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坤祥  薛黔  张永 《解剖与临床》2010,15(5):371-372
目的:探讨小圆肌和大圆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特征和构成比例及其相关生理功能,为骨骼肌运动生理和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数据.方法:选取4例16~40岁(均死于非神经肌性疾病)死后12 h内的国人尸体两侧小圆肌和大圆肌,在肌腹中部取材共16块立即置入液氮,随后作恒冷箱冰冻横切片(-20℃,厚10 μm),用肌球蛋白ATP酶法染色,研究两肌的肌纤维分型分布、测定各肌I型(慢缩)、Ⅱ型(快缩)肌纤维的构成比例.结果:(1)小圆肌和大圆肌的肌纤维分成Ⅰ型、Ⅱ型,两型肌纤维呈棋盘格式混杂分布;(2)两肌的Ⅰ型肌纤维平均百分率分别为57.9%和55.0%;(3)同型肌纤维的分布频率在左、右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圆肌和大圆肌以I型肌纤维分布稍占优势,为国人肌纤维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体外对家兔骨骼肌两型肌纤维细胞进行不同培养方法的摸索和对其标志蛋白MHC同功型变化的检测,探索两型肌纤维细胞间的转化条件。方法运用改良的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家兔骨骼肌的肌纤维类型进行染色并观察;应用RT-PCR方法检测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家兔骨骼肌MHC亚型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肌组织消化组:固有半膜肌表达MHCⅠ型及少量的MHCⅡ型,副半膜肌表达MHCⅡa和Ⅱb型。细胞培养组:常氧高糖组固有半膜肌表达MHCⅡa和Ⅱb,不表达MHCⅠ型;副半膜肌表达MHCⅡa和Ⅱb,不表达MHCⅠ型;低氧高糖组固有半膜肌表达MHCⅡa和Ⅱb,不表达MHCⅠ型;副半膜肌表达MHCⅡb,不表达MHCⅠ型。结论含15%FBS的常氧高糖培养基适宜骨骼肌细胞生长,并且在低氧高糖条件下,骨骼肌Ⅰ型纤维有向Ⅱ型纤维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肌腱袖肌群的构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的目的是了解肌腱袖肌群的构筑特点,功能及其临床意义,对10侧人肌腱袖诸肌进行了构筑学研究,结果表明,冈上肌是环羽肌,其生理横切面积与肌重的比率显大于其余三肌(P<0.05),作推测冈上肌在人类是一块处于进化状态的上肢带肌,肩胛下肌是由5-7个羽构成的多羽肌,冈下肌与小圆肌为羽肌,以上三肌的生理横切面积之和比冈上肌和三角肌的生理横切面积之和更大,这充分说明人类肩关节运动中协同肌群的重要性,本讨论了肌腿袖肌群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骨骼肌纤维类型及其表达的专一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是骨骼肌功能和适应性的结构和分子基础.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被认为是决定肌纤维快、慢类型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区分肌纤维类型和研究肌适应性的分子标志.运动可以导致肌球蛋白重链不同亚型之间的转变.本文就肌球蛋白重链与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模式对骨骼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转变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人缝匠肌上、下半肌纤维型的分布,目的是比较上、下半肌纤维型的分布差异,探讨双关节肌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结果指出,缝匠肌上半Ⅰ型纤维占60.7±10.1%,下半Ⅰ型纤维占56.9±6.6%,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左、右侧比较也未见差异。作者认为缝匠肌的上、下半在功能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骨骼肌的纤维类型及其转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运动器官,纤维类型和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以及在不同肌组织中的分布和构成比例,决定其对复杂功能的适应性。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人们对骨骼肌纤维亦有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骨骼肌纤维类型及其细胞与分子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骼肌纤维类型众多,不同肌组织分布和构成比例不同,以适应其复杂的功能。肌纤维类型及其表达的专一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是骨骼肌功能差异和适应性的结构和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后侧手术入路与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具成人尸体(男23,女7)60侧上肢标本,对肩关节后侧手术人路的有关解剖:即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形态、毗邻及其问的神经界面等进行了观测,并提出了沿肩胛下角至肩峰后角连线中1/3段:即小圆肌内侧段上缘,与冈下肌之间,进入并向外侧分离,是后侧入路安全抵达肩关节囊后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肱骨大结节侧面观分型,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西南医科大 学附属中医医院患者292 例肩胛骨CT图像,根据肱骨大结节侧面观大结节的形态,进行分型;同时测量患者大 结节最高点与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小结节止点的边长面积、及结节间沟的宽度、深 度。