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住院清醒新生儿按照奇偶数随机分成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各52例。统计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及操作所需时间。结果较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且操作所需时间短,均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采血相比,经桡动脉采血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损伤小、操作时间短等优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金彩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00-1001
目的:比较桡动脉与股静脉穿刺方法.方法: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采血,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观察损伤程度.结果:1次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3.8%,对照组82.4%;平均操作时间观察组6.5 min.对照组9.2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5.36%,对照组12.5%.结论:小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损伤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时间、成功率及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1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9例。对两组患儿穿刺采血时,分别记录操作时间、成功率和血管损伤情况。结果:一次采血成功率A组为90%,B组为84%;操作平均时间A组6min,B组为10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A组为7%,B组为20%。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不同采血部位的对照分析,探索更适合于新生儿的采血部位。方法:选择新生儿科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率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肱动脉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及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桡动脉是适合于新生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246例需要采集血气标本的新生儿,分别在股动脉、桡动脉2个部位穿刺抽取血气标本。结果桡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采血。结论桡动脉穿刺在一次成功率、误人静脉率、血肿形成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三种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对比分析,探索婴幼儿最佳穿刺采血部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543例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的婴幼儿,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按采血部位随机分为三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按压时间、凝血发生率、患儿对疼痛反应强度。结果三组的标本凝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与肱动脉组、股动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按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有显著差异性(P<0.05),桡动脉组患儿的疼痛反应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婴幼儿经桡动脉、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在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按压时间、凝血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桡动脉穿刺患儿对疼痛反应强度低于肱动脉、股动脉。因此,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部位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观察比较,为临床操作选择最佳采血部位,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我科246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比较各部位的一次成功率、误穿率、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成功率、误穿率无明显差异(P>0.05);股动脉、足背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成功率高,患者疼痛较轻,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动脉采血方法(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在肺病科临床应用中的差异,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方法。方法住院患者随机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三种不同的动脉采血法,本组350例次肺病科病例采血,比较三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误穿率、穿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足背动脉采血组一次性成功率最高(96.67%),其次为桡动脉采血组(92.11%),股动脉采血组一次性成功率在三组中最低(84.5%);在误穿静脉的发生率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其中足背动脉采血组误穿率最低(0.00%),穿刺120例次,未发生误穿。其次为桡动脉采血组(11.40%),股动脉采血组误穿率在三组中最高(18.10%);比较了三组在操作时间方面的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三组相互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中足背动脉采血组所需时间最短,其次为桡动脉采血组、股动脉采血组;三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背动脉采血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其余两组。结论足背动脉采血比股动脉、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误穿率低、穿刺时间短、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明显小。讨论三种不同动脉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采血发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误穿率低,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一种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动脉穿刺采血法。方法 将 40 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观察 ,分别实施股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结果 股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均 P >0 .0 5 )。结论 桡动脉可代替股动脉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采集脑出血患者的血气过程,并针对性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_2014年5月就诊的12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64例,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血气采集和护理工作,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穿刺情况、操作时间及穿刺点血肿例数。结果桡动脉组在首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上均高于股动脉组,且穿刺部位发生血肿率、准备时间、操作耗时、按压时间及总耗时上均低于股动脉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进行动脉血气采集时,桡动脉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血管损伤轻,可以优先选取桡动脉进行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新生儿疾病筛查需要,对出生后72 h的新生儿进行足底穿刺采血,并在哺足6次母乳后进行.方法 将553例新生儿分为直刺法组163例和斜刺法组390例,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法穿刺采血,标本要求收集3个血斑,每个血斑要一次吸透.结果 直刺法穿刺成功率为83.4%,血片合格率为96.3%.斜刺法穿刺成功率为95.4%,血片合格率为99.7%.两组比较,穿刺成功率及血片标本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直刺法导致6例足底皮肤损伤,斜刺法无一例足底局部损伤.结论 经过长期的穿刺采血总结对比,在采血过程中对一些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明显减少足底采血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的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杨玲 《北方药学》2014,(9):141-141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采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300例需采集血气标本的新生儿,分别在股动脉、桡动脉穿刺采取血气标本。结果:桡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结论:桡动脉穿刺在一次成功率、误入静脉率、血肿形成方面优于股动脉穿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A组)和桡动脉组(B组),各150例.对两组采血方法中1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后穿刺点青紫范围、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青紫范围半径<0.2 cm的有70例,占73.3%;发生血肿的有3例,占6.0%;1次穿刺成功的有140例,占93.3%.A组青紫范围半径<0.2 cm的有26例,占23.3%;发生血肿的有12例,占21.2%;1次穿刺成功的有132例,占88.O%.结论 经胫后动脉采血技术简便,采血成功率大,易掌握,且能提供多一个采血部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因穿刺造成的伤害及痛苦。方法直接用一次性注射器接头皮针在前臂掌侧桡动脉处进行穿刺。结果100例新生儿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穿刺成功率高,采血量不受血管充盈程度的限制,创伤小压迫时间短。结论有效的解决了新生儿临床采血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动脉取血的最佳部位。方法:将我科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50例进行血气分析的患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和股动脉穿刺组,比较两组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穿刺组一次成功率比股动脉穿刺组高(P<0.01),穿刺后血肿形成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桡动脉穿刺组较股动脉穿刺组低(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取血方法优于股动脉穿刺取血,应作为儿科动脉取血部位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技术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桡动脉采血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中,新生儿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随后经随机数字表方法将70例新生儿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不进行护理,35例观察组在采血前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成功采血率和血肿或者局部瘀斑发生率分别为91.43%和5.71%,对照组新生儿一次成功采血率和血肿或者局部瘀斑发生率分别为71.43%和25.71%,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后P <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护理可降低血肿或者局部瘀斑比例,提升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四种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对比分析,探索最佳穿刺采血部位.方法 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568例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按采血部位分为四组,对比四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皮肤瘀青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四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皮肤瘀青发生率及血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股动脉组误穿静脉率为9.5%,按压时间为(10.29±0.50)min,皮肤瘀青发生率为12.9%,血肿发生率为10.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四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肱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在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致皮肤瘀青发生率及血肿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中的应用,进而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12至2012年12期间200例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100例采用目测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对照组100例采用触摸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观察分析两种方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中一次成功率及平均采血时间,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对比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照组90.0%,观察组9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采血时间比较对照组(5.4±1.5)min,观察组(3.6±1.7)min,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对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应用目测定位法是可行的,可以明显缩短抽血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丽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27-427,429
目的探讨不同留置部位在新生儿动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0年行动脉留置针的患儿160例,按照穿刺部位分为5组,分别接受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股动脉、颞动脉等不同部位进行动脉留置,并对5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平均穿刺时间、堵管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置管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最高、堵管率最低、穿刺时间最短且留置时间最长,但并发症较多。颞动脉并发症最低,但堵管率较高。结论动脉留置针可避免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几率,不同穿刺部位各有优势,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