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绒毛膜绒毛采样(CVS)为当今检测胎儿遗传病的公认方法,主要好处是早期快速的做出产前诊断,最佳时间为孕9~12周,直接用绒毛制备染色体,4~48小时即可得出细胞遗传学结果。能够快速作出诊断,是因为细胞滋养层具有许多自然的有丝分裂细胞,可直接作染色体分析,不必象以往那样经过长期培养程序。通过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结合研究,指出,绒毛顶端滋养层细胞柱内有丝分裂指数最高,因此,多分枝的绒毛断片中有丝分裂细胞数目较多。绒毛形态学的重要性已受到几位学者所强调,但并  相似文献   

2.
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吸取绒毛活检的探索冯缵冲,凌梅立,蒋秀蓉,丁亦诺,张忠恕(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上海,200032)(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200040)采集早期妊娠绒毛用作产前诊断使胎儿异常及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提前到孕7~12周进行。近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腹绒毛穿刺(TA-CVS)应用于早孕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早孕期检查阳性并确定引产孕妇,分别进行TA-CVS检查与经宫颈绒毛穿刺(TC-CVS)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结果 TA-CVS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6.67%,与胚胎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VS检查敏感性为96.67%,特异性为93.33%。TA-CVS检查取材量(1.52±0.57)mg明显少于TC-CVS检查(1.98±0.48)mg,母体感染率3.33%、穿刺失败率3.33%显著低于TC-CVS检查的46.67%、23.33%,一次穿刺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TC-CVS检查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VS检查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早孕期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出率高、母体感染率低、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绒毛取样(CVS)有1%~3%的失败率。为探讨取绒毛失败后孕妇的胎儿发生异倍体的危险性,从1987年6月~1992年7月,对2668例孕9~12周妇女行CVS,其中,78例未取到绒毛(2.9%),对其中69例(88%)以后作了羊膜腔穿刺,有6个异倍体胎儿(8.7%),包括4例21-三体,1例18-三体和1例新发生的不平衡易位(46,XX,9p~+)。CVS成功孕妇的异倍体发生率为2.5%(65/2590),与CVS失败孕妇的异倍体发生率(8.7%)相比,经Fish检验,二者有明显差异(P=0.009)。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器械的改进和发展,直视绒毛活检技术可能成为一项有希望的绒毛取材方法。为此,我们从1986年11月~1989年12月间试用由Ghiradini 设计、Wolf 公司制作的绒毛镜(chorionscope)(图)于人工流产前妇女,以熟悉其取材技术,研究取绒毛的孕周、子宫位置、胎盘着床部位、抽吸负压和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妊娠早期发生绒毛膜下血肿(subchorionic hematoma,SCH)的危险因素。方法 于中国医科大学出生队列中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SA门诊诊断为RSA及妊娠早期出现SCH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SCH组),并选取同期诊断为RSA但妊娠早期未出现SCH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SCH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孕方式在SCH组与非SCH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SCH组患者中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比例相较于非SCH组患者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孕方式是RSA人群发生SCH的惟一危险因素(OR=7.97,P=0.007)。结论 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方式受孕的RSA患者则更容易发生SC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MC)双胎和双绒毛膜(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的异同点,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453例。MC双胎121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66例和55例;DC双胎332例,合并与不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者分别为145例和187例。分别对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结果:1MC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更高(54.55%vs 43.67%,P=0.040)。2早产(OR=22.08,P=0.000;OR=9.09,P=0.000)和体质量不一致性≥20%(OR=5.15,P=0.006;OR=3.27,P=0.001)是MC和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共同危险因素。脐血流异常(OR=6.68,P=0.004)和初产(OR=0.28,P=0.018)分别是M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母体产科合并症(OR=2.15,P=0.006)和剖宫产分娩(OR=0.45,P=0.020)分别是DC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MC双胎新生儿结局更差。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存在共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监测或者及时干预,有可能改善双胎妊娠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经腹绒毛膜绒毛采样(TA-CVS)技术,1986年首先由Smidt-Jensen等报告在孕早期施行。同年,Nicolaides等又报告在孕中期使用。至1989年,用TA-CVS法已超过所有绒毛膜绒毛采样的10%。该法已认为比经宫颈绒毛膜绒毛采样(TC-CVS)简单实用,而且在防止子宫内细菌污染方面也更加安全。鉴于高龄孕妇是产前诊断最常见的适应症,TC-CVS技术胎儿丢失率又明显增高,作者为对高龄孕妇排除染色体异常,从1987年3月至1988年10月,利用TA-CVS技术,为高龄孕妇检查707例。孕妇年龄在36~49岁之间,平均37.9岁。孕龄依据末次月经与超声测量胎儿顶臀长度而确定。孕10.2~11.6周者121例(17.5%),12.0~14.6周者477例(67%),15.0~18.3周者109例(15.5%)。  相似文献   

