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出血性脑梗塞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医学文选》2004,23(1):33-34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塞 (HI)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3例 H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中首发症状偏瘫 1 0例 ,失语 4例 ,失认 4例 ,头痛呕吐 3例 ,昏迷 2例。入院时即诊断为 HI者 2例 ,入院时诊断为脑梗塞者 2 1例 ;HI发生至脑梗塞 <8h为 2例 ,<7d为 5例 ,8~ 1 4d为 1 6例。头颅 CT或 MRI检查结果显示 HI位于大脑皮质 1 0例 ,基底节区 6例 ,小脑 2例 ,大脑半球 5例。梗塞面积 >2 cm2 2 3例。其中 4例采用溶栓治疗 ,在脑梗塞常规治疗过程中 1 7例无好转复查发现 ,5例常规复查发现。经调整治疗 ,1 8例好转 ,5例死亡 ,死亡率 2 1 .7%。结论  1出血性脑梗塞临床表现不典型 ;2适时复查 CT或 MRI:3慎用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H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结果 HT发生于梗死后9 h~15 d,平均(8.26±0.35)d,14例发生于溶栓治疗后。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10例,脑实质内血肿(parenchyma haematoma,PH)6例。出血位于脑叶8例,基底节区6例,中线额叶-胼胝体区域1例,小脑1例。HI表现为梗死区域内点状、斑片状、条索状、脑回状出血灶;PH表现为梗死区域血肿形成,伴占位效应,主要发生于较大面积梗死灶中。结合影像学复查,本组CT及MRI均能对HT作出诊断,以MRI的DWI序列显示最佳,T2WI序列其次。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脑叶部位的梗死溶栓治疗2周内更易并发HT;CT及MRI随访尤其是MRI DWI序列可明确HT。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CT在出血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8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2-6d内经CT检查诊断为出血性脑梗塞的5例,7-13d经CT检查诊断为出血性脑梗塞的9例,14-22d经CT检查诊断为出血性脑梗塞的10例,超过22天以上经CT检查诊断为出血性脑梗塞的4例。同时,28例患者中属于血肿型出血性脑梗塞15例,非血肿型出血性脑梗塞13例。占位效应轻度12例、重度16例。结论:CT可为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促病患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影像特征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临床与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出血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该文收集科室自1997年1月一2005年10月闻共收治资料较完整出血性脑梗死62例,29天内经CT或MRI证实有出血征象,符合HI的诊断。结果:62例除2例自动出院外,显著进步15例,进步35例,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大面积栓塞的病人尤其是在发病后2周内需定期复查CT或MRI。且发生越早病情加重的比例越多,发生的越晚,病情加重的越少。头颅CT和MRI是诊断HI的最重要无创性检查。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首选检查为CT。但随着功能性MRI和快速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研究表明,MRI对梗死后的出血性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及检测价值,对脑梗死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HI)的发病特点及CT表现,帮助临床正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抢救治疗方案。方法对25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5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CT表现主要为低密度灶内及/或周边出现高密度影,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中心型、边缘型、混合型;临床上多发生在发病后第二周,症状相对较重,抗凝溶栓治疗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反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塞是在缺血性脑梗塞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临床上应注意抢救治疗的方案和时间窗,并适时复查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巩固出血性梗塞的认识及临床中治疗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总结32例出血性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以及与原发病、临床中特殊治疗的关系。结果 32例病例中均为较大面积梗塞,在入院3~7d内再复查头颅CT,发现其梗塞灶出现大小不等出血病灶,大部分病例为脑梗塞或溶栓抗凝治疗后病例。结论 脑梗塞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治疗适应征及及时复查CT以了解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出血性脑梗塞临床资料,发病4h内溶栓治疗前均行MRI检查示脑梗塞征象;15例溶栓后3天、1例溶栓后6天查CT示脑内出血。结果 16例均无死亡,出血后给予止血、脱水、脑保护等综合治疗,其中3例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30 d生存状态良好,GCS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有:心源性脑栓塞14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其他原因2例,好发于颈内动脉系供血区,少数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根据CT表现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又可分为出血性脑梗死Ⅰ型、出血性脑梗死Ⅱ型、脑实质血肿Ⅰ型以及脑实质血肿Ⅱ型,临床表现复杂并且多变,CT和MRI 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后,好转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67%.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心源性脑栓塞、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或溶栓史,常发生于脑梗塞后的3 天内,应注意观察发病过程并给予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出血性脑梗死Ⅱ型和脑实质血肿Ⅱ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后出血亦称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infarction ,HI) ,是指脑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自CT和MRI检查普及以来 ,其临床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我院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3月经CT或MRI诊断HI 3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36~ 79岁 ,平均 6 1岁 ,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HI。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8例 ,糖尿病史 12例 ,冠心病史 2 1例 (并发房颤 8例 ) ,风心病 6例 (并发房颤 4例 ) ,冠心病及风心病并发房颤 12例 ,经临床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本组有 16例接受过溶栓治疗。1.