结果: 肱骨大结节依据侧面观形态可分为3 种类型,丘型46.92%、平坦型26.71%、弧型26.37%。132 名肩 袖损伤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分析中,弧型23.5%、平坦型17.4%、丘型59.1%。丘型的冈上肌止点边长均小于平 坦型和弧型边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丘型的冈上肌止点面积均小于平坦型和弧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 肱骨大结节不同的侧面观分型对于预防、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肩袖损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四肢骨骼肌两型肌纤维的横切面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查清人四肢骨骼肌两型肌纤维的横切面积和直径。方法 用死后24h内男性尸体5具(年龄21 ̄28岁),分别取双侧上、下肢29块肌共48块肌组织,作恒冷箱冰冻横切片。以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pH9.4),将肌纤维分为I型和Ⅱ型。用网形测微尺测量两型肌纤维的横切面积和直径。结果 人四肢不同骨骼肌的肌纤维粗细各不相同,其平均横切面积范围在1780 ̄4760μm^2之间,平均直径为47.6 ̄7  相似文献   

11.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运动器官,骨骼肌的研究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骨骼肌是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且各种类型的肌纤维具有不同的收缩性质.生后发育过程中肌纤维型的构成对骨骼肌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回顾文献,本文就骨骼肌生后发育,肌纤维分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BCL-2、Bax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患者骨骼肌中的表达,探讨AMA在LSM中的诊断价值及细胞凋亡在LS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8例患者肌肉组织活检标本进行AMA、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其中经临床、肌肉活检病理确诊的LSM患者10例,正常肌肉组织3例及非线粒体肌病组织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光镜下,LSM患者骨骼肌AMA免疫组化染色可见Ⅰ型肌纤维中有大量棕黄色细颗粒沉积;BCL-2在18例患者的肌纤维和小血管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Bax在5例非线粒体肌病组织中的肌纤维和小血管中有表达.结论 LSM患者的骨骼肌纤维中存在有异常线粒体增多现象,AMA可作为诊断LSM的一个病理学指标.LSM和非线粒体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均存在凋亡因素的异常调节.  相似文献   

13.
骨骼肌的亚部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剖学在阐述骨骼肌的功能时,往往是以一块整肌作为功能单位的。随着对骨骼肌功能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大量开展肌纤维型分布的研究以来,以整块骨骼肌作为研究对象往往产生许多困难和不一致的结论。因此,自1974年以来,Letbetter和English等提出骨骼肌亚部化(compartmentalization)的概念,即某些骨骼肌由于其本身的形态和结构上的特点,可以划分成更小的单位,他们称之为亚体(subvolume)或亚部(compartment)。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分别经酸性和碱性预孵育液处理的肌球蛋白ATP酶反应法对骨骼肌肌纤维分型的影响.采用酸性(pH4.5)和碱性(pH10.4)预孵育肌球蛋白ATP酶法对大鼠躯干的腹外侧荐尾肌、后肢的处长伸肌相邻切片分别染色,然后比较相邻切片的相同肌纤维类型。结果显示两种预孵育液对ⅡA型肌纤维的分型设有影响,而酸性预孵育液处理后所鉴别的Ⅰ型和ⅡB型肌纤维,在经碱性预孵育液后有少数分别呈现为ⅡB型和ⅡA型肌纤维。本研究表明酸和碱性预孵育ATP酶染色对骨骼肌肌纤维的分型没有完全对应的“镇相”结果,这可能提示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在不同的酸性和碱性环境中有不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化方法区分肌纤维型王占友张开石玉秀(中国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沈阳110001)成年动物的骨骼肌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混合组成。肢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各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及分布方式各有其特点,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同一肌肉的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新型双叶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以解决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大、小结节的固定问题,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其固定肱骨大、小结节的稳定性。