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交通伤一体化救治4 39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GPS定位系统实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手术一体化救治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创伤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头部外伤2月余,头痛4 d加重并意识不清、双眼视物模糊1 d入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双侧额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双颞部钻孔引流术。术后出现视力障碍,眼前无光感,复查头颅CT、MRI明确诊断为创伤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予对症治疗,10 d后查近视力左眼4.9,右眼4.0,视野检查示管状视野。结论创伤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因复杂,接诊脑部外伤后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在伤后和(或)术后一度好转,后又迅速加重或恢复过程中出现新的症状和体征者需考虑本病的可能,应及时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李滢  姜兰  安虹  刘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35-6735
军队医院是战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救援伤员的主导力量,参与平时突发事件及重大灾害救援,具有战时的某些特点。“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在医院空旷地,展开野战手术车和搭建帐篷手术室。实地培训和锻炼了手术室护士综合野战急救手术能力,为救治伤员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战伤救治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平时和战时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战争中如果出血能够被迅速控制的话,因出血而导致的人员伤亡是可以减少的,其中有20%可以获救。本文对战伤的种类、出血控制、复苏、救护装置的设计与测试及低温疗法的研究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战争、出血、复苏等概念的基本理解,希望能够促进军事医学的发展,减少现代战争中的人员伤亡。综述如下。1战伤种类1.1射击伤射击伤的发生率取决于战争的规模和强度[1]。大规模战争中射击伤引起的人员伤亡所占的比例小于小规模的战争。子弹伤会引起重要器官破裂、血管破损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急诊创伤救治水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35例创伤病人,从年龄,创伤部位、类型、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1035例中男女比为2.47:1;平均年龄29岁,其中20~39岁652例,占62.00%;损伤部住依次为手、头部、四肢;损伤类型为手外伤、颅脑损伤和四肢骨关节损伤;创伤病人占同期急诊病人的31.27%;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或重型颅脑损伤19例,占1.84%,死亡12例,占1.16%。经创伤急救初步处理后,收入院524例,占50.63%,其中抢救93人次,直送手术室抢救9例;转门诊随诊511人,占49.37%。结论:创伤以青壮年为主,以手、头部、四肢的手外伤、颅脑损伤和四肢骨关节损伤多见,创伤救治应以骨伤科、脑外科和普外科专业医生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小型医院多科室联合模式救治成批创伤伤员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救治106批共1154例创伤伤员。1998年1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46批共465例,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救治作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004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60批共计689例,采取多科室联合救治模式救治并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的救治时间和救治结果。【结果】不管轻伤还是重伤、单一伤还是多发伤,研究组的确诊时间,到急诊科至首次急诊手术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成批伤员组织救治工作中,动用全院力量采取多科室联合救治的模式,达到了统一指挥,有力协调,合理。分流,降低了成批伤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确诊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病例】女,12岁。因右侧颈部红肿、胀痛5天,在我院门诊以右侧颌下脓肿切开排脓,当即出血量大,经局部压迫止血后急转五官科。查体:右侧颈部缠扎绷带被血浸染,颌下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有3cm长横形切口,出血呈喷涌状,右侧颈部高度肿胀。于锁骨上窝以拇指压迫颈总动脉近心端,出血明显减少。此时血压50/30mmHg,患儿出现休克征,急行抗休克处理。颈部彩超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后,急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8.
