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病是中医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病虽然病发在体表,但与内脏密切相关。致病因素皮肤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的有风、寒、暑、湿、燥、火、虫、毒等。风:风邪致病,如《素问·风论篇》说:“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特点,发病快、分布广、且有剧烈瘙痒,如白屑风、赤游风等。寒:寒主收引,血遇寒冷则凝滞,如冻疮、猫眼疮等。暑:暑邪致病,多见于盛夏。《灵枢·岁露篇》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暑能使人体腠理开而多汗。若暑热搏结于肌肤,汗孔闭塞,热不得泄,易生痱子、暑疖等。湿:湿邪引起皮肤病甚多。《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癖”。如湿疹、  相似文献   

2.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对RA的治疗及病机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心绞痛是冠心病主要表现之一,属于中医心痛证。近三年来我科收治心肌梗塞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40岁以下者3例,40~50岁者7例,50岁以上者20例;急性心梗17例,陈旧性心梗13例,均有心绞痛症状。本文结合病例对其证治浅谈点滴体会。一心绞痛的部位和疼痛性质本组病例,疼痛部位在心前区者10例,胸骨后者16例;疼痛向背部放射者12例,向肾、臂、手指放射者8例;另有4例,疼痛部位在剑  相似文献   

4.
苏晶  刘新泉  张殷建 《河北中医》2016,(10):1484-1487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视屏显示终端(VDT)视疲劳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VDT视疲劳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尽量罗列临床VDT视疲劳患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拟定VDT视疲劳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进行各证候中医症状及证型的聚类分析,探讨VDT视疲劳的主要中医证候特征,得出VDT视疲劳这一现代疾病的基本中医证型。结果对调查表中常见的的44个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的VDT视疲劳可归纳为4个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证(45例),气血两虚证(31例),脾虚气弱证(20例),肝肾阴虚证(11例)。结论肝气郁结证、气血两虚证是VDT视疲劳最常见的证型,与临床辨证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球后视神经炎的中医五色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后视神经炎是指视神经后段发炎,病变多侵犯视乳头黄斑束,该束纤维位于球后视神经的中轴,故又称轴性视神经炎。以早期乳头、血管颜色正常,或乳头红色充血,逐渐颞侧淡白,后期乳头颞侧或全部苍白色为主要特征。双眼多见。根据发病急缓,有急慢之分。  相似文献   

6.
蛔虫病证治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在农村尤为多见。蛔虫寄生人体,不仅损伤脾胃,消耗精微,引起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又可因误入其它脏器,导致多种复杂的病证,严重的可以迅速危及生命。因此,积极防治蛔虫病,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发病原因一、蛔虫寄生人体的条件饮食不洁,误食沾有虫卵的食物,以及小儿玩物不洁,吮指含手,均可使虫卵进入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证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脂肪肝、高脂血症在发病之初,很少有自觉症状,多是体检时才发现。不过,也有头晕头重、困倦乏力、四肢酸软,或胸闷脘痞、纳呆腹胀,小便短少、大便时结时溏,或胁肋胀滞隐痛、口苦口糊、心烦易怒、夜不安寐等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中医药预防和调养视疲劳的有效措施。方法 :以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为指导 ,根据视疲劳不同原因 ,选择矫正屈光不正、闭目养神、药物养目、针刺养目、眼部电控中药离子导入法、生活精神调养、饮食调养、环境保健等多种方法。结果 :预防、控制视疲劳的发生、发展、缓解视疲劳的症候效果显著。结论 :运用以中医为主的综合调养措施 ,内养正气 ,外拒邪气入侵 ,能够预防视疲劳的发生 ,控制视疲劳的发展 ,缓解或消除视疲劳的症候。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一个临床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现将近年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及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及治则冠心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劳倦过度、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年老体弱  相似文献   

10.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五液之一,是阳气蒸腾津液从腠理出于体表的代谢产物.而汗出是机体功能活动中的生理现象,如《灵枢·决气篇》所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现就生理、病理之汗等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视疲劳中医古籍探源及其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劳瞻竭视,暗耗精血,而出现上述诸多证候,故称之为“肝劳”。古代医家对肝劳在病名、病因、病机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在调养和治疗方面亦有述及,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现探讨DN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3.
失血过多,气随血脱,致暴脱昏厥。临床主症为经血量多,暴下不止,昏厥肢冷,额头汗出,心悸气短,苔薄,脉微细或浮大。治拟益气回阳回脱。方用参附龙牡汤加减,常用药物为人参、附子、龙骨、牡蛎、乌贼骨等。若出血量多加阿胶、艾叶;心悸脉微加龙眼肉、干姜。  相似文献   

14.
痛风证治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属代谢性疾病,系嘌呤长期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引起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高,使身体发生变化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古代把痛风视为"帝王病"、"奢侈病",台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带,经济较为发达,百姓常食海鲜、肉类、动物内脏等,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痛风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余经过20年临床反复实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真心痛"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在骨伤科临床上比较常见。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骨质疾病。中医药治疗颈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我们经过长期观察实践,对颈椎病的中医药辨证论治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对风湿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历代无数医家在对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为人类解除因风湿所致的病痛之苦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多表现为上腹饱胀,腹痛,早饱,胀气,食欲下降,烧心,泛酸等上腹不适症状。现就其证治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半表半里证病位与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英 《河北中医》2002,24(5):386-387
1 病位质疑八纲辨证中的半表半里证 ,与伤寒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大体相当。其病位近代医家大都认为“病邪既不在表 ,也不在里 ,而在表里之间” ,实则似是而非。一般来讲 ,病邪伤人必然侵犯机体的肤表、腠理、肌肉、经络、筋骨、脏腑等某特定的组织器官 ,致其发生结构性或功能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历代有关失眠论述,提出古代医家论治失眠多以外感内伤为纲,并重视心、肾、脾、瘀、火等因素的作用,饶有创见,对临证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