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再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复发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部复发再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rN1 期26例,rN2 期18例,rN3 期38例。按患者性别、放射治疗结束至复发之日的间隔时间、rN分期、复发部位、治疗方式、治疗结束时疗效分为2 组;手术治疗组按淋巴结外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数、颈清术范围分为2 个亚组。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 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模型。结果:82例颈淋巴结复发再程治疗后1、3、5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8.0% 、39.0% 、39.0% ;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2.9% 、47.6% 、25.0% 。以放疗为主治疗组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0.8% 、37.1% 、19.1% ;以手术为主治疗组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6.7% 、66.0% 、34.2% 。以手术为主治疗疗效优于以放疗为主的治疗。其预后因素与肿瘤复发部位有关。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再治疗的疗效较满意,治疗应选择以颈清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及复发的组织间插植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及复发组织问插植近距离后装推量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量放疗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残留15例直接组织间插植后装推量放疗,鼻咽癌放疗后单纯颈部复发8例先局部外照射DT40~50Gy,然后组织间插植后装推量放疗,保留置管,超分割照射,250~400cGy/次,2次/天,残留者DTl0~20Gy,复发者24~35Gy。[结果] 肿块全消22例(95.7%),残留l例(4.3%),l、3、5年生存率为95.65%、57.9l%、41.3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及鼻咽复发。[结论] 组织间插植后装推量放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残留或复发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鼻咽癌首程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 124例鼻咽癌初诊患者采用60Co分段放射治疗和连续放射治疗后,分析淋巴结分期、照射布野、放疗剂量及分段治疗间歇与颈部淋巴结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淋巴结分期高与颈淋巴结复发有关,N0,N1,N2,N3期复发率分别为12.8 %,12.2 %,23.7 %和27.5 %(P<0.001)。全颈和半颈照射的复发率分别为19.3 %和6.9 %(P>0.05)。在终止剂量为60 Gy和65 Gy时,消退剂量为45 Gy时复发率均较55 Gy低,分别为12.4 %,24.1 %(P<0.001)和11.5 %,23.3 %(P<0.001)。连续放疗复发率为11.9 %,低于分段放疗组21.8 %(P<0.001),分段放疗间歇时间长也与复发有关(P = 0.038)。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与N分期高以及疗程呈正比,靶区漏照或剂量不足也是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74例初治鼻咽癌IMRT局控率及11例确诊为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6%、5.6%、6.4%。局部复发时间:放疗后11~61个月,其中9例(9/11,81.8%)3年内复发;余2例复发时间分别为53个月、61个月。11例局部复发病例中10例(10/11,90.9%)为原GTV区域野内复发。不同T分期及临床分期之间局部复发无明显差异。11例局部复发患者,7例接受了放疗为主的二程综合治疗,仅1例筛窦边缘复发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其余6例,1例死于二程放疗后鼻咽大出血,5例均于二程放疗后1年内再复发。[结论]鼻咽癌IMRT后局部复发率低,局部复发形式以GTV高剂量区野内复发为主;局部复发与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复发患者二程调强放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5.
影响N0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颈淋巴结阴性(N0)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N0期鼻咽癌211例复发因素。结果211例N0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49例复发。采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上颈预防剂量>50 Gy比面颈分野上颈剂量50 Gy者颈淋巴结复发率低(t=12.93,P=0.000)。咽旁间隙受侵,T分期高,颈淋巴结复发率高(t=14.91,P=0.001及t=8.78,P=0.003)。全颈预防照射比单纯上颈预防照射的下颈复发率低(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原因。方法1987年1月~1992年12月首次治疗鼻咽癌321例,颈部用^60C0加深部X线照射,DT52~78Gy/40~88d。应用Daplan-Miere方法和COX模型对放疗后3年颈部局控及影响局中复发因素作分析和评价。结果3年颈淋巴结复发率15%,多因素COX模型显示影响局控率的有N分期、总疗程时间、生物有效剂量(BED)、化疗和肿瘤残留。在N1~2中总疗程时间≤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初治鼻咽癌患者211例中,Ⅰ期3例,Ⅱ期44例,Ⅲ期96例,ⅣA期68例;Ⅰ、Ⅱ期行单纯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化放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采用IMRT技术,将鼻咽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T)、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靶体积(CTV-N)。GTV-T、GTV-N、CTV1和CTV2、CTV-N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68Gy、60-68Gy、60-62Gy和54-56Gy,共(30-31)次/(6-6.2)周。下颈及锁骨上区常规切线照射。结果:211例患者中鼻咽复发2例,上颈部复发1例,鼻咽和颈部同时复发1例,近期复发率1.9%;鼻咽复发部位均在GTV-T内,1例上颈部复发于GTV-N内,1例上颈部复发因GTV-N脱靶于CTV-N内;2例分别于首程放疗后19和20个月死亡,2例健在。结论:IMRT对鼻咽癌能获得理想的局部控制,但仍存在复发问题。