9.
145例取自妊娠13周~35周的绒毛膜绒毛样品(CVS)行细胞遗传学分析。51%孕妇是在13~14周进行取样。根据本次取样检查的原因,将145例分为4组。1组:孕早期的遗传学资料不全103例。其中母龄大于35岁64例,小于35岁21例;无遗传性染色体畸变儿童家族史2例;有遗传性染色体结构重排1例,具有Down综合征染色体异常、畸形儿童等家族史15例。2组:羊水细胞培养失败5例。3组:孕早期CVS或羊水细胞异常14例。4组:超声诊断胎儿异常23例。  相似文献   

10.
一、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日本妇产科学会和日本病理学会制订的滋养细胞疾病分类如下:1)完全性葡萄胎;2)部分性葡萄胎;3)侵蚀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4)绒毛膜癌;5)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其中无病灶的组织学所见或即使有而其所见不明确者被定为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故仅就前四种疾病叙述如下。二、肉眼所见正常绒毛为典型的树枝状结构,像细如胡须而茂盛的草根状。与此相反,葡萄胎可见绒毛水肿变成水泡。呈直径从2~3mm至  相似文献   

11.
原癌基因c—jun,c—fos在早孕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癌基因cjun、cfos在早孕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朱瑾周剑萍刘银坤张俊慧吴欣原癌基因是一类编码关键性调控蛋白的正常细胞基因,在正常情况下cjun、cfos基因不表达或只有有限表达,当受到理化等因素作用而活化时,它们可以异常表达,导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然妊娠(NC)孕早期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按照辅助生殖助孕和自然受孕将205例患者分为ART组(60例)和NC组(145例);将每组患者按年龄分为35岁及≥35岁,按既往连续发生自然流产的次数分为2次及≥2次。取两组流产绒毛组织进行NGS染色体分析,比较各组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ART组与NC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56. 67%(34/60)、52. 41%(76/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RT组与NC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35岁及≥35岁染色体异常率,ART组为45. 71%、72. 00%; NC组为45. 63%、69.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流产次数2次与≥2次的患者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NC相比,ART不增加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无论ART或NC绒毛染色体异常率与流产孕妇的年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年龄越大染色体异常率越高。但与患者流产次数无关。利用NGS技术检测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可为遗传咨询和再生育风险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mise,sIUF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早孕期一胎停止发育其胎囊可以完全吸收,对母体和另一活胎均无影响[1],而中晚孕期sIUFD存活胎儿的围产期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加,而且由于双胎妊娠胎盘绒毛膜性不同其临床处理及妊  相似文献   

14.
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胎膜早破等有重要联系,直接影响到孕产期母婴预后。其病因尚有争议,临床上缺乏特异症状及诊断手段,诊断标准也不统一。目前缺乏较系统的了解。本文就绒毛膜羊膜炎的病因,对母婴的影响及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对其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胎盘绒毛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的维持依赖于胎盘绒毛的正常发育与血管生成,而其又受到一系列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许多病理妊娠都存在这些因子表达模式的改变。对胎盘绒毛发育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妊娠及其并发症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孕早期绒毛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绒毛直接制备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对58例高危孕妇的孕早期流产绒毛进行了染色体分析。结果 有高际妇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5.52%,正常对照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26%,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对高危孕妇进行孕早期绒毛染色体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妊娠的维持依赖于胎盘绒毛的正常发育与血管生成,而其又受到一系列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许多病理妊娠都存在这些因子表达模式的改变。对胎盘绒毛发育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妊娠及其并发症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的原发性肿瘤很少。绒毛膜血管瘤(chorioangioma,chorangioma)是胎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曾用名有绒毛膜血管瘤、血管粘液瘤、纤维血管粘液瘤、纤维瘤等。现普遍采用的名称为绒毛膜血管瘤。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差异很大,差异大的原因除种族、地域的不同和多胎等因素外,对胎盘检查仔细与否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因素,若能每隔0·5~1 cm作胎盘全厚切片仔细观察,其发生率则为1%左右。绒毛膜血管瘤在高加索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非裔美洲人群中高,多胎妊娠较单胎妊娠中高,高原地区人群中其发生率升高,如尼泊尔的报告,其发生率为2·5%~7·6%,比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9.
1983年 Simoni 等采用绒毛直接制备染色体进行孕早期产前诊断,该法的优点:孕9~11周已能取绒毛,几天内有结果;并可于孕12周前,在门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孕妇临床特征和外周血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探寻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孕周为28~36~(+6)周的PPROM孕妇204例,其中合并HCA者91例(研究组)、未合并HCA者113例(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年龄、孕产次、早产史、文化程度、生活区域、体温、破膜孕周、破膜时间)、入院时血常规参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CRP)及妊娠结局等,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其区分度,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膜孕周、母血CRP和NLR是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概率公式:P=1/[1+exp(-6.086-0.077×CRP-0.214×NLR+0.227×破膜孕周)]。建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概率截断值为0.3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1%和47.8%、55.38%和73.97%,准确率为62%。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2.734,df=8,P=0.950)。结论破膜孕周、母血CRP和NLR是PPROM合并HCA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有助于对PPROM合并HCA进行早期诊断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