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吸入麻醉是将吸入麻醉药通过机械回路进行通气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入血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配合静脉用药,从而产生全身麻醉效应。吸入麻醉易于调控,因而安全、有效,能满足各种手术需要。静吸复合全麻有一定时间的诱导期。由于诱导期用药剂量大,机体状态的变化及麻醉药对心血管的作用影响剧烈,易出现躁动、喉痉挛等并发症。因此,做好静吸复合全麻的护理十分重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痛人流术麻醉常用的药物配伍为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其中包括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本文对近年来无痛人流麻醉用药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围绕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的剂量选择、给药方式、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无痛人流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针刺复合全身麻醉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4例食道癌行择期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全麻组,B组为电针复合全麻组;并选7例健康人为C组。A、B两组病人术前用药及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针刺双侧下翳风和三阳络透郗门穴位,连接韩氏神经刺激仪(HANS,LH-202H),刺激频率15HZ,波型为间断连续交替波,强度为“2”或“3”,诱导时间20~30分钟后,进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A、B两组食道癌患者麻醉前的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与健康正常人比较,均低于健康正常人(P<0.05或P<0.01),CD8+则高于健康正常人;复合组麻醉前、手术毕、麻醉后第5天的T细胞亚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毕、麻醉后的T细胞亚群值呈上升趋势;全麻组麻醉前、手术毕、麻醉后第5天的T细胞亚群比较,手术毕、麻醉后的T细胞亚群值呈下降趋势,其中以CD3+下降最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复合全麻能减轻全麻及手术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罗京勇  项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822-2824
脑电双频指数、边缘频率可用于监测全麻患者气管插管的麻醉深度,但未有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中应用的报道。本研究为了对此作一探讨,观察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中,不同的全麻用药组合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边缘频率监测麻醉深度是否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ASAI~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复合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置管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全麻组按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两组的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种类和方法相同.连续监测,比较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HR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异丙酚的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复合组在气管插管时和拔管时SBP、DBP和HR的变化接近于麻醉前,全麻组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明显高于麻醉前,复合组的SBP、DBP和HR与全麻组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的用量显著减少,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对血压、HR影响小,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麻醉用药量,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术后躁动少,术后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6.
史玉华  魏智慧  韩田 《河北医药》2010,32(16):2248-2249
针麻具有镇痛、镇静、调节机体内环境、器官保护等作用[1-3],但单独应用麻醉效果不完善。全麻的麻醉效果可靠,但用药量大,代谢时间长,术后恢复慢。针麻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如何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针麻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方开云  何祥  史静  谭立 《天津医药》2011,39(9):847-848
肌松剂的残余阻滞能引起患者严重呼吸抑制,甚至危及生命,是肌松剂临床应用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全身麻醉(全麻)后肌松残余作用的发生率可高达50%[1]。为减少残余肌松的危害,除应用更为短效的肌松剂、更有效的肌松拮抗剂及肌松监测外,寻找一种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合理控制肌松剂用量的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全麻维持中对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雪丽 《黑龙江医药》2021,34(1):135-137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常规全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应用全身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全麻方案,对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  相似文献   

9.
贺昌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19-1520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30例和复合组30例,全麻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 ;复合组采用全身麻醉复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术中心血管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前后,复合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麻组麻醉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8、10.02、3.93,均P<0.05);复合组心肌缺血、心动过缓、心脏骤停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全麻组的10%(x2=3.36,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进行全身麻醉患者198例,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芬太尼组98例和瑞芬太尼100例,观察两组方法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血液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芬太尼、瑞芬太尼抑制插管所致机体应激反应相当,舒芬太尼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影响小。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是全麻理想的搭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将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3例行全麻胃癌根治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31例)常规全麻处理,观察组患者(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用药总剂量、丙泊酚用药总剂量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能够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Ⅰ~Ⅱ级,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每组各25例。记录两组不同时段MAP、HR及动脉血pH、PaCO2情况,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术后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GEA组在气腹后30min的MAP、HR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而GA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GEA组气腹后5、30min动脉血pH值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增加(P<0.05);而GA组pH值、PaC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GA组和GEA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4%和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清醒时间上差异不大(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能更好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一种效果好、实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1945年Levy报道3~4岁患儿术后出现短暂情绪后遗症与麻醉密切相关以来[1],人们一直未间断对麻醉与神经认知行为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2].1999年Ikonomidou等[3]发现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能诱导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2003年Jevtovic-Todorovic等[4]研究表明异氟烷复合咪达吟仑能引起出生后7 d大鼠神经元凋亡大范围增加,并损害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能力.此后,人们对全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研究迅速增加.本文对全麻药物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采用全麻进行手术,42例采用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手术。分别对患者术前1天、术后7天的神经精神功能进行检测,判断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前神经精神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术后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神经精神功能恶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与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221-22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0月我院骨科拟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全身麻醉组实施单纯的喉罩全麻,复合麻醉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病例使用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以及平均心率;平均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拔管时间、持续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结果复合麻醉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实施喉罩全麻组,P 0.05;复合麻醉组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单纯实施喉罩全麻组,P 0.05;干预前两组平均动脉压以及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复合麻醉组平均动脉压以及平均心率优于单纯实施喉罩全麻组,P 0.05。复合麻醉组平均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拔管时间、持续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单纯实施喉罩全身麻醉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张颖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162-162
目的探讨分析麻醉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08月至2012年08月139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患者麻醉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组),另外71例患者麻醉前未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镇静痛效果评分为(2.4±1.1)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缩短全麻患者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7.
吸入麻醉是将吸入麻醉药通过机械回路进行通气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入血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配合静脉用药,从而产生全身麻醉效应。吸入麻醉易于调控,因而安全、有效,能满足各种手术需要。静吸复合全麻有一定时间的诱导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预处理对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布托啡诺预处理情况分为预处理1组(n=35,全麻诱导前予以1mg布托啡诺预处理)、预处理2组(n=25,全麻诱导前予以2mg布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所有妇科腹腔镜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用药选择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吸入麻醉药选择恩氟烷,监测麻醉前、诱导后、气腹后、拔管后的HR、MAP、SpO2变化,记录患者麻醉后清醒时间以及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78例均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和肌松作用,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可选择不同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采用吸入全麻药异氟烷在短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短时(30min左右)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56例,施以静吸复合全麻,采取静脉快速诱导,术中以吸入1.5%~2.0%异氟烷维持,监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CO2气腹前、CO2气腹后、拔管前、拔管后的血压、脉搏、心率、心电、血氧饱合度的变化。结果:所有选择病例心血管系统在围术期均比较平稳,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吸入全麻药异氟烷应用于短时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和协同肌松作用,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可控性强,是较为理想而又安全的全身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