对鼻咽肿瘤的最佳照射剂量存在个体差异,照射剂量不足、乏氧细胞多、治疗中断以及对靶区认识不足等可能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结果和预后因素.方法共132例进入分析,其中男104例,女28例,中位年龄44.5岁(21~73岁).全组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6~184个月).依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再进行临床分期,Ⅰ、Ⅱ、Ⅲ、Ⅳa期分别为5、14、29、84例,其中T1、T2、T3、T4期各7、14、30、81例.22例同时伴有颈淋巴结复发.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处方剂量60~70Gy,分次剂量1.94~2.80Gy.60例接受了2~6个疗程的化疗.结果GTV中位体积为39.5 cm3(0.8~158.9 cm3),治疗计划显示平均D95和V95分别达66.9Gy和98.3%,平均剂量和分次剂量均值分别为69.8、2.32Gy.全组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47个月).1、2、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6.4%、88.4%、85.3%和65.9%、49.6%、41.6%.11例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47例治疗后出现鼻咽坏死或大出血,死亡57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次剂量(P=0.016)和GTV体积(P=0.009)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IMRT可提高复发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次剂量和GTV体积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复发鼻咽癌治疗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为鼻咽坏死和大出血.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复发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纲  李彩  刘磊  李声伟  谭颖徽  周立伟 《肿瘤》2002,22(6):514-515
目的:对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复发颈部转移灶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探讨。方法:对31例鼻咽癌放疗后残留颈部转移灶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检了以解颈部转移灶的病理学基础,并进行随访,以确认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优缺点,结果:手术治疗的3、5年生存率为65.52%和30.43%、3、5年无瘤生存率为58.63%和30.43%;死亡病例中死于远处转移者10例(52.63%),颈部术后复发者5例(26.32%),鼻咽部复发者4例(21.05%),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标本病行病理检查见淋巴结外有大量的孤立肿瘤细胞闭,仅4例患者未见淋巴结外肿瘤细胞,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复发的颈部转移灶可首选采用手术治疗,术式应采用根治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首程放疗后578例颈部淋巴结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  徐昕 《肿瘤学杂志》2004,10(5):367-368
[目的]研究鼻咽癌首程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3124例鼻咽癌初诊患者采用60Co分段放射治疗和连续放射治疗后分析淋巴结分期、照野布野、放射剂量及分段治疗问题与颈部淋巴结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淋巴结分期高与颈淋巴结复发有关,N0、N1、N2、N3期复发率分别为12.8%、12.2%、23.7%和27.5%(P<0.001).全颈和半颈照射的复发率分别为19.3%和16.9%(P>0.05).在终止剂量为60Gy和65Gy时,消退剂量45Gy复发率均较55Gy低,分别为12.4%对24.1%(P>0.001)和11.5%对23.3%(P<0.001).连续放疗复发率11.9%,低于分段放疗组的21.8%(P<0.001),分段放疗间隙时间长也与高复发有关(P=0.038).[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与N分期高以及疗程长成正比,靶区漏照或剂量不足也是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2~2008年在本院确诊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38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颈淋巴结复发以Ⅱ区最常见,约74%(28/38),多区复发约63%(24/38)。86%(25/29)为原部位复发。复发淋巴结以形态不规则且边缘不清楚及包膜外侵犯多见,在MRI-STIR序列上病变以中等及低信号多见。DWI以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多见,实性区的平均ADC值为0.79×10^-3mm^2/s,坏死区为2.08×10^-3mm^2/s。[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MRI表现不典型。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PET/CT等多种影像检查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用电子射野图像器件(EPID)拍摄的射野片研究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比较8例接受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和EPID图像,得到各个骨性标志间各个方向的偏差,分别以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最大偏差代表该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范围是-5mm到5.5mm,平均值是(-0.87±1.3)mm,(-0.28±1.5)mm和(-0.55±1.6)mm,大于2mm的误差分别占17.3%、14.3%和17.3%,且各次治疗的摆位误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的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各次治疗间也没有显著差异,首次治疗时拍摄射野片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0.5cm但〈1cm、包膜完整、无中央坏死)给予放疗剂量64Gy时的疗效,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66例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予以64Gy的放疗剂量,以MRI检查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放疗剂量达64Gy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完全缓解62例,有效率达93.9%,放疗前后淋巴结消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均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并在5年随访过程中无颈部淋巴结复发,无颈部皮下组织纤维化患者。