐增多。双下肢大量瘀斑,右颊粘膜可见2cm×2cm血泡一个。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于1989—04—07入院。既往史;1988年—1889年配药治胃溃疡,曾服痢特灵,未用过氯、合霉素,未用过黄胺及解热止痛药,亦无放射线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10~9/L,中性18%,淋巴82%。血小板30.0×10~9/L,血红蛋白55g/L,网织细胞0.1%,红细胞1.86×10~(12)/L。骨髓检查:中性粒细胞6.0,晚幼粒细胞5.0,带形核2.0,多形核6.0,淋巴81.0%。骨髓增生呈Ⅱ级,粒系统增生,各期都有  相似文献   

16.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是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我国南方较多见,北方少见,我院近2年收冶2例,报告如下: 例1,男,3岁,祖籍湖南,因腹泻、发热6天,酱油色尿、面色苍白4天入院。自服痢特灵0.1tid 1天后出现酱油色尿,同时出现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其曾外祖父及舅祖父有溶血性贫血史。查体:面色、唇、耳垂、睑结膜苍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55g/L,RBC1.92×10~(12)/L,WBC 8.8×10~9/L,N 0.50,L 0.50,BPC150×10~9/L,Rct 11%,尿呈茶色,PRO+2,BLD+2,镜检RBC少许,肝功正常,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慢粒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寿命,将我院1980~1987年住院的26例慢粒加以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1例,女15例,男女之比0.73∶1,发病年龄25~55岁。26例中轻度脾肿大1例,中度脾肿大12例,极度脾肿大13例,可见慢粒脾肿大程度以中度,极度肿大为主。26例白细胞总数50×10~9/L~700×10~9/L,其中50×10~9/L~500×10~9/L23例,>500×1O~9/L~700×10~9/L3例。26例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2岁,四川省籍人。因发烧,脓血便2d以急性菌痢入院。体温39℃,发育营养侄,无脱水及贫血外观,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外周血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3×10~9/L,中性68%,淋巴32%,便化验红细胞,脓细胞满视野。入院后给予痢特灵100mg/d,分次日服。用药3d后,热退,脓血便消失,但患儿面色日渐苍白,尿少,且外观酱油色,此外巩膜轻度黄染,食欲不振,呕吐,嗜睡。外周血白细胞9×10~9/L,血小板150×10~9/L,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65g/L,网织红细胞2%,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尿化验无红细胞,潜血试验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5岁,因左小腿肿痛,全身畏寒发热50天,1984年12月4日入院。曾于1980年10月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消耗病容,颈部正常,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1指,剑突下4指,质硬。脾脏肋下5指,平脐,质硬,无触痛。腹水征(一)。左腹股沟可扪及3枚如鸽蛋大小之淋巴结,右侧有2枚如蚕豆大小,压痛不明显。左小腿中段前侧有5×6cm~2肿块,皮肤不红,肿块质硬,不活动,试穿无脓液,左膝关节活动正常。化验检查:血常规:RBC:0.36×10~(12)/L.Hb:100g/L.WBC:30.9×10~6/L,N:0.78L:0.22,分类中发现幼稚细胞,血沉30mm,AKP<10~(?)(金氏),血钙4.5mEq/L,肝功能正常,AFP(一),x 线左小腿正侧位片示:左胫骨中段呈虫蚀样改变,密度不均匀,无活动性病灶。A 超提示肝脏剑下7cm、肋下1cm 上界第6肋间,前后径8.5cm,有较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5岁。反复咳嗽、咳痰、胸痛、胸闷4年余;22岁时曾被误诊为肺癌并阻塞性肺炎。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营养较差,左肺呼吸音低,叩诊轻度浊音,右肺呼吸音粗糙,心音、心律正常。腹部、四肢正常,周围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80g/L。RBC2.8×10~(12)/L,WBC8.4×10~9/L,N0.80,L0.20,ESR正常。X线表现:左肺中野中内带有一4cm×6cm大小的类圆形块状影,密度较高,边缘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