方法取12具新鲜冰冻带肩袖肌的肱骨标本,编号后随机分成A、B两组,建立相同的肱骨大、小结节骨折模型。其中,A组用新型双叶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B组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缝线缝合固定,小结节同时加用1枚3.5 mm空心螺钉固定。分别对两组标本进行肩胛下肌、冈下肌及小圆肌、冈上肌牵拉实验及大、小结节抗拉实验测试。结果肩胛下肌牵拉实验:A组在180 N拉力以及疲劳实验后位移均明显小于B组(P0.05)。冈下肌及小圆肌牵拉实验:两组在150 N拉力以及疲劳实验后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冈上肌牵拉实验:两组在90 N拉力以及疲劳实验后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节抗拉实验:A组失效载荷明显大于B组,且A组失效位移明显小于B组(P0.05)。大结节抗拉实验:两组在失效载荷、失效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新型双叶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肱骨小结节的固定效果较缝线+空心钉螺钉固定更坚强,具有能同时固定大、小结节的优势。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肱骨大结节上面观的形态学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296例肩关节CT扫描图像根据大结节上面观形态进行分型,分别测量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以及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 结果 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形态可分为3型:弧形45.60%(135例),平坦形44.26%(131例),丘形10.14%(30例)。弧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止点长度短于平坦形和丘形;丘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均短于弧形和平坦形;丘形的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大于弧形和平坦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解剖学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分型的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对临床肱骨大结节相关疾病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纤维增强超弹性基体模型的骨骼肌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骨骼肌复杂的机械动力行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骨骼肌行为进行力学分析.将骨骼肌视为肌纤维和超弹性基体构成的复合材料,纤维应力分为主动和被动两部分,主动应力依赖于疲劳状态、激励波形、收缩速度和现时长度,而被动应力与普通材料相同,仅依赖于现时应变.利用商用软件ABAQUS,对蛙大腿肌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在周期激励作用下,不同时刻的单轴应变和代表性节点的位移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骨骼肌表现出大变形特性,单轴最大应变达到69%.而且由于引入了疲劳函数,所采用的数值分析技术可模拟骨骼肌的主动与被动机械行为,且容易实现,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是一组异质性的骨骼肌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肌无力伴骨骼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根据不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炎性肌病可分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包涵体肌炎(inclusion-body myositis,IBM);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广泛出现的毛细血管周围(DM)、肌束膜和肌内膜(PM,IBM)的多种炎性细胞浸润.IIMs患者通常出现肌萎缩(以近端肌肉更为严重)、肌纤维化、肌无力、肌肉耐力降低和进行性发展的肌肉炎症,随着病情的进展,肌纤维的丧失和肌组织的纤维化不断加重,导致骨骼肌收缩能力的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对人体小腿骨骼肌进行染色,总结肌内神经分布规律并进行肌亚部划分。方法:16侧成人标本小腿的全部骨骼肌进行解剖分离,注意保留神经蒂,在此过程中进行解剖学测量。解剖分离后的肌肉用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进行处理,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Sihler染色方法在固定、除色素、溶液配制和染色过程中的4个方面的改进,染色结果更加理想;肌内神经在肌内的分布及走行规律为在起点入肌时顺肌纤维分布,在肌中部入肌时有一组肌内神经分支回返分布,当肌被肌内腱膜分成几组时神经分支也将相应分为几组;显示小腿骨骼肌可以实行亚部移植的有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骨长肌。结论:改良后的Sihler染色法对人体大块肌肌内神经有较好的显示结果,小腿骨骼肌肌内神经分布规律及其肌亚部的划分对临床医生进行肌肉移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