[结论]64Gy的放疗剂量对鼻咽癌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转移能很好地控制,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周益琴  王丽君  黄生富 《肿瘤学杂志》2014,20(12):1012-1017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保护颌下腺的可行性,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9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治疗计划保存完整的87例病例测算Ⅰb区和颌下腺的放疗剂量参数,评估Ⅰb区不设靶区但颌下腺设保护区以及Ⅰb区不设靶区同时颌下腺也不设保护区两种情况对颌下腺剂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临床期别、T分期和N分期间颌下腺平均剂量的差异。[结果]对无Ⅰb区照射指征的患者,Ⅰb区不设靶区的同时设立颌下腺保护区并未降低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可显著减少同侧颌下腺的最大放射剂量、最小放射剂量以及平均放射剂量。Ⅰ期以及N0的患者颌下腺平均剂量明显较低(P〈0.05)。Ⅰb区无靶区且同时设立颌下腺保护区的患者,其颌下腺平均剂量明显低于N0患者(P〈0.05)。[结论]对无Ⅰb区照射指征的患者,Ⅰb区不设靶区并设立颌下腺保护区是安全的。调强放疗可以更好地保护鼻咽癌患者的颌下腺,进一步减少放疗后口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5例局部晚期原发宫颈癌患者在MRI图像及CT模拟机引导下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肿瘤区周边剂量40Gy,2次/d,共4d完成。后装结束后1周开始外照射,盆腔淋巴结区剂量50Gy。观察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MRI等发现CR4例,PR1例。出现1例2级肠炎。[结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合并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陈华江  凌昕  李浦 《肿瘤学杂志》2013,19(11):842-845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观察术后IMRT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同时作IMRT及3D-CRT计划,处方剂量4500cGy,分割剂量180cGy。[结果]与3D-CRT相比,IMRT靶区剂量分布更好,平均剂量更高(P〈0.05),肝脏平均受照剂量明显降低(P〈0.05),左肾V12.5、V22.5亦显著降低(P〈0.05)。46例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8.0%、80.0%,死亡的6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远处转移。[结论]对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相对3D-CRT,术后IMRT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临床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60例初治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热疗组(70例)。对照组:接受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后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均接受常规放疗。热疗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灶于放疗第1周开始配合局部热疗。结果热疗组和对照组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4%、21.1%(χ2=16.043,P<0.05),5 a生存率分别为58.6%、41.1%(χ2=4.805,P<0.05),5 a颈淋巴结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1%、76.7%(χ2=13.413,P<0.05),5 a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1%、44.4%(χ2=0.866,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放化疗。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各个靶区和周围正常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2004年7月至10月入院的10例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病人,用前7野方案,每野的照射范围从颅底到锁骨上淋巴预防区.剂量处方是:GTV1为2.18Gy/次,32次,GTV2为2.03Gy/次,32次,CTV1为1.88Gy/次,32次,CTV2为1.80Gy/次,28次.研究GTV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CTV的最小剂量,脊髓、脑干和晶状体的最大剂量,腮腺的50%体积受照剂量.[结果]10例病人GTV1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均值)分别是72.01Gy、68.65Gy、70.48Gy,GTV2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均值)分别是68.66y、65.50Gy、66.98Gy,CTV1的最小剂量为60.10Gy,CTV2的最小剂量为51.18Gy,脊髓、脑干和晶体状的最大剂量分别为44.7Gy、51.7Gy和6.8Gy,高剂量侧和低剂量侧,腮腺的50%体积的受照剂量分别为44.39Gy和39.36Gy.[结论]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的、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比较好的保护,腮腺50%体积受照剂量控制在40Gy~45Gy,显示已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n=40)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n=40)。同步组接受调强放疗加顺铂(80mg/m2)治疗,单放组接受单纯调强放疗。[结果]同步组和单放组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年局部控制率同步组为97.5%(39/40),单放组为92.5%(37/40)(P〉0.05)。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同步组为95.0%(38/40),单放组为80.0%(32/40)(P〈0.05)。同步组Ⅲ/Ⅳ级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同步调强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