李贤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77-3677
目的探讨和总结床旁超声检查在外伤救治中的有效利用。方法用便携式超声仪对1 080例外伤患者进行急诊床旁超声检测和分类指导,结合临床和手术结果分析评价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技术在外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利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腹部519例,胸腔420例,泌尿系60例,产科65例,心包腔16例,超声阳性发现335例(阳性率34.3%);超声引导穿刺定位126例。结论在外伤急诊救治中,应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伤情并对创伤进行分类,有利于急诊医师合理选择救治方法和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 5 7例创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非手术治疗 9例 ,中转手术 2例 ,全部治愈 ;手术治疗 48例 ,全部治愈 ,并发症少。结论 :早期诊断是急救的重要环节 ,要高度警惕延迟性脾破裂 ;应根据病人伤情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及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桡神经的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常常伴有桡骨中下段骨折,治疗处理不当,将产生严重垂腕畸形[1,2].我院从1995-06/2006-06共收治38例桡神经断裂,经临床观察和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学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79-7479
重症创伤往往伴有休克、严重的颅脑或胸部损伤,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使得伤情熏,病死率高。为改善组织氧供,我科从2008—03—2010—03对急诊创伤外科救治的66例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现予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空难人员113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难事故的人员救治。方法 对 113例空难的人员救治及伤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中 ,当场死亡 5 5例 ,还生 5 8例 ,其中在医院救治中死亡 1例。伤情多是多发性、复合性机械伤及伤口感染。结论 提示空难事故发生后尽最大可能缩短伤员从受伤到开始初级救护的时间是降低死亡率、减轻伤残程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7岁,1年前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近来因出现头晕而来本院就诊,为除外颈动脉狭窄性病变,行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美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SEQUOIA-512),探头频率6~3MHz。  相似文献   

14.
腹部锐器伤致下腔静脉损伤五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锐器伤致下腔静脉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本文5例均因腹部锐器伤入院,在心肺复苏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急诊手术治疗.入腹后先用纱布压迫损伤处暂时止血,后用手指向右推挤下腔静脉止血,吸净积血,找到腔静脉裂口,采用无创伤血管钳夹闭裂口,5-0聚丙烯不吸收线连续缝合损伤处.结果 本组术中死亡3例,痊愈2例.结论 腹部锐器伤致下腔静脉损伤病情凶险,应在心肺复苏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急诊手术修补裂口,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尝试对跟腱断裂术后病人早期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探讨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跟腱断裂术后病人18例,手术后4周应用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康复,共8周。康复后对ARNER-LINDHOLM评分、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进行评价。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病人ARNER-LINDHOLM评分优良率94.4%。踝关节活动范围、屈伸肌峰力矩值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t=8.25~26.90,P〈0.05)。无感染和再断裂病例。结论跟腱断裂术后4周行等速康复训练是安全和有效的,为跟腱断裂后早期活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跟腱断裂漏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 男,27岁.1天前从高处跳下着地时突感左足跟剧痛,不能站立行走,在家中休息并自行患处冷敷,疼痛无明显缓解,逐步出现左足跟肿胀,次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见左足跟处明显肿胀,局部压痛,未触及骨擦感.  相似文献   

17.
胸部外伤后主支气管断裂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绝大部分病人可得到及时诊治,但也有一些病人由于病情危重或多发伤等原因而延迟诊断。我院1990~2001年收治7例主支气管断裂的病例,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全部急性胰腺炎的10%~20%。胰腺外伤诊断困难、治疗复杂、并发症多。两者均易并发胰瘘、胰周组织感染、出血、消化道瘘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治疗时首先应对病情准确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手术干预时机要及时、恰当,尽可能采取微创引流方式,保持引流通畅。高度重视肠内营养,维护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和免疫力。同时,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兔颈总动脉结扎后基底动脉的重构情况。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结扎模型20只,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结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2 d、7 d、30 d观察实验兔基底动脉的走行,测量其内径,记录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速度(Vm)、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计算血流量。结果兔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基底动脉血流量增多,于术后2 d达到峰值;基底动脉内径增宽,走行扭曲,扭曲程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术后30 d内径明显增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 d的Vs、Vd及Vm到达峰值,随后逐渐减小;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随后逐渐增加。结论兔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基底动脉在血流量增加的阈值范围内扩张重构,超过阈值则出现明显的弯曲重构,血流量的改变导致其形态学改变,发生重构。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 1997- 0 1~ 2 0 0 1- 12采用股动脉、腋动脉封闭疗法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四肢创伤 13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89例 ,女 4 3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5岁 ;其中各种原因烧伤 4 2例 ,切割伤 2 5例 ,挤压伤 4 0例 ,撕脱伤 2 5例 ,合并骨折 18例。1.2 方法 常规治疗 :患处清创 ,烧伤者局部涂以外用药 ,切割伤撕脱伤者清创缝合伤口 ,有骨折者复位固定患肢 ,有神经、肌腱损伤者根据污染情况一期或二期予以修复 ;早期可适当制动 ,并抬高患肢 ;加强全身治疗 ,维持有效循环及代谢 ;应用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