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H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6例HI的发病情况,特点,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HI的发生率为2.1%(26/1255),心性脑栓塞中HI的发生率为39.47%(15/38),血糖增高,溶栓、抗凝治疗可能与HI的发生有关,6-20d发病最多为73.08%(19/26),CT表现为原有低密度病灶内出现高密度,MRI在急性期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亚急性期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慢性期T1和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应用6-氨基乙酸等治疗后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3例,无变化2例,恶化3例,死亡3例,结论:HI的发生率低,应及时行CT和MRI检查,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掌握治疗原则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脑梗塞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收治18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发生率为5.5%,其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的脑动脉栓塞,血糖升高、溶栓及抗凝治疗可能与出血性脑梗塞有关。经综合治疗后好转16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诊断及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塞(HI)是指脑梗塞病人由于梗塞区血流再通而发生出血。以前,HI多经尸检方能确诊,随CT的应用临床上已能早期诊断,并能进行随访观察。本文对1988~1993年经CT证实的386例脑梗塞患者中的31例HI的CT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病因、发病机理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HI患者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6~75岁,其中46~49岁4例,50~59岁8例,60~69岁16例,70~75岁3例。高血压动脉硬化者10例,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者4例,冠心病伴房颤者8例,糖尿病3例,食道癌1例,无任何病史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e Infarction,简称HI),系缺血性中风病人由于梗塞区血流再灌注而发生出血。近年来,随着抗凝和溶栓治疗及CT的应用,HI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1991年1月至1992年7月收治经临床诊断并经CT证实的HI病人共6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出血性脑梗死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自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的最常见病因为心源性脑梗塞及大面积脑梗塞.其次与高血压、高血糖、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有关.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先兆.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在发病后的1-2周.结论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病人,避免应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发病高峰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或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6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在发病21d内复查头部CT或MRI,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21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15例。将这二种分为四型,HI1、HI2、PH1和PH2,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于病初及出院时各评分1次,以第二次评分减少作为脑功能改善的指标。结果 HI1、HI2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1、PH2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应用溶栓、抗凝、降纤及抗聚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心房颤动史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溶栓治疗的进展及头颅CT的广泛应用,出血性脑梗塞(HI)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我院于1996-01~1997-10收治的380例脑梗塞病人中发现出血性脑梗塞13例、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38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脑栓塞23例(60.5%),脑血栓形成15例(39.5%);发生于2周内者36例(94.7%);血肿型18例(47.4%),非血肿型20例(52.6%);大面积梗死者30例(78.9%)。治疗有效率60.5%,病死率13.2%。结论对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在发病2周内多次进行CT复查,以利于H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梗塞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柳结 《华夏医学》2001,14(4):516-517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CT及 MRI的普及 ,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大为提高。现将我院 1994年至 2 0 0 0年 3月经 MRI确诊的 48例出血性脑梗塞作如下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9例 ,女 19例 ,年龄 2 9~ 72岁 ,平均5 9.8岁。合并冠心病 7例 ,风湿性心脏病 8例 ,慢性心房纤颤17例。1.2 发生时间及病因 梗塞发病 2 4h内出血 6例 ,48h内 7例 ,2~ 7d2 4例 ,7~ 14d8例 ,>2周 3例。病因 :心源性脑栓塞17例 ,大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 16例 ,尿激酶溶栓治疗 14例 ,抗凝治疗 1例。1.3  MRI资料  1部位 :大脑中动脉主干 2 8例 …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梗死 (HI)易误诊为进展性脑梗死 (SIP) ,现将我院神经内科 2 2例HI患者误诊为SIP的原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17例 ,女 5例 ,年龄 4 2~ 78岁 ,平均 5 8 2岁。入院时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 ,其中心源性脑梗死 13例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 9例。入院后给予降纤酶、扩血管、脑保护、脱水治疗 ,部分患者给予抗凝治疗 ,但患者病情均日渐加重 ,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或恶化。其临床表现如下 :偏瘫加重 12例 ,意识障碍加重 9例 ,认知水平下降 6例 ,言语障碍加重 5例 ,病情无变化 2例。临床均误诊为SIP ,后经CT(部…  相似文献   

20.
吴升强 《海南医学》2014,25(4):515-517
目的 提高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诊断水平及新认识.方法 对6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后复查头部CT,常规扫描37例,薄层扫描23例.出血性转化在梗死后1d检出3例,2~3 d检出16例,4~7 d检出9例,8~14 d检出32例.CT表现分3型:中心型(13例)、边缘型(21例)、混合型(26例).结论“出血性转化”已代替“出血性脑梗死”和“梗死后出血”,大面积脑梗死最易发生出血性转化,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出血性转化的金标准,CT为首选的主要检查方法,薄层扫描更利于病变早期检出,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