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本组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增大。6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呈息肉状突向宫腔或弥漫性填充宫腔;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类似囊性变性子宫肌瘤。2例囊实混合性占位,5例实性占位。7例ESS病变直径范围为2.5cm-15cm,平均8.8cm。肿瘤在MRI平扫上5例T1WI 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囊变,其中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6例可见向子宫肌层侵润性生长,子宫T2WI结合带低信号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可见宫颈、双侧输卵管壁、卵巢及膀胱受侵,1例子宫肌层及宫旁可见扭曲条点状流空信号影。4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滤泡囊肿,3例合并增殖期子宫内膜。病理示低度恶性ESS 6例,未分化ESS 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也可见于子宫肌壁间,多向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出血或坏死囊变时呈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张雷  于韬  满江红 《肿瘤学杂志》2015,21(2):138-141
[目的]分析骨化性肌炎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肌炎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骨化性肌炎为早期或中期病变。病灶分布在大腿7例,腹股沟区1例,腹壁1例,上臂1例。骨化性肌炎T1WI呈等或者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伴有低信号区。4例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短T2信号区可见强化。1例累及骨髓。[结论]骨化性肌炎MRI表现复杂,但好发于股部肌肉、T2WI高信号为主,伴有短T2信号区的强化时提示骨化性肌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足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手足部GCTTS患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25例手足部GCTTS中,局限型20例,弥漫型5例,所有病例均可见软组织肿块紧贴或包绕肌腱生长,其中5例可见邻近骨质侵蚀。病灶信号与正常骨胳肌相比,T1WI上19例呈等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2例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表现多样化,9例呈混杂信号,6例呈高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6例呈低信号;12例增强扫描后,9例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手足GCTTS以局限型多见,MRI上表现有特征性,MRI检查对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结果]18例病变位于幕上,3例病变位于幕下。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DWI呈稍高或高信号,瘤周水肿较明显。CT和MRI增强扫描肿块均较明显强化,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少见。[结论]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虽具有多样、重叠性,在部位、形态、信号或密度改变及强化形式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其影像鉴别分析,在术前作出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结果(1)17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灶均位于大脑半球且累及灰白质。额叶3例,顶叶2例,颞叶1例,额顶叶5例,颞顶叶4例,枕顶叶2例。(2)MRI表现:肿瘤T1WI加权呈等或低信号,T2WI加权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和SE-EPI成像,病灶及周围水肿呈高信号。(3)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9例病灶内钙化,8例多发囊性低密度区。(4)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检查可明确病灶部位及范围,定性诊断须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幕下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SFT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1例行CT平扫,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仅行MRI增强检查。结果:本组5例(4例女性,1例男性)均为单发病灶,均宽基底与脑膜相连,2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凸面,1例跨右侧小脑幕上下生长,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最大径范围约4.1~5.2 cm,5例边界均清楚,4例呈浅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肿瘤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3例T2WI病灶内见片状低信号区,2例病灶内见囊变,2例病灶内见迂曲血管,4例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3例病灶周围见脑脊液环绕征象。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幕下SF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幕下肿块呈浅分叶状并具有脑外肿瘤的征象,CT上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明显强化,T2WI病灶内见低信号区及迂曲血管影时,可考虑诊断该病,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乳腺癌3.0 T 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乳腺癌的3.0T 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 乳腺癌MRI表现: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部分呈深浅不同程度分叶状,边界模糊,并见毛刺征。DWI像: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ADC值为(0.97±0.22)×10-3 mm2/s。动态增强示:不均匀强化,多呈斑点状、条片状或团状,部分病灶周围血管影增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Ⅲ型)曲线29例(80.6%);平台型(Ⅱ型)型曲线5例(13.9%); 流入型(Ⅰ型)曲线2例(5.5%)。36例中34例诊断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 乳腺癌具有一定MRI表现特征,结合3.0T MRI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pPNETs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中,4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6例经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 3个序列平扫,动态增强采用屏气快速多层面扰相位梯度重聚成像T1WI快速扫描序列.将CT和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PNETs位于肌肉6例,盆腔2例,胸腔1例.肿瘤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直径7.4~18.3 cm,平均11.6 cm,境界不清.2例病灶信号和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和囊变;7例病灶有明显的坏死和囊变,其中位于胸腔和盆腔的3例肿瘤均可见显著坏死和囊变.CT平扫肿瘤密度与邻近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双期增强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强化不均匀.MRI T1WI序列肿瘤实体成分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或高信号,MRI增强强化程度较CT强化显著,强化更不均匀.位于肌肉的6个病灶均位于神经路径,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包绕骨骼,3例骨骼破坏轻微,2例骨骼破坏明显,直径与软组织肿块相仿,1例骨骼破坏直径超过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位于骨髓腔,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肿瘤成骨,无明显骨膜反应.结论 pPNETs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多位于四肢、躯干的神经路径上,肿瘤体积较大,边缘不规则,境界很不清楚,强化显著且不均匀;位于胸、腹、盆腔的肿瘤坏死和囊变显著,位于四肢的肿瘤包绕骨骼,或坏死和囊变,或密度、信号相对均匀.pPNETs不仅具有神经源性肿瘤坏死和囊变及明显强化的特征,还具有小细胞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pPNETs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中,4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6例经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 3个序列平扫,动态增强采用屏气快速多层面扰相位梯度重聚成像T1WI快速扫描序列.