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路平  丛辉  孙姝 《黑龙江医学》2003,27(5):389-389
护理差错事故 ,是护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失控现象 ,是质量管理缺陷造成的 ,一旦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会给病人带来严重损失 ,造成痛苦 ,延误疗程 ,重者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 ,安全护理及管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1 护理差错事故多发环节及原因1 1 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 ,对药品检查查对不仔细 ,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 ,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 ,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 ,在临床上极易引起差错。不认真查对病人床号、姓名、婴儿床号和手卡 ,而在临床中造成差错 ,这样的教训时有出现 ,绝不能掉以轻心。抱错婴儿、…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病人治疗疾病行之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在差错统计中,输液类差错占首位[1]。大多数的差错是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引起的,三查七对流于形式,查对制度淡化是差错发生率高原因之一。我院护理人员在输液接液操作中差错时有发生,发生差错环节主要是护士在床前执行医嘱时因查对不严,查对不认真造成的,给医疗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此我院护理部自2009年1月份以来制定并实施了规范床前查对制度,强化了床前查对流程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有效的查对方法,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增强病人安全.方法:对113位患者进行同体两种方法试验.试验方法1:工作人员叫床号,病人自报姓名.试验方法2:工作人员错叫病人床号、姓名,观察病人纠错能力.对两种试验方法的准确性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方法1查对准确率100%;试验方法2查对准确率为51.33%;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工作人员叫床号,病人自报姓名的查对方法,准确、有效、安全,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创新查对法在妇产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探讨更为安全、有效、可操作的查对工作模式。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输液患者10 040例,因妇科、产科在同一个病区,床号设置均有1-20号,将妇科病房分为试验组,产科病房分为对照组。对照组输液操作按照"三查八对"的执行标准进行查对,即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中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查对内容包括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物的有效期。试验组查对方法在"三查八对"的基础上,增加了患者对用药及姓名的确认,在输液执行单及所输液体瓶身上粘贴的机打信息标签空白处均签名。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操作输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查对法可以有效地落实核查制度,提高查对效果,保障输液的安全性,减少输液差错,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保证患者手术中的安全、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不但保护了患者的利益 ,同时也使自己免受法律责任。以下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1 护理员按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时 ,认真核对科别、姓名、性别、床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时间以及麻醉方法。了解术前用药、备皮、禁食等准备情况 ,确保无误1.2 病人接入手术室后 ,责任护士按手术通知单再次与病历进行核对 ,无误后送入所指定的手术间内 ,同时根据病历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  相似文献   

6.
邬红娥  王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219-219
安全隐患及防护 防止混淆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①在病人接待室专设一位组长负责,接手术病人时核对手术通知单,病人手腕的标志带及查对病历,标识带上注明病人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②要求在接人手术问时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麻醉医师再次进行核对;③摆放手术体位前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麻醉医师一起确认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酯类骨粘固剂,是一种理想的粘固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我们已成功地将丙烯酸肴柏固剂应用于髓关节手术3O例,所用材料均为天津产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共即粉)与甲基丙烯酸甲脂(单体)所组成的室温目凝塑料。因为单体对机体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加之髓关节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易发生休克。因此,加强手术中的观察护理及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巡回护士的职大1.1迎接病人护主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接病人时除仔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外,还要认真核对病变例别部位。检查…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患儿抢救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正确的输液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相反,则可能给病人造成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保证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环节。现针对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如下。1不安全因素分析1.1制度执行不严护士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液卡转抄后未查对或查对不认真、字迹潦草,造成执行错误。如5%GS250 红霉素300mg静滴,被转抄成5%GS150ml 红霉素300mg静滴,使液体中药物浓度过高,引起患儿穿刺部位疼痛不适及胃肠道严…  相似文献   

9.
护理查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核心制度,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静脉输液安全的保障[1].自2010年1月开始,我院采用三人核对联合患者参与查对应用于患者静脉输液中,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院内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输液16 320例中存在33例静脉输液差错进行分析,其中床号、姓名差错15例,药名差错8例,药物剂量差错1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8 610例,其中39例患者的隐患在输液前都被成功阻止,1例发生输入错误药物,原因是夜间只有1名护士上班因查对不严而引起缺陷.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日输液后静推、入壶这些小治疗已成为一项重要且花费时间的工作。由于内分泌科病人大多需要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静点胰岛素、入壶药物,一般情况下,在输液前当天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不仅占据了护理工作的大量时间,而且会给护士造成不认真、繁琐、着急的心理。通过实践,我科采用输液前一天夜班护士将小治疗内容、护士姓名、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抄至输液条上,两名护士查对,第2日输液后执行护士再签全名和时间即可。  相似文献   

