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颅底-颞下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颅底-颞下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入选病例17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扫描。在导航软件中将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融合后,三维重建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并联合导航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分析患者资料,评价应用效果。结果:17例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多模态影像融合,在同一帧图像上精确显示通过不同图像描记的病变、颅颌面骨及重要血管。联合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及导航引导穿刺或手术设计,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对肿瘤体积较小、复发及边界不清的病例效果显著。4例利用融合图像进行术前诊断与评估后行手术探查(无术中导航引导,其中3例手术切除,1例仅取活检), 3例行导航引导穿刺活检,12例行导航引导手术切除(其中2例先行导航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穿刺或手术,1例脑膜瘤复发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例腮腺深叶肿瘤患者术后面瘫,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100%(3/3)。手术切除的15例经术中导航检查及术后影像验证显示完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3~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结论:充分利用多模态影像优势,准确分析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有助于颅底-颞下区肿瘤的术前规划,联合导航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穿刺活检及手术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颅底肿瘤切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初步分析了经用钬激光切除颅底肿瘤的53例。结果在显微镜下清晰暴露肿瘤与周围结构,随意地运用光纤切割、汽化肿瘤组织。结论钬激光用于颅底肿瘤切除,特别在显微镜下较常规方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在颅底肿瘤手术切除中,为了减少手术创伤,扩大暴露,进路方便,减少术中误判,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在手术中使用或配合使用了鼻窦镜。本文报道9例颅底肿瘤患者鼻窦镜下手术的体会。鼻窦镜增加了对鞍区、桥小脑角、脑干周围、脑室内的重要结构的显露,提出了清晰的手术视野。认为鼻窦镜下颅底肿瘤的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填补了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4.
在颅底肿瘤手术切除中,为了减少手术创伤,扩大暴露,进路方便,减少术中误判,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在手术中使用或配合使用了鼻窦镜。本文报道9例颅底肿瘤患者鼻窦镜下手术的体会。鼻窦镜增加了对鞍区、桥小脑角、脑干周围、脑室内的重要结构的显露,提供了清晰的手术视野。认为鼻窦镜下颅底肿瘤的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填补了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颧弓和颞颌径路切除侧颅底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经颧弓和颞颌径路在手术显微镜下为侧颅底肿瘤 4例行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5年 ,良性肿瘤 3例无复发 ,非霍杰金淋巴瘤 1例存活。结论 :经颧弓和颞颌径路适用于切除侵及颞下窝、翼腭窝的侧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钬激光在颅底肿瘤切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初步分析了经用钬激光切除颅底肿瘤的53例。结果 在显微镜下清晰的暴露与周围结构,随意地运用光纤切割、汽化肿瘤组织。结论 钬激光用于颅底肿瘤切除,特别在显微镜下较常规方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颞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颞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颞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颞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颞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9例 ,颅咽管瘤、脑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 1例 ,采用颧颞入路手术 ,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 ,切开小脑天幕 ,切除天幕下肿瘤 ,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 ,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切除 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6例颅底肿瘤,MRI明确诊断后行SCTA。SCTA与MRI、手术对照。螺旋扫描层厚2.0mm,间距1.0mm,螺距1.0-1.25,均以3.0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20ml;用表面遮盖法(SSD)重建三维图像,5例行伪彩SSD重建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SCTA清楚显示了14例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而1例颅咽管瘤、1例胶质瘤瘤体未显示,仅显示了受压移位的邻近血管及其与颅骨的关系。SCTA的三维图像及模拟手术入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SCTA提供的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三维图像,是对常规二维图像的重要补充,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颢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颢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颅底肿瘤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93例颅底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近8年收治的颅底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颅底肿瘤良性居多,外科手术是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提高了全切率,减少丁并发症.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底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后颅底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1例患者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后颅底修复方法,前颅底采用帽状腱膜和骨膜瓣,中颅底采用颞肌作为修补材料,对颅底进行水封性修复。