将CT和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PNETs位于肌肉6例,盆腔2例,胸腔1例.肿瘤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直径7.4~18.3 cm,平均11.6 cm,境界不清.2例病灶信号和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和囊变;7例病灶有明显的坏死和囊变,其中位于胸腔和盆腔的3例肿瘤均可见显著坏死和囊变.CT平扫肿瘤密度与邻近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以上的强化,双期增强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强化不均匀.MRI T1WI序列肿瘤实体成分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或高信号,MRI增强强化程度较CT强化显著,强化更不均匀.位于肌肉的6个病灶均位于神经路径,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包绕骨骼,3例骨骼破坏轻微,2例骨骼破坏明显,直径与软组织肿块相仿,1例骨骼破坏直径超过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位于骨髓腔,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肿瘤成骨,无明显骨膜反应.结论 pPNETs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多位于四肢、躯干的神经路径上,肿瘤体积较大,边缘不规则,境界很不清楚,强化显著且不均匀;位于胸、腹、盆腔的肿瘤坏死和囊变显著,位于四肢的肿瘤包绕骨骼,或坏死和囊变,或密度、信号相对均匀.pPNETs不仅具有神经源性肿瘤坏死和囊变及明显强化的特征,还具有小细胞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FIGO 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息肉状病灶或较大的肿块。 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图像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5%、 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 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是准确可靠的,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门P的I临床及CT和MRI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以及强化方式,并将CT与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SPTP好发于胰头,影像学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胰腺肿块,瘤体通常比较大。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影,部分实性结构呈乳头状或壁结节样突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MRI表现为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可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实性部分增强呈渐进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囊性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囊性脑膜瘤,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36~70岁,平均49.7岁,行颅脑MRI平扫和增强,其中3例加做MRS,结合手术病理,采用Nauta分型分析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特点.结果:囊性脑膜瘤主要位于大脑凸面,以广基与硬脑膜相连,MRI多表现为实性肿物伴有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实性部分以等或长T1长T2信号为主,囊性部分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囊壁可有或无强化.本组17例中,Nauta I型7例,NautaⅡ型8例,NautaⅣ型2例.结论:囊性脑膜瘤较为少见且不易于与其他颅内囊室性病变进行鉴别,磁共振常规扫描结合增强扫描及MRS有助于对该疾病正确诊断,同时对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MRI表现及其与其它侧脑室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侧脑室脑膜瘤的MRI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侧脑室脑膜瘤病人多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肿瘤多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呈类圆形、分叶状,6例良性脑膜瘤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及强化较均匀,余1例非典型性脑膜瘤信号及强化不均匀,T1WI等信号伴稍低信号,T2WI等信号伴高信号。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对其进行诊断并和其它侧脑室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有完整硬化环,环壁厚薄较均匀,无骨膜反应。2例为多发病变,病变累及双侧股骨及髂骨;2例MRI检查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1例CR及CT检查提示病灶内有骨性分隔和软组织密度影。结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特异性,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脊柱转移瘤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放疗前、后2个月的磁共振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DWI序列。比较常规MRI序列与DWI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同时对照分析30例患者放疗前、后的DWI信号、ADC值。[结果]放疗前常规MRI扫描共发现病灶48个,累及42个椎体。DWI序列发现病灶56个,累及48个椎体。放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MRI,SET1WI上脊柱转移瘤信号不变或略有下降。FSET2WI上20例信号轻度下降,10例不变。而在临床症状有改善的26例病例中,相对于放疗前,转移瘤DWI信号明显降低。在b=650s/mm2的DWI中,脊柱转移瘤放疗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72±0.21)×10-3mm2/s,放疗后ADC值升高到(1.32±0.22)×10-3mm2/s;相邻正常椎体骨髓的ADC值较转移瘤低,且放疗前后没有变化。f结论]DWI序列既可以提高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也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脊柱转移瘤的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影像表现易与脑膜瘤混淆,本文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颅内HPC12例。12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颅内HPC的MRI特征:肿瘤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9例,75%),肿瘤呈窄基底附着于硬膜(7例,58-3%),瘤内迂曲血管流空影(7例,58-3%),瘤内见囊泡状T1低信号和孔高信号(8例,66.7%);DWI呈高信号(8例,66.7%);肿瘤强化呈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66.7%)。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瘤内血管流空信号、DWI呈高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及肿瘤以窄基底附着于硬膜是诊断颅内HPC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斑点状、务状及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MR中,3例T1WI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内见斑点状、细条状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靶"征,CT平扫中心密度与肝实质相仿,周围被更低密度环绕,对应MR在T1WI呈中心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均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中度和轻度强化.1例瘤内伴假性动脉瘤,2例有假包膜,表现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变边缘环形强化.结论:CT、MR表现可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对微小脂肪灶的检出及病变增强扫描特点有助于H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