11.
谢海琼 《黑龙江医学》2014,(11):1320-1321
目的:了解“三查七对两确认”方法在急诊静脉输液操作查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01~2014-06间我院急诊输液患者3000例,将其按时间顺序分成两组,每组各1500例。对照组输液操作应用常规查对方法,即“三查七对”方法,于操作前、中、后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进行核对。实验组予以改良后的查对方法,即“三查七对两确认”方法,在常规查对操作基础上邀请患者家属参加查对,由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用药,并在输液登记本上签字。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操作时间,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输液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三查七对两确认”方法可确保急诊静脉输液查对效果,保证患者静脉输液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日输液后静推、入壶这些小治疗已成为一项重要且花费时间的工作。由于内分泌科病人大多需要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静点胰岛素、入壶药物,一般情况下,在输液前当天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不仅占据了护理工作的大量时间,而且会给护士造成不认真、繁琐、着急的心理。通过实践,我科采用输液前一天夜班护士将小治疗内容、护士姓名、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抄至输液条上,两名护士查对,第2日输液后执行护士再签全名和时间即可。注意事项:小治疗项目内容由两人查对后,抄至第2日输液条上,防止漏抄或项目不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相似文献   

13.
在30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曾接触到各种患者投诉及上访,现将容易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1容易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1.1护理差错事件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查对制度,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接送手术患者时不严格核对病区、住院号、姓名、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术中配合 手术当日洗手护士接患者,平车固定妥当,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及各种辅助检查、术前用药、病人禁食情况,病人不能佩带首饰,带齐病人的各种CT及X线片,病人佩带记名手链。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无误后由洗手巡回及麻醉护士将病人共同接入相应的手术间,硬膜外穿利时,巡回护士在麻醉医生对侧保护患者,进行各种操作均需告知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保门诊病人用药安全.方法 针对急诊科门诊输液病人安全用药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后1年多来使护士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促进了护士与患者、护士与药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急诊科护患冲突、护理差错明显降低,未发生护理纠纷.结论 加强护士与患者或家属、护士与药师的沟通,把药物查对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门诊病人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谈手术室差错事故的防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是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手术质量乃至手术成败[1]。手术室护士除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专科操作技能,还要有对技术精益求精,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防止接错病人:护士应有高度责任心,遵守规章制度,做到术前“四查”、“八对”。“四查”:出病房时查,由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接病人者查对;;入手术室时查,由接病人者与手术巡回护士交接查对;;麻醉前查对,由麻醉师执行;;手术前查对,由手术室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查对。“八对”:对…  相似文献   

17.
门诊注射室易发生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诊注射室病人多 ,运转快 ,涉及面广 ,同姓同名较多 ,容易发生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 ,有些病人对护理工作不太了解 ,诊治心情急切 ,期望性高 ,稍有不顺 ,往往言行过激。所以 ,门诊护士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和强烈的质量意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对技术要求精益求精 ,解释工作更要耐心细致 ,同时静脉注射穿剌准确率要高 ,才能降低护理纠纷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现就我院 1995~ 2 0 0 2年出现的护理缺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1 隐患及差错原因1.1 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输错液体。这类护理差错和缺陷发生的原因是凭印象执行操作。农村有的病儿 1岁之前没有起名 ,就诊时大都用“黄小弟”、“黄小妹”居多 ,护士进行治疗时只对姓名、没有认真查对用药容易输错液体。1.2 由于语音上发音不准 ,核对姓名时造成缺陷和差错。南方普通话中的卷舌音与平舌音分不清 ,一些人讲壮话 ,而各地壮话又有所不同 ,“宁”与“明”,“林”与“玲”,“覃”与“陈”,“黄”与“王”等发音 ,病人容易误听 ,以为在喊他 ,就座在注射的位置 ,护士也没有认真核对 ,容易出现隐患和差错。1.3 重新输液出现的差错。一些病人输液局部...  相似文献   

18.
介绍基层医院的输液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强调药物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巡视制度,及时处理并发症,认真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重视输液用具的材质选用,达到病人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19.
黄连秋 《医学文选》2003,22(1):127-128
护士是病人治疗护理的执行者 ,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多 ,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差错 ,甚至引起护理纠纷。因此 ,必须认真分析产生护理纠纷的原因 ,在工作中高度重视 ,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1 常见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1 .1 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这是引起护理纠纷较多的一类。曾有这样一个例子 ,某护士过医嘱时把病人的姓名写错 ,查对医嘱的护士未能严格查对 ,没有改正过来 ,病人拿到药后发现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提出疑问才被发现 ,后经当班护士和护士长耐心解释 ,向病人道歉 ,才算平息。另外一种情况是 ,有些护士凭经…  相似文献   

20.
在护理工作中,重视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注重语言效应,对病人的治疗可以产生过去生物医学模式无法比拟的显著疗效。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护患语言交流艺术的体会:1 不以床号代姓名,讲究语言效应 疗区工作中护士做处置或接手术病人时,不先称呼病人姓名而是先叫床号,这种现象看似小事,可带来的问题却不小。 第一,易伤害病人自尊心。病人住院期间对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