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9例确诊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口服碘化钠(131I)治疗剂量3.70~7.40 GBq后5~7d,行全身平面显像(131 I-WBS),随后在同一床位进行SPECT断层扫描和CT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融合处理.检查结果与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确定DTC转移灶的定性、定位诊断,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临床证实转移灶共计186处;平面显像170处、融合显像179处发现异常摄碘浓聚灶;其中平面显像有160处,融合显像有174处与病理、螺旋CT、MRl以及超声等检查结果一致,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 (160/186)、93.5% (174/186),定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81.6% (160/196)、91.1% (174/191);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P<0.05),定性、定位准确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33,P<0.01).结论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够精准的定性、定位DTC的复发和转移,克服污染灶、组织重叠等因素的影响,较平面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用于DTC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99TcmO4-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显像在肠道异位胃粘膜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33例患儿行99TcmO4-异位胃粘膜平面显像,26例行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以临床结果进行为评价标准,评价断层显像在异位胃粘膜显像中增益价值.结果 在所有59例患儿的显像中,33例动态平面异位胃粘膜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性分别为66.67%、33.33%、54.55%;而平面显像联合断层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性分别为85.71%、91.67%、88.46%,两组间的灵敏度没有统计学差异,特异度及正确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99TcmO4-异位胃粘膜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显像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正确性,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与单纯SPECT显像或单纯CT显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脑肿瘤良恶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疑似脑肿瘤的患者行99Tcm-MIBI SPECT显像,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分别计算出以上三种方法对脑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将融合显像结果分别与单一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与单纯SPECT显像相比,灵敏度(x2 =4.383,P<0.05)、特异性(x2=3.949,P<0.05)、准确性(x2=8.073,P<0.0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CT/CT融合显像与单纯CT显像相比,灵敏度(x2=5.543,P<0.05)、特异性(x2=5.100,P<0.05)、准确性(x2=10.497,P<0.0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脑肿瘤的诊断较单一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99Tcm-MDP SPECT/CT在骨显像中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同时行SPECT/CT检查的35例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影像或临床随访为依据,分析99Tcm-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本文35例患者共41处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病灶,其中全身平面骨显像定位准确14处(34.1%,14/41),SPECT/CT定位准确41处(100%,4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SPECT/CT确定诊断35处(85.4%,35/41),全身平面骨显像确定诊断仅8处(19.5%,8/41),两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5,P<0.05)。结论 与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SPECT/CT显像在骨显像骨外放射性分布异常诊断中能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PECT肺灌注与低剂量螺旋CT融合显像(SPECT/CT)技术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疑似PE患者进行检查,其D-二聚体升高>0.5mmol/mL或者临床Wells评分>2,行肺灌注平面显像,采集8个体位.再进行SPECT肺灌注显像与同机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进行后处理融合,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完成图像分析.结果 SPECT/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6.43%、92.86%、96.43%、92.86% 、95.24%,无不确定性结果.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优于传统的核医学显像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效、简便、准确、无创,可作为诊断PE的一种新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对尿毒症透析患者甲状旁腺SPECT/CT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尿毒症长期透析患者在透析前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99Tcm-MIBI早期及延迟甲状旁腺平面显像,并在延迟显像时行SPECT断层显像及同机CT扫描并进行图像融合,分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甲状旁腺显像及同机CT扫描间的关系.结果 早期平面显像显示甲状腺影像,延迟平面显像阳性率61.90% (39/63);断层显像及图像融合66.67% (42/63).42例显像阳性患者PTH均值为(1509.91 ± 614.25) ng/mL,其中19例显像阳性接受手术患者PTH均值为(1423.37 ± 520.49) ng/mL,其余23例PTH结果为(1538.61 ± 572.93) n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1例显像阴性患者PTH均值为(944.21±721.43) ng/mL,与显像阳性患者的PTH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长期透析尿毒症患者的PTH水平,有选择的行99Tcm-MIBI甲状旁腺SPECT/CT融合显像,能更有针对性的发现病灶并对病灶进行定位,较常规平面和断层显像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显像联合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在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疑似PHPT患者的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与血清PTH的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血清PTH检测及两者联合诊断三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血清PTH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95%、71.43%、97.62%,特异性分别为80.95%、57.14%、90.48%,准确率分别为80.95%、66.67%、95.24%.结论 99 Tcm-MIBISPECT/CT双时相显像联合血清PTH测定较单—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PHPT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探测原发性肝癌术后疑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肝癌术后疑复发患者进行^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经迭代法处理和重建,获得经衰减校正后的断层图像和融合图像,以目测双盲进行诊断分析,并与CT(MR)及手术病理检查、临床随访作出的最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同机融合显像和CT(MR)对肝癌术后复发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100%、96%和78.9%、66.7%、76%。结论:FDG显像对肝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准确定位复发病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的37例患者影像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法,比较甲状腺平面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甲状舌管囊肿阳性率和排除异位甲状腺准确率的差异,并对超声和CT在甲状舌管囊肿形态、毗邻位置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甲状腺平面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超声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00.00%、89.19%;SPECT/CT融合显像和甲状腺平面显像对甲状舌管囊肿诊断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排除异位甲状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和CT在明确甲状舌管囊肿形态和毗邻位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可实现一次成像,分析颈部包块的代谢状态和解剖结构,对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γ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只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和双探头SPECT既能进行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正电子符合显像.PET/CT系统的出现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正电子显像校正的可靠性,而且能进行同机图像融合,提高了影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该文简要介绍了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PET和PET/CT的原理以及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