结果:31例患者全部进行颅底修补,其中30例无手术修补相关性并发症,1例因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导致死亡。结论:颅底修复的理念应贯穿于手术前后,并注意术中细节的处理,用帽状腱膜和骨膜瓣、颞肌作为修补材料,可做到水封性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收集细胞并制备细胞悬液。每只裸鼠于股外侧皮下注射GBC-SD细胞悬液0.2ml(约2×106个细胞),共30只。观察GBC-SD细胞系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及对裸鼠机体状况的影响。解剖观察瘤体情况并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裸鼠成瘤率为100%,GBC-SD细胞系对高周龄裸鼠亦有致瘤性,成瘤时间为1周左右。裸鼠于注射瘤细胞后约8周出现恶液质,晚期恶液质明显并衰竭死亡。荷瘤生存期平均为20周。结论:GBC-SD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瘤模型成瘤率高,GBC-SD细胞系对高周龄裸鼠亦有致瘤性。肿瘤生长速度稳定,易于观察,可作为胆囊癌治疗等研究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切除颅底外侧肿瘤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问题。方法总结分析32例颅底外侧肿瘤鼻内窥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术后的配合问题。结果32例脑颅底外侧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护士与术者之间配合协调,有效地促进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医生熟练的鼻内窥镜操作技术和默契的护理配合是经鼻内窥镜下切除颅底外侧肿瘤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临床影像导航系统施行鞍区垂体腺瘤手术28例,蝶窦(外侧壁)囊肿手术1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右眼失明)手术1例。结果:因导航系统定位精确,术中重要解剖结构,如视神经骨管、颈内动脉骨管、纸样板、前颅底等暴露清晰,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反应轻微,术后次日即可下床行走,1周后出院。随访3,12个月,鞍内肿瘤及蝶窦(外侧壁)囊肿未见复发,视神经减压患者光感恢复。结论:现代导航技术将影像、立体定向与鼻内窥镜技术有机地相结合,因此,(1)在术中出血少,解剖变异及各种复杂情况下,能帮助医生准确定位,避免了严重的手术并发症;(2)因术中盲目操作减少,缩短了手术时间,体现了微创手术原则,患者术后反应轻微、康复快、疗效好:(3)因有影像三维坐标,术中便于医生相互讨论与带教,也便于保存影像资料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裸鼠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模型血清及移植瘤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接种于裸鼠直肠黏膜下,建立裸鼠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模型。12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A组(直肠癌模型组)采用二甲基肼注射+SW480种植,B组(二甲基肼对照组)采用二甲基肼注射,C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ELISA检测血清E-cad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RT-PCR法检测种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A组裸鼠的血清E-Cad含量为(19.48±1.25)mg/L,明显高于B组裸鼠和C组裸鼠的血清E-Cad含量(2.36±0.18mg/L和2.15±0.12 mg/L)(t=8.28,9.01,P0.05)。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血清E-Cad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差异有显著性(t=10.28,P0.05)。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的表达强度弱于B组和C组(t=9.81,7.69,P0.05)。A组中,有侧方淋巴结转移发生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表达强度较未有侧方淋巴结转移发生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t=9.36,P0.05)。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A组中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 mRNA表达强度明显下调,与未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5,P0.05)。结论血清E-cad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直肠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同时直肠癌组织中E-Cad蛋白和mRNA表达减弱或缺失,导致癌细胞间粘附性降低,促进癌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 5×107个活细胞/mL (n=10);组二1×107个活细胞/mL(n=10);组三 1×106个活细胞/mL(n=10);组四 1×105个活细胞/mL(n=10)。观察各组裸鼠摄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死亡率、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裸鼠摄食、精神情况正常,无死亡现象。除组四1×105个活细胞/mL浓度组成瘤率为0%外,其余各组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出现时间在3~7 d, 肿瘤血管密度MVD平均为:(123.26±31.57)个/mm2。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建立此细胞系模型的最低浓度。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旋转式钴60放射治疗系统(伽玛刀)分次治疗颅底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伽玛刀分次治疗颅底肿瘤早期临床疗效。结果经伽玛刀治疗的患者,可在短期内起到良好的局控作用和使肿瘤消失,术后未见放射性早、晚发反应,未见正常组织结构、功能异常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颅底肿瘤是一种新型可选择的放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细胞悬液法及瘤块法种植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以期获得使瘤体生长最快,质量最佳的种植方式.方法 采用细胞悬液及瘤块两种方式种植PC-3细胞人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比较两种种植方法所种植的移植瘤的成瘤率、成瘤潜伏期、瘤体形态以及移植瘤的中心坏死灶,同时对两种方法种植的皮下移植瘤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本研究同时观察了PC-3细胞悬液浓度对于种植皮下移植瘤成瘤的影响.结果 两种方式种植的移植瘤的成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瘤块种植的移植瘤生长较细胞种植稍快,瘤体形态各异,较容易发生中心性坏死;细胞悬液组成瘤稍慢,瘤体较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发生中心性坏死较晚,而且随着细胞浓度增高,其成瘤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 通过比较发现细胞悬液种植皮下移植瘤较瘤块种植更有优势,而且采用较高浓度细胞悬液种植可以有效缩